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骨保护素-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融合蛋白的克隆与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作者:马静;王炜;赵文明;李慎涛;曾牧;刘振龙

    目的:为解决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骨破坏及炎症损伤两大难题,拟克隆入骨保护素功能区与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肽段融合基因,进一步观察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鉴定活性.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9在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实验室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总RNA中扩增骨保护素成熟肽段编码区基因,构建pGEM-TEasy-骨保护素重组质粒.以此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骨保护索-热休克蛋白70功能区DN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骨保护素-热休克蛋白70,将其转化E.coli.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后收集菌体蛋白,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免疫印迹鉴定该融合蛋白的表达,以破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及抑炎实验检测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①实验终获得人骨保护素全长基因片段,人骨保护素-热休克蛋白70功能区DNA片段已被正确插入到pET-28a载体中,转化菌株可表达人骨保护素-热休克蛋白70融合蛋白.②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约在Mr22000处有蛋白的超表达,而未诱导菌株未发现有此条带.③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表明,融合蛋白能与抗人骨保护素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④破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数量,具有体外抑制骨破坏的生物活性.⑤抑炎实验表明,融合蛋白具有显著减轻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程度的作用,说明融合蛋白中热休克蛋白70具有抑制炎症的生物学活性.结论:在E.coli.BL21(DE3)中表达了骨保护素-热休克蛋白70融合蛋白,体外功能实验证实该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 瘢痕疙瘩候选基因与染色体2q23微卫星扫描及连锁分析的多家系研究

    作者:刘晓军;高建华;宋玫;陈阳;严欣

    目的:从与瘢痕疙瘩发病町能存在密切关系的基因出发.分析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致病基因与染色体2q23区域是否存在连锁关系,以定位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采用微卫星扫描及连锁分析方法,选取3个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69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根据文献选择位于2q23区域11个微卫星标记,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扩增产物片断,测定PCR产物片段,获得每个样本的基因分型.运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的MLINK程序计算每个标记位点的LOD值,根据两点间LOD值判断是否存在连锁关系.结果:在重组率θ=0-0.5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都小于1,排除连锁关系存在.结论: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区域.说明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存在异质性.

  • 肾源性细胞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淑强;徐又佳;俞晨;郝彦明;张振东;顾永平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肾源性细胞因子,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对脊髓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实验拟证明不同时间硬膜外腔注射后其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7-01/04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70±10)g;实验用人重组促红细胞牛成素为日木麒麟啤酒株式会社制造,规格3 000 IU/支.②实验分组及处理: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仅切除椎板),生理盐水组18只,实验组18只.按改良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大鼠脊髓损伤后1,6,24 h(每个时间点6只),于硬膜外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bw);生理盐水组于相同时间予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通过动物神经运动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评价神经损伤程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①神经行为学评分: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正常;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脊髓损伤后实验组1,6及24 h神经运动功能有改善;斜板角度及BBB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实验组组织学破坏改变明显较生理盐水组轻.③凋亡神经细胞及计数结果:实验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的临床功能表现.此种保护作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与穴位电针刺激的影响

    作者:李雷激;骆文龙;伍宗惠;欧小毅;杨利;龚林;杨朝鲜;袁琼兰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在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及对黏附分子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2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6~8个月龄新西兰家兔36只,体质量2~2.75 kg,雌雄不拘.②实验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取兔32只,压榨损伤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制备面神经损伤模型.③实验分组: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16只,不作穴位电针刺激,自然恢复;针刺组16只术后立即行翳风、颧髎、颊车、地仓、阳白、四白及合谷穴位电针治疗,1次/d,30 min/次;另取4只家兔做正常对照组.④实验评估:于术后1,4,7,14 d每组分别取4只兔麻醉后,经心灌注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面神经核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D44的表达.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对照组和针刺组兔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术后1 d,两组细胞形态正常;术后4 d,两组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化、染色质溶解、核仁偏移、尼氏小体消失;术后7 d,手术对照组有明显神经元的死亡,针刺组仅有神经元变性表现,并出现核仁回归、尼氏小体重现;术后14 d,手术对照组神经元的坏死更为明显,针刺组神经元肿胀及变性程度有明显改善.②各组CD44标记阳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数目:正常组,面神经核中有CD44表达.术后1 d,针刺组和手术对照组CD44有明显增加;术后4 d,针刺组CD44阳性细胞数较手术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术后7 d,手术对照组的CD44阳性细胞数目较针刺组增加(P<0.05).术后14 d,两组比较无差别,阳性细胞免疫染色着色不一.结论:穴位电刺激能促进黏附分子CD44在损伤面神经核的表达.

