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进展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亚型对预后及治疗影响——1例分析

    作者:辛丽君;杨波;卢学春;尹澎;田野;朱宏丽

    目的:通过1例高龄进展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经过分析,探讨高龄进展期DLBCL发病率、预后、治疗以及分子亚型对预后和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进展期DLBCL患者临床病史、辅助检查、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活检及尸检病理,探讨高龄DLBCL发病率、治疗现状、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分子亚型对预后和治疗影响.结果:该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DLBCL,非生发中心型(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non-GCB),非特指性(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Ⅳ期B,高危组(IPI=5,ECOG=2);给予多疗程免疫化疗后达到较好的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但很快转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肝占位穿刺活检示non-GCB,尸检脾占位病理示GCB,两次病理分型完全相反.尸检病理确诊死亡原因为肿瘤广泛转移扩散,恶液质,呼吸循环衰竭.结论:高龄DLBCL发病率高、进展快、治疗有效率低以及治疗难度大,急需新的治疗方法;DLBCL异质性显著,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rofile,GEP)能够提供分子水平的亚型分析和潜在的致病机制,促进了新的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免疫组化算法不能够准确替代GEP临床价值.

  • 148例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分析

    作者:许亚茹;刘莉;任秀红;刘平平;张浩;郑力;张松松;周立强;郭振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48例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结果: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5%和69%,五组分析表明,R-CHOP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HOP组患者(89%vs.70%,P<0.05).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60岁、ECOG评分≥2分、Ⅲ-Ⅳ期、IPI评分≥3分、单纯CHOP化疗方案和无放射治疗均与患者总生存率差相关.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与患者更差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结论:年龄>60岁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一个重要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中期PET/CT在22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瑞民;李菲;刘长滨;关志伟;富丽萍;徐白萱;朱海燕

    目的:探讨中期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在病理确诊的227例DLBCL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第3周期前行18F-FDG PET/CT成像.通过随访,视觉分析,Deauville评分及半定量方法,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并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1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SUVmax佳分界点为71%,Deauville评分与△SUVmax方法评估疗效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6.9%、74.3%、82.8%和77.8%、63.5%、73.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eauville评分、△SUVmax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预测PFS、OS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Deauville评分与IP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期PET/CT显像对评估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显著作用.

  • 原发CD5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

    作者:张倩;张红宇;钟凤鸾;张文丽;许蕾;冯佳;孟庆祥

    为了研究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e novo CD5+ 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表明:9例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均为Ann-Arbor/cotsword分期Ⅲ-Ⅳ病例,发病初骨髓累及5例;除1例治疗中断外,其余均使用了含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化疗方案,治疗后评价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例,进展1例.8例患者在2年内复发或疾病进展死亡,其中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并导致死亡.中位生存期16(1-23)个月,预计2年生存期为20.4%.结论:原发CD5+ DLBCL淋巴瘤临床少见,但预后差,应提高对原发CD5+DLBCL疾病的认识,探寻R-CHOP以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防治.

  • 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袁鹏;余正平;岳天华;肖艳华;陈宝安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达比星及甲氨蝶呤联合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A组(观察组),将采用甲氨蝶呤单纯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表明,A组CR 34例,PR 5例,总缓解率72.2%;B组CR 10例,PR 4例,总缓解率41.2%;A组较B组生存曲线有明显上升,而且A组平均生存期33.172个月,显著性高于B组的26.305个月(P<0.05).结论: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红;付蓉;王一浩;宋文静;阮二宝;瞿文;王化泉;王国锦;宋嘉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石蜡组织中miR-21的差异性表达与PTEN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26例DLBCL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的miR-21表达,应用聚合物免疫组化检测系统检测PTEN蛋白水平.结果表明,26例DLBCL石蜡组织中miR-21的表达量为6.586(1.10,38.2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791 (0.35,2.87)](P<0.05),在26例DLBCL中有6例PTEN蛋白(23%)阳性,而在20例(77%)中为阴性.DLBCL中miR-21表达水平与PTEN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其高表达与DLBCL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Ⅲ/Ⅳ期患者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Ⅱ期患者(P<0.05),与临床亚型无关(P>0.05).结论:在DLBCL中miR-21表达升高可能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PTEN可能是miR-21的靶基因.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3细胞中TALEN介导的microRNA-21基因敲除

