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丁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薇;王冠军;崔久嵬;陈晓锋;张学敏

    目的分析丁酸钠(SB)诱导NB4细胞凋亡后细胞蛋白质组的变化,以探讨SB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在NB4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1.0 mmol/L SB,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加药后0,12,24,48,72 h细胞的凋亡情况;分别取对照组及用药后上述时间点的细胞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不同时间点蛋白质组的变化,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对发生变化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SB可诱导NB4细胞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SB作用NB4细胞后21种蛋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敏感蛋白涉及凋亡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转录调控、细胞代谢、细胞内分子转运等众多细胞内事件.其中13种蛋白已有报道与凋亡相关.结论SB不仅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可能有增强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新蛋白的鉴定为进一步分析SB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筛选新的药物靶点奠定了分子基础.

  • 丁酸钠诱导人凝血因子Ⅷ的体外表达

    作者:尹俊;王鸿利;王学锋;储海燕;李稻;陈红兵;傅启华;段宝华;康文英;丁秋兰;戚正武;王振义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人凝血因子Ⅷ(hFⅧ)表达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B区缺失(760~1 639氨基酸)的hFⅧ cDNA(BDD-hFⅧ cDNA)的重组质粒载体pRC/RSV-BDD-hFⅧ转化体外培养的小鼠NIH/3T3细胞,经丁酸钠作用后,分别采用一期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FⅧ的活性(hFⅧ∶C)和抗原含量(hFⅧ∶Ag),并运用体外细胞核连缀反应技术(Run-on assay)观察丁酸钠对编码BDD-hFⅧ全长、重链和轻链的cDNA转录的影响.结果经丁酸钠诱导后,hFⅧ∶C和hFⅧ∶Ag较对照组提高了约70%.Run-on assay显示丁酸钠通过增强BDD-hFⅧ重链基因的转录进而增强BDD-hFⅧcDNA全长的转录,因而提高hFⅧ cDNA的表达水平.结论丁酸钠通过增强编码hFⅧ重链cDNA的转录进而提高hFⅧ的表达水平,因而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诱导hFⅧ表达的化学物.

  •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Daxx的表达变化

    作者:邓金牛;李春蕊;刘文励;周剑锋;孙汉英;徐慧珍

    Daxx是新近发现的细胞核内的一种新型转录调控蛋白,有研究表明它参与fas通路诱导的凋亡,我们在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K562中观察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和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Daxx蛋白表达情况.

  • 水飞蓟宾对丁酸钠引起的老龄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岩;王加兴;刘娜;卜玉洁;包金风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老龄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水飞蓟宾对其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8月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丁酸钠组、丁酸钠+水飞蓟宾(0.1 g·kg-1)组、丁酸钠+水飞蓟宾(0.2 g·kg-1)组.通过悬尾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箱实验观察丁酸钠和水飞蓟宾对老龄鼠的行为学影响.结果:在悬尾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水飞蓟宾组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在旷场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跨格次数显著减少(P<0.05);水飞蓟宾组(0.2 g·kg-1)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跨格次数显著增加(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闭臂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水飞蓟宾组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在闭臂停留时间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明暗箱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明箱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水飞蓟宾组(0.2g·kg-1)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在明箱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丁酸钠可引起老龄鼠出现抑郁和焦虑样行为;水飞蓟宾能够明显改善丁酸钠引起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

  • 丁酸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作者:董亮;连锋;杨文钢;汪永义;薛松

    背景:组蛋白乙酰化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机制之一.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1 mmol/L丁酸钠诱导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90,CD29;低表达CD45,CD31.加入丁酸钠后细胞增殖能力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但未发生明显凋亡现象,表明丁酸钠具有低毒性的特征.real-time PCR检测显示,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GATA-4,MEF-2c,β-MHC等心肌细胞早期标志基因表达率明显增高(P < 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连接蛋白43和肌钙蛋白T的表达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测得的肌钙蛋白T表达结果与Western blot一致.说明丁酸钠能够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增强组蛋白的乙酰化有关.