  • 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胶质细胞增殖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宽新;李锋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裂解释放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并可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对其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采用Allen's法撞击T9~10节段致脊髓损伤,造模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7,并设置仅蛛网膜下腔移植His蛋白的正常SD大鼠做对照.用BBB评分法评估两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BBB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自行恢复率达68%.模型组脊髓损伤3和7 d,损伤区域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 < 0.05),随后逐渐下降,于脊髓损伤28 d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 > 0.05).脊髓损伤后1~14 d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 > 0.05).结果证实,脊髓损伤后蛛网膜下腔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增强,进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对针灸干预的反应

    作者:许素琴;包兆胜;吴仲敏;王勇;戚永孝;张建兴

    取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大鼠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针刺治疗组用电针刺激肾俞穴,刺血治疗组则在照海穴刺络放血.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和滑膜纤维组织增生显著增多(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减轻,其中针灸治疗组病理改变减轻较刺血治疗组明显;针灸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能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提高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相关.

  • 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及分布与不同运动水平关系的比较

    作者:彭红

    目的:通过高精度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技术测试身体成分,探讨国内不同运动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及分布特征,建立不同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评价标准,为科学选材及训练效果的评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受试对象:选择2005年国家田径集训队、北京队、八一队的男子铅球运动员共45人,其中健将15人,一级15人,二级15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体育学院男子铅球三级运动员15人;华南师范大学男大学生15人.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②测试方法:采用"Bios pace"身体成份分析仪(韩国in Bodey 3.0型)八电极法测定身体成份.③实验评估:主要的测试指标为体脂率、瘦体质量、基础代谢率、总含水量等.结果:受试者75人全部进入了结果分析.①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年龄、形态指标比较:健将组年龄大,代表体质量、身高合理比例关系的克托莱指数与一级运动员比较没有显著优势,与二级运动员比较优势显著.②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比较:健将组脂肪百分比值低,依次为一级、二级,进一步证实了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体脂百分比越少,瘦体质量则相反.男子二级运动员瘦体质量为55.6 kg,而健将级则高达66.5 kg.基础代谢率和总体水也是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呈增高的趋势.③普通人与运动员身体成分比较:普通人和运动员在体成分上有差异,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较普通人显著性降低,而基础代谢率和总体水则较普通人有显著和极显著性升高.结论:随着铅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身体成分中的瘦体质量增多,体脂百分比降低.与普通人群相比,铅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明显减少,瘦体质量显著增多.

  • 碳酸钙对去卵巢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

    作者:廖春海;张兆强

    目的:研究表明,缺钙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碳酸钙(CaCO3)对切除双侧卵巢后的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4月龄SD雌性大鼠24只.②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 CaCO3组,每组6只.③实验过程:去卵巢+ CaCO3组大鼠于切除卵巢术后第2 d开始给予CaCO3灌胃[元素钙20 mg/(kg·d)],持续11周.假去卵巢组动物手术过程及操作同去卵巢组和去卵巢+CaCO3组,但不切除卵巢.④实验评估:第11周末,麻醉状态下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观察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卵巢对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去卵巢组大鼠与假去卵巢组大鼠比较,其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等指标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假去卵巢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CaCO3对去卵巢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与去卵巢组比较,去卵巢+CaCO3组大鼠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均增加 [(504±24),(545±12) mg;(1.55±0.06),(1.68±0.04) g/kg;(58.6±0.8)%,(60.7±2.0)%;P<0.05],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指标亦增加[(293±14),(332±16) mg;(0.90±0.04),(1.01±0.04) g/kg;P<0.01];与假去卵巢组比较,去卵巢+CaCO3组大鼠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指标低 (P<0.01).结论:CaCO3可部分纠正去卵巢大鼠的骨矿盐丢失.

