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围术期镇痛管理的探讨

    作者:张晓丽;江伟;徐惠芳;何梦乔

    在过去的几年里,医学界对如何提高围术期的疼痛管理水平越来越予以重视.良好的疼痛缓解不仅能使患者无痛、无忧、无虑,而且有助于提高外科手术或创伤的预后结果[1].发达国家的许多医院已经训练出"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专门人才,其通过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阻断外科应激反应(SSR),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且可减少医疗费用.

  • 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术后患者镇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何苗;冯艺;陈杰;张海燕

    目的:探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2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程管理组39例,传统管理组43例;远程管理组采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进行术后PCIA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镇痛管理,传统管理组采用传统PCIA镇痛管理;两组镇痛药物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μg/ml);传统管理组术后常规每日床旁随访患者,患者出现疼痛强度评分≥4分时,由护士通知麻醉科会诊,再由研究者补救镇痛;远程管理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远程监控PCIA泵按压次数及疼痛评分,研究者根据监控结果主动到床旁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并补救镇痛.结果: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与PCIA泵的数据记录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66~1;与传统管理组相比,远程管理组患者术后第二日24 h平均疼痛评分较低(2.4±0.7 vs 3.0±1.0,P<0.01),术后第一日3 PM和术后第二日9AM活动时疼痛评分较低(3.0±1.5 vs 3.8±1.7,P<0.05; 3.0±1.0 vs 3.7±1.7,P<0.05);远程管理组患者和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管理组.结论: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术后镇痛管理,安全可行,能改善镇痛效果,有助于为患者实施个体化镇痛管理,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 鞘内药物输注镇痛治疗和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

    作者:Deer TR;冯智英

    1979年Wang等首次将吗啡蛛网膜下腔注射控制癌症痛以来,鞘内镇痛用于治疗各类慢性顽固性疼痛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认可.2000年,多学科鞘内镇痛专家小组召开第1次会议(the polyanalgesic consensus conference,PACC)并制定第1个关于鞘内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随着鞘内镇痛的不断进展,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二度修改和更新专家共识.

  • 成人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研究

    作者:邸宣;邱爽;刘丽宏

    目的:了解腹股沟疝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及规范化镇痛管理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阅读国内外近20年相关文献,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疼痛的性质、镇痛药物的选择、疼痛评估的现状及患者教育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成人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高发生率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结论:为了避免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了通过严格规范手术操作过程,还应主要考虑规范的镇痛药物干预、合理的疼痛评估以及适当的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共同改善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 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

    作者:高平;汤园园;高晓增

    目的 探讨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9~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产妇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麻醉护理组和助产护理组,每组各50例.助产护理组分娩镇痛时给予分娩产房护理常规,麻醉医师按照预先设置实施镇痛,无麻醉护士参与;麻醉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由麻醉护士进行围生期镇痛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疼痛情况、镇痛满意度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护理组在潜伏期、活跃期、宫口近全时、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助产护理组(P<0.05);麻醉护理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助产护理组(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助产护理组(P<0.05).结论 麻醉护士主导的镇痛管理可降低产妇的分娩时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对镇痛管理的满意度,确保了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物联网技术在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瞿艳新;曹乐萍;曹春梅

    目的:研究移动物联网技术在术后镇痛监测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5-11月剖宫产术后需要镇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子镇痛泵管理,观察组采用物联网移动管理。记录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评分、报警事件处理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NRS得分及术后镇痛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报警事件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泵相关事件的处理及医护人员管理服务是影响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原因,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能提高医护工作效率,使患者更满意,医师更轻松,符合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DCA循环在骨科术后病人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余雪梅;杨金仙;胡冬蕊;李莹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个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1].为了提高骨科护士镇痛管理水平,有效缓解术后病人的痛苦.我科从2005年5月开始,参照PDCA循环法,制定出骨科护士术后镇痛管理方案.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可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PDCA循环法的运用,使术后疼痛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 麻醉护士参与产妇分娩镇痛管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高平;汤园园;韩晓亮

    目的 探讨麻醉护士镇痛管理对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效果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分娩镇痛的产妇按住院病历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麻醉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分娩镇痛时无麻醉护士陪同,仅麻醉师进行操作,给予常规产科护理.麻醉护理组由麻醉师行分娩镇痛的同时由麻醉护士对产妇围产程期进行健康宣教及镇痛管理,比较2组产妇的疼痛评分(宫口开全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麻醉护理组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为(3.9±0.2)分,对照组为(8.4±0.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72,P=0.000);麻醉护理组剖宫产、顺产、助产分别为1例、27例、12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21例、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5);麻醉护理组产时出血量(175.5±42.5)ml,对照组为(226.4±5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1,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麻醉护理组为2.5%(1/40),对照组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05).结论 麻醉护士对分娩镇痛产妇围产程期进行镇痛管理和护理干预,产妇分娩痛明显减轻,剖宫产率显著地降低,分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无线镇痛泵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曹汉忠;刘存明;鲍红光;丁正年;张建锋;金小洁

