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经蝶进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有关解剖学问题

    作者:廖建春

    经蝶窦入路手术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术方法.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在临床上渐趋成熟.该手术对垂体功能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影响轻微,不仅能切除垂体微腺瘤而且也可以切除垂体大腺瘤(直径≥1cm)及巨腺瘤(直径≥3cm).与经蝶窦入路相关的蝶窦与鞍区的解剖对手术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 垂体大腺瘤对后视路影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研究

    作者:张权;张云亭;张敬;李威;宋修峰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对垂体大腺瘤患者后视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垂体大腺瘤对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影响.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患者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和DTI检查.fMRI刺激内容为全视野黑白翻转棋盘格,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的白色"+",左右眼分别进行试验.采用SPM2进行fMRI数据后处理,通过组间分析方法分别获得左眼及右眼刺激下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的激活差异图.DTI扫描采用13个弥散敏感梯度,b值为1000 s/mm2.采用Volume-one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两侧视放射的FA值,分析两组间视放射FA值的差异.结果 在严格控制头动和机械噪声等影响因素后,终各入组12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初级视觉皮层激活范围及强度均明显缩小.且以对侧视觉皮层激活下降为主(P<0.05).患者组左侧及右侧视放射FA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左侧:0.52±0.06比0.58±0.04,t=3.45,P<0.01;右侧:0.50±0.05比0.60±0.04,t=5.77,P<0.01).结论 垂体大腺瘤患者可发生后视路的微观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而联合应用DTI和fMRI有助于早期了解这种脑结构与功能变化.

  • 垂体大腺瘤临床及MRI特点在不同性别间的比较

    作者:陈绪珠;江涛;王军梅;戴建平

    目的 比较男性和女性垂体大腺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 230例(男104例,女126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分别计算每组的平均年龄、瘤体内出血和海绵窦受累的比率、肿瘤体积,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病例的病理类型构成.结果 男性组年龄、瘤内出血率、海绵窦受累率及肿瘤体积分别为(44.8±13.2)岁、21.15%(22/104)、50.00%(52/104)及6100.48 mm3;女性组分别为(44.8±11.9)岁、28.57%(36/126)、48.41%(61/126)及5037.05 mm3.两组病例的年龄、瘤内出血率、海绵窦受累率、肿瘤体积及病理类型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972,P= 0.197,P=0.811,P=0.189,P=0.093).结论 垂体大腺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无性别差异.

  • 垂体大腺瘤经蝶显微手术84例

    作者:蔡瑜;赵卫国;沈建康;卞留贯;成侃

    目的总结经蝶入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 1999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84例,其中经右侧鼻腔-鼻中隔-蝶窦入路74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10例. 结果手术无死亡.术后MRI复查显示,近全切除(>95%)56例(66.7%),次全切除(>85%)18例(21.4%),部分切除(<50%)10例(11.9%).4例部分切除,术后1周再次行经额或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65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除3例复发接受放射治疗外,余62例均恢复良好. 结论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术后放疗可以控制肿瘤复发.

  •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蔡瑜;王懿;赵卫国;沈建康;卞留贯;孙青芳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泌乳素(PRL)腺瘤10例.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11例为对照组,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8例,PRL腺瘤3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垂体大腺瘤和垂体微腺瘤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分级标准,分析PTTG表达水平与垂体大腺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微腺瘤组(P<0.01).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向鞍上生长的高度和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垂体大腺瘤的生长以及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的表达水平及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为患者预后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 鞍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作者:刘衡;张体江;曾芳梅;李邦国;张国明;朱克文;彭岚;骆科进

    患者 女,35岁.因头痛、视物模糊2个月于2011年1月4日到我院就诊.体检:右眼睑下垂,右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影像检查:CT平扫示鞍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并突向鞍上池生长,大小约54 mm×36 mm×39 mm,蝶鞍扩大;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均匀强化(图1);鞍区(鞍底、部分后床突)骨质破坏、吸收.CT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大腺瘤可能性大.MR平扫示鞍区形态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图2,3),信号较均匀,病变向上突入鞍上池,向下突入蝶鞍,垂体受压变薄,蝶鞍扩大;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见低信号流空血管影,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并向上突破鞍区长入鞍上池内,视交叉受压上移,鞍上池、桥前池及第三脑室受压,双侧海绵窦受侵,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肿块包绕;病变向前突入蝶窦;病灶向下压迫鞍底,垂体受压(图4~6).

