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膜外持续泵注氯普鲁卡因在TURP术中的应用

    作者:方韬;田龙义;金辉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持续硬膜外泵注给药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62~75岁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泵注组和间断注药组(30).两组硬膜外穿刺均选择L 2~3间隙,采用2.5%氯普鲁卡因;硬膜外注入试验量药液3~4ml,观察3分钟无脊麻征象后,持续泵注组给负荷量8~11ml,再接微量注射泵以10~12ml/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缝合皮肤停药,间断注药组首剂10~12ml分次注入,2~3分钟内注射完毕,后每隔30分钟追加首剂的1/2量.观察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后EKG、BP、P、SPO2及麻醉总药量和麻黄碱使用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麻醉效果均为优,无一辅用镇静镇痛药物或改全身麻醉.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腔持续泵注氯普鲁卡因的用药总量则比间断给药减少10%左右,差异有显著性.持续泵注氯普鲁卡因对循环影响较小,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间断注药组注药后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与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一定的负荷量辅以持续泵注可取得与间断给药相似的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且对循环影响更小,适合用于TURP等老年人手术的麻醉.

  • 氯普鲁卡因用于产科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云

    目的 观察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100 例足月单胎孕妇,随机分为 3%氯普鲁卡因(观察组)和 2%利多卡因(对照组),每组 50 例,均采用 L1-L2 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VAS 评分及新生儿 NACS、Apgar 评分、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I-D 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无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 NACS、Apgar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母婴血气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速度快,镇痛完善,运动恢复快,安全性高,不影响 NACS、Apgar 评分,适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麻醉.

  • 氯普鲁卡因诱导体外人宫颈癌细胞抑癌基因CDH1、APC和P16启动子去甲基化及基因表达

    作者:宋银宏;何苗;符策岗;龙春燕;汪磊;王想;吴林蓉

    目的 观察氯普鲁卡因(CP)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的抑癌基因CDH1、APC及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终浓度的CP(0、1、1.5、2、3和4 mmol/L)处理癌细胞系HeLa和CaSki及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RT-PCR检测1.5 mmol/LCP处理后各细胞CDH1、APC及P1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5 mmol/L CP作用96 h后,HeLa和CaSki抑制率分别为66.17%±5.82%和69.12%±6.89%,显著高于HUVEC的21.78%±3.12%,1.5 mmol/LCP处理宫颈癌细胞96 h后,CDH1、APC及P16基因启动子均有不同程度去甲基化,3种基因mRNA均增强或者恢复了表达.结论 CP可以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增殖,诱导HeLa和CaSki的CDH1、APC及P16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并可增加或者恢复相应基因的表达.

  • 氯普鲁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傅润乔;薛绵荣;徐伟;田鸣;岳云

    目的:研究国产氯普鲁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低位横切口剖宫产、30例经腹子宫切除和45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产科A1(n=15)、A2(n=15),妇科A1(n=15)、A2(n=15),骨科A1(n=15)、A2(n=15)、A3(n=15)组.术后给予硬膜外持续镇痛.A1组为1%氯普鲁卡因,A2组为1.2%氯普鲁卡因,A3组为1.2%氯普鲁卡因+2μg/ml芬太尼.结果: ①产科、妇科术后镇痛效果较好,VAS平均低于20,1.2%氯普鲁卡因更令人满意.②骨科A1组镇痛效果较差,VAS在31.1±5.9~60.6±12.4之间,有9例诉求3%氯普鲁卡因5ml+吗啡1mg 硬膜外额外用药一次,4例诉求2次.A2组VAS维持在8.1±1.5~25.7±5.8之间,明显比A1组低(P<0.01).A3组VAS则比A2组又低,且无额外镇痛诉求.③硬膜外镇痛取代硬膜外麻醉后,Bromage运动阻滞评级均为0级.结论: 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地解除术后疼痛.不同的手术应选择不同的浓度.

