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保护

    作者:孙龙;王吉秋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分成2组,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非体外循环组35例),间断冷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冷血停跳组35例).2组病人术前心功能、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分别抽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关胸前每组各随机取2例病人心尖区心肌,行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CK-MB、cTnT与冷血停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体外循环组心肌超微结构表明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非体外循环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停跳组.与CK-MB相比,cTnT是评价心肌损害的更特异、更敏感的指标.

  • 肺炎患儿红细胞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CK、CK-MB关系的研究

    作者:魏群德;黄云燕;徐静;王家翠;邵文萍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不同程度缺氧时钙泵、钠泵活性和红细胞离子浓度的变化,及其与CK、CK-MB的关系.方法对61例5岁以下肺炎患儿同步测定血气分析,红细胞钙泵(Ca2+-Mg2+)-ATP酶和钠泵(Na+-K+)-ATP酶活性,红细胞内钙(EryCa2+)、镁(EryMg2+)和血浆钙(B-Ca2+)、镁(B-Mg2+)、钠(B-Na+)、钾(B-K+)和游离钙(B-iCa2+)浓度,及血清CK、CK-MB;并与16例健康儿童比较.肺炎组按照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氧组.结果 (1)随着肺炎患儿缺氧程度加重,(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下降,B-Na+、B-Ca2+、B-iCa2+和EryMg2+降低,B-K+和EryCa2+升高,尤以重度缺氧组为甚.(2)重度缺氧组CK-MB活性升高和异常率分别升高到(99±68) U/L和75%,与轻、中度缺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B-Na+及B-iCa2+与CK-MB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1、-0.305、-0.434、-0.753,P均<0.05).结论缺氧所导致离子稳态失调是引起肺炎患儿心肌损伤的一个原因.钙泵和钠泵活性随缺氧程度加重而下降,尤其是钙泵.早期纠正缺氧可能阻止其活性的下降及其后继的离子紊乱和心肌损伤,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与活性测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董矜;董振南;田亚平

    目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活性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患有心血管类疾病和非心血管类疾病的患者以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表达阳性、阴性分组.结果:非心血管疾病组CK-MB活性结果异常与质量异常无明显相关(P>0.05).心血管疾病组cTnT>0.1,质量和活性的结果异常明显相关(P<0.05);cTnT<0.1组,CK-MB质量与活性结果异常也具有相关性,且CK-MB活性略高于正常参考值,CK-MB质量均数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CK-MB质量和活性在心脏类疾病的诊断中都很敏感,CK-MB质量对于因素干扰稳定性好于活性的测定.

  • CK-MB与CK比率界值在鉴别心肌梗死与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焦连亭;李冬

    目的:探讨CK-MB/CK比值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和肌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心梗患者和肌损伤患者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资料,进行显著性分析,确定不同诊断界值后分别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指数.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后确定鉴别诊断的比率界值.结果:心梗患者CK对数均值为617(162~3 495)u/L,肌损伤组为589(165~5 452)u/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74,P>0.05).CK-MB心梗组对数均值高于肌损组,分别为68(9~530)u/L和24(8~183)u/L,t=5.83,P<0.01,但总体诊断指数小于150%.CK-MB/CK比值,心梗组均值亦高于肌损组,分别为(11.4±4.08)%和(4.47±2.07)%,t=11.17,P<0.01.将比率界值定为6%,其诊断指数可达176%,优于CK-MB峰值的诊断效率.结论:以CK-MB/CK比率界值作为鉴别诊断心梗和肌损伤的指标是可行的,同时提出了用CK、CK-MB诊断心梗的4条标准.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变化分析

    作者:丁德良;舒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为基础特征,并引起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所有疾病谱,具有发病急、危险性大的特点.ACS其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通过对ACS患者心电图监测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的检测,探讨三者之间变化的临床意义.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脑病与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关系探讨

    作者:刘守江;游秀平;邓华鲜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迟发性脑病一般继发于重度中毒患者[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资料显示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二者比值与AOPP的中毒程度密切相关[2],但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测定27例AOPP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CK、CK-MB及其比值,初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庆海;杨文东;孟庆松;魏树华;马万山;綦映柳;袁振祥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小(14 000~15 000),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1].我们对39例VMC患者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FABP、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定量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FABP在VMC患儿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 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酶学的影响

    作者:胡明伦;姜晓芬;张东琦

    目的观察吸入异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准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25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13)和对照组(n=12),异氟醚组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维持麻醉,于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1%异氟醚30 min以上;对照组以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8 h和24 h收集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CK-MB与CK的活性,记录相应时点的MAP、CVP、HR值,并在主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后30min取右心房标本,对照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线粒体记分)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cTnI、CK-MB、CK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观察时点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术后8 h、24 h血清中cTnI含量和CK-MB的活性显著高于异氟醚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心肌细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线粒体记分升高(P<0.01),但异氟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主动脉阻断前吸入异氟醚能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肌再灌注损伤.