  • 丁酸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史红阳;纪玉强;张德信;刘昀;方萍

    背景:丁酸钠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分化,但其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肺癌干细胞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丁酸钠单独或联合给药对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从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分选CD133+肺癌干细胞,将CD133+肺癌干细胞分4组培养,对照组以DMEM/F12培养基培养,丁酸钠组以含5 mmol/L丁酸钠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TRAIL组以含50μg/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联合组以含5 mmol/L丁酸钠+50μg/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检测培养96 h内的细胞增殖、培养24 h后的细胞凋亡、培养48 h内的细胞迁移能力,以及培养48 h后的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Sox2及Nanog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增殖:联合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丁酸钠组、TRAIL组(P<0.05);②细胞凋亡:丁酸钠组、TRAIL组、联合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高于丁酸钠组、TRAIL组(P<0.05);③细胞迁移能力:丁酸钠组、TRAIL组、联合组细胞划痕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大于丁酸钠组、TRAIL组(P<0.05);④多能性转录因子表达:丁酸钠组、TRAIL组、联合组多能性转录因子Oct4、Sox2及Nanog蛋白表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低于丁酸钠组、TRAIL组(P<0.05);⑤结果表明:丁酸钠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联合用药,对肺癌干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

  • 丁酸钠诱导人单核细胞源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及免疫功能变化

    作者:闵军;刘璐;王捷;商昌珍;万云乐;余强;杨梅;曹君;陈积圣

    背景: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形成,在器官移植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采用的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寻求新的诱导方法十分必要.目的:观察丁酸钠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状态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体外细胞学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材料:人外周血样品取自中山大学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志愿捐献者(年龄20~23岁),共5份,每份100 mL,均在献血后2 h内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分离.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成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②诱导6 d后,加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1 mmol/L诱导,以促成熟因子脂多糖1 mg/L为对照;设不加促成熟因子为空白对照组.③在诱导0 d时加入丁酸钠,6 d时加入脂多糖再次刺激.主要观察指标: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FITC标记的Dextran检测DC内吞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分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①DC形态:在丁酸钠作用下,DC聚集现象明显减少.②细胞表型检测结果:丁酸钠促成熟组常规方法诱导的未成熟DC的CD80,CD83,HLA-DR表达均低于脂多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采用丁酸钠法诱导的未成熟DC,在第6天时加入促成熟因子脂多糖后CD80,CD83,HLA-DR表达仍处于低水平.③DC内吞能力:常规方法诱导的未成熟DC,用LPS诱导成熟后,其内吞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丁酸钠促成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采用丁酸钠法诱导的DC,其内吞能力强,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④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常规诱导法用LPS诱导DC成熟后的白细胞介素12分泌水平高于对照组、丁酸钠促成熟组及丁酸钠诱导法,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⑤DC诱导的MLR:常规诱导法用LPS诱导的成熟DC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丁酸钠促成熟组及丁酸钠诱导法,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丁酸钠可以抑制DC成熟,稳定诱导未成熟DC生成,该DC不能被促成熟因子激活,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 氯胺酮、羟-丁酸钠诱导剂量对小儿插管术的影响

    作者:吕海泳

    氯胺酮、羟-丁酸钠复合麻醉是小儿麻醉常用的一种方法,诱导剂量的多少对小儿插管术的实施起到直接的影响.

  • 丁酸钠诱导的人大肠癌细胞成熟分化中的表型变化

    作者:李丰;吴一迪;王芸庆;宋今丹

    目的:探讨食物纤维成分之一丁酸钠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流式细胞仪、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经丁酸钠诱导后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系Clone-A细胞生长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经丁酸钠诱导后,Clone-A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细胞增殖指数下降,诱导后Clone-A细胞变长,出现胞浆突起,由圆形、不规则形变为扁平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同时,丁酸钠作用2 d后,细胞表面伸出丝状伪足,4 d后明显变长。胞浆内质网、高尔基体数量及密度增加,内质网聚集核周围并铺展于胞质内,形态趋于正常。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生长,诱导其成熟分化,使其一些恶性表型逆转。

    关键词: 丁酸钠 大肠癌 分化
  • 丁酸钠对胃癌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沈文静;戴冬秋;滕玥;刘杰