    目的 评价无线镇痛泵系统是否具有预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术后需自控镇痛患者(ASAI~Ⅱ级)144例,纯随机分2组,试验组72例,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对照组72例,采用ZZB全自动注药泵.以首次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vein analgesia,PCIA)48 h.配方:芬太尼12μg·kg-1·d-1+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50 ml.参数:首次量5ml、持续量2.5ml/h,单次量3ml/次,锁定时间8min.观察:①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术前体温、心率、呼吸、血压.②应用数字疼痛评分法(mumeric rating scales,NRS),分别于PCIA后4、24、48 h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③患者按压自控键的总次数;④患者按压自控键的有效次数;⑤观察患者在使用早期(4 h内)有无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 胸外科、泌尿科、骨科及普外科手术患者共1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术前T、Hr、R、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4、24、48 h患者的NRS分别为(1.3±1.4)分,(1.6±1.5)分,(1.3±.4)分;对照组4、24、48 h患者的NRS分别为(1.3±1.3)分,(2.1±1.8)分,(1.7±1.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按压自控键的总次数,试验组(6±10)次,对照组(5±13)次;有效次数,试验组为(2±4)次,对照组(3±6)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使用早期无副作用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 无线镇痛泵系统能安全地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个体化治疗及其他需持续或间断给药,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的疾病治疗.

  • 40例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管理效果研究

    作者:杨芬;翟亚玲;白新萍;杨春辉

    目的:探讨规范的术后疼痛评分及疼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睡眠时间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75例关节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凭借患者主诉,记录疼痛分值,按需给药,采用传统规范的的镇痛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以数字评分法疼痛评估的无痛病房疼痛管理以及无痛理念,进行规范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睡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7 d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均 P <0.001);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患者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及规范的镇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创伤的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 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新科;董铁立;赵蕾;吴树彪

    目的 通过与普通电子镇痛泵比较,评价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优越性.方法 将100例术后需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W组和C组,各50例.W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C组采用普通电子镇痛泵.以首次量(负荷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行静脉自控给药(PCIA)48 h.配方:舒芬太尼0.04 μg·kg-1·h-1+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参数:首次量5 mL,持续量2 mL/h,单次量3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1)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PCIA后1、6、12、24、48 h后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2)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3)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有效次数.(4)从接到信息到有效处理的时间(T).(5)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1、6、12、24、48 h五个对应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按压自控键的总次数及有效次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组和C组的T分别为(10±5)min,和(15±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W组为92%,C组为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电子镇痛泵比较,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缩短了有效处理时间,显著提高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有利于实现患者自控镇痛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 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

    作者:黄洁婷;李卫伶

    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4年8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7月~2013年12月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围手术期镇痛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1 d、2 d、3 d疼痛大值和疼痛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管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纳入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目标,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模式。

  • 麻醉医生指导下的护士负责模式用于术后急性疼痛观察

    作者:杨坤渹

    术后疼痛可能是病人一生中经历的严重的疼痛,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不仅造成主观痛苦,还对机体各个器官造成不利影响,如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1].尽管围术期疼痛治疗方面发展迅速,包括自控镇痛技术的广泛应用.但仍有60%~80%的手术病人存在显著未缓解的疼痛[2].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建立规范化的镇痛管理而不是镇痛技术本身.1985年美国、德国正式成立急性疼痛服务(APSs)机构,并得到广泛的开展.关于APs8的管理模式,美国的APSs一般采用麻醉医生为基础的模式.

  • 氟哌利多联合地塞米松预防术后恶心呕吐90例临床观察

    作者:包义良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椎管内麻醉后的发生率为13%~42%,尤其是腹部手术并术后镇痛的患者PONV发生率更高.因此,预防PONV是术后镇痛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 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作者:吕书革;王倩云;贺显建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并术后镇痛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CIA,B组使用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罗哌卡因.用VAS评价苏醒后、术后4、8、12、24、48 h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切口有无炎性反应,渗液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良好,静息时VAS评分<3,运动时VAS评分<4;术后8h内静息时和术后运动时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0.375%罗哌卡因的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患者满意程度更高,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 治疗重度癌痛时使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秀英;万丽

    目的 观察在治疗重度癌痛患者时使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2月至11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重度癌痛患者40例(VAS评分7~10),随机分为无线镇痛泵组与普通镇痛泵组,每组20例,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输注自控镇痛(PC IA),无线镇痛泵组启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进行监控.记录处理患者需求帮助的平均时间及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及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使用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无线镇痛泵组处理患者需求帮助的平均时间比普通镇痛泵组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显著改善(P<0.05)、Kolcaba舒适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治疗3d时,无线镇痛泵组Kolcaba舒适度评分比普通镇痛泵组显著提高(P<0.05),无线镇痛泵组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使用满意度评分比普通镇痛泵组高(P<0.05).结论 治疗重度癌痛时使用无线智能化程控镇痛泵系统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 疼痛管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

    作者:黄晋辉;尹红梅;姬云娟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镇痛管理,对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 1200 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术后镇痛管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活动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全面实施镇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PCA技术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艳丽

    随着剖宫产术安全性的提升与围产医学的发展,当前我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产妇面临剖宫产术后刀口疼痛及宫缩痛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的开发,剖宫产术后镇痛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主要研究PCA技术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PCA 剖宫产 镇痛管理
  • 多模式镇痛管理在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凤宁娟;毛仪娜;郭群

    目的:探讨有效缓解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将32例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和记录疼痛程度及处理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生血管危象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减轻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了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