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urvivin、bcl-2、caspase-3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永;吴煜农;宋晓萌;叶金海;武和明

    目的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 caspase-3在角化囊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化囊肿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角化囊肿(10例原发和10例复发)、10例含牙囊肿和10例根端囊肿中survivin、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urvivin、bcl-2 、caspase-3 阳性染色分别见于13(65%)、13(65%)、9(45%)例角化囊肿.Survivin、bcl-2在角化囊肿上皮基底层细胞中阳性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含牙囊肿和根端囊肿;caspase-3在角化囊肿上皮表层细胞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bcl-2正相关,与 caspase-3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urvivin、bcl-2、caspase-3在角化囊肿形成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外科治疗

    作者:葛建华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具有侵袭性和复发倾向的病变,术后其复发率从2.5%至62.5%不等.因此有些学者将其归纳为良性肿瘤的范围.

  • 牙源性角化囊肿刮治术加冷冻治疗

    作者:韦元;周炳荣;黄政

    目的:评估牙源性角化囊肿刮治术加冷冻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1991~1996年间共6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病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摄颌骨X线片,术中送快速病理活检,诊断明确后采用刮治术加冷冻术治疗,冷冻方法为灌注疗法,冷冻时间一般3~5 min,反复3个冻融周期.结果:术后经1~6年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该治疗方法对减少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颌骨角化囊肿临床分析

    作者:张冰

    颌骨角化囊肿属于牙源性囊肿,其中可含牙,是由牙源性上皮(牙板或其残余)起源的,也可能来自口腔粘膜上皮基底层,囊壁的上皮表层覆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的角化层,囊内含角化物的囊肿,1956年Philnsen首先根据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将此类囊肿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

  • 造釉细胞瘤与角化囊肿侵犯下颌骨升支部的X线诊断比较

    作者:谭伟昌;张海荣;何平华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在X线鉴别诊断方面比较困难,尤其是病变累及下颌骨升支区时,诊断更为困难,误诊机会较大.以往文献对这两类病变的讨论,主要是涉及下颌骨体部、牙、牙根及牙槽骨,而对累及升支部的病变研究极少[1,2],为此笔者专门观察了两个医院1993年以来的具有完整资料的两类病变的X线影像,并将其作比较分析,了解其X线诊断的特点.

  • 刮除加冷冻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40例

    作者:付新国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b keratocyst,OKC),因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单纯刮治后具有很大复发倾向.复发率为20% ~60%,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造釉细胞瘤或发生癌变(1.5%),故在治疗上颇受人们关注.2005-01-2012-04笔者所在科采用刮除加冷冻治疗OKC 40例.现报告如下.

  •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

    作者:彭利伟;赵怡芳

    目的:观察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上皮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OKC生长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OKC、10例含牙囊肿(DC)、1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OKC中6例(60%)Bcl-2阳性着色,阳性着色位于基底层细胞.DC中1例(10%)Bcl-2阳性着色,UA中10例(100%)均呈Bcl-2阳性着色,3组间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KC基底层细胞Bcl-2的阳性表达,可能与OKC上皮增殖及其侵袭性生长有关.

  • 刮除联合复方碘剂灌注治疗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效果

    作者:尚君兰;蔡青华;孙明磊;李爱霞;何巍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为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的囊性病变,多发生于下颌骨。由于其发生部位隐蔽,平时可无任何症状,多为患者所忽视。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时,往往颌骨的破坏程度已相当严重。与其他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的是,OKC生长缺乏自限性,可呈浸润性生长,穿通骨皮质侵入软组织,甚至侵入眼眶、颞下窝或颅底[1]。

  • 牙源性颌骨囊性变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徐力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牙源性颌骨囊性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牙源性颌骨囊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48例牙源性囊性病变中,单纯牙源性囊肿31例,占64.52%,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牙根一般正常;单囊性牙源性角化囊肿12例,占25%,囊肿境界清楚,牙根一般无破坏;单囊性成釉细胞瘤5例,占10.41%,牙根压迫吸收呈角形。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牙源性颌骨囊性变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的骨形成与改建

    作者:赵熠;陈刚;刘冰;王贻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骨形成的特点.方法:6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采用袋形术治疗.术后第3和第6个月分别进行临床、X线检查.病变范围广泛或曲面体层片上显示骨皮质破坏的患者补充CT检查.评估囊肿大小、皮质板穿通、下颌管的连续性、囊内牙移位及患区骨密度变化等.结果:在术后3个月,皮质板破坏区的骨连续性重新建立,下颌管的连续性部分恢复,变形的下颌骨呈现改建.囊内含牙随着囊肿的缩小而发生位移或部分萌出.曲面体层片显示,囊肿区骨密度值不断增加,术后3个月46.07%,术后6月达到64.69%.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头3个月患区骨再生较快,一部分解剖形态恢复,此后新骨形成相对较慢,骨改建仍在进行.

  • 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胡砚平;尤金朝;赵炜;程筠;杨海东;陈弈

    目的:明确RANKL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和分布,了解牙源性角化囊肿骨破坏的机制.方法:经病理诊断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组织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NKL的表达及分布,用TRAP的免疫组化和降钙素受体的原位杂交明确RANKL阳性细胞的性质.结果:所有标本均显示RANKL阳性,阳性细胞位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上皮层;均显示TRAP阳性,阳性细胞位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上皮层,两种指标的阳性细胞定位类似;均显示CTR阳性,阳性细胞位于囊肿的上皮层,与RANKL和TRAP的阳性细胞定位类似.结论:RANKL在牙源性角化囊肿引起的颌骨破坏中起作用.