  •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羽;方敏;包胜华;康衡平

    目的:对比分析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阃实施剖宫产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45例)与利多卡因组(45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基本相同,观察2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消失和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氯普鲁卡因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消失和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利多卡因组(P<0.05),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割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 氯普鲁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骨科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沫丽;王伟华;骆芳

    目的:对比氯普鲁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的混合液与单用罗哌卡因注射液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 方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病人 60例,随机分为R,P 2组,R组:1.5%氯普鲁卡因与0.5%罗哌卡因混合液,P组:单纯0.5%罗哌卡因注射液. 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记录阻滞后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结果:R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于P组. 结论:1.5%氯普鲁卡因与0.5%罗哌卡因联合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好.

  • 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比较

    作者:傅润乔;彭晓风;任海强;薛绵荣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65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早孕患者,随机分成盐酸氯普鲁卡因组(CP组,n=55)、盐酸利多卡因组(Li组,n=55)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55)。分别注射2% CP 4 ml、2% Li 4 ml和生理盐水4 ml,30 s后注射丙泊酚2 mg/kg,边注射边询问患者注射部位及胳膊是否疼痛,直至患者入睡。术中麻醉深度不够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结果无注射痛CP组达92.7%,Li组60.0%,对照组43.6%(P<0.01),且有痛的疼痛程度CP组比Li组轻,比对照组更轻。丙泊酚用量,CP组和L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麻醉苏醒CP组和Li组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静脉预先注射对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效果较利多卡因好,二者也均可协同和增强丙泊酚静脉麻醉(中枢抑制)效果,且减少其用量。

  • 氯普鲁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艳辉;许鸿云;曹士宏

    氯普鲁卡因(可谱诺)为山西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短效的酯类局麻药,在国内已应用于临床,目前报道较少,且均为低位硬膜外麻醉.本文旨在观察可谱诺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其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影响及有何不良反应,从而评价可谱诺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 氯普鲁卡因注射液联合吗啡注射液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郝凤梅;苗华艳

    目的 观察氯普鲁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及C组50例.3组患者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并于腰麻后55 min注射吗啡2 mg.A组于注射吗啡前10 min静脉注射3%氯普鲁卡因5 mL,B组于注射吗啡后10 min静脉注射3%氯普鲁卡因5 mL,C组于注射吗啡前10 min静脉注射0.9% NaCl 5 mL.比较3组产妇的体征情况、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围术期炎症因子、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h,A、B、C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17±0.26),(1.95±0.28),(2.04±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8.26±7.91),(48.85±7.64),(49.13±7.52)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44.26±8.15),(31.06±7.21),(35.84±9.13) μg,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A、B、C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为(1.57±0.58),(2.31±0.65),(2.07±0.46) pg·L-1;IL-6分别为(143.29±15.81),(120.26±18.91),(133.08±16.51)pg· L-1;IL-10分别为(106.24±8.63),(78.20±7.64),(83.96±7.85)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71.80±18.36),(97.30±26.13),(149.21±24.41)p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为皮肤瘙痒和呕吐,且A、B、C组产妇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00%,30.00%,3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依次注射吗啡、氯普鲁卡因,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产妇舒芬太尼使用量,并能够维持炎性因子平衡,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 比较10℃与常温下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的麻醉效果

    作者:宓宁;李凤利;李鸿真;孙梅杰;章玉菊;李慧禄

    目的 观察10℃与常温(27℃)下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的患者50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随机分组为2组:常温组和10℃组(均n=25).硬膜外麻醉间隙,选在T12(胸椎12)到L4(腰椎4),头向置管3 cm,分别用10℃和常温的氯普鲁卡因进行硬膜外阻滞,记录各组局麻药起效时间(t1)、阻滞时间(t2)和牵拉反应(TR)及寒战反应(SR)发生例数,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局麻药起效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时间,常温组较10℃组明显延长(P<0.05);牵拉反应,常温组较10℃组明显减少(P<0.05);2组均没有发生寒战反应.结论 氯普鲁卡因低温( 10℃)较常温可延长硬膜外阻滞麻醉时间,减少术后牵拉反应.

