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腱玻璃化法冷冻保存的体外实验

    作者:胡成栋;张伯勋;芮永军;魏民;陈华;黄靖香;赵斌;汪爱媛

    目的:目前临床上常用低温冷冻法来保存同种异体肌腱,但操作较复杂费时,并且所保存的肌腱活性较低而限制其应用.采用已筛选的玻璃化法冷冻保存鸡屈趾深肌腱,并将复温后的玻璃化肌腱进行体外检测,探索其作为肌腱移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1/2005-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来亨鸡16只,雄性,体质量2.5 kg左右,随机分为2组,玻璃化组为玻璃化肌腱,新鲜肌腱组为新鲜肌腱,每组8只.②实验过程:切取来亨鸡屈趾深肌腱,置入玻璃化液内快速投入液氮保存2周制备玻璃化肌腱.③实验评估:将2组肌腱在体外进行大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生物力学性能检测,并对两组肌腱进行细胞培养与鉴定.结果:①玻璃化组肌腱的大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与新鲜肌腱组相似,其细胞及细胞外结构得以良好保存.②应用碱解法测定玻璃化肌腱内的羟脯氨酸含量为69.27 mg/g,与新鲜肌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玻璃化组肌腱破裂强度为165.58 MPa,弹性模量1.41 GPa,与新鲜肌腱组的力学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将玻璃化组肌腱进行细胞培养,细胞第8天自组织块长出,第21天后传代,培养3代后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其生物学特性与新鲜肌腱组相似.⑤将两组肌腱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鉴定均为肌腱细胞.结论:玻璃化法保存的肌腱具有良好的细胞活性、细胞外结构及力学性能,其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无明显变异.

  • 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的定位分析

    作者:刘晓军;高建华;宋玫;陈阳;严欣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目前与瘢痕关系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而SMAD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是转化生长因子β下游信号传递的主要途径.人SMAD蛋白基因在15q22.31-q23及18q21.1染色体区域.实验假定Smad基因为选择的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目的:定位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设计、时间及地点:两个家系、大样本的微卫星扫描连锁分析实验,于2007-02/06在上海基康公司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6个国内不同地区的瘢痕疙瘩家系2个4代发病的NM、LN家系中32位和19位成员,严格遵照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准则采集血样和病理组织标本.方法:采集2个家系51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选取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染色体区域的7个微卫星标记位点D15S108 、D15S216、D15S534、D18S363、D18S460、D18S467、D18S846,对这些微卫星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主要观察指标:NM和LN瘢痕疙瘩家系外显率为90%时各位点LOD值.结果:NM、LN两个瘢痕疙瘩家系在外显率分别为90%条件下,重组率θ=0~0.5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都小于1,排除连锁关系存在.结论: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肖维民;姚尚龙;武庆平;刁波;周芳;王珏;戴中亮;伍静

    背景: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首要环节.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50,40,30,20,10,1,0.1,0.01 U/L)的DMEM培养基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12,24,36,48,72 h,并设置正常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法鉴定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当胰岛素浓度大于40 U/L,其作用时间大于48 h时,细胞形态受损严重,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 < 0.01);当胰岛素浓度小于20 U/L,作用时间小于36 h时细胞形态无明显损伤(P > 0.05).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实验表明,在30 U/L的胰岛素刺激48 h条件下,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细胞 (P < 0.01).证实,用含30 U/L胰岛素的培养基培养48 h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 骶髂关节损伤与血管的应用解剖学测量