  • 血管紧张素(1~7)受体mas稳定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mas激活对于ERK1/2信号通路的调节

    作者:李延华;杨晓梅;熊英;李积凤;殷爱红;贺俊崎

    背景:近几年有关mas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有关血管紧张素(1~7)-mas轴在调节心血管功能及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还不甚清楚.目的:实验拟构建血管紧张素(1~7)受体mas稳定转染细胞株及mas基因表达和活化对ERK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实验于2006-07/2008-03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人mas全长cDNA,原核表达载体pEGFP C2,菌株E.coli DH5 α,COS-7细胞均由s本实验室保存.方法:将mas 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 C2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mas.再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主要观察指标:经血管紧张素(1~7)刺激后,检测稳定转染mas的COS-7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稳定转染mas的COS-7细胞经血管紧张素(1~7)刺激后,ER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p-ERK水平在10 min内达到高值,并且随着血管紧张素(1~7)浓度的增加(10-12~10-6mol/L),P-ERK水平逐渐升高.结论:成功构建mas稳定表达细胞模型,并显示出血管紧张素(1~7)受体mas活化可以引起下游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

  • 胎鼠肺泡Ⅱ型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作者:刘秀香;杨志军;陈洪清;封志纯

    实验于2007-10/12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实验室完成.取孕19 d SD大鼠胎鼠肺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IgG包被瓶培养进行筛选纯化.分别于培养24,48,72 h后检测细胞的活力;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及电镜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进行鉴定.各时间点Ⅱ型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细胞纯度在91%以上,电镜下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板层小体,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共聚焦显微镜下细胞浆中有呈绿色荧光的SP-C阳性表达.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IgG包被瓶进行筛选所得肺泡Ⅱ型细胞活力及纯度均较高,可以作为肺泡Ⅱ型细胞的原代培养的常规方法;电镜和免疫荧光均可达到鉴定目的.

  • 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椎骨压缩、弯曲、扭转和抗冲击的力学性质

    作者:赵宝林;于涛;陈鹏;马洪顺

    背景:课题设计基于前期工作已研究了去势致骨质疏松动物骨的拉伸、剪切、力学性能和粘弹性力学性质的条件下进行.目的:进一步观察正常大鼠和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椎骨的压缩、弯曲、扭转和冲击力学性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280~320 g.四五月龄Wistar雌性大鼠8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3只,模型组43只.方法:模型组大鼠摘除卵巢后14周,正常对照组一般饲养14周,同时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取L1~L4椎骨进行弯曲、扭转和冲击实验,对L4椎骨进行压缩实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椎骨压缩大应力、大应变、弹性模量,椎骨弯曲大载荷、大弯矩、大应力、弹性模量,大扭矩、大扭转角、大扭转剪应力,大冲击功.结果:模型组压缩应力、应变、弹性模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弯曲弹性模量、弯矩、弯曲应力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扭矩、扭转角、扭转剪应力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冲击功、冲击韧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去势法制作的骨质疏松模型弯曲、扭转、压缩和冲击力学性能均降低说明骨质疏松后骨纤维结构的强度和韧性降低.

  • 中指伸肌腱损伤缝合修复前后的应力变化特点

    作者:权铁刚;陈鹏;唐广智;马洪顺

    目的:手指伸肌腱的损伤,通常要通过外科重建伸肌腱的功能来达到伸肌腱平衡和稳定.实验观察正常手指伸肌腱拉伸力学性质和模拟伸肌腱损伤后以两种方式缝合屈肌腱的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3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20个标本均由北华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②实验过程:解剖后暴露中指伸肌腱和展腱膜,将标本固定于电子万能试验机底座上,由钢丝绳吊钩沿伸肌腱纵行方向钩住、钢丝绳上端固定于试验机上夹头上,驱动机器,对标本施加拉应力,直至断裂.对断裂后的标本模拟临床手术进行移位缝合,对中指10个标本做了腱与腱移位缝合,另取10个标本做了腱与展腱膜缝合.分别对缝合后的标本进行拉伸实验.③实验评估:观察各组大载荷、应力、应变值.结果:正常组破坏载荷、大应力、大应变均大于伸肌腱腱与腱缝合组和腱与展腱膜缝合组(P<0.05);伸肌腱腱与腱缝合组破坏载荷、大应力、大应变大于伸肌腱腱与展腱膜缝合组(P<0.05).结论:腱与腱缝合组力学性能指标显著大于腱与展腱膜缝合组.