    目的:观察丁酸钠(NaB)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系BGC823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NaB处理胃癌细胞BGC823 24~96 h后,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并呈浓度(P<0.01)及时间(P<0.05)依赖性;1.0,3.0,5.0 mmol/L NaB处理72 h后,BGC823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S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 结论:NaB对胃癌细胞系BGC823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 丁酸钠联合阿霉素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孔虹;梁彬;林伟山;于成国

    目的 研究阿霉素(ADR)与丁酸钠(NaBu)联用对HeLa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的药效动力学特征;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结果 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均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ADR单独作用HeLa细胞48h的IC50为6000nmol/L,与1mmol/L的NaBu联用后降为320nmol/L,两组均呈剂量依赖性.ADR组和NaBu+ADR组的端粒酶活性随ADR浓度增加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在ADR浓度为100n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在ADR浓度为10nmol/L、100nmol/L浓度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Bu和ADR均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与抑制端粒酶活性、下调hTERT mRNA表达有关.

  • 乙酰化对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曦;李英慧;陈芳杰

    目的 以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NaBu)和乙酰转移酶p300作为乙酰化作用因素,探讨人胚肾HEK293细胞中乙酰化对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DDAH1)表达水平的调节.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NaBu刺激或转染野生型及突变型p300表达载体后DDAH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aBu和p300对DDAH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NaBu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DDAH1 mRNA表达水平,同时转染野生型p300表达载体显著上调DDAH1 mRNA水平,而突变型p300作用不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aBu及野生型p300可提高DDAH1蛋白表达,但突变型p300无此作用,与对DDAH1 mRNA表达的作用一致.结论 乙酰化可上调HEK293细胞中DDA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 丁酸钠部分依赖CREB上调急性白血病细胞CD86分子

    作者:李薇;陈晓锋;王冠军

    目的:观察丁酸钠(SB)对急性白血病细胞CD86分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NB4、HL-60、U937细胞经SB处理前后的CD86分子表达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SB对各组细胞CD86 mRNA表达变化,AUT凝胶电泳检测核心组蛋白乙酰化程度,pCREB试剂盒检测细胞核内pCREB含量变化.结果:SB处理各组细胞CD86分子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显著升高;CD86 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增高;AUT电泳显示经SB作用后,各组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程度明显增加;SB处理后细胞核内pCREB含量增多.结论:SB使NB4、HL-60、U937细胞核心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增加,染色质重塑,有利于CREB等转录因子的活化并与DNA结合,促进CD86转录增强,表达增多.

  • 维持培养基组分对流感病毒增殖效果的影响

    作者:黄世腾;杨瑞军;吕磊

    目的 探究维持培养基不同组分对流感病毒增殖的影响,提高病毒增殖效率.方法 通过改变维持培养基的组分,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TPCK-胰酶、谷氨酰胺、葡萄糖和丁酸钠,用其对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培养,在24h、48h、72h、96h对培养物进行血凝素(HA)滴度测定;同时检测不同浓度的丁酸纳对MDC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流感病毒新甲型H1N1、A(H3N2)和B(Victoria)增殖的佳胰酶浓度为3μg/mL,B(Yamagata)佳胰酶浓度为2μg/mL;各亚型流感病毒增殖的适宜谷氨酰胺浓度为4mM;适宜葡萄糖浓度为(20~30)mM;佳丁酸钠浓度为0.5mM,过高的丁酸钠浓度对流感病毒增殖有抑制作用,丁酸钠降低细胞活性的能力随浓度提高而增加.结论 调节维持培养基组分浓度能够提高流感病毒的增殖效率,为高效地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和流感疫苗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 丁酸钠器官毒性研究

