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影响的量效关系

    作者:孔广吉;马迅

    背景:近年来体外椎问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伞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培养,观察胰岛索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及量效和时效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7-01在山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1月龄Wistar系大鼠30只,雌雄不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纤维环细胞.剂量-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由含体积分数为0.01或0.1的小牛血清HAMF-12配制成的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0.1,1.0,10,100 μg/L).以不加生长闪子做对照,培养72 h.时间-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含有佳效应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F12培养液,分组为对照组和100 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分别培养1,3,5,7d.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噻唑蓝比色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体积分数为0.01和0.1的血清浓度下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剂量、时间与作用效果的关系.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甲苯胺蓝染色,胞浆为深蓝色;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表明纤维环细胞有Ⅰ型胶原表达:在体积分数为0.1的血清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促进大鼠纤维环细胞的体外增殖,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

  • 带神经血管肌束分点植入后失神经肌肉形态学改变

    作者:王爱国

    背景:失神经支配的肌萎缩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仍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的:观察带神经血管的肌束分点植入后对失神经支配肌肉形态学影响,探求一种失神经支配肌萎缩研究的新思路.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7-12在南京鼓楼医院手外科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Wistar大白鼠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g左右.方法:建立大鼠双下肢腓肠肌外侧头失神经支配模型.其中右侧在腓肠肌外侧头肌腹中远1/3处做两切口,用比目鱼肌作成带神经血管肌束,分点植入失神经支配肌肉内,作为实验组.左侧只切断腓肠肌外侧头肌支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肌肉外观、超微结构变化,测定肌纤维周径及截面积、胶原纤维含量.结果:①实验侧的腓肠肌饱满、有弹性、色泽好、切之出血多.对照组肌肉萎缩变细、色泽灰白、切之出血少.②备时间点实验组肌细胞周长和肌肉纤维横截面积测量值大于对照组(P均<0.01);胶原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⑨实验组细胞核基本正常,肌膜光滑,肌纤维间距小,线粒体数量多、嵴完整.对照组肌肉细胞核变形、空泡化,肌膜呈乳突样改变,肌纤维明显变细,间距增大,线粒体数量少、出现空泡化及絮状化,脂滴增多.结论:带神经血管肌柬分点植入法是一种延缓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有效方法.

  • 正常形态半月板与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分型修复的特点:同期对照比较

    作者:刘涛;徐斌;朱金文;徐洪港

    目的:盘状半月板是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观察正常形态半月板与盘状半月板损伤镜下分型及特点,对比关节镜治疗的术后疗效.方法:⑴试验对象:选择2001-06/2006-0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膝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60例,其中正常半月板损伤组30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组6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纳入标准:①术前临床资料完整.②经关节镜下证实.③术后随访资料齐全.④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在手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⑵试验方法:关节镜下探查300例正常形态半月板及60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损伤类型按术中情况分别予成形术、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和全切除.⑶试验评估:随访6个月至2年,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膝关节的功能.结果:纳入正常半月板损伤300例及盘状半月板损伤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半月板多的损伤类型是纵裂占43.7%,放射状裂占30%,水平裂占12.3%,横裂占7.5%,混合裂占6.5%;盘状半月板发现水平裂占68.3%,放射状裂占6.7%,纵裂占3.3%,混合裂占21.7%.②根据镜下确定半月板损伤类型决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00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62例,良190例,可34例,差14例,优良率占85%;6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19例,良3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约占90%.结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因其解剖特征和组织学构成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也有区别.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刘成龙;吕海;邱素均;段扬

    背景:为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治疗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首先要建立高效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载体.目的:构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真核表达载体pBaBb-puro-CGRP.方法:设计引物并通过PCR扩增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将其与pBaBb-puro进行连接,经过转化、阳性克隆筛选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与结论:经PCR扩增获得了含430 bp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编码序列,经过酶切、连接、转化后,挑选10个菌落进行PCR检测,筛查到8个菌落含有重组质粒,进一步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与理论预期完全相符.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pBaBb-puro-CGRP真核表达载体.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白鹤;赵劲民;杨志;苏伟

    目的: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及翻修手术的不断增加,假体周罔骨折的发生明显增多,而这类骨折处理较为复杂困难;拟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①对象:来自2001-03/2005-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5~80岁.骨折发生于原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7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B1型7例,B2型1例.②治疗:均采用切开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内固定治疗,其中1例(B2型)同时行骨水泥长柄假体翻修.⑨评估:术后随访时观察X射线片、关节活动度及材料与宿主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1-4年随访.1年后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均大于100°,经X射线检查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形状记忆合金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具有安装方便、固定可靠、经济实用的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治疗方法.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数量、功能及吡格列酮的预处理