  • 短发夹RNA干扰c-myc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作者:王栋琪;刘淼;王民;张银刚

    背景:RNA干扰已被多次证实足一种特异、高效、经济的使基因表达受抑的技术手段.目的:以短发卡RNA腺病毒表达载体为介导,构建介导shRNA-c-myc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7-09在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人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范清宇教授惠赠.方法:设计有短发夹RNA结构的3对单链寡核苷酸(ss oligo),经变性退火为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插入穿梭质粒pENTR/U6载体,测序正确后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入人骨肉瘤细胞系OS-9901,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筛选对c-myc沉默效果佳穿梭质粒pENTR/U6-shRNA,然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行同源重组,筛选出正确重组子,用293A细胞包装出表达c-myc-shRNA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细胞病变效应.②通过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电泳验证后的dsoligo插入穿梭质粒pENTR/U6载体,测序结果提示所构建的pENTR/U6-shRNA质粒正确.对c-myc沉默效果佳的穿梭质粒pENTR/U6-shRNA,经Pac Ⅰ酶切线性化后同源重组后成功构建了介导c-myc-shRNA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3 d开始出现细胞病变效心,6d更加明显,测定证实病毒滴度为103.8/0.1 mL.结论:成功构建介导shRNA.c-myc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 三维CT评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骨性形态学特征

    作者:颉强;孟杰;赵黎;宦怡;张劲松;王金峰;杨柳

    目的:通过使用CT三维测量髋臼发育情况及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对比性观察,整体反映髋臼发育情况.方法:①观察对象:选择2003-06/2005-04对4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5个髋关节.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18个月~6岁.患髋右侧23例,左侧32例,其中双侧12例.健康侧27髋.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所有患儿使用PQ6000型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显示三维的髋臼发育情况,并量化表示髋臼的缺损情况.③实验评估:计算不同截面正常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假设符合正态分布)的均数、标准差、分布范围及95%可信区间.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测量患者患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分别与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患侧55个髋,健康侧27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术前55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程度为,参照T(o)nnis分类方法,Ⅰ度5髋(9.1%),Ⅱ度11髋(20%),Ⅲ度32髋(58.2%),Ⅳ度7髋(12.7%).术后患者均表现髋臼α角均>90°,头臼呈同心圆对位,Shenton线连续,股骨头较术前明显发育,原先未出现头骺的患者,出现头骺,但较正常仍偏小;髋臼口呈类圆形,髋臼边缘欠光滑,髋臼整体呈一定程度前倾.②术前术后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变化对比: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大于正常对照组[(33.4±2.6)°(29.1±2.0)°,P<0.01],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小于术前(P<0.01).结论:介绍了一种对髋臼形态测量的新方法,它能够全面反映髋臼的发育情况,不但增加了对中心边缘髋臼病理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方案.

  • 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转染桡动脉的表达

    作者:陶登顺;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姜志明

    目的: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血管桥痉挛一直是困扰桡动脉移植的难题.实验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AdCMVeNOS)转染人桡动脉,体外培养后检测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5-03104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完成.实验用Enos-Ad由该院麻醉科张铁铮主任惠赠.桡动脉来自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剩余桡动脉.将桡动脉横切成5 mm血管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空载腺病毒液感染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组,每组8份.空载腺病毒液感染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组桡动脉血管环分别置于空载腺病毒液和AdCMVeNOS溶液中1 h,取出后体外培养14 d.应用多聚寡核苷酸探针和高敏感标记技术检测外源性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弹性纤维染色后,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桡动脉内膜、中膜增生情况.结果:①3组培养的桡动脉在14 d后有新内膜形成和显著的中膜增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组内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值低于对照组(P<0.01),空载腺病毒液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培养14d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组内膜和中膜可检测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质表达,对照组及空载腺病毒液感染组未见明显表达.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成功转染体外培养桡动脉中并有效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具有防治体外培养桡动脉内膜增生的作用.