    作者:张烽;孙志峰

    背景: 骶髂关节部位骨折脱位可导致血管的严重损伤.目的: 观察骶髂关节周围血管解剖学特征,明确各血管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 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10/2008 01在南通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 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南通大学解削教研室提供),男16具,女4具,年龄在30-60岁.方法: 40侧骨盆标本,依次选用小同的平面,采用前后双侧入路,观察血管的走行特点.主要观察指标: 测量血管直径及到骨盆后壁的垂直距离.结果: ①左侧髂总动脉距骨壁平均距离为(5.31±0.25)mm,右侧髂总动脉距骨壁平均距离N(5.47+0.23)mm.②髂外动脉自骼总动脉发出后于骶骨翼的前方向外下方走行,行程中于距起点(32.30±0.43)mm处斜跨骶髂关节的前方,其跨越骶髂关节处距骶髂关节的距高为(17.28±0.43)mm,于骶岬处距骶骼关节的距高分别为(2.20±0.21)cm和(2.95±0.25)cm.③髂内动脉左右侧口径无显著差别(P0.05).④左侧髂内动脉距骨壁距离大于右侧.⑤髂腰动脉至骨壁距离为(6.97±0.17)mm,小于10 mm,距骨壁较近.结论: 骶髂关节动脉解剖学特点决定了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中损伤的概率.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出:①骶髂关节脱位及骨折时,损伤髂总动脉的概率较小.②髂外动脉距骶髂关节的垂直距离较远,髂内动脉距骨壁距离较远,当发生骶髂关节部骨折时,骨折片直接刺伤血管的可能性较小.⑨髂内动脉距骶髂关节水平离较小,故当发生骶骼关节脱位半骨盆移位时,有可能受到牵拉损伤.④骶外侧动脉距骨壁较近,所以骶骨Ⅰ区骨折时易受损伤.⑤髂腰动脉至骨壁距离较近,故当发生骶髂关节脱位时半骨盆移位可能受到牵拉损伤.

  • 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薛金伟;姜志刚;杨光;李锐;尹维田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可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向变圆且相互分离的方向改变,导致胶原蛋白的分泌减少.实验拟进一步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2月龄清洁级Wistar大鼠10只,体质量200~220 g.②实验方法: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周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两组,维拉帕米组加入含维拉帕米的DMEM培养液,浓度为100 μmol/L,对照组不加药.③实验评估:48 h后制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维拉帕米组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突起细小,胞间网状物质少,胞浆中粗面内质网萎缩且数量减少,囊泡丰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细胞间基质较多,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丰富,囊泡少见.结论:钙通道阻滞剂能使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趋于球形变,可能对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 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

    作者:刘莎莎;高维娟;钱涛;张霞

    背景: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建模后给予质量浓度2,4,6,8和10 mL/kg的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并设立假手术组.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 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4,6,8,10 mL/kg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 0.05);与黄芪注射液4 mL/kg组比,黄芪注射液6,8,10 mL/kg 组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减少(P <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证实,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

  • 过氧化氢诱导体外损伤性白内障模型的构建及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

    作者:刘珍珍;李平华;陶树新;杨杨

    背景:氧化应激能够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目的:观察Fas蛋白与过氧化氢诱发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表没石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Fas蛋白表达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兔透明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液,过氧化氢组加入DMEM+过氧化氢,表没石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加入DMEM+过氧化氢+表没石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结果与结论:各组体外培养72 h后过氧化氢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及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表没石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及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过氧化氢组(P < 0.05).结果显示,过氧化氢可能是通过上调Fas蛋白的表达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而抗氧化剂表没石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下调Fas蛋白的表达而减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

  • 脑性瘫痪儿童的骨代谢生化特点

    作者:颜华;张惠佳;覃蓉;王跑球;丁向;胡继红;周洪涛

    目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在骨的形成过稃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体内Ca代谢的重要激素.测定脑性瘫痪患儿血钙、磷、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了解其骨代谢生化特点及其相关的调控因素.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5-07/2007-07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瘫患儿120例为脑瘫组:男82例,女38例;年龄3个月~3岁.按2005年昆明全国脑瘫会议分型标准分为痉挛型印例,不随意运动型印例:按脑瘫程度分为中轻度36例,中度42例,重度4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的100名儿童为对照组:男57名,女43名,年龄3个月~3岁.②检测指标及评估: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钙、磷水平;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金标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并进行两组间、不同程度与类型脑瘫患儿间比较.结果:①脑瘫组忠儿血钙、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脑瘫组中痉挛型组血骨钙素与不随意运动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前者血甲状旁腺激素值高于后者,骨碱性磷酸酶值、降钙素值则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③重度脑瘫患儿的甲状旁腺激素高于对照组、降钙素低于对照组(均P<0.01);重度脑瘫患儿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值高于轻度和中度(均P<0.05),降钙素低丁轻度和中度(均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钙、磷可以通过机体自身血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调控保持正常,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升高则提示脑瘫患儿骨矿化不足,骨形成旺盛,骨重建活跃.