    作者:陈步远;胡建达;林仁章;陈鑫基

    目的:在转染效率极低的血液肿瘤细胞株中探索敲除microRNA基因的有效方法,以方便microRNA基因在血液肿瘤疾病中功能的研究.方法:应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介导的基因工程技术敲除人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3细胞中的microRNA-21(miR-21)基因,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富集eGFP+表达细胞、PCR筛选和microRNA定量检测,筛选并建立不表达miR-21的OCI-Ly3单细胞克隆.后,对不表达mi R-21的OCI-Ly3单细胞克隆进行miR-21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两轮的电转染和筛选实验,获得了4个几乎不表达miR-21的OCI-Ly3单细胞克隆,突变率约为实验起始细胞数的十万分之一.对突变克隆的测序结果显示,多种miR-21序列缺失或插入均可能导致该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本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在转染效率极低的血液肿瘤细胞株中敲除任何感兴趣的microRNA基因.

  • VEGF和CXCR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青;王加菊;李芳;杨洪亮;于泳;赵智刚;王晓芳;王亚非;张翼鷟

    本研究旨在探索VEGF和CXCR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用ELISA法检测44例初治DLBCL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DLBCL患者血清中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743,P<0.05);且VEGF的表达水平与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Ann Arbor分期和ECOG评分相关(P<0.05);CXCR4在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和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Ann Arbor分期、VEGF和CXCR4是患者总生存(OS)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分型和血清中CXCR4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VEGF和CXCR4在DLBCL患者血清中显著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CXCR4是影响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联合阻断VEGF和CXCR4可能成为淋巴瘤的治疗新思路.

  • miR-34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宜平;胡宏;许芳;文菁菁

    目的:探讨miR-34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BCL-2蛋白表达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筛选出临床资料完整的DLBCL患者65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H)患者22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类患者中miR-34a和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miR-34a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免疫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miR-34a在DLBCL中呈低表达,BCL-2在DLBCL中呈高表达,miR-34a表达水平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1).miR-34a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miR-34a低表达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iR-34a表达(P=0.002),分期(P=0.001)和BCL-2表达(P =0.001)是影响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iR-34a在DLBCL中低表达,miR-34a表达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miR-34a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 R±BEACOP方案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

    作者:董菲;王晶;杨萍;赵伟;景红梅;克晓燕

    目的:研究R±BEACOP方案(CHOP联合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和/或博来霉素,有或无美罗华)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进行2个疗程以上R±BEACOP方案进行化疗的19例初治中高危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19例患者中5例(26.3%)达完全缓解,13例(68.4%)达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治疗总有效率为94.7%(18例),14例出现Ⅲ-Ⅳ度血液学毒性(73.7%),10例出现消化道反应(52.6%),4例肺部感染(21.1%)、3例药物性肺损伤(15.8%)、1例肝功能损害(5.3%)及1例带状疱疹(5.3%),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R±BEACOP方案对于初治的中、高危、预后不良的DLBCL患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行大规模的临床后续研究证实.

  • H3K27的三甲基化蛋白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邓玉洁;陈刚;朱伟峰;芮红兵;洪华兰;陈君敏

    目的:探讨H3 K27 me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102例初治DLBCL石蜡标本,利用TMA技术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3 K27 me3等蛋白的表达,收集临床数据和随访信息,用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水平,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比较不同表达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DLBCL组织芯片位点完整.H3 K27 me3高表达者占59.8%,与老年(> 60岁)、ECOG≥2、侵犯结外病灶数目≥2、高LDH、IPI高-中风险组相关.H3K27me3高表达组治疗完全缓解(CR)率和总有效(OR)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20% vs 57.5%和41.8% vs90%(P<0.00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21.5个月,较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P <0.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3 K27 me3高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07).结论:TMA技术可用于DLBCL组织芯片构建,部分DLBCL存在H3 K27 me3高表达.该类型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生存期短,检测H3K27me3蛋白表达对预测DLBCL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P53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