  •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动脉血及冠脉血TNF-α、SOD、LPO及CK-MB的变化

    作者:王天龙;于德水;张京范;刘春义

    目的 观察进行体外循环(CPB)病人围术期动脉血和冠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肌酸激酶-MB(CK-MB)的变化.方法 13例病人分别于CPB前、升主动脉开放后5mia、30min、术毕、术后6h、术后18h采集动脉和冠状窦血样本,测定血浆TNFα、LPO的浓度及SOD、CK-MB的活性和动脉血气,测算不同时间点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心肌TNF-α的净释出量(冠状窦内血液TNFα含量减去动脉血含量).结果 血液的TNFα水平在开放升主动脉后至术毕前明显增高(P<0.05),CPB期间心肌TNFα净释出量明显增高(P<0.05);LPO在开放升主动脉后明显升高且持续到术后6h(P<0.05),其峰值在开放升主动脉后5min;SOD含量逐渐下降并在术毕时降至低值(P<0.05).围术期心肌CK-MB释出量明显增加(P<0.01),而且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正相关(r=0.749,P<0.01).PA-aDO2转流后明显增加(P<0.05).术后6h恢复正常.结论 人类心肌在CPB期间具有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作用;CPB会引起全身及心脏的炎性反应以及氧自由基损伤,并由此加重心脏瓣膜外科病人已经存在的心功能及肺功能损害且使术后恢复延迟.

  • 急性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对骨骼肌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侯振海;余斌;汪志忠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3 d)及低氧复合运动对大鼠腓肠肌肌纤维形态以及血清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活性的影响,探讨运动在骨骼肌急性低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建立大鼠急性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模型,将动物随机抽签法分为单纯低氧组(A组),低氧适应性训练组(B组),常氧对照组(C组),观察腓肠肌肌纤维的形态变化,测定血清CK-MM和LDH5活性的变化.结果:单纯急性低氧条件下,大鼠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血清酶学改变明显,而低氧复合运动则无显著变化.A组CK-MM为(690.5±120.3)IU/L,LDH5为(8.9±2.2)IU/L,B组CK-MM为(282.7±60.7)IU/L,LDH5为(5.3±1.5)IU/L,C组CK-MM为(278.7±20.3)IU/L,LDH5为(4.8±1.2)IU/L,A组与C组比较,t=10.7,P<0.001,B组与C组比较t=0.02,P>0.05. 结论:急性低氧条件下适当运动可以提高骨骼肌的低氧适应能力,起到保护骨骼肌的作用.

  • 肝移植围术期肌钙蛋白Ⅰ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变化

    作者:许建刚;高春霖;杜洪印;王亮;石屹崴;吕宁;李津源

    选择2004-01/06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麻醉科行肝原位移植术的患者38例,均知情同意.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典非转流肝原位移植术,分别在切皮时、无肝期20 min、新肝期1 h、术后24,48,72 h6个时间点由中心静脉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新肝期1 h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含量、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比切皮时增高(P<0.05),术后24,48,72 h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比切皮时增高(P<0.05~0.01);而术后24,48,72 h的肌钙蛋白Ⅰ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肌钙蛋白Ⅰ的变化说明再灌注期存在一过性心肌细胞损伤,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仍增高可能由肠道缺氧引起.

  • 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肌酸激酶及其脑型同工酶的动态变化

    作者:姜志梅;胡丽娜;李晓捷

    目的:探讨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其脑型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BB,CK-BB)水平的动态变化,为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3/07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采用生后7日龄Wistar大鼠56只,平均体质量14.5 g,雌雄各半.购自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只,实验组48只.腹腔注射胆红素200 mg/kg方法制备胆红素脑病模型,用酶动力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胆红素后6,12,24,48,72,96 h的血清CK及CK-BB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中肌酸激酶12~24 h明显升高,48 h达峰值(52.46±34.76)μkat/L,对照组为(42.69±25.11)μkat/L;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中CK-BB 6h明显升高,48 h达峰值(15.56±1.23)μkat/L,对照组为(8.52±0.54)μkat/L;且CK-BB升高的幅度较CK明显.结论:CK-BB可作为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指标,24~48 h为取标本的适宜时间.

  •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CK-MB与心肌MPO变化

    作者:余又新;方林森;胡德林;汪昌荣

    目的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与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烧伤组(n=40)、爆炸伤组(n=40)和复合伤组(n=40),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 h血浆CK-MB,心肌MPO活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血浆CK-MB升高明显,心肌组织MPO活性呈类似变化,CK-MB与MPO有相关性.结论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心肌的损害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提示烧伤和爆炸伤有协同致伤作用;创伤后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激活参与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后心肌的损伤.

