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对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

    作者:刘红军;高献忠;李伟彦;贾宏彬;金毅

    目的:评估右旋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于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晚期癌痛患者,静脉滴定后均采取鞘内镇痛方式.术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用吗啡(M阶段);第二阶段吗啡+右旋美托咪定混合液(M+D阶段).采用双盲交叉法,所有患者随机分配进入M阶段和M+D阶段,待获得48小时满意的镇痛后交叉进行另一阶段鞘内滴定.记录静脉滴定后、M阶段和M+D阶段疼痛评分、满意度、有效吗啡剂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获得满意镇痛后每阶段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各研究阶段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阶段与M阶段相比有效吗啡剂量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但M+D阶段与M阶段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鞘内给药后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减少.M+D阶段嗜睡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可加强鞘内吗啡镇痛作用,显著减少吗啡用量,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鞘内镇痛在难治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楹子;杨晓秋

    鞘内镇痛(intrathecal analgesia)是将镇痛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髓与大脑产生镇痛作用的技术.现临床存在大量难治性疼痛病人,对常规镇痛治疗手段疗效不佳并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急需更多的疼痛管理模式更快更好地控制疼痛.鞘内镇痛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镇痛效果确切、药物不良反应轻等优点.鞘内镇痛通过植入式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难治性癌痛与非癌痛的治疗.

  • 鞘内药物输注镇痛治疗和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

    作者:Deer TR;冯智英

    1979年Wang等首次将吗啡蛛网膜下腔注射控制癌症痛以来,鞘内镇痛用于治疗各类慢性顽固性疼痛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认可.2000年,多学科鞘内镇痛专家小组召开第1次会议(the polyanalgesic consensus conference,PACC)并制定第1个关于鞘内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随着鞘内镇痛的不断进展,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二度修改和更新专家共识.

  • 晚期肿瘤患者鞘内镇痛与预防感染的措施

    作者:张菊明;魏琴;孟丽琴;范明珠;杜建龙

    目的:观察晚期肿瘤患者在应用鞘内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同时为治疗中感染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2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硬膜外置管自控镇痛泵鞘内注射吗啡,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感染措施,并对恶性肿瘤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24、72 h、1周、1个月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睡眠质量测定(Q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 VAS、QS评分分别为(4.12±0.21)、(2.44±0.25)分,均优于治疗后72 h、1周、1月VAS、Q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在吗啡鞘内镇痛输注过程中,未发生硬膜外腔感染;治疗后1个月便秘、尿潴留、恶心呕吐、瘙痒、嗜睡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应用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技术同时加强对感染的控制,临床效果好且治疗安全,是一种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有效方法。

  • 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继云;李荣胜;吴为玲;佘守章;张玉洁;杨美英;邓玲红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家族中止痛效果强的一种μ受体激动剂,其脂溶性是芬太尼的2倍,极易通过神经细胞膜和血脑屏障,静脉镇痛强度比芬太尼强7~10倍,而在鞘内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4~5倍,用于术后镇痛和分娩镇痛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佳剂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宋莉;卢帆;刘慧

    目的:评估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实施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观察并记录鞘内镇痛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吗啡用量和各项生活质量的评分,同时观察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实施鞘内镇痛后的VAS为(2.9±1.8)分,显著低于鞘内镇痛前VAS(7.2±2.5)分(P<0.001);常规途径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相当于吗啡的镇痛剂量)为(42.1±7.5)mg/d,与鞘内镇痛前(282.9±95.5)mg/d相比,显著降低(P=0.004);鞘内镇痛后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和睡眠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鞘内镇痛前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镇痛满意度则较鞘内镇痛前显著增加(P<0.001)。鞘内镇痛的不良反应包括戒断症状、低颅压性头痛、尿潴留和颅内感染。结论: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PCA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常规途径阿片类药物镇痛无效的顽固性癌痛患者。

  • 间断鞘内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注射治疗腹部晚期癌痛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庆祥;蔡振宇;陈振毅;杨华凌

    目的 观察间断鞘内注射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治疗腹部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6例腹部晚期癌痛患者植入鞘内输注系统并置导管头端于T8 ~ T10水平,术后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鞘内单纯吗啡(M阶段);第二阶段罗哌卡因联合吗啡(M+R阶段).采用前瞻、交叉和双盲法,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到M阶段和M+R阶段,待获得72 h满意的镇痛后交叉进行另一阶段鞘内注射.记录治疗阶段的疼痛评分、满意度、有效吗啡剂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阶段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3个阶段的生命体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阶段相比,M+R阶段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吗啡日用剂量降低了约30%(P< 0.01).M+R阶段的罗哌卡因后一日用量为(3.8±0.9) mg.M和M+R阶段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鞘内间断注射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可减少腹部晚期癌痛患者的吗啡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对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期皮肤瘙痒的影响

    作者:吴震;温来友;孔明健;胡永明;陈建庆;于常州;戴体俊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对鞘内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期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 鞘内注射吗啡0.1mg行术后镇痛的剖宫产妇1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于胎儿脐带夹闭后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 mg/2 ml(B组)、格拉司琼3 mg/3 ml(G组)、布托啡诺2 mg/2 ml和格拉司琼3 mg/3 ml(BG组),C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记录术后12h镇痛期内皮肤瘙痒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G组瘙痒的发生率低于C组(17.5% vs.47.5%) (P<0.05);BG组在1、4和8h时的瘙痒程度和B组在8h时的瘙痒程度较C组轻(P<0.05).四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寒战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仿(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可以显著减少吗啡镇痛期瘙痒的发生率和瘙痒程度.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镇痛的效果

    作者:刘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联合吗啡对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镇痛和鞘内注射吗啡镇痛。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鞘内单纯注射吗啡(P<0.05),便秘、呕吐、恶心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吗啡(P<0.05),但嗜睡发生率高于单纯吗啡(P<0.05)。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可以有效减少吗啡用量,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减轻吗啡镇痛耐受作用,是临床用药的一种选择。

  • 整合医学--让肿瘤治疗更人性化

    作者:解方为

    福建省漳州市的胰腺癌患者赵台斌,先后转诊五六家省级医院,由于顽固性癌痛、黄疸等并发症,让他在肿瘤科、放疗科、中医科、影像科等科室“东奔西跑”,病人和家属都感到疲劳不堪。近日,患者接受“整合医学”模式的治疗,足不出“科”,直接在病房内接受鞘内镇痛、胸水引流、B超检查、热疗、粒子植入等“一站式”治疗。这一变化,得益于“整合医学”综合治疗的新理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