    作者:陆静涛;岑岭;周民

    本研究旨在分析P53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价值.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50例DLBCL患者的扁桃体组织进行P53基因检测,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血清P53蛋白含量的检测,了解DLBCL患者P53基因及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50例患者中P53缺失者21例,阳性率42.0%,患者血清P53蛋白含量为(176.25±61.25)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经Cox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筛选,DLBCL患者的P53异常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53基因检测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P53检测阴性者.经FISH检测,组织学P53基因缺失的患者同时有相对较高的血清突变型P53蛋白水平.结论:P53异常可作为DLBC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在疾病诊断初期即对DLBCL患者的P53表达进行检测有利于准确判断预后.

  • 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疗效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凯乐;陈灿;施鹏飞;喻剑华;谭俊峰;钱申贤;高大泉;陈况;刘利蓉;谢亚萍;徐颖

    目的:明确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西溪医院共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24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胞形态分为免疫母细胞型(immunoblastic variant,IB)、中心母细胞型(centroblastic variant,CB)以及其他类型3组,根据CD10、BCL6及MUM1的表达将病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2种亚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GCB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non-GCB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水平、IPI评分、IB型、non-GCB型、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使用与否,对EFS和OS均有影响(P<0.05).IB亚型的弥漫大B淋巴瘤CR率明显低于CB亚型(38.9% vs 68.3%)(P=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和IB亚型是影响OS和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有没有使用美罗华,IB亚型是影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EFS(P=0.000),OS(P=0.000).BCL2和BCL6与预后有关,单用CHOP方案治疗时BCL6及BCL2对预后均无预测意义.其他的免疫标志(CD10、CD5、IRF/MUM1、HLA-DR、及Ki67增殖指数)对EFS、OS均无预测作用.接受美罗华治疗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分类对EFS及OS并无预测作用,未接受美罗华治疗的亚组中,GCB与non-GCB分类对预后有影响(EFS P=0.020;OS P=0.020).GCB与non-GCB亚型间无明显差异(P=0.451).此外,当分析CB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对预后的影响时,亦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无论使用或是不使用美罗华,IB型DLBCL均预示较差的预后,同时发现了IB亚型与non-GCB亚型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为DLBCL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多依据.

  • 美罗华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作者:黄轶群;郑瑞玑;吴荣娟;马旭东

    目的:分析总结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例49岁女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Coombs试验、血清学检测、胸部CT、腹部MR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观察了含有美罗华的化疗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等.结果:患者颈部、腋窝多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表明为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Coombs试验阳性,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提示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经过血浆置换、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输血及“R-CHOP-E”方案治疗后,AIHA症状消失,继续“R-CHOP-E”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行中期评估出现骨髓浸润,评估为“进展”,改为“R-ESHAP”方案4个疗程后评估为“完全缓解”,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半年,仍处于“完全缓解”.结论: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重,预后较差,联合含有美罗华的化疗方案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良好.

  • MiR-296-5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小四;王馨辰;丁凯阳;伍权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中microRNA-296-5P(miRNA-296-5p)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干扰miRNA-296-5p的表达对DLBCL细胞株DB的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与DLBCL-DB细胞miRNA-296-5p的表达.利用miRNA-296-5p inhibitor干扰DB细胞miRNA-296-5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NA-296-5p的表达,并进一步用CCK-8法、Transwell法和Annexin V-FrTC/PI双染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变化.结果:miRNA-296-5p在DLBCL细胞株DB中明显高表达,转染miRNA-296-5p inhibi-tor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而细胞凋亡没有明显改变.结论:miRNA-296-5p的高表达可能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DLBCL的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黄洁;黄东平;杨玉琼;靳小可;何合胜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增强对PAL诊治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2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肾上腺肿物.经病理组织学诊断1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另1例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前者拒绝治疗,明确诊断后第32天死亡;后者因化疗前并发急性胰腺炎,接受了“GemOx”方案化疗,联合“VP-16+DXM”方案控帝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短暂好转后迅速恶化,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化疗后第40天死亡.结论: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结外淋巴瘤,治疗以放化疗联合治疗模式为主.PAL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预后差异较大,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极为重要.