  • 垂体大腺瘤经蝶术后鞍区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明利;张建;刘洋;金征宇

    目的 提高对垂体大腺瘤经蝶入路术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的认识,探讨术后首次影像随访的合理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术前和术后至少2次不同时间点(1周内、3个月、6个月、1年)的MRI资料.结果 根据术前资料分为非侵袭性大腺瘤(24例)和侵袭性大腺瘤(16例),术后11例见肿瘤残留,均为侵袭组.术后早期(1周内)鞍区仍可见软组织影,高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填充物在增强图像上无强化;残留肿瘤组织轻度强化,而残存垂体明显强化.术后中期(3个月)填充物明显或完全吸收,垂体常塌陷,残留垂体显著强化,且有不同程度的复张;残留肿瘤清晰度与早期MRI表现无明显差别.术后晚期(6个月、1年)影像改变与中期比较多无明显变化.蝶窦内炎症吸收缓慢,多数在术后6个月以上仍存在.肿瘤复发多出现在手术1年后,表现为残留肿瘤增大(2例)和新出现软组织影(1例).结论 垂体瘤术后不同时间段MRI表现有不同的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可更好地为临床诊治作出准确的评价.非侵袭性大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足以满足临床需要;对术后有残留的侵袭性大腺瘤,术后早期或中期复查均可显示残留肿瘤.

  • 垂体大腺瘤的MR影像12例诊断回顾分析

    作者:李淑珩

    目的 探讨垂体大腺瘤的MR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经临床病理证实12列垂体大腺瘤的MR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垂体大腺瘤表现为鞍区肿块,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呈等或略高信号,正常垂体未见显示.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2例伴有出血,"束腰征"显示7例.结论 MR对垂体大腺瘤有定性诊断价值.术前可有效地观察其形态大小信号及周围关系.

  • 低场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

    作者:王改梅;王旭阳;李小平

    垂体微腺瘤是指位于垂体前叶、直径≤10 mm 的鞍内肿瘤.其临床发病率远远高于垂体大腺瘤.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现收集我院2004年1 月至2010 年1 月经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8 例40 个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现报告如下.

  • 无功能垂体大腺瘤诊疗进展

    作者:吕传奇;廉治刚;董斌;赵永顺;白景阳;陈正昊;李俊

    垂体无功能腺瘤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很难及时发现,往往因为巨大的垂体腺瘤出现压迫和侵袭症状而被临床医生诊断.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根据腺瘤的解剖部位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佳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难度大,全切率低,复发率高,通常需要术后辅助相关药物和放射治疗,以期达到佳治疗效果.本文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作者:施莺燕;沈天真;陈星荣

    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提高对垂体大腺瘤MR征象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MR图像267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包括视交叉、鞍底、海绵窦的关系,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组中发现垂体腺瘤易于向鞍上发展(90.3%).肿瘤向鞍下生长者占26.6%,向鞍旁生长者占39.9%.各组病理类型中,腺瘤向鞍上生长者以促性腺激素腺瘤高(100%),向鞍旁生长者多见为PRL腺瘤(55.7%),向鞍下生长多见者为PRL腺瘤(4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肿瘤的MR征象,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确定进一步处理方式.

  • 垂体瘤转化基因、FGF-2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瑜;赵卫国;沈建康;卞留贯;成侃;孙青芳;王懿

    目的:探讨垂体大腺瘤中PTTG和FGF-2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分别检测垂体大腺瘤(40例)和垂体微腺瘤(11例)中PTTG和FGF-2的表达.结合临床影像分级资料,分析PTTG和FGF-2的表达与大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和FGF-2的表达增高,两者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达(t=3.845,P<0.01;t=4.381,P<0.01).PTTG和FGF-2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640,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上调FGF-2的表达机制在促进垂体大腺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为临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

    作者:周开宇;王广涛;金杭煌;杨伯捷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4例垂体大腺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行MRI、视野复查显示,近全切除23/34例(67.65%),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91.30%;次全切除5/34例(14.71%),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80.00%;大部分切除4/34例(11.76%),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75.00%;部分切除2/34例(5.88%),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50.00%;术后总体视野恢复好转率85.29%;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前血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t=2.57,P<0.05;后者t=3.01,P<0.05).随访28例,随访4~73个月,平均27个月.15/28例(53.57%)治愈,10/28例(35.71%)控制,3/28例(10.71%)复发.9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野缺损、能明显降低功能性腺瘤患者的激素水平.