  • 不同浓度、剂量氯普鲁卡因用于产科脊麻的临床分析

    作者:傅润乔;田玉科;赵宏利;薛绵荣;王大伟;徐伟;罗爱林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剂量氯普鲁卡因用于产科脊麻的效果.方法 117例经L2-3脊间隙行脊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麻醉的产妇随机分为A(n=39)、B(n=40)、C(n=38)三组,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针斜面向尾)氯普鲁卡因合剂2.0 ml(2.5%氯普鲁卡因1.0 ml+10%葡萄糖0.5 ml+3%麻黄碱0.5m1)、2.2 ml(2.5%氯普鲁卡因1.2 ml+10%葡萄糖0.5 ml+3%麻黄碱0.5 m1)和2.0 ml(3%氯普鲁卡因1.0 m1+10%葡萄糖0.5 ml+3%麻黄碱0.5 ml).注射时间为35 s.结果 ①麻醉起效时间C组明显快于A组(P<0.05).达到T11无痛时间、双下肢不能抬起时间、高阻滞平面时间,C组均快于A、B两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高阻滞平面C组(T3.00±0.47)平均高出A(T4.50±1.13)、B(T4.05±1.38)组一个节段.②麻醉消退至T11时间、双下肢能抬起时间、麻醉完全消失时间A、B两组相似,而C组明显较长(P<0.01).③三组术中均无产妇诉疼痛,术者感觉腹肌均非常松弛.④麻醉后出现低血压(SP<80 mm Hg或下降>基础值30%)A、B、C三组分别为13例(33%)、16例(40%)、20例(52%),均给予麻黄碱纠正.心率相对稳定,SpO2正常.⑤麻醉后恶心、呕吐随氯普鲁卡因剂量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⑥117例患者至出院时均未见任何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三组国产氯普鲁卡因合剂用于产科脊麻均产生满意的临床麻醉效果.但随氯普鲁卡因剂量或浓度的增加其产生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加.剖宫产选择氯普鲁卡因脊麻合剂用A组即可.

  • 两种浓度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傅润乔;岳云;薛绵荣;徐伟;张晓红;闫红林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足月孕产妇剖宫产手术者,随机分为A(n=20)、B(n=20)两组,均采用L2~3硬膜外麻醉.A组用2.5%氯普鲁卡因,B组用3%氯普鲁卡因,两组分别一次性自硬膜外腔注入13ml或10.8ml(两组剂量相等).结果①两组麻醉起效时间[(1.75±0.55)min vs(1.76±0.37)min]、切口痛消失时间[(9.30±1.53)min vs(8.71±1.54)min]、切口痛恢复时间[(90.95±40.99)min vs(93.20±32.05)min]均一致;②两组麻醉止痛效果均完善,无一例需要静脉镇痛药辅助;③两组神经阻滞范围一致,分别为胸5.05±1.19至骶3.40±1.25和胸5.10±0.94至骶3.95±1.10;④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组明显强于A组(P<0.01);⑤两组血压、心率变化相对稳定,变化趋势相似,无一例需要缩血管药;⑥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抑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2.5%和3%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均能产生满意的麻醉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2.5%浓度对下肢运动阻滞较轻.

