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前牙区角化囊肿1例

    作者:姚如贵;马淑燕

    患者,男,62岁,主因下颌牙龈肿物3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下颌牙龈有一肿物,约绿豆粒大小,无明显不适。后渐增大,并觉肿物附近牙齿触碰时略有麻木感,下唇运动可触及。曾于外院“行根管治疗术”和“肿物刮治术”,效果不佳,肿物复发,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查体:老年男性,营养较好,心肺腹、全身皮肤及颅面外形无异常。口外检查无明显异常。口内见近42牙与43牙唇侧根尖处可见一圆形肿物,约黄豆粒大小,突出粘膜表面,半透明,表面无红肿破溃。质软,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42牙与43牙叩诊(±),松动度(-),牙体颜色无明显异常,无缺损。舌侧未见异常。颌面部感觉无异常,颌下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X光片示:42牙与43牙间近根尖处可见一圆形透射影,边界清晰,牙槽间隔有破坏,42牙根管内可见高密度影像,42牙近中及43牙远中牙槽骨骨质连续完整。局麻下切除肿物及附近部分牙槽骨并将42牙与43牙一并拔除,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囊腔内含稀薄白色或黄白色油脂样颗粒物。切口Ⅰ期愈合,于7天后拆线。术后病理证实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苏木素—伊红染色)。3个月、6个月复查未见肿物复发。

  • 鼻内镜下切除侵及上颌窦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兰立国;刘玉杰;马陈民

    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良性病变,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分为牙源性颌骨囊肿和非牙源性颌骨囊肿,以牙源性囊肿多见,又分为根尖周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类型[1].临床治疗以开窗引流术及囊肿摘除术为主,侵及上颌窦的较大颌骨囊肿多采用前庭沟进路囊肿刮除术+上颌窦根治术,并经下鼻道开窗引流.我科自2004年起将已经技术成熟的鼻内镜技术引入上颌骨囊肿摘除术中,经前庭沟切口及鼻腔联合进路治疗9例侵及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开窗引流保守治疗大型颌骨囊肿39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文君;汪湛;袁建房;杨卫东

    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造釉细胞瘤等.由于发病早期无任何症状,患者不查觉,病损往往会造成颌骨的明显膨隆,颜面畸形,骨质破坏吸收变形,牙齿移位松动、咬(牙)(合)紊乱.对颌骨囊肿治疗方法较多,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较大的囊肿病变,手术难度较大,常规的刮除法治疗不能彻底,难以得到根治,尤其对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造釉细胞瘤采用颌骨节段性切除的方法,导致患者面容改变及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患者难以接受.我科2007~2010年对39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不愿意接受颌骨节段性切除手术的病例采用开窗引流保守治疗的方法,经临床观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 bcl-2和bax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王洁;钟鸣;刘敬东;王晓楠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B)中的表达,探讨AB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AB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法对75例AB(原发31 例,复发37 例,恶变组7 例)进行BCL-2和BAX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 NOM)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做对照.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 例AB、12例OKC中的bcl-2和bax mRNA表达.结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88.0%(66/75),OKC中为74.3%(26/35),NOM中为44.4%(4/9)(P<0.001),主要在AB外周层细胞和少数星网状层细胞中表达.BAX蛋白阳性率AB为74.7%(56/75),OKC为65.7%(23/35),NOM为77.8%(7/9)(P<0.001), BAX在AB的外周层和星网状层细胞都有强度相似的表达.伴随着AB的复发恶变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BAX蛋白表达则不同:复发组阳性率较原发组高,但恶变组低.BCL-2与BAX蛋白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κ=-0.331,P<0.001).结论:AB中凋亡抑制蛋白表达多于凋亡促进蛋白表达, 凋亡抑制在A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cl-2和bax在不同组织及良、恶性AB中的表达方式及强度有差异.

  • 人成釉细胞瘤中细胞周期素B1的异常表达

    作者:钟鸣;张英;王洁;李自娟;包刚;岳阳丽

    目的:探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G2/M期周期素B1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3例AB(原发组32例、复发组33例、恶变组8例)进行了同期素B1检测,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19例,正常口腔黏膜7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yclin B1(细胞周期蛋白B1)在正常口腔黏膜2例中核阳性,7例OKC中的棘层细胞核为阳性.46例AB核为阳性.三者相比P<0.001.在AB中伴随复发与恶变核阳性表达增加,其中原发AB 13例,复发AB 25例,恶变AB 8例核为阳性,三者相比P<0.05.结论:cyclin B1与AB的发生复发及恶变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在G2/M调控点上可能存在异常细胞周期进程.

