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0-2011年浙江省泰顺县居民死亡模式及减寿分析

    作者:包长献;王晓杰;翁士仲;林小邀

    目的 了解2010-2011年浙江省泰顺县居民死亡模式和潜在寿命损失,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ICD-10编码对2010-2011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Excel、SPSS 17.0和DeathReg 20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0-2011年泰顺县报告居民死亡4596例,居民粗死亡率为634.49/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778.8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466.5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68,P<0.05).居民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占死亡总数的85.14%.前6位死因减寿率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先天异常、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2010-2011年泰顺县居民死亡率高的是脑血管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

  • 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不同时期恶性肿瘤死亡模式研究

    作者:朱匡纪;冯彦;蔡祖华;王洪歆;张秀春;金祝平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4-2005年居民的期望寿命男性为73.18岁、女性为78.53岁,分别比1986-1988年男性高4.38岁、女性高5.64岁.2004-2005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7.22‰,比1986-1988年下降了22.20‰.恶性肿瘤死因由原来的第二死因转变为首位死因,并从原来的胃癌、肺癌和肝癌顺位转变为肺癌、肝癌和胃癌顺位.肺癌、肝癌、胃癌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三大恶性肿瘤死亡男性是女性两倍.胃癌、肺癌和肝癌标化死亡率男性2004-2005年高于1986-1988年.女性2004-2005年低于1986-1988年.结论:恶性肿瘤的死亡强度增强.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跃居首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较快,肺癌、肝癌、胃癌居恶性肿瘤前3位;恶性肿瘤作为首位死因,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较大.

  • 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2004-2005年死亡模式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朱匡纪;冯彦;蔡祖华;王洪歆;金祝平

    目的:比较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居民1986-1988年和2004-2005年全死因模式.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居民死亡率下降了2.06‰;居民期望寿命男性提高了4.38岁.女性提高了5.64岁;前5位死因顺位变化依次为恶性肿瘤(原第二位)、呼吸系统疾病(原首位)、脑血管病(原第四位)、心脏病(原第五位)和损伤中毒(原第三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下降了59.8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构成由63.4%上升到83.0%.结论:两个时期对比居民总体健康水平提高明显;前5位死因死亡率上升迅速;传染病寄生虫病死亡率有所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比例上升.

  • 中国人群2010年自杀死亡现状分析

    作者:蔡玥;胡楠;刘韫宁;王黎君

    本研究利用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人口及死亡资料,分析中国人群自杀死亡现状,为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人群2010年自杀死亡率为1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8.83/10万,自杀死亡在伤害中位居第2位.城市人群自杀死亡率为6.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8/10万),农村为12.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4/10万),农村人群自杀死亡率是城市人群的1.89倍.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但15~34岁女性人群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因此,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模式已发生转变,但农村人群、农村育龄妇女,老年人群依然是开展自杀干预的重点人群.

  • 中国人群自杀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地理分布特点

    作者:杨功焕;周灵妮;黄正京;陈爱平

    目的深入和全面了解中国的自杀模式方法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回顾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自杀水平和变化趋势,并对自杀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进行验证.结果 1991~2000年中国人群自杀死亡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下降,依然是中国人群,特别是农村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在农村所有地区,依然保持女性自杀死亡高于男性.在农村人群中, 15~34岁有一自杀死亡高峰的独特模式,但该年龄组农村女性自杀死亡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对总自杀水平还没有形成显著影响.结论目前在东中部农村地区,特别靠近几省交界地区,人群自杀死亡率普遍偏高,可能与传统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农药作为主要的自杀手段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未来的2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的独特自杀模式将会逐步发生改变.