  • 中医外治法干预运动创伤性膝关节炎模型兔膝关节滑膜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廖八根;徐勇;高鹏吉

    目的:实验拟验证外治法治疗运动创伤性关节炎模型兔膝关节滑膜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运动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1/06在广州体育学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内分泌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普通级健康雄件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体质量2.1-2.6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外治法组,每组8只.②实验方法:以Hulth模型制备运动创伤性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外治法组用中药熏蒸配合手法弹拨以及电刺激治疗4周.③实验评估:4周后每组取部分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另每组取部分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实验动物膝关节滑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纳入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滑膜组织结构变化:正常组滑膜无增生肥厚,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见纤维细胞排列均匀、规则:关节软骨外观呈蓝白色,无裂纹及溃疡.模型组滑膜充血、部分粘连,苏木精-伊红染色见滑膜绒毛肥厚与纤维样化;关节软骨失去原有的光泽.外治法组的关节软骨皆仍有光泽,略发黄,软骨表面无明显的裂纹、糜烂及溃疡形成.②滑膜组织中细胞因子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均吸光度正常组为0.126 1±0.029 0,模型组为0.238 6±0.040 0,与外治法组0.513 5±0.038 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外治法能够促进实验动物膝关节滑膜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受损软骨的修复.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自由基代谢与糖骨康的影响

    作者:张颖;于文浩;王秀玲

    目的: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体内过氧化脂质水平的明显升高,而自由基增多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骨康为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验方,观察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3-03/2006-03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和涉县中医院骨科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年龄60~82岁),对照组65例(年龄60~85岁).另设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组40名.上述人员对所用的治疗及检测指标均知情同意.③用药:治疗组服用中药糖骨康汤剂(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锁阳、龟板、丹参、川芎组成,采用自动煎药机水煎包装);对照组服用盖天力片(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厂生产),两组同时口服西药常规降糖药,30 d为1疗程.④评估: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正常组与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两组患者骨密度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上升(P < 0.05或P < 0.01),治疗组在升高骨密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③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P < 0.05或P < 0.01),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治疗组在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④正常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骨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骨密度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结论:糖骨康具有调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自由基代谢,降低血糖,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

  • 姜黄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作者:孙晶;赵志英

    背景:有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具抑制增殖及诱导G0/G1期细胞累积的作用,但姜黄素可否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活化核转录因子κB通路,从而抑制瘢痕增生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核转录因子κ B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方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取第6~8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将不同浓度姜黄素(10,20,30,40,50,60 μmol/L)分别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 B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姜黄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P < 0.05),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核转录因子κB表达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大而减小(P < 0.05).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

  • 兔耳瘢痕成熟过程中组织内氧分压的变化

    作者:谭军;张刚;李高峰

    制作兔耳瘢痕从形成到萎缩成熟的动物模型,采用经皮氧监测仪测定术后14,30,60,90 d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内氧分压,并作病理学检奁.术后14 d创面有肉芽生长,部分上皮化,鲜红色,组织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及新生血管,氧分压为(0.81±0.25)kPa:术后30 d为明显高出皮面的瘢痕,鲜红色,组织内有人量的成纤维细胞及微血管,氧分压为(1.98±0.26)kPa;术后60 d,瘢痕萎缩,颜色变淡,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及微血管数日减少,氧分压为(7.86±0.60)kPa:术后90 d,瘢痕变平,颜色变白,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皮肤,氧分压为(13.70±1.16)kPa,术后不同时间点氧分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显示随着瘢痕的萎缩成熟,瘢痕组织内氧分压逐渐增加.提示组织内氧分压的提高可能有助于瘢痕萎缩成熟.

  • 滇南小耳猪正常胆道和胆道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和凋亡调控蛋白FLICE样抑制蛋白的表达

    作者:胡平海;杨慧;李立

    背景:胆道瘢痕形成存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平衡被破坏,尤其是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并过度分泌胶原等基质成分.目的:对比核转录因子κ B 及其下游抗凋亡caspase-8 同源结构FLICE 抑制蛋白在胆道瘢痕及正常胆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8 只滇南小耳猪随机等分为胆道损伤修复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通过建立胆道损伤修复模型和不损伤胆道方法培养胆道瘢痕及正常胆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结果与结论:与正常胆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相比,胆道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 B 及凋亡调控蛋白FLICE 样抑制蛋白表达的范围更广,表达更强.提示胆道损伤后核转录因子κ B 激活增加,并导致caspase-8 同源结构FLICE 抑制蛋白过表达,从而导致胆道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致胆道瘢痕的形成.

1832 条记录 3/92 页 « 12345678...919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