    作者:陆庆明;邸春霞;王海昌;张荣庆

    背景:研究证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具有上调内皮祖细胞的功能.目的:验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体外培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院心脏内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清洁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周龄、体质量相匹配的正常血压WKY大鼠各20只.方法:随机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正常血压WKY大鼠各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毗格列酮(20 mg/kg·d)或等量生理盐水预处理14 d.于试验开始前1 d和结束当天分别测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差速贴壁法培养收集贴壁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鉴定内皮祖细胞;测定内皮祖细胞数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及一氧化氮分泌功能.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后,正常WKY大鼠内皮祖细胞数量、增殖及一氧化氮分泌功能无明显变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加,增殖能力增强,一氧化氮分泌增加,3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预处理能上调其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数量,并通过促进其增殖和一氧化氮分泌功能,对内皮祖细胞有保护作用.

  • 构建并验证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

    作者:杜玉勇;尹芸生;薛晓峰;段圆慧

    背景:有限元法核心的部分就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所建立模型的精确度和建模所需的时间直接体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随着建模方法的发展,骨科有限元分析的范围也逐渐从早期的股骨拓展到脊柱、四肢,而采用DICOM数据直接建模法建立儿童肱骨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国内外文献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建立并验证儿童肱骨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内翻发生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验证性实验,于2007-07/09在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CAD/CAE研究中心完成.对象: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1例左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CT图像,男性,4岁,采集右侧对照CT图像.方法:扫描层厚为1.25mm,无间隔,将所得图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中,生成肱骨三维模型.然后以IGS格式输出导入到专业有限元网格制作软件HYPERMESH中,生成三维有限元模型.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载荷下尺侧和桡侧平均应力值.结果:①模型检验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的数据基本一致.②肱骨髁上区可见明显的应力交界区.③肱骨尺侧应力大于桡侧.结论:①本实验所建立模型真实可信,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②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与实际骨折基本一致,进一步形象地证实了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骨形状及皮松质骨交界区.③尺侧皮质受损大于桡侧是肘内翻畸形的基本力学因素.

  • 构建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大鼠模型

    作者:孙兆峰;王利;赵晓民;蔡洪信;夏作理

    目的:研究表明,长期食用以脂肪为代表的高热量饮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而高盐饮食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以高脂高盐饮食诱导Wistar大鼠建立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3在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分组: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8周龄,体质量140g左右,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胰岛素抵抗组,每组12只.②实验方法:实验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对照组继续以普通标准大鼠饲料喂养,胰岛素抵抗组则以高脂饲料取代普通标准大鼠饲料喂养,两组均饮用大鼠专用纯净水,共16周.③实验评估:实验过程中每周测食量、水量和体质量,每4周测1次空腹血糖和尾动脉血压.实验结束前,取血测空腹血浆胰岛素并进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判定胰岛素敏感性.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前8周两组大鼠食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周后胰岛素抵抗组食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实验全程中胰岛素抵抗组饮水量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喂饲高脂高盐饲料1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尾动脉血压升高(P<0.01);葡萄糖输注速率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组空腹胰岛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高脂高盐饮食可成功诱导出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 C形臂X射线机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军;李华;宁凤琴;杨新明;张军威

    目的: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置入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常出现远端旋转畸形,利用C形臂X射线机并以健侧NH角(股骨头-颈轴线与水平台面的夹角)作为参照物,判断骨折端旋转移位程度是组织构建修复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应用技术.方法:实验于2003-11/2006-05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完成.①实验对象:20例保存完好的人尸体股骨标本由河北北方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选取2003-11/2006-05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股骨干骨折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1~65岁.②实验分组: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第1组26例,第2组30例.③实验过程:将20例股骨标本分别水平置于检查台上,观察股骨髁及股骨近端的C形臂X射线机侧位图像.股骨髁部X轴方向与股骨干长轴垂直,近端则与股骨干长轴呈30°、45°及60°的夹角.第1组患者,将骨折固定在股骨前倾角为15°的位置上;第2组患者,术中根据健侧股骨前倾角调整伤侧股骨干骨折的旋转对位并固定骨折.④实验评估:C形臂X射线机测量的股骨头-颈轴线与水平台面的夹角(NH)与裸骨测量所得的真实前倾角(AV)比较评估其准确性.术后3 d~2周CT扫描测量患者的双侧股骨前倾角,判断骨折远端旋转畸形的程度.结果:①股骨标本NH角与AV角数值测量结果:C形臂X射线机测量的NH角与裸骨测量所得的真实前倾角高度一致(0°~5°,平均2°).②两组患者术后前倾角和旋转移位:第1组旋转移位<10°者占42%(11/26),>20°者占15%(4/26);第2组所有病例的旋转移位<10°.结论: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X射线透视设备可以客观地明确骨折远端的旋转角度,而以健侧股骨前倾角为标准来调整伤侧股骨的旋转对位更为准确.