  •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作者:胡静芳;苏青;蔡瑜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 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 垂体大腺瘤经药物治疗后妊娠一例

    作者:曾琪;林金芳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结婚6年未避孕不孕、继发闭经5年"就诊.体格检查双乳均有溢乳.血催乳素(PRL)6.52 mmol/L,卵泡刺激素(FSH)1.1 U/L,促黄体生成激素(LH)0.7 U/L;MRI检查示,垂体肿瘤大小为1.5 cm×2.0 cm.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

    作者:杨坤;邹元杰;刘宏毅;耿良元;刘翔

    目的:分析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疗效,对手术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5年4月行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的垂体大腺瘤患者220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内分泌、肿瘤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显示肿瘤全切198例,次全切20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脑脊液漏47例,术后尿崩129例;术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泌乳素(prolactin,PRL)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下降,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下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技术成熟,能够切除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 伽玛刀联合溴隐亭治疗女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佳;厉民;王峥;郑新法;黄素文

    目的 探讨伽玛刀联合溴隐亭在治疗育龄女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垂体泌乳素大腺瘤患者应用伽玛刀联合溴隐亭治疗,术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对泌乳素水平、肿瘤控制情况、妊娠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至随访期结束,22例(59.46%)患者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14例(37.84%)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妊娠终止的泌乳素水平,1例(2.70%)患者无法耐受溴隐亭副作用泌乳素仍高于正常.影像学上,所有患者肿瘤中心均出现不同程度坏死,14例(37.84%)病灶缩小或消失,23例(62.16%)病灶大小无变化.33例(89.19%)患者在治疗后平均(10.6±3.8)个月获得妊娠,妊娠期间及生产后肿瘤未见增大.3例(8.1%)患者出现妊娠期间及妊娠后甲状腺功能减低.结论 伽玛刀联合溴隐亭能有效控制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生长,恢复育龄女性患者生育能力,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手术、伽玛刀联合治疗垂体大腺瘤52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雷;胡祥华;谭永利;王莹莹;孙效刚

    目的 评估手术、伽玛刀联合治疗已引起视力下降的垂体大腺瘤的效果.方法 对52例已引起视力下降的垂体大腺瘤患者采用手术、伽玛刀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经额开颅手术,手术目的为切除大部瘤体,减压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残余肿瘤于术后2月左右行伽玛刀治疗,肿瘤边缘放射剂量为18~30 Gy(平均22.5 Gy).结果 49例视力、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1例视力下降.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泌乳素型10例,生长激素型5例,混合型3例.治疗后每年复查头部MR随访5年,50例疗效良好,2例肿瘤复发.结论 手术与伽玛刀联合治疗是已引起视力下降的垂体大腺瘤佳组合治疗方案之一.

  •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对比分析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选取42例于我院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患者定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严格地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术后将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显示为95.24%,对照组为38.1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显微镜,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的效果更为显著,该手术方法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而且还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 542例垂体大腺瘤伽玛刀“剂量权重偏心法”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姚建国;陶云龙;彭维杰;王志刚;黄鹏;张咏;余艳荣;刘丽瑜;曾飞

    目的 研究伽玛刀“剂量权重偏心法”治疗垂体大腺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542例采用伽玛刀“剂量权重偏心法”治疗的垂体大腺瘤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变化、激素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542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肿瘤缩小/中心坏死509例(93.91%),肿瘤无变化25例(4.61%),肿瘤增大8例(1.48%);肿瘤有效控制率为98.52%.334例功能性腺瘤中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下降患者292例(87.2%),升高42例(12.57%).术后不良反应:24.72%患者出现头痛(134/542),未发现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低下.结论 伽玛刀“剂量权重偏心法”治疗垂体大腺瘤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