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隔药饼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

    作者:徐凤荣

    笔者于2005年6月-2008年8月,采用隔药饼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小17岁,大67岁;病程短3个月,长20年;17例为慢性复发型,15例为慢性持续型;病情程度:轻度14例,中度18例;病变范围:直肠炎5例,直肠乙状结肠炎9例,左半结肠炎11例,全结肠炎7例;病变分期属活动期.

  • 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28例

    作者:王赫;王学清;李岩

    目的:总结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病理改变.方法:收集1994-01-01/2001-12-31期间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12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变部位,内镜下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1)本组患者性别比例为男:女=1.2:1.(2)发病平均年龄47岁.(3)病程l0d-15a,平均病程5.6a.(4)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但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明显诱因.(5)病变类型及病情程度:初发型39.1%,慢性持续型26.6%,慢性复发型34.3%,急性爆发型0;轻度18.7%,中度57.5%,重度23.8%.(6)临床特征:主要以腹泻(82.8%)和黏液脓血便(90.6%)为主,常常伴有腹痛(71.9%)、里急后重(12.5%)、发热(20.3%)、乏力(17.2%)、上腹饱胀长不适(12.5%)、恶心(15.6%)呕吐(6.3%)等症状,19.5%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1.7%的患者有肠外表现.(7)病变部位:直肠炎25%,直乙结肠炎49.7%,左半结肠炎20.3%,右半结肠炎4.7%,全结肠炎7.8%.(8)内镜下表现: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84.4%)、糜烂(78.1%)、溃疡(59.4%)、出血(57.8%)、脓性生分泌物(31.4%)、黏膜粗糙(7.8%)、息肉形成(7.8%)、肠腔狭窄(9.4%)、结肠袋消失(6.3%);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改变.结论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当,病程较短,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一半以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临床特征除腹泻、黏液脓血便外,还伴有腹痛、发热、乏力等症状,一部分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外表现少见,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炎为主,内镜下表现以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意义

    作者:姜忠信;刘成玉;何宏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活动期UC患者,20例缓解期UC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Ag),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期UC患者GMP-140,vWF:Ag,TM,D-D,TAT含量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P<0.01),缓解期UC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不同病变部位的活动期UC患者指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全结肠炎组,左半结肠炎组,直乙结肠炎组,直肠炎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各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与病变活动性及病变范围有关,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监测可作为监测UC患者活动性及判断疗效的指标.

  • 回流性回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中结肠直肠癌有密切关连

    作者:

    一般认为疾病持续的时间和程度是溃疡性结肠炎中结肠直肠癌(CRC)的危险因子.为了确定尚不了解的危险因子,调查策略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Henschen UA等进行一项研究,调查回流性回肠炎是否也是与溃疡性结肠炎中CRC有关连的一个因子.Henschen等将590例患溃疡性结肠炎而施行修复性直肠与结肠切除术的连续病人分为3组:(1)伴有回流性回肠炎的全结肠炎,(2)无回流性回肠炎的全结肠炎,和(3)左侧结肠炎;并分析3组病人与CRC的关连.研究者们调查疾病持续时间、发育异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疾病诊断时龄、疾病的活动性和性别以寻找更多的危险因子.此项研究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全部病人有11.2%诊断为CRC.1组(107例病人)中有29.0%患CRC,而2组(369例)和3组(114例)分别有9.0%和1.8%患CRC(P<0.001).1组癌症病人有多发性肿瘤生长者(45.2%)明显多于2组(24.2%)和3组(0%,P=0.041).多变量分析评价CRC相对危险性显示,1组患者优势比明显高于2组和3组者(优势比为19.36对比9.58对比1,P<0.001),高度发育异常,低度发育异常,疾病持续时间超过10年及45岁以上患者疾病持续时间少于10年为另一些因子,其危险性明显升高(优势比:21.69,6.30,3.63,4.37),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不是危险因子(P=0.082).然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与回流性回肠炎有密切关连.总之,溃疡性结肠炎施行直肠与结肠切除术患者的回流性回肠炎与CRC有密切关连.作者们提出,今后的研究应当在结肠镜检查监视下调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回流性肠炎对CRC和恶化前的发育不良的预兆价值.(摘译自Gastroenterology,2001,120:841)

  • 颇得斯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翟力平;李世荣;郑力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便为特征.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或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全结肠炎及假性息肉等.传统的治疗药物有柳氮磺吡啶(SASP),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副作用多,且停药后极易复发,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们试用颇得斯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并与SASP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全结肠型与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分析

    作者:钟英强;黄花荣;朱兆华;幸连春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PUC)和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DUC)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及其区别.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PUC 52例和DUC 97例的临床病理和内镜资料.结果PUC的血便明显者(90.38%)较DUC(71.13%)多(P<0.05),每日血便次数(6.86±4.52)亦较DUC(4.00±2.52)多(P<0.01),临床活动指数(AI)(201.03±35.73)明显高于DUC(157.52±37.73)(P<0.01),临床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其中Ⅲ级构成比明显高于DUC(P<0.05),而DUC以Ⅱ级为主(P<0.05).PUC的临床分型中初发型和慢性持续型较DUC多(P<0.05),而慢性复发型较DUC少(P<0.05),临床分度以中重度为主(P<0.05),而DUC以轻中度为主(P<0.05).PUC合并肝功能损害(23.08%)明显多于DUC(7.22%)(P<0.05),合并不典型增生和癌变明显多于DUC(P<0.05),合并息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C的内镜分级以Ⅳ级较DUC多,而Ⅰ、Ⅱ级较DUC少(P<0.05).结论PUC在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均与DUC有明显区别,提示PUC在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方面与DUC可能有着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七味白头翁汤对大鼠实验性全结肠炎的研究

    作者:康坤丽;曹勤;郑舜华;江石湖

    随着对全结肠炎、炎症性肠病(IBD)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白头翁汤出自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4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上三七、赤芍和甘草组成七味白头翁汤,意在凉血止痢的基础上活血化瘀、缓急止痛.

  • 病理组织学改变在特发性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地位

    作者:宫恩聪;石雪迎;刘翠苓

    特发性炎症性肠病(idiopathic inflammmatory bowel disease)是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消耗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Crohn病(Crohn's disease)。溃疡性结肠炎是非肉芽肿性特发性炎症,Crohn病是肉芽肿性特发性炎症。由于两个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病理特点是肠壁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和溃疡形成,临床特点是慢性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肠外或全身性疾病,因而共同归入特发性炎性炎症性肠病。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受到国内消化病专家的重视。新近成都召开的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国内外的专家对炎症性肠病研究的新近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当前,消化专家和病理学家密切配合,充分运用内镜和肠粘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发现,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研究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规范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的及时而正确的治疗,为国内特发性炎症性肠病研究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诊断1.1 溃疡性结肠炎的大体改变、内镜所见和大体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常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向结肠近端逐渐蔓延,逐渐累及左半结肠,形成左半结肠炎(国内多见)。严重时,累及全结肠,形成全结肠炎(国内少见),甚至出现中毒性巨结肠(toxic megacolon)。

  •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1例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非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993~2003年辽宁抚顺矿物局总医院51例非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UC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42例获得缓解,死亡1例.9例UC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结论轻度UC患者仅需对症处理、饮食控制、及SASP或5-ASA就能获得临床缓解.中、重度UC患者用SASP或5-ASA联合激素治疗能使绝大多数获得缓解,但激素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使用.对慢性、顽固性及复发型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更有效.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皆行病变肠段切除.手术佳时机应在积极内科保守治疗1周左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