  • 无痛分娩转剖宫产术氯普鲁卡因局麻药中毒一例

    作者:房保军;赵钦征;汪树仁

    目的 回顾分析临床紧急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抢救流程,提高临床警惕性,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6月无痛分娩转剖宫产术发生氯普鲁卡因局麻药中毒1例,对其积极的对症及针对性治疗:立即停止给药;充分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组织及胎儿充足的氧供;给予咪达唑仑充分镇静;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在科室人员的协同配合下,成功抢救患者.结论 严重局麻药中毒反应救治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及早解除抽搐,保证通气与氧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孕妇由于其特殊生理状况更应及时解除痉挛,保证胎儿氧需.此外,在抢救复苏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紧张有序也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 国产氯普鲁卡因腰麻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利君;孙启芳;陈庆龙

    目的 探讨分析国产氯普鲁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使用国产氯普鲁卡因用于腰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麻醉后效果显著,情况良好,3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没有使用其他辅助药物.下肢运动阻滞大程度均达Bromage 4级.其他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氯普鲁卡因用于腰麻手术安全、可行、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氯普鲁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黄龙东

    目的 研究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随机选择的60例行睾丸固定术的小儿(3~9岁)按随机双盲法分成氯普鲁卡因组(A组)和利多卡因组(B组),每组30例.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行基础麻醉,然后行骶管穿刺,分别一次性注入1%氯普鲁卡因和1%利多卡因组1mL/kg,观察记录HR、BP、RR、SPO2和阻滞作用.结果 A组起效、疼痛消失、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麻醉持续时间A组(78.52±5.71)min,B组(81.38±6.68)min.2组高感觉阻滞神经节段相当.用药后HR、BP、RR和SPO2变化2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2组志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1%氯普鲁卡因骶管阻滞用于3~9岁小儿较1%利多卡因起效、疼痛消失及麻醉平面固定快.呼吸与循环功能基本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 氧化亚氮联合氯普鲁卡因在初孕妇人工流产镇痛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志君

    目的 比较氧化亚氮联合氯普鲁卡因和单用氧化亚氮在初孕妇人工流产中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孕6~8周的初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氧化亚氮联合氯普鲁卡因组(观察组)和单用氧化亚氮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术中吸入氧化亚氮,并在宫颈口处多点注射氯普鲁卡因;对照组仅给予氧化亚氮吸入.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氧化亚氮联合氯普鲁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比单用氧化亚氮效果更好.

  • 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利维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下腹部、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各30例.行硬膜外(L2-3)穿刺置管,分别推注3%氯普鲁卡因5ml或2%利多卡因5 ml.5 min后,如无全脊麻反应,分别追加局麻药10 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持续时间和心率、呼吸、血压、SpO2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麻醉持续时间相似(P>0.05),两组呼吸、循环变化一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较利多卡因快.痛觉完全消失快,在持续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可安全用于临床.

  • 氯普鲁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凌梅城;张雪静;曾南京

    目的 探讨氯普鲁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给予肌内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给予氯普鲁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泵注,C组给予5 mg氟哌利多及1.5 μg/ml舒芬太尼静脉持续镇痛,三组麻醉措施均在剖宫产手术后实施,比较三组术后4、12、24、48 h的VAS评分及炎症因子(IL-6、IL-10)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B、C组术后4、12、24、48 h的IL-6、IL-10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泵注麻醉的效果较为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中应结合剖宫产产妇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镇痛措施,以保证剖宫产产妇的生命安全,缓解疼痛.

  • 氯普鲁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宫口开至3cm时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用于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0.6%氯普鲁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对照组采用0.125%布比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共100ml。观察并记录两组镇痛前,镇痛后5min、30min、1h、2h的疼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观察两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均良好,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BS差异显著(P<0.05)。两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氯普鲁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较轻,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胡志强;肖木芬

    目的:评估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孕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 组(n=40例)采用3%氯普鲁卡因、B 组(n=40例)采用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运动阻滞大程度(Bromage 评分)、痛觉恢复起始时间、运动恢复起始时间、病人心率和血压、局麻药毒副作用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 a 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快但无显著差异(P >0.05)。疼痛消失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以及运动恢复起始时间较 B 组快(P <0.05),痛觉恢复一致。运动阻滞大程度两组接近。麻醉前后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两组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能获得满意效果,新生儿 apgar 评分不受影响。

13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