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影响

    作者:张燕辉;罗中兵;杨俊哲;陶军;胡明;李文献

    目的 研究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布比卡因致新西兰大白兔心脏毒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2组,A组给予乳酸林格液,B组给予脂肪乳注射液20%英脱利匹特预处理,然后微量泵持续输注0.75%布比卡因3 mg/(kg·min)至动脉压力波为直线,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测量心肌布比卡因的浓度.结果 出现室性心律时间B组为(108.1±24.8)s,显著延后于A组[(50.4±10.4)s,P=0.000];心脏完全停搏时间B组为(722.6±191.9)s,显著延后于A组[(347.1±66.2)s,P=0.002];布比卡因的总用量B组为(36.1±9.6)mg/kg,显著高于A组[(17.4±3.3) mg/kg,P =0.002] .A组和B组心肌布比卡因浓度分别为(151.6±197.7)μg/g和(130.7±24.9)μ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 脂肪乳剂预处理能降低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脂肪池效应.

  • 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冷福建;李娜;乐林莉;万珍珍;刘华;余凌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小儿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于全麻气管插管后扁桃体周围局部注射罗哌卡因(A组,n=30),或地塞米松和罗哌卡因混合液(B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C组,n=30).记录术后30min,1h,2h,4h,8h,12h,24 h时东安大略儿童医院改良疼痛评分(mCHEOPS),评分高于5时静脉给予芬太尼1 μg/kg.记录术后各组需补救镇痛药的患儿例数,观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创面出血.结果:A组、B组在术后各观察时点mCHEOP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比较,疼痛评分在术后30min、1h、2h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4-24 h各观察时点,B组较A组疼痛评分低(P<0.05).A组、B组需补救镇痛药的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与A组比较,B组需要补救镇痛药的患儿显著减少(P<0.05).A组、B组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及创面出血.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扁桃体周围局部浸润用于小儿扁桃体等离子切除可有效减轻术后24 h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苯佐卡因的制备方法

    作者:卢忠

    介绍了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的制备方法.

  • 局麻药对脊髓神经影响的分析

    作者:黄文起;刘宽智

    局部麻醉是临床上常采用的麻醉方法,其具有独特的优点:保持病人的清醒;麻醉恢复平稳;易于术后镇痛;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情绪;可用于门诊短小手术;节省医疗费用.9 559例行全髋置换、全膝置换、髋关节骨折手术的病人进行meta分析后明确证实局部麻醉的临床效益优于全身麻醉.但麻醉医生对局部麻醉的担心考虑:①麻醉准备时间较长;②术中神经阻滞不全;③部分麻醉医生缺乏局麻的经验;④脊神经损伤的防治.近年来局麻药物引起神经及心血管毒性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局部麻醉药的脊神经毒性反应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试论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占才

    随着麻醉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局部麻醉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实践均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局麻药、不良反应以及新剂型的研制.不断对局部麻醉药的深入探讨必将推动局部麻醉技术的发展.

  • 复方达克罗宁乳膏在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亚

    复方达克罗宁乳膏是由盐酸达克罗宁、醋酸曲安奈德和薄荷脑等成分组成的皮肤科外用制剂,临床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湿疹、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等炎症性、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在处方中盐酸达克罗宁为局部麻醉药,具有止痒、止痛的作用,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强,作用迅速,局部作用较为持久;醋酸曲安奈德为具有较强抗炎、抗过敏、防止皮肤角化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薄荷脑芳香、清凉,有良好的止痒消炎和促渗透作用,并可明显增加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局部生物利用度.

  •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切口持续灌注罗哌卡因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瑞军;高广荣;张雪峰

    目的 观察切口持续灌注罗哌卡因联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在右半结肠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切口持续灌注罗哌卡因联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20、32、44和56 h的疼痛评分(NRS评分),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晨起体温,术后第1天和第3天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6、20、32、44和56 h N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术后体温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补救镇痛人数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口持续灌注罗哌卡因联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与单纯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相比,可更有效地缓解右半结肠切除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和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 "碧兰麻"对拔牙病人血压及脉博的影响