  • 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及有效中药成分的筛选

    作者:刘志霞;韩淑英;李继安

    背景:目前,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在体内降糖作用及其降糖机制研究较多,但体外尤其是中药单体成分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有何影响尚不清楚.目的:体外建立人肝癌细胞(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并初步筛选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有效成分.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epG2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通过MTT法对细胞活性评价及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测定,明确建立稳定的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岛素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模型建立后,应用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药根碱、阿魏酸、大黄酸、马钱苷、葛根素、大豆苷分别作用于胰岛素抵抗细胞24 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上述中药成分对胰岛素抵抗模型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MTT法对各组细胞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HepG2细胞在10-6 mol/L浓度的胰岛素中作用24 h,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减少(P < 0.01),说明实验成功诱导出稳定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10-5 mol/L浓度胰岛素组的胰岛素抵抗更明显(P < 0.01).各时间点10-5 mol/L浓度胰岛素作用的细胞成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细胞增多(P < 0.05).齐墩果酸、药根碱、阿魏酸、大黄酸、马钱苷、葛根素、大豆苷均有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中,质量浓度2×10-1 g/L药根碱、大黄酸、葛根素和齐墩果酸,2×10-5 g/L马钱苷和阿魏酸对改善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效果较好(P < 0.01).

  • 免VX2肌肉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苏静;陈文直;王嫣;刘丽萍;龚晓波;王智彪

    目的:兔VX2肿瘤细胞株可接种在兔的肝、肾、骨及脑等部位制成肿瘤模型,但是接种于肌肉内建立的肿瘤模型很少用于实验研究.建立兔VX2肌肉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两三个月月龄纯种新西兰大白兔33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5~2.0 kg;VX2肿瘤细胞株由日本京都Funabashi Farm公司馈赠.②实验过程:采用组织块包埋法,将vx2肿瘤组织块移植于33只新西兰大白兔大腿股外侧肌内建立软组织肿痛模型.③评估:随机取15只荷瘤兔,分别在接种肿瘤后7,10,14,21,28 d行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另18只分别于接种后10,15,20,25,30,35d随机麻醉后处死3只荷瘤兔,进行大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33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建立的兔VX2肌肉肿瘤模型成瘤率高达100%,接种7~10 d,肿瘤生长迅速,生长率为55.9%;接种10~14 d,肿瘤生长减缓,生长率为68.6%;14 d以后,肿瘤再次迅速增长.②B超示21 d后肿瘤内部可见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小片状无回声区(9/15,60%)或高回声钙化区(4/15,26.7%);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肿瘤边缘血供丰富.③病理组织学可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弥漫分布,瘤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有较多核分裂相,细胞异型性大.④肿瘤移植后25 d开始出现肺转移,其他部位均无转移.结论:此模型移植成功率高,建模时间短且肿瘤生长迅速,肿瘤血供丰富,转移发生较晚,且只发生肺转移,无其他部位转移,该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研究肿瘸局部治疗对肺转移影响的动物模型.