  • 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王利;褚宏恩;孙兆峰;夏作理

    背景: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目的:比较相同体质量不同饮食诱导及不同体质量相同饮食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7-09在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SPF级1个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胰岛素溶液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按照4 mU/(kg·min)的滴速标准用前临时配制.方法:按体质量分组4组:体质量在(140±10)g范围的为普通饲料组、高盐高脂饲料组、高糖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在(180±10)g范围为高糖高脂饲料组,每组5只.主要观察指标: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验证是否有胰岛素抵抗:不同体质量、不同饮食配方与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关系.结果:轻体质量和重体质量大鼠在基础血糖、基础血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脂喂养4个月后,两组大鼠体质量、肾脏和附睾周围脂肪重量及GIR60-120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血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n(FINS)、Ln(SINS)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②体质量(140±10)g大鼠经高脂喂养4个月后,高脂喂养组与普通饲料组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肾脏周围脂肪重量、喂养后血压、Ln(FINS)、Ln(SINS)及GIR60-120差异都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高脂高糖及高脂高盐喂养大鼠除Ln(SINS)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外,其他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基础体质量较低的大鼠易出现胰岛素抵抗,高脂饮食能更易成功诱导低体质量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在高脂喂养中,饲料中的高糖与高盐对胰岛素抵抗生成影响的差别不大.

  • γ-射线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催乳素对Bcl-2及Bax表达的调节

    作者:郭继强;杨萍;宋向风

    背景:国内外文献表明,催乳素可通过调节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目的:拟验证催乳素是否能通过调节T细胞Bax和Bcl-2的表达来影响Jurkat细胞凋亡.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7,2007-05在新乡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完成.材料:人白血病T细胞株Jukat细胞为上海生工产品,人催乳素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以10 Gy γ-射线照射Jurkat细胞建立细胞凋亡模型.在射线照射前30 min内,于模犁中分别加入20 μ g/L,300 μ g,L和1 000 μg/L的人催乳素进行干预,同时设不含人催乳素的对照组,以及不进行辐射处理且不加催乳素的正常组.于辐射后的0,24,48 h收集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Jurkat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Jurkat细胞凋亡DNA:以Western Blot法检测Jurkat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 ①在γ-射线处理后24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300 μg,L和1 000 μ g/L催乳素组和正常组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②在细胞经γ-射线处理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300 μ g/L和l 000 μ g/L催乳素组和正常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③在γ-射线处理后的24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各质量浓度催乳素组Bci-2/β-actin灰度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300 μg/L和1 000 p g/L催乳素组Bax/β-actin灰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γ-射线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催乳素可通过提高Bcl-2的表达并下凋Bax的表达,来抑制Jurkat细胞凋亡.

  • 一种草药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秀琴;罗向东;伍素华

    目的:观察一种促凝血草药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HB的止血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健康家兔18只,体质量2.5~3.0 k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体质量(250±10)g;雄性昆明种小鼠78只,体质量(25±5)g.制备HB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后给动物腹腔注射.①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30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n=10,云南白药按2 mg/(kg·d)灌胃)、HB高剂量给药组(n=30,分别选取10只动物按5,10,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HB低剂量给药组(n=20,分别选取10只动物按0.5,1 mg/kg剂量腹腔注射).观察给药10 d后实验动物的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计数;②将39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云南白药对照组(云南白药0.5 mg/(kg·d)灌胃)和用药组(HB 0.5 mg/kg),每组13只.观察给药10 d后小鼠的出血时间、同样的分组和干预方法观察小鼠的凝血时间.③将待试药设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用药组、云南白药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8只家兔各取6只分别用于观察体表、肝脏及股动脉创面的止血实验,观察局部创面(皮肤、肝脏、股动脉)止血时间.结果:纳入健康家兔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7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对大鼠血凝四项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B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腹腔注射可显著提高大鼠的血小板计数;HB高剂量给药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②对小鼠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的影响:与云南白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HB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可显著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250.2±53.3),(234.5±61.3),(100.2±27.9)s,P<0.01]及凝血时间[(202.5±50.2),(255.5±27.8),(141.8±37.6)s,P<0.01].③对家兔局部创面的止血作用:家兔创面止血时间显著短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及云南白药阳性对照组[皮肤:(41.20±6.21),(84.10±5.32),(74.80±4.73)s;肝脏:(50.20±3.39),(87.60±6.24),(74.50±5.19)s;股动脉:(62.60±4.50),(103.60±4.35),(98.20±6.07)s;P<0.01).结论:HB氯仿萃取水相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促凝血及创面止血作用.

