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磷酸肌酸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曾志强;姜镭;黄婉文;詹锋;李栋;李毅成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降低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心肌损害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可有效保护心肌细胞,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改善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效性分析

    作者:袁泉;张萍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辅酶Q10、利巴韦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及心肌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电图改善、心肌酶水平及肌钙蛋白 I (cT nI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04);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4,P=0.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磷酸肌酸酶(CPK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cTn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CPK、LDH、CK‐MB、HBDH、cTnI分别为(29.98±4.66)U/L、(184.41±5.97)U/L、(314.25±9.84)U/L、(22.29±2.98) U/L、(268.37±8.64)U/L、(0.13±0.04)μg/L ,与对照组[(33.49±4.98)U/L、(196.49±6.71)U/L、(328.64±11.14)U/L、(26.53±3.44)U/L、(298.68±10.64)U/L、(0.25±0.05)μg/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孙琛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0 g,每天2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F、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范伟;殷其改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因窒息引起的心肌损伤早产儿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0.5 g/d;对照组予维生素C 100 mg/kg,每天1次,1个疗程后(10 d)观察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早产儿治疗后CK、CK-MB和cTnI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效。

  • 新生儿黄疸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何滨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现象.本文对41例新生儿黄疸的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a-羟丁酸脱氢酶(a-HB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进行对照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磷酸肌酸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作者:谢蒂立;钟萍;王文艳;金静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有效性.方法 入选老年DHF患者共138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8例)与磷酸肌酸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磷酸肌酸2 g/次,2次/天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并完善治疗前后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 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且磷酸肌酸治疗组步行距离长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时间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且磷酸肌酸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DHF.

  •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殷猛;曹鼎方;苏肇伉;陈玲;丁文祥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缺血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20例法洛四联症(TOF)、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应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 CP组:应用10 mmol/L CP强化冷晶体心肌保护液.观察两组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血流动力学恢复、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心肌酶浓度变化等. 结果 CP组恢复窦性心律所需时间和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电子显微镜下,CP组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比对照组小. 结论 CP增强了冷晶体心肌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 含磷酸肌酸心脏停搏液对鼠供心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宁晓华;于平;黎京芳

    目的 探讨含磷酸肌酸的心脏停搏液对离体心脏的保存效果,以延长供体心脏缺血的保存时间,提高心脏移植的效果. 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 使用冷晶体St. ThomasⅡ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供心;实验组(n=10):灌注含磷酸肌酸钠(2.5 g/L)的冷晶体St. ThomasⅡ心脏停搏液保护供心.鼠心于低温保存4h后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及线粒体水肿情况. 结果 供心冷藏保存4h后,实验组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99μmol/mg vs. 1.77±0.86μmol/mg, P<0.05);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49.6±2.52 U/mg vs. 45.27±2.21 U/mg, P<0.05).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心肌细胞核固缩,核膜内染色质凝聚、溶解,线粒体嵴间隙消失,间质血管内皮坏死;实验组心肌细胞核位于中心区,肌节各带结构清晰,肌质网扩张,闰盘各带连接结构清晰. 结论 含磷酸肌酸的心脏停搏液能明显增强供心的心肌保护作用.

  • 左心室及双心室辅助装置对缺血心肌的影响

    作者:杨敏;王一山;叶椿秀;朱洪生;陈长志

    目的 比较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和双心室辅助装置(BVAD)对缺血心肌再灌注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能量代谢物质和心肌超微结构中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方法 将16只绵羊随机分为LVAD组和BVAD组,每组8只,常温阻断升主动脉25分钟,造成双心室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结扎右颈内动脉远端,在心脏复跳后应用转子泵分别行LVAD(左心室-右颈内动脉径路)和BVAD(左心室-右颈内动脉和右心室-肺动脉径路)辅助循环120分钟。测定血流动力学、心肌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施行BVAD或LVAD辅助循环的同时增加容量负荷能够显著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但LVAD组右心房压显著高于BVAD组(P<0.05);BVAD组右心室心肌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含量和心肌线粒体比表面值均高于LVAD组(P<0.05)。 结论 BVAD比LVAD更有助于促进双心室缺血损伤心肌的功能恢复。

  •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离体鼠心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彪;朱朗标;王冬青;吴明营