    作者:郑晖

    "碧兰麻"是一种以阿替卡因为主要麻醉成分的局麻药,含1/100000肾上腺素.作为酰胺类局麻药,碧兰麻具有对局部组织浸润力强,麻醉起效快,用量少,毒性低,过敏性小等特点."碧兰麻"用于局部麻醉下施行拔牙术的病人,其心血管系统的副反应是否有所减少目前尚未见报告.本文作者在配合拔牙术的同时,观察病人心跳、血压的改变,为其在口腔科的使用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本院口腔外科具备拔牙指征的病人40人,其中男28人,女性12人,年龄21~68岁.排除范围包括:病史显示对局麻药物高度敏感;严重肝功能不全;卟啉症;严重心率失常;甲亢;糖尿病;窄角型青光眼;胆碱脂酶缺乏以及其他拔牙禁忌证.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手术前均向病人说明局部麻醉药注射及拔牙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或并发症,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 丙泊酚在治疗局麻药引起惊厥中的应用

    作者:黄毅然;郭凌燕;陈睿;吴会红;娄镇;曹标;古宜沐;邓丽珍;李文红

    目的 探讨丙泊酚控制急性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的效果.方法 将16例出现严重的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发作的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例.A组病例在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时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B组病例在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时给予丙泊酚(1 mg/kg),观察两组给药治疗后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惊厥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给药后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例苏醒时间较A组短(p<0.01).两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有短暂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可有效控制急性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的发作.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

    作者:杨冰仪;陈志澄;杨晓云

    建立了两种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以微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通过优化选择检测电位、缓冲溶液pH、工作电压等实验参数,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在5 min内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检出限分别为4 μg/L,6 μg/L,回收率在96.3%~101.6%。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合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检测。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检测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

    作者:杨冰仪;陈志澄;杨晓云

    建立了两种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以微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通过优化选择检测电位、缓冲溶液pH、工作电压等实验参数,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在5min内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检出限分别为4μg/L,6μg/L,回收率在96.3%~101.6%.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合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检测.

  • L-硝基精氨酸在大鼠经脊髓作用预防局麻药坐骨神经阻滞的耐药反应

    作者:王忱;Robert Wilder;Charles Berde

    目的:阐明一氧化氮在脊髓阶段预防局麻药坐骨神经阻滞耐药反应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NS腹腔内和蛛网膜下腔注射。第二组NS腹腔内和L-NAME蛛网膜下腔注射。第三组NS蛛网膜下腔和L-NAME腹腔内注射。L-NAME腹腔内或蛛网膜下腔注射的剂量是1,10,100,1 000,10 000nmoL(n=9/组)。随后用3%二氯普鲁卡因0.3mL依次3次阻滞坐骨神经,记录每次热痛觉、本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阻滞持续时间。结果:L-硝基精氨酸预防局麻药坐骨神经阻滞耐药反应的蛛网膜下腔的50%有效剂量显著地低于腹腔内注射的50%有效剂量,比率至少超过20倍。结论:L-硝基精氨酸通过脊髓作用预防局麻药耐药反应。

  • 中/长链脂肪乳对老年大鼠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阈值的影响及复苏效果

    作者:张鸿飞;雷洪伊;李凤仙;张庆国;蔡清香;徐世元

    目的 观测中/长链脂肪乳(MLE)预治疗对老年大鼠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阈值的影响及复苏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SD老年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C组(C1组、C2组)、M组(M1组、M2组).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 mg/kg,动、静脉及气管插管;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C组、M组分别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0 g/L MLE,速度为3 mL/(kg·min) .5 min后两组泵注0.75%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kg·min)直至心跳停止.记录出现心律失常、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心跳停止时的罗哌卡因总量.心跳停止30 s后胸外按压,同时C1组与M1组、C2组与M2组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0 g/L MLE 5 mL/kg后0.5 mL/(kg·min)持续输注,记录5 min和10 min的复苏成功率.结果 M组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20%、心跳停止时的罗哌卡因剂量明显高于C组(P<0.05).C1组、C2组在复苏10 min后成功率为50%,高于M1组与M2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大鼠预先输注MLE后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阈值升高,而MLE的复苏效果与生理盐水相比无差异.