  • 重组人干扰素-λ1的纯化与鉴定

    作者:赵俊英

    背景: 2003年研究发现一个全新的Ⅲ型干扰素家族,即IFN-λs,包括λ1,2,3 三种亚型.目的;对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重组人干扰素-λ1(rhIFN-λ1)进行产率纯度分析.理化性质、受体表达鉴定以及抗肿瘤活性初步探讨.设计、时间及地点: 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8-07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完成.材料: 含rhIFNλ1表达质粒的酵母菌种pAO815-4 α F-IFNλ1/GS115,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和HCT116细胞,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保存.方法: 诱导含rhIFN-λ1表达质粒的甲醇营酵母Pichia pastoris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层析纯化.主要观察指标: 通过HPLC,质谱,毛细管电泳等鉴定其纯度及理化性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real-time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其在肿瘤细胞中特异受体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初步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毕赤酵母表达的rhIFN-1表达水平约9.23 mg/L,纯化后的纯度近90%.rhIFN-λ1等电点为8.01,相对分子质量为20 960.在Hela和HCT116中均检测到rhIFN-λ1受体小亚基IL-10R2和特片大亚基IL-28RmRNA的表达,但U937细胞中末检测到IL-28RmRNA的表达.rhIFN-λ1具有与IFN-α 2a相似的降低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在经检测无或极少表达IL-28R的细胞中此作用不明显.结论: rhiFN-λ1可以在毕赤酵母中实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的理化性质与天然IFN-λ1一致,具有与IFN-α 2α相似的抗肿瘤活性,但对其特异受体分布少的骨髓造血系统降低增殖作用相对较弱.

  • 构建卵巢切除模型大鼠睑板腺腺泡上皮细胞脂质的变化

    作者:李联祥;李沛;韦立顺;张宇新;关华;王秋丽

    目的:建立人工绝经期模型,在降低雌激素水平的状态下,观察卵巢切除对睑板腺腺泡上皮细胞脂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5在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56-60 d SD雌性大鼠72只,体质量200~240g:苏丹Ⅲ为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厂产品.②实验分组及过程:随机对72只青春期SD雌性大鼠分为3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分别饲养2,4,6,8周后,用2%荧光索钠滴入大鼠结膜囊内,瞬目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用钴蓝光扫描照射观测大鼠的泪膜破裂时间,然后麻醉下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③实验评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组织化学苏丹Ⅲ染色方法对睑板腺腺泡上皮做脂质染色阳性和强度检测.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手术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血清雌二醇水平逐渐降低,术后第4,6,8周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分别P<0.05,P<0.01,P<0.01).②手术组泪膜破裂时间于术后第4,6,8周明显缩短,与正常组、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③手术组苏丹Ⅲ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术后第6周、第8周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④血清雌二醇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苏丹Ⅲ染色强度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57,P=0.004 3:r=0.972 3,P=0.0036).结论:卵巢切除后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可造成睑板腺腺泡上皮细胞脂质减少,是导致睑板腺机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 大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的构建

    作者:赵德芳;张彤;赵利军;陈大志

    背景:有研究表明可以用钳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目的:采用钳夹法建立大鼠胆管缺血狭窄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用2 枚显微血管夹夹闭一段长约0.8 cm 的胆总管90 min,假手术组仅暴露胆管未夹闭.术后21 d 两组大鼠均经静脉胆道造影,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进行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浓度测定.结果与结论:模型组钳夹部位以上胆管明显扩张,静脉胆管造影示胆管扩张,壁光滑,狭窄部位以下胆管未显影.3 只(16.7%)胆道未显影,但解剖动物时发现其肝脏肿大,微呈绿色,钳夹处胆总管闭锁,胆总管扩张.模型组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高于假手术组(P < 0.05).结果证实,实验采用血管夹钳闭缺血法成功构建了大鼠胆管缺血狭窄模型.

  • 内皮抑素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作者:周润华;莫汉有;朱姗姗;杨敏;覃央

    背景:大多数证据支持关节炎症时滑膜表面形成血管翳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关.目的:实验拟验证不同剂量内皮抑素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106在桂林医学院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鼠龄6~8周,体质量146~153 g,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内皮抑索为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方法:造模后第6天选出右后足和两前足关节炎指数之和≥6的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以10mL/(kg·d)生理盐水14 d灌服,小剂量内皮抑素治疗组以终浓度2.5 mg/(kg·d)加2~4 mL生理盐水14 d灌服,大剂量内皮抑素治疗组以终浓度10 mg/(kg·d)加2~4mL生理盐水14 d灌服,不加干预的1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大鼠均10只.主要观察指标:模型组动物停止灌服后第6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基质会属蛋白酶9的表达:滑膜炎症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关节炎症评分和关节X射线评分.结果:①小剂量和大剂量内皮抑素治疗组人鼠关节滑膜无明显肿胀等炎症表现,模型对照组关节滑膜增厚的炎症现象明显,3组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小剂量及大剂量内皮抑素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均降低(P<0.01),且下降幅度与内皮抑素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抑素能下调佐剂性关节炎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

  • 血浆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与骨骼肌无复流现象

    作者:郝玉军;任为

    背景:在骨骼肌无复流现象中血栓素A2及前列腺素I2是重要参与因子.目的:观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血浆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与骨骼肌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6例,行下肢动脉取栓,根据患者取栓后缺血肢体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n=10)和对照组(n=26).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无复流组取栓后0 h无复流组前列腺素I2明显减少(P < 0.01);取栓后24 h,无复流组血栓素A2明显升高、前列腺素I2明显下降(P < 0.01).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组术后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升高(P < 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升高后然后下降,无复流组取栓后均维持较高的水平.而取栓前后两组血小板数量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时术后24 h点无复流组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613,P=0.049);而与血小板数量无相关性(r=0.199,P=0.543).提示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可以作为判断动脉栓塞患者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指标之一.