  • MMP-26、TIMP-4和MMP-9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冯永怀;吴柳松;苏俊;冯子芳;陈琦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蛋白4(TIMP-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DLBCL发生及进展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了95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MMP-26、TIMP-4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例)相比较,不同类型的DLBCL高表达MMP-26、TIMP-4、MMP-9.MMP-26表达阳性率与免疫分型有关(P<0.05),生发中心型(GCB)中MMP-26的表达低于non-GCB中MMP-26表达,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疾病部位无关(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关,Ⅲ期、Ⅳ期患者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与免疫分型、年龄、性别、结外病变无关(P>0.05);TIMP-4的表达与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结外病变均无相关性关(P>0.05).DLBCL病理组织中MMP-26与TIMP-4表达无相关性,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结论:MMP-26、MMP-9协同表达于DLBCL,MMP-26可能参与DLBCL的发展及侵袭性,MMP-26的表达与DLBCL病理亚型有关,MMP-26可能作为DLBCL分型的参考指标,并有助于对DLBCL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其本身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 含PLD的CHOP方案用于高龄晚期DLBCL一线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志慧;邢朋涛;张彦平;王羽;展新荣

    目的:探讨含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PLD)的CHOP方案用于高龄晚期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25例,25例接受标准CHOP治疗方案治疗(标准CHOP组),另25例患者接受含PLD的CHOP治疗方案治疗(PLD+ CHOP组),其中PLD的剂量为30 mg/m2,其余药物的剂量采取标准CHOP方案中规定的剂量.随访患者18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12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8.0%、80.0%和76.0%,其中18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 (P <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毒性反应如非血液学毒性、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和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毒性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毒性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含PLD的CHOP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高龄晚期DLBCL患者的疗效确切,心脏毒性低,安全性较好,在临床治疗DLBCL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中期18F-FDG PET/CT显像不同评价方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朱璐婷;岑溪南;欧晋平;邱志祥;王莉红;刘薇;王文生;董玉君;梁赜隐;王茫桔;许蔚林;孙玉华;王倩;尹玥;任汉云

    目的:探究中期18F-FDG PET/CT(i-PET/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例初治DLBCL患者的158次18 F-FDG PET/CT结果,分别采用5分法、Lugano分类和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法评价i-PET/CT.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确定△SUVmax佳界值.应用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作为随访指标.运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ROC曲线计算△SUVmax佳界值点为62%.5分法诊断2年PFS和OS阳性预测值(PPV)低,Lugano分类和△SUVmax法均可提高PPV,但采用Lugano分类敏感度下降.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ugano分类和△SUVmax法可预测PFS和OS时间,而5分法仅可预测OS时间.COX回归单因素分析示,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PFS预测仅优于5分法,对OS预测则逊于三者.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法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ugano分类仅对OS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5分法评价i-PET/CT对于DLBCL患者判断预后价值有限,建议结合Lugano分类标准.采用△SUVmax法评价i-PET/CT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优于IPI评分.

  • 原发扁桃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婷婷;王莉;范磊;许戟;李建勇;徐卫

    扁桃体是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好发部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其常见病理类型.本研究目的为总结原发扁桃体DLBC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因素及治疗策略.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7例初诊原发扁桃体DLBC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因咽部不适或咽部疼痛就诊,Ann Arbor分期Ⅰ期42.8% (3/7),Ⅱ期57.1% (4/7).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10阳性率100%、BCLL-2阳性率83.3%、BCL-6阳性率71.4%、Ki-67阳性率≥70%,为66.7%.放化疗对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4-40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原发扁桃体DLBCL分期早,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患者对放化疗敏感,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

466 条记录 2/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