  • CK10、Bcl-2表达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关系的探讨

    作者:彭利伟;赵怡芳

    目的:探讨CK10及Bcl-2的表达与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复发的关系.方法:将OKC石蜡标本随机分为未复发组、复发初诊组、复发组,每组各10例,分别行CK10及Bcl-2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列联表χ2检验.结果:3组病变CK10阳性表达率均为80%(8/10);未复发组Bcl-2阳性表达率为60%(6/10),其余两组为80%(8/10),且着色更深,除基底层外,阳性细胞尚可见于副基底层.结论:OKC复发前后及其与未复发的OKC之间上皮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Bcl-2表达可能对OKC的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 作者:

    目的:分析、比较三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年间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RC)及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DC)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三型颌骨囊肿的男女之比分别为:OKC 1.6∶1,RC 1.4∶1,DC 4.1∶1(χ2检验,P<0.005).2)除DC未见于70岁以上年龄段外,几乎各年龄段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三型囊肿组间及组内的年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05).OKC及RC20~2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多,分别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27%及20%;DC10~1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多,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29%.3)颌骨的任一部位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但发生频率不同,三型颌骨囊肿组间及组内发病部位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05).4)OKC有137例合并感染,感染率39%;RC48例合并感染,感染率24%;DC18例合并感染,感染率16%,三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05).结论:1)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牙源性颌骨囊肿.2)不同的年龄段,对OKC、RC及DC的易感性不同.OKC及RC发生的高峰期均为20~29岁年龄段;DC发生的高峰期为 10~19岁年龄段.3)不同的颌骨部位,对OKC、RC及DC的易感性不同.OKC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其次为下颌双尖牙区;RC及DC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4)感染症状的出现,对OKC、RC及DC彼此间的鉴别诊断具一定临床意义.

  • 牙源性角化囊肿与正角化牙源性囊肿CK10、Bcl-2免疫组化表达

    作者:彭利伟;赵怡芳;路彤彤

    目的:比较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与正角化牙源性囊肿(orthokeratinized odontogenic cyst, OOC)中CK10及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OKC及OOC各10例,分别行CK10、Bcl-2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K10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8/10),而在OOC中为100%(10/10)(P>0.05).OOC上皮中CK10阳性着色于除基底细胞层外的上皮全层,而OKC中CK10阳性着色仅见于上皮表层的不全角化层.Bcl-2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6/10),而在OOC中为10%(1/10)(P<0.05).结论:OKC与OOC的衬里上皮中免疫组化表达存在显著差别,OOC可能为有别于OKC的一种独立病损.

  • 牙源性角化囊肿刮除术后下颌骨病理性骨折2例报告

    作者:江中军;李瑞芳;赵熠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偶尔与牙源性囊肿有关。本文报道2例下颌牙源性角化囊肿刮除术后的病理性骨折病例。

  • 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对咀嚼效能的影响

    作者:谭珍珠;刘冰;卫晋雄;邹浩

    目的:评价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及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对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复习X线片明确术前囊肿累及的牙数和术后的缺失牙数,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的平均失牙数下颌骨部分切除术组明显多于囊肿剜除术组和袋形术组;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前及修复后的吸光度值,颌骨切除术组均低于囊肿剜除术和袋形术组(P<0.01);囊肿剜除术和颌骨切除术组义齿修复后吸光度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后患者咀嚼效能变化与手术方法或牙缺失数有关,术后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 保守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卫红;范红渠;周卫兵;普启宏;许彪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囊肿较大、多发或不愿作根治术的12名患者,行彻底刮治术加开窗术的保守治疗,术后佩带塞治器,观察其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术后0.5~1年X线显示9例原病变区有大量新生骨质沉积,3例无明显疗效,有效率为75%,随访1~3年,复发4例,复发率为33.3%.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保守治疗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尚需降低复发率.

  • 669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比较角化囊肿、根端囊肿、含牙囊肿等三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年间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RC)及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DC)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三型颌骨囊肿的男女之比分别为:OKC 1.6∶1,RC 1.4∶1,DC 4.1∶1(x2检验,P<0.005).②除DC未见于70岁以上年龄段外,几乎各年龄段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三型囊肿组间及组内的年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5).OKC及RC 20~2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多,分别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27%及20%;DC 10~1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多,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29%.③颌骨的任一部位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但发生频率不同,三型颌骨囊肿组间及组内发病部位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5).OKC以下颌磨牙区发生率高(55%),其次为下颌前磨牙区(41%);RC及DC则以上颌前牙区发生率高,二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7%与75%.④OKC有137例合并感染,感染率39%;RC 48例合并感染,感染率24%;DC 18例合并感染,感染率16%,三型间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5).结论:①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牙源性颌骨囊肿.②不同年龄段,对OKC、RC及DC的易感性不同.OKC及RC发生的高峰期均为20~29岁年龄段;DC发生的高峰期为 10~19岁年龄段.③不同的颌骨部位,对OKC、RC及DC的易感性不同.OKC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其次为下颌前磨牙区;RC及DC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④感染症状的出现,对OKC、RC及DC彼此间的鉴别诊断具一定临床意义.

  • 牙源性角化囊肿感染及与术后并发症、复发间关系初探

    作者:杨桂虹;陆东辉

    84例牙源性角化囊肿,通过临床X线,术后组织病理观察,对其感染,感染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间关系进行初探.结果显示:角化囊肿感染率高达65.5%,临床颌骨囊肿伴感染时,应考虑到角化囊肿可能性大.术前囊肿伴感染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高于术前无感染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故角化囊肿应注意给予抗感染治疗.但术前伴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相比,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显示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炎性感染与复发间的内在联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作者:杨平;邵乐南;陈卫民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较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其临床特点是早期隐蔽性生长,容易发生感染.此肿瘤有特殊的生长方式和术后容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作者对该病的病理学特征,生长与行为及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91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