  •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中Ki-67表达的研究

    作者:孙明磊;廖小宜;王炼;沈翔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活性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非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中Ki-67表达情况.结果:Ki-67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主要位于基底上层,且明显高于单发和复发牙源性角化囊肿.结论: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较非综合征的角化囊肿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活性,与其较高的复发潜能有关.

  • CK10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彭利伟;赵怡芳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发生率约占所有颌骨囊肿的11%,术后复发率则从2.5%~62.5%不等[1].此外,OKC尚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及恶性转化倾向.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 DC)也是较常见的颌骨囊性病变,约占颌骨囊肿的16.6%,预后较好.成釉细胞瘤约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59.3%.分为一般型(又称经典型、实性型或多囊型)、单囊型及周边型.其中,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 UA)约占5%~22%[2],X线影像学表现类似于DC或OKC.部分UA预后较好,摘除或刮治术后不易复发.

  • 根旁牙周囊肿1例

    作者:周春雷

    根旁牙周囊肿临床上较少见,属发育性牙源性囊肿。一般无疼痛,也可表现为肿胀,在X线片检查时常发现于前磨牙、尖牙、切牙区。 X线片表现:牙根侧方界限清楚的稀疏区,直径为2.5~15mm,大部分为5~7mm。 组织学上囊肿由结缔组织包绕的囊,内衬一薄层未角化的鳞状上皮,有2~3层细胞,混有许多透明细胞,结缔组织中无炎症表现。 病例:患者男,50岁,在11与12牙之间的腭侧有硬性结节状肿物,约1月余,逐渐长大,时有压痛。11和12均不松动,无牙周袋,X线片显示有4mm×5mm大小,边缘光滑的稀疏区,两牙牙周膜完整。 处理:11、12行根管治疗术,均为活髓。1周后于局麻下手术,腭侧翻瓣,暴露一个圆形的病损,界限清楚,外剥离,完整取出病损。生理盐水冲洗,发现两恒牙的牙根均暴露在伤口内。用丝线缝合,上牙周塞治剂,术后用抗生素。1周后检查创面愈合。病理报告为牙周囊肿。1年后复诊,病变部位1/2以上被骨所包绕。 讨论:根旁牙周囊肿发生在牙槽骨内,并穿透一侧或两侧骨板。在诊断中易误诊为残余囊肿、根尖囊肿、侧方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龈囊肿。因此,必须依靠病理报告诊断。

  • 联合重新确定正中关系和运用Dahl方法开创粘接修复空间——局限性磨耗前牙保守的修复方法

    作者:Magne P;Magne M;Belser UC;李健

    本文的目的是回顾一些生物力学原理和<牙合>学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采用粘接修复方法来佳程度地对重度磨耗的前牙进行保守治疗.实践结果表明(在前牙腭侧)联合使用釉质,牙本质粘接和树脂直接修复以及(在唇面和切端)使用瓷贴面间接修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美观效果和功能/生物力学效果.前牙深覆骀合并腭侧磨损的病例是较难处理的.本文提出了简化的修复方法,就是联合重新确定正中关系和应用Dahl方法的咬合治疗来创造上下前牙之间的修复间隙,减少对腭面牙体组织的磨除.这是修复前牙磨损和磨耗的极端保守的方法.

  • 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的牙源性角化囊肿

    作者:Eisa Mozaffari;Deborah S.Marmor;Faizan Alawi;韩扬

    本文报道1例以左侧下颌前磨牙区颊侧轻度疼痛和牙龈肿胀为主诉的82岁女性病例.初怀疑为牙周脓肿并做了相应的治疗.根尖片也显示出了活动性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水平吸收,并且以肿胀区左侧下颔前磨牙病变为重.但是,在对病变区域和可疑病原牙进行包括牙髓活力测试在内的详细检查后,认为牙体或牙周疾病的可能性不大.随后的病理检查确诊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本病例的特点是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非典型性,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复发,但是将其误诊为牙周或是牙体牙髓疾病却有可能导致错误的治疗和不必要的并发症.

  • 负压吸引术和减压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效果评价

    作者:方宇;冯洋

    目的:比较负压吸引术和减压术治疗角化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71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36例),第一期,对照组给予减压术,研究组则给予负压吸引术,并在术后2个月、0.5年均行第二期囊肿刮治术,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0.5年,研究组囊肿减小平均百分率、新生骨平均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负压吸引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效果优于减压术,便于囊肿的减小、新生骨的形成,值得使用.

91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