    目的 应用改良离体做功鼠心模型,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鼠分为5组,将5组Langendorff灌注鼠心在37℃下缺血40分钟后恢复灌注20分钟.A组不灌注St.Thomas液;B组和C组于缺血开始灌注St.Thomas液,C组的St.Thomas液中加入CP(10mmol/L);D组和E组于缺血15分钟后灌注St.Thomas液,E组的St.Thomas液中加入CP(10mmol/L).测定心脏做功指数、冠状动脉流量、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动态变化;进行线粒体半定量分析和心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E组复灌后心脏做功指数和冠状动脉流量分别高于D组(P<0.05),同时心肌ATP含量增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差异;C组和E组复灌后MDA,NADH分别较B组和D组下降(P<0.05),且缺血末ATP与复灌20分钟MDA的生成无相关关系;而B组和D组呈负相关(r=-0.643,P<0.05);线粒体半定量分析表现出与MDA生成相应的变化. 结论 外源性C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线粒体结构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的保护以及核苷酸池的保存、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 同时检测脑积水脑组织中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作者:孙爱民;王恩任;毛伯镛;晁若冰;黄勋;许秀成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狗脑积水不同时期脑组织中肌酸(Cr)、磷酸肌酸(Crp)、磷酸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方法,了解脑积水不同时期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受损状况.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狗脑积水脑组织中Cr、Crp、ATP、ADP、AMP的含量.色谱柱为 Inertsil ODS-3 C18(250 mm×4.6 mm i.d. 5 μm)分析柱,流动相为:KH2 PO4缓冲液(330 mmol/L)-乙腈-TBA(45 mmol/L)(94:5.5:0.5)( pH=6.27),检测波长为210 nm. 结果低检测限为3.55~5.84 μmol/L,Cr 在5.69~3640.50 μmol/L (r=0.9993),Crp 3.47~555.50 μmol/L (r=0.9999),AMP在2.69~1723.00 μmol/L (r=0.9993),ADP在2.66~1704.00 μmol/L (r=0.9999),ATP 在2.94~1883.50 μ mol/L (r=0.9999)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0.10%~107.00%,日内精密度为1.58%~3.88%,日间精密度为1.99%~4.24%.应用该方法测定了16只狗脑积水不同时期脑组织中Cr、Crp、ATP、ADP、AMP的含量,获得了良好的结果.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快速,适合于脑积水脑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测定.

  • 超低累积量柔红霉素致心脏毒性2例

    作者:何海兰;李戈

    1临床资料例1,女,9岁,体重26kg.藏族,来自西藏,住院号946865,因双髂骨疼痛伴发热半年,于2011年4月1日前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型,做心脏彩超提示左室饱满EF值正常(74%).给予VDL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及CAM方案巩固治疗,其中给予柔红霉素20mg静脉滴注共用4个疗程,累计80mg/m2,复查骨髓象完全缓解,于入院后3个月患儿反复诉心悸、胸闷.查体:面色稍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94次/min,律齐、心音尚有力,腹软,肝肋下未及,脾(-),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CK及CKMB无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胸片无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内径高限,左室运动明显减弱,EF值比第一次明显下降(55%),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立即停用柔红霉素类化疗药物,给予维生素C及磷酸肌酸护心治疗2周,患儿症状改善,胸闷心悸消失,复查心脏彩超EF64%,该疗程结束后患儿安全返回高原.

  • 磷酸肌酸对老年患者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赖军华;莫松;莫小源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对ICU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6例,治疗组(CP组)给予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监测两组用药前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痰培养结果及ICU机械通气、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使用磷酸肌酸后,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用药当天就有升高,逐渐随用药时间延长较用药前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U住院平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可考虑应用磷酸肌酸辅助治疗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作用,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对改善预后和生存率有一定作用.

  • 磷酸肌酸停搏液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仁波;张海洲

    目的 现察磷酸肌酸(CP)停搏液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6例行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StThomas停搏液加入10 mmol/L的磷酸肌酸,对照组用等量的StThomas停搏液.现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心脏复博情况,术后机械通气及监护室停留情况并于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2h,6h,48h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 实验组心脏复跳率较对照组高,术后正性肌力药用量较对照组少.结论 磷酸肌酸加入停搏液中能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 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疗效观察

    作者:陶剑虹;唐英蓉;姜荣健;蔡力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CP)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住院患者50例.分成磷酸肌酸组25例,使用磷酸肌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治疗(包括干扰素、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磷酸肌酸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F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心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 红花黄色素治疗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学强;窦德才;苟晓;谢清明;刘兰;陈秋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SY)治疗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止血、抗感染、护胃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第3 d时,对照组继续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生化指标(肌钙蛋白I(TnI)、心肌酶谱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1.5%,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愈率为30.8%,总有效率为69.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nI和CK-MB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 红花黄色素治疗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 颅脑损伤病人的CK-BB活性测定

    作者:董明昊;陈益民;刘窗溪;吴健

    近年来研究发现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测定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有关,其活性在颅脑损伤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由于检测方法的改进,CK-BB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上的应用已引起重视[2],但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报道尚不多见,对我科1998~1999年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病人脑脊液(CSF)中CK-BB的活性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 磷酸肌酸在产程中的应用

    作者:吕丽贤;张陈彦;安雪丽;张铭娜;张立新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在产程中改善胎儿缺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之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692例孕足月分娩第一产程中胎心监护提示无反应型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给予5%葡萄糖和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的孕妇给予5%葡萄糖和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2.220、38.853,均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轻度窒息和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0.568、9.213、13.106,均P<0.05),而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000, P>0.05)。结论磷酸肌酸在产程中改善胎儿轻度缺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疗探究

    作者:欧阳海燕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发病特点,并观察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06月—2013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善,观察与对照组对比,CK、AST、CK-MB、LDH水平更加趋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正常率73.3%,对照组心电图正常率为5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 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特点总结及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艳娥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观察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CK、AST、CK-MB、LDH水平更加趋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正常率73.3%,对照组心电图正常率为5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323 条记录 14/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