  • 蛋白激酶C的脊髓作用对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耐药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忱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在脊髓的作用与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耐药的关系.方法将45只长期蛛网膜下腔置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蛋白激酶C抑制剂GM1神经节苷酯(GM1 ganglioside)160 nmol 或 500 nmol,或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季铵碱(chelerythrine)160 nmol 或 500 nmol (n=9).10 min后用3%氯普鲁卡因0.3 ml依次3次阻滞大鼠坐骨神经,用热板、触觉复位、单足跳和肌力测试记录阻滞时间.结果蛋白激酶C抑制剂GM1神经节苷酯和白屈菜季铵碱在低剂量160 nmol对局麻药耐药反应无显著影响,但是在高剂量500 nmol两个药物都可显著抑制局麻药耐药的程度.结论大鼠蛋白激酶C可以通过脊髓作用抑制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的耐药反应的发生.

  • 一氧化氮的脊髓作用对局麻药耐药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忱;Wilder R;Berde CB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脊髓的作用与局麻药外围神经阻滞耐药的关系.方法①鼠随机分为 3组,组 1腹腔和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 (NS),组 2接受NS腹腔和5个剂量之一的L-NAME蛛网膜下腔给药,组 3接受5个剂量之一的L-NAME腹腔和NS蛛网膜下腔注射.L-NAME剂量是 1, 10, 100, 1 000, 10 000 nmol (n=9);②蛛网膜下腔注射NS,L-NAME或 D-NMAE 1 000 nmol (n=9).③蛛网膜下腔注射NS,精氨酸 25 μmol 跟随L-NAME 1 000 nmol或NS (n=9).随后用3%氯普鲁卡因0.3 ml依次3次阻滞鼠坐骨神经,用热板、触觉复位、单足跳和肌力测试记录阻滞时间.结果 L-NAME蛛网膜下腔和腹腔给药阻止局麻药耐药的作用与剂量有关,蛛网膜下腔ED50明显低于腹腔ED50比率超过20倍.D-NAME对局麻药耐药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显著增加局麻药耐药 (P<0.05)并抑制L-NAME抗耐药的作用.结论该实验表明L-NAME通过NO脊髓受体作用抑制局麻药耐药反应的发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PCA效应的对比

    作者:何志龙;陈健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本研究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以及胃肠道恢复等情况并与布比卡因作对比研究.

  • 产妇分娩硬膜外镇痛临床研究

    作者:黄文起;陈秉学;黑子清;袁宝龙;孙来保;黄雄庆;肖亮灿;黎尚荣;华海音

    目的探索分娩期硬膜外腔用药镇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前瞻随机分为4组:RⅠ组:硬膜外0.125%罗哌卡因组(n=15)、RⅡ组:硬膜外0.2%罗哌卡因组(n=15)、B组: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组加芬太尼2 μg/ml(n=15)与C组:空白对照组(n=15).RⅠ组、RⅡ、B组在宫口张开3 cm时,经L2-3置入硬外导管行分娩镇痛,采用首量+持续背景剂量+PCA模式给药,分别为:首量5 ml,持续注射剂量3~6 ml/h,PCA 3 ml/次,C组为产科常规处理.临床观察4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产程、下肢运动评分、催产素用量、器械助产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4组产妇生命体征稳定.RⅠ组、RⅡ组与B组均取得良好镇痛效果.与C组相比,RⅡ,B组的器械助产率增加明显(P<0.05),RⅠ组无差异.4组间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RⅡ,B组的第二产程延长16.1%,18.3%,RⅠ组无产程延长.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4组无差异.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具有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的特点,是目前常用的方法.镇痛组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0.12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 μg/ml)会使第二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增加.

  • 罗哌卡因硬膜外微量泵持续输注术后镇痛

    作者:杨承祥;王汉兵;梁幸甜;黄文祥;刘洪珍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与阿片类药联合用于术后镇痛,可提高镇痛效果[1],但与镇痛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同时存在.我们选用0.2%罗哌卡因伍用不同剂量的阿片类药,采用微量泵持续硬膜外输注术后镇痛,旨在观察其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配方提供依据.

  • 局麻药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郑彬;佘守章

    局部麻醉药简称为局麻药,是一类能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使感觉消失的药物。由于局麻药独特的药理作用,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临床麻醉,其中,局麻药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自新型的局麻药出现以来,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已经在麻醉与镇痛领域对其做了大量的应用研究。本文将从多种不同局麻药及其毒性反应、神经阻滞辅助全麻的应用、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效应

    作者:莫坚

    目的 观察0.1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125%布比卡因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孕妇90例,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n=45)和布比卡因组(B组,n=45).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及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的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 5).结论 0.1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可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

236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