  • 迎接疾病模式转变的挑战

    作者:邵瑞太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反映国民健康水平的各项综合指标发生明显改变。中国人口死亡率从大于20‰下降到约7‰,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初期的40.8岁提高到90年代后期的70.8岁;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综合反映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可获得性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健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200.0‰以上降低到目前的3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3年的55.2 ‰降至1998年的47.0‰;孕产妇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1998年的56.2/10万。以上指标反映出,过去曾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已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平均期望寿命得到延长,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与疾病模式转变、人口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50年里,我国已完成了由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到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过程。随着生育率的控制,低年龄组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全部人口的10%以上,标志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转型阶段。中国居民疾病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主要疾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发生变化。首先,居民死因顺位发生显著变化,曾经是居民主要死因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妇幼疾病和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死因顺位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逐渐由前5位死因中退出。而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等疾病在死因顺位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成为前5位死因,慢性非传染病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另一特点是影响居民健康的疾病更为突出,主要表现是前10位或前5位死因占所有死因的构成比明显上升,前10位从50%~60%上升到80%以上,前5位死因构成比从40%~50%上升到70%以上。其次,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患病率及位次变化与主要死亡原因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变化趋势的一致性。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患病水平持续下降,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伤害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内分泌、营养、代谢和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城乡居民疾病谱中的位次和重要性不断增加。城乡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病的持续增加,与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等有关。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将会持续增加。中国不同地区疾病模式转变发展明显表现不均衡性,存在较大差别,大城市居民患病和死亡模式趋向发达国家,而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国贫困地区的居民疾病谱与死亡模式更接近不发达国家。中国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别,在卫生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具有明显独特性。中国实现了疾病模式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城市地区与发达的农村地区处于第二阶段转变后期,接近于疾病流行变化的模式,贫困地区仍处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转变过程中,接近于疾病流行变化的迟缓模式,其他农村地区处于第二阶段转变期间。推动中国疾病模式转变的人口动力、各类死因和主要疾病变化仍将继续影响疾病模式发展方向和速度。中国既面临着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负担和严峻挑战,同时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面临继续努力预防疾病爆发与流行、延长寿命和控制危险因素、减低残障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双重任务。正如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不会先处理完一种健康问题再去处理另一种问题,而是要同时着手处理两种健康问题。

  • 细胞凋亡的标记分析进展

    作者:辛宏;颜光涛;陈泮藻

    凋亡是一种不同于坏死且受控于基因调节的细胞主动消亡过程,是机体赖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由于对这种新的细胞死亡模式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诸如胚胎发育、自身免疫耐受、细胞群体稳定等重要生命现象,并对肿瘤、艾滋病及自身免疫性疾患的认识、治疗存在潜在应用价值,因而有关细胞凋亡的研究很快成为生命科学中的前沿领域之一.

  • 脑梗死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治疗展望

    作者:顾昊;张颖冬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范围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虽然卒中终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但是在全脑和局灶梗死组织中存在显著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如在啮齿动物和人类短暂全脑梗死中常导致海马椎体细胞中发生选择性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1].而在局灶性梗死病灶中绝大多数梗死核心区域的细胞发生坏死,其特征是细胞能量的突然减少以及隆起破坏的亚细胞器.梗死后包绕在核心细胞周围的是缺血半暗带,当再灌注良好时可得以恢复,半暗带的细胞死亡与否,则很大程度上依赖凋亡的强度.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陈少敏;郭丽君;高炜

    随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和治疗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曾有学者提出SLE的"双峰死亡模式",即SLE疾病早期死因多为SLE活动或感染等并发症,而疾病后期死亡(诊断5年后)则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 重建屏障是预防严重开放性损伤后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连阳

    随着创伤救治体系地建设和技术地进展,在发达国家,创伤后死亡模式已由典型的三峰曲线[1]转变为单峰曲线[2],预防、减少创伤后感染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之一.皮肤是人体与外界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屏障,能防止水及电解质等的流失,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阻止微生物入侵.严重开放性损伤导致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仅依靠及时的清创手术将污染伤口转变为清洁伤口并不足以预防感染,常需要采用皮肤或其替代品永久或临时性构建机体与外界之间的屏障,防止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伤口.本文结合国内外进展论述皮肤屏障完整性破坏后相关感染预防的策略和技术.

  • 2009年山西省三大类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石秀萍;任泽萍

    死因监测是为了确定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模式、分析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找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从根本上防治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本文分析2009年山西省11个死因监测点监测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文报告死因分析资料来源于山西省11个死因监测点2009年监测资料汇总,其中国家监测点6个(太原市杏花岭区、朔州市朔城区、长治市壶关县、阳泉市平定县、吕梁市临县、运城市绛县),省级监测点5个(晋城市城区、大同市大同县、忻州市代县、晋中市昔阳县、临汾市翼城县),2009年监测人口3 716 343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90%.

  • 2009年山西省三大类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石秀萍;任泽萍

    死因监测是为了确定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模式、分析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找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从根本上防治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本文分析2009年山西省11个死因监测点监测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文报告死因分析资料来源于山西省11个死因监测点2009年监测资料汇总,其中国家监测点6个(太原市杏花岭区、朔州市朔城区、长治市壶关县、阳泉市平定县、吕梁市临县、运城市绛县),省级监测点5个(晋城市城区、大同市大同县、忻州市代县、晋中市昔阳县、临汾市翼城县),2009年监测人口3 716 343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90%.