  • 儿童氟乙酰胺中毒52例报告

    作者:陈斯一;陈巧彬;林志

    [目的] 总结小儿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52例小儿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资料及抢救措施.[结果] 本组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表现较重,抢救及时,治疗得当,96.2%的患儿康复.[结论] 对氟乙酰胺中毒应及时使用特效解毒剂并采用综合治疗.

  • 电化学发光法与酶法测定血清CK-MB含量与活性的比较

    作者:于瑞宝;郭少磊;周珍娟

    ①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与酶法测定CK-MB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可靠性.②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与酶法分别测定了25例急诊AMI病人、20例非AMI病人和30例健康人的CK-MB含量和活性.③结果 AMI病人的CK-MB含量和活性到达峰值的时间相同,CK MB含量和活性AMI病人均高于非AMI病人和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F=9.81,q=10.58~15.09,P<0.01);非AMI病人CK-MB活性亦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F=5.07,q=12.71,P<0.05).④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K-MB含量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赵会元;初开秋;于维林;田润华

    ①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②方法采用OpusTM全自动急诊干式免疫分析仪定量法,检测了80例AMI病人的动态血清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③结果80例AMI病人cTnI总阳性率为97.50%,阳性率在发病后4 h内达45.O0%,7 d时仍高达33.75%.AMI病人发病24 h后心肌cTnI较CK-MB的阳性率明显增高(χ2=9.014~47.619,P<0.01).④结论AMI病人心肌cTnI检测阳性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一种高度灵敏、特异的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 常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谭丽娟;初开秋;林淑美;周长勇;季晓云

    ①目的比较几种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检测46例AMI病人及62例心绞痛(AP)病人血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AMI组cTnⅠ、Mb、CK、CK-MB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3.48%、97.83%、65.22%、76.09%;AP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1.68%、48.39%、32.26%、14.52%.Mb与cTnⅠ对AMI诊断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χ2=0.345,P>0.05);两者高于CK、CK-MB对AMI诊断灵敏度(χ2=4.128~9.552,P<0.01、0.05).cTnⅠ与CK-MB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0.32%、85.4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683,P>0.05);两者高于Mb与CK对AMI诊断特异度(χ2=9.538~22.545,P<0.01).④结论 cTnⅠ是诊断AMI较好指标.

  • 血清肌红蛋白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脉再通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丽娟;范洪亮;初开秋;孟军;周常勇

    ①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是否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一个早期指标.②方法测定4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前后血清肌红蛋白和CK-MB水平.采用双抗体法检测血清肌红蛋白,酶联耦合法检测血清CK-MB.③结果再灌注组肌红蛋白上升速度快,酶峰出现在发病后(5.53士1.19)h,而未灌注组肌红蛋白上升速度缓慢,酶峰出现在发病后(10.00±1.59)h.两组肌红蛋白酶峰出现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t=9.37,P<0.001).再灌注组CK-MB活性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3.00±1.36)h,未灌注组CK-MB活性峰值出现在发病后(22.86±1.87)h,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17.67,P<0.001).再灌注组肌红蛋白酶峰前移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4.6%.再灌注组CK-MB活性峰值前移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0.2%.再灌注组肌红蛋白酶峰与CK-MB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t=22.67,P<0.001),但二者酶峰前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2=0.002,0.157,P>0.05).④结论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脉再通的一个早期指标.

  • 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王琦;张彦林;张文忠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测定次数多的酶,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计达一千万次至一亿次[1].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动态变化

    作者:易岂建;钱永如;张渝美;余华荣;蔡强

    目的:通过连续观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等的变化,探讨VMC心肌细胞受损的机制。方法:对32例急性期和12例迁延期及慢性期VMC患儿血清cTnI、CK-MB,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肠道病毒RNA,柯萨奇病毒(CBV)特异性抗体IgM(CBV-IgM),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I),补体C3,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定。结果:①急性期VMC病程<2周时,血清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均P<0.01),CD3,CD4,CD8,CD4/CD8,CD49,CD56细胞,PI,C3接近正常水平,血清CBV-IgM、外周血淋巴细胞CBV-RNA检出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χ2值分别为1.667和8.53,P值分别>0.05和<0.05);②病程4~8周时,血清cTnI、CK-MB水平再次出现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8、CD56、LVEF均显著降低(均P<0.05),CD4/CD8升高(P<0.05),CBV-IgM及CBV-RNA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血清cTnI、CK-MB是小儿急性VMC时心肌损伤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病程早期血清水平的升高可能为病毒的直接作用,晚期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心肌损伤有关。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