    作者:王洁;温立婷;安鲁;李娟;陈福权;陈广生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ion HDACi):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NaB)腹腔连续给药对BALB/C小鼠体重增长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3周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丁酸钠组和对照组);丁酸钠组腹腔注射丁酸钠(NaB)1.2 g/Kg·d,连续21天;对照组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1天后,测量体重;行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以及小肠组织器官,做石蜡切片,HE染色两组比较有无器官损害.结果:1.丁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动物体重增长良好,平均增长11 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HE染色见丁酸钠组:心肌细胞无变性,坏死,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肉芽组织形成;脾脏红、白髓结构清晰,脾窦无扩张,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无扩张,充血,未见纤维化,肺泡无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肾间质未见水肿;脑细胞周围间隙和小血管间隙无增宽;肠道纤毛上皮排列整齐,肠壁无出血,坏死,无渗出;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无水肿,无胆汁淤积.未发现上述器官的病理变化.结论:丁酸钠长期腹腔给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丁酸钠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郅媛媛;毛立民;郭福林;李国林;朴松林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的生长抑制情况,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为0、1.0、2.0、5.0、10.0 mmol/L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进行干预,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0、1.0、2.0 mmol/L丁酸钠作用ACC-2细胞后,细胞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5.0、10.0 mmol/L丁酸钠处理后,细胞变小变圆,部分细胞从瓶壁脱落,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②1.0 mmol/L、2.0 mmol/L丁酸钠作用72 h,5.0 mmol/L、10.0 mmol/L丁酸钠作用48、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③2.0、5.0 mmol/L丁酸钠作用ACC-2细胞72 h后平均凋亡率分别是(33.63±2.52)%和(41.10±2.48)%(P<0.05).结论 丁酸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 丁酸钠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对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马钰;刘兰德;刘方;韩姬;刘明耀;陈华青

    短链脂肪酸通常由肠道微生物对食物纤维的发酵而产生,已有报道其在免疫和炎症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丁酸钠通过其受体GPR43对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探讨丁酸钠在T细胞水平的抗炎作用和机制.以Hut78和Jurkat细胞株为模型,用RT-PCR检测T细胞中GPR41和GPR43的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MA/Ionomycin诱导的T淋巴细胞经丁酸钠处理后IL-2和IL-4水平变化,并以ELISA等方法验证.通过RT-PCR以及胞内钙离子检测探究丁酸钠对T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作用靶标.结果显示,GPR41和GPR43在T细胞中存在表达且在PMA刺激后表达显著上升.丁酸钠能刺激胞内钙离子的释放,抑制IL-2、促进IL-4的产生,且这种调节作用不受Gαi抑制剂PTX影响.另外,丁酸钠可以显著抑制MOG诱导EAE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这些结果说明,在T淋巴细胞中丁酸钠主要通过GPR43受体调节其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其抗炎功能.

  • 006 联用丁酸钠和美沙拉嗪与单用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比较: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

  • 丁酸钠对TNBS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修复的影响

    作者:赖衍宗;章颖;杨宏升;屈霄;于成功

    背景:肠道黏膜的炎症损伤和修复是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特征之一.丁酸盐为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参与了肠道黏膜内稳态的维持并具有抗炎效应.目的: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炎症损伤和修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IBD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并予丁酸钠或美沙拉嗪治疗,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和结肠炎模型组.于急、慢性炎症期分批处死大鼠,行结肠组织学检查和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与黏膜修复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浆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结果: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丁酸钠治疗组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学表现有所改善,美沙拉嗪治疗组则有明显改善.丁酸钠治疗组和美沙拉嗪治疗组结肠组织TGF-β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肠炎模型组(P<0.05),VEGF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变化,慢性炎症期血浆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丁酸钠对TNBS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黏膜修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加TGF-β1表达和调节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 丁酸钠和1,25-(OH)2D3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hTERT表达的影响

    作者:章颖;于成功

    背景:端粒酶在肿瘤细胞永生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调节端粒酶活性的关键因素.有研究发现生物活性制剂丁酸钠和1α,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1具有潜在抗肿瘤效应.目的:观察丁酸钠和1,25-(OH)2D3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丁酸钠(0.5~2.0 mmol/L)、1,25-(OH)2D3(10-8~10-6mol/L)或两者联合[1.0 mmol/L丁酸钠+10-7mol/L 1,25-(OH)2D3]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RT-PCR检测hTERT mRNA表达.结果:丁酸钠和1,25-(OH)2D3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T29细胞生长;1.0 mmol/L丁酸钠和10-7mol.L 1,25-(OH)2D3能诱导HT29细胞G0/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抑制hTERT mRNA表达.联合用药组的上述作用较两者单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丁酸钠和1,25-(OH)2D3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其通过下调hTERT基因表达而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两者联合可产生协同作用.

182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