  • 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底秀娟;轩水丽;郭万申;许汴利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现况并探讨其变迁.方法 利用1974-1976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点(DSP)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粗死亡率为779.9/10万,611.1/10万,610.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1.0/10万,732.3/10万和634.4/10万,居民死亡水平处于低死亡水平并呈逐步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进入前5位,传染病死亡前2位退至前7位.结论 死亡水平下降与低年龄死亡率和传染病死亡率下降有很大关系;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疾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

  • 福建省长乐市居民全死因动态分析

    作者:谢国平;游建旺;黄丽珍;陈樟

    长乐市是卫生部常年死因监测点之一,自1989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居民全死因调查.至2000年底,已有12年的连续资料.70年代,在全县范围内首次开展了1973~1975年居民全死因调查.因此,长乐市具备了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居民全死因调查资料.应用这些不同年代的资料分析不同年代的死亡状况,探讨不同年代居民的疾病死亡模式,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 宁波市1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模式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许国章;王仁元;谢亚莉

    意外死亡是指因非病所致的突发性死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事业的日益提高,由传染病或营养不良所引起的儿童死亡已大大降低,意外死亡则趋相对上升,意外死亡已成为宁波市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摸清我市1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模式和原因,对宁波市1987~1998年15岁以下儿童的意外死亡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模型寿命表在期望寿命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毛毅;伍晓玲;康晓平;薛明;缪之文

    目的 应用模型寿命表修正中国2010年六普年龄别死亡率,探讨合适的死亡模式计算期望寿命.方法 分别用Coale-Demeny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两类模型寿命表9种死亡模式修正六普年龄别死亡率,同时用漏报率的方法调整六普年龄别死亡率;计算年龄别死亡率对数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死亡模式一致性的拟合指标,各选两类模型中RMSE小的死亡模式计算期望寿命e0.本文使用联合国编制的MORTPAK 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RMSE的计算结果显示Coale-Demeny模型中男性West死亡模式、女性East死亡模式和联合国模型中男女性Far Eastern死亡模式的RMSE值小;用小RMSE的死亡模式计算的婴儿死亡率(IMR)为男性West (18.54‰)、女性East(16.05‰)、以及Far Eastern(男性17.61‰,女性15.39‰)与漏报调整结果(男性16.85‰,女性17.69‰)比较接近;两类模型寿命表计算的男女性年龄别死亡率曲线与漏报调整年龄别死亡率曲线也较为相似;中国2010年男性期望寿命e0按West、Far Eastern死亡模式计算与漏报调整计算的结果较为接近分别为72.47岁、71.09岁和72.46岁;女性按East、FarEastern死亡模式计算与漏报调整计算的结果亦较为接近分别为78.15岁、78.8岁和77.41岁.结论 对于死亡资料不完整的国家或地区,用模型寿命表的方法修正年龄别死亡率后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期望寿命.

  • 福建省莆田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罗有忠;董金妹;林文禧;郭建鹏

    为掌握我县居民死亡模式与变动规律以及对人群寿命的影响.我们对莆田县监测点1991~2000年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制订预防政策,确定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 鞍钢职工1996~1997年死因死亡率分析

    作者:刘黎明;郑洪翠;车亚芬

    鞍钢是历史悠久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其死亡模式也有其特殊性.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分析全面反映鞍钢职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各种疾病的死亡状况,找出影响鞍钢工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为制定鞍钢今后的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 细胞凋亡(Apoptosis)的研究概况

    作者:刘学政

    1 Apoptosis概念Apoptosis一词源于希腊词apo(离去)和ptose(坠落),意指树叶和花的自然凋落.1972年,美国病理学家Kerr等人[1]首次提出Apoptosis的概念.简要说明了它的特征,强调它是一种生理性死亡模式,与"坏死(Necrosis)"的形态表现截然不同.Apoptosis是由基因控制的、为维持内环境稳定而发生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过程.

  • 细胞死亡方式及其清除

    作者:崔天盆;郑承红;陈杰;苏斌涛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据功能方面分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意外的细胞死亡,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或病理性的细胞死亡;或者根据免疫学特性分为: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或无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2009年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1]建议统一根据形态学标准定义和分类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死亡种类有凋亡( Apoptosis )、自噬性细胞死亡( Autophagic cell death )、坏死( Necrosis )、角化性细胞死亡( Cornification )、非典型细胞死亡,包括有丝分裂崩溃( Mitotic catastrophe )、失巢凋亡(Anoikis)、沃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副凋亡( Paraptosis )、细胞焦亡( Pyroptosis )、内亡(Entosis)、兴奋性中毒(Excitotoxicity)、铁死亡(Fer-roptosis)。死亡细胞的有效清除对一个有机体的存活是必要的。正在死亡的或者已经死亡细胞的通过吞噬作用清除,根据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即凋亡、自噬和坏死,存在不同的机制来保证细胞残骸的清除。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