  • 全膝人工关节股骨假体屈曲对疗效的影响:1年随访结果

    作者:张洪美;孙钢;赵铁军;顾力军;陈卫衡;尹天;刘道兵;张淳;谢斌;张志强

    背景:对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假体屈曲问题,多数人认为不能或不太影响膝关节术后功能,仅仅是术后X射线片令人不甚满意,因此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目的:回顾分78例123膝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屈曲对随访疗效的影响.设计:分组对比观察.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对象:选择2001-10/2004-06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一科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者78例123膝,其中发生股骨假体不同程度屈曲15例17膝(13.8%),男5例,女10例,年龄47~81岁:未发生屈曲63例106膝(86.2%),男22例,女41例,年龄47~79岁.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股骨假体屈曲组和非屈曲组手术前后HSS(HSS knee rating score)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畸形,并测量屈曲角和屈曲距离,股骨假体屈曲对置换效果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股骨假体屈曲的测量结果.②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和活动度.③患者屈曲挛缩畸形例数及角度.④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患者获随访1年以上.①17膝股骨假体屈曲角为7°~19°,平均为11.3°;股骨假体屈曲距离为2~4 mm,平均为2.6 mm.②术前屈曲组与非屈曲组患者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屈曲组低于非屈曲组(P≤0.01);术后均高于术前(P=0.02或P<0.01).③屈曲组术后屈曲挛缩例数和角度多于和大于非屈曲组(P<0.01),两组术后屈曲挛缩均有改善(屈曲组P<0.05,非屈曲组P<0.01).④非屈曲组并发右股深静脉血栓1例,骨化性肌炎1例;屈曲组并发髌骨假体撞击征1膝.结论:本组资料证明,股骨假体屈曲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效果的影响是增加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的发生率,造成伸膝功能障碍.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质疏松症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唐尤超;王远勤;林和平;邹志根

    目的:骨折愈合过程中,间充质细胞向骨折部位迁徙并分化为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症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10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64只6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②实验过程: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Ⅰ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照组切除少量脂肪组织.3个月后造成胫骨骨折.③实验评估:两组于术后7,14,21,28 d麻醉状态下各取大鼠8只,取胫骨周围少量软组织和外骨痂的骨折断端、骨痂、骨皮质及骨髓腔的全层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①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骨折处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方式,术后第21天及28天时去势组骨痂中仍可见大量软骨细胞.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术后第7天及14天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平均吸光度值大(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去势组,而在术后第21天低于去势组.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术后第7天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条带强度高于去势组,而在第14天弱于去势组.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早期骨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早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减少且延迟,可能是其愈合延迟的重要影响因素.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作者:李桂锋;王春梅;周显;闫伦;项晓飞;徐伟;杨思奋;任家骠

    背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它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血管新生、纤维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生物学特征与瘢痕疙瘩较为相似。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说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分布位置和数量的差异。方法:收集临床病理性瘢痕切除后标本共40例,其中瘢痕疙瘩组20例,增生性瘢痕组20例,另取正常皮肤标本10例作为对照。分别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均有表达,但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明显强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P <0.01)。说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瘢痕疙瘩中的异常浸润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关。

  • 带气囊导管构建脊髓缺血模拟再灌注与缺血分离模型

    作者:庄健;高如峰;何小健;潘福根;姜晓幸

    背景:采用带有气囊的导管急性压迫脊髓缺血模拟人类损伤可以造成再灌注与缺血分离的动物模型.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分析方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窗处理对损伤脊髓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带气囊导管造成大鼠脊髓缺血10,30,45,60,90 min组.结果与结论:再灌注48 h后,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脊髓前角神经元坏死和凋亡逐渐加重,丙二醛水平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病症加重.提示用带气囊的导管建立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功,再灌注后大鼠脊髓的损伤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1832 条记录 6/92 页 « 12345678...919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