  • 正常兔膝关节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戴国钢;刘波;罗小兵;彭雪梅

    目的:扫描电镜观察正常兔膝关节表面的结构,为研究关节软骨表面结构提供正常参照.方法:实验于2001-01/09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完成.日本大耳白兔8只,10~12个月龄,雌雄各半,体质量(3.5±0.2)kg.通过扫描电镜对8只实验兔股骨髁、胫骨髁的软骨表面进行观察,其中4个髁用锐器划伤.结果:纳入日本大耳白兔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每个正常髁的表面都显示有大量的浅坑,有锐器划伤的髁则出现了垄沟及隆突.软骨表面在高倍镜下呈现一种均匀多孔状结构.结论:软骨表面唯一呈现的结构是浅坑,垄沟和隆突可能是标本的采集、制作过程中形成的赝象.

  •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作者:栾军伟;陈晓亮;袁百胜;周政纲

    目的: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达到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观察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降钙素受体Alu-Ⅰ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试验于2005-06/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试验对象:选取332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标准:健康门诊查体人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患者;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史;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其中骨质疏松合并骨折75例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余257例经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量,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n =201)及骨质疏松组(n =56).②试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257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5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粗隆间、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纳入受试者3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本试验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定律(χ2=0.47,P =0.493).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9.5%,CT型占10.5%,TT型占0%.②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 < 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 < 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女性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区有较高的骨密度(P < 0.05),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山东半岛汉族女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降钙素受体C1377T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胶东半岛汉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在原代培养兔髓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石健;赵新刚;侯铁胜;黄盛东;龚德军;李春青

    目的:研究表明,外源性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具有促进椎间盘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的能力,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本实验拟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原代培养的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6在长海医院胸心外科研究所完成.从整合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骨形态发生蛋白7中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骨形态发生蛋向7基因的开放读码框,通过穿梭质粒整合到腺病毒载体pAd-Easy系统上,在293细胞中包装成熟、扩增,酶切鉴定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整合到该载体中;该载体转染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①实验成功建立了安全、稳定、有效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构建方法,经鉴定后证实有骨形态发生蛋白7全长cDNA整合,并且为正向插入.②体外培养的兔原代髓核细胞表现出代谢活性低、增殖能力弱等特点;髓核细胞能够被腺病毒载体高效感染并能够高效表达不同的目的基因,感染效率随感染倍数值的增加而增加;当感染倍数=100时,95%以上的髓核细胞可以被感染,且细胞毒性较小,为佳感染倍数.③采用佳感染倍数转染髓核细胞后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在转染后3 d就开始表达,并可以持续表达3周以上,几乎所有髓核细胞都可以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结论:腺病毒载体可以作为进行骨形态发生蚩白7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研究的有效载体.

  • Fas-67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易感性

    作者:金丽桂;杜文君;舒雪梅;刘永章;冯伟良

    背景:研究表明,基因调控下胎膜细胞凋亡增加可导致胎膜早破,其根源也许是个体间某些基因的差异.因此,人群中不同的基因型有可能决定不同个体间Fas的表达与功能上的差异.目的:实验拟验证Fas基因-670位点多态性与胎膜早破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病例-对照观察设计在2006-09/2007-09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分院实验室完成.参试者: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共65例,另择无胎膜早破孕妇1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为单胎初产,排除急性风湿病、胶原疾病、肝病、其他感染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和合并症,胎膜早破诊断标准按丰有吉主编的7年制<妇产科学>中的相关标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65例胎膜早破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的Fas基因-670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主要观察指标:胎膜早破患者Fas基因-670多态性位点的GG、AG+AA基因型出现的频率,等位基因A、G出现的频率.结果:胎膜早破患者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4.633,P=0.031).胎膜早破患者的AG、AA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值分别为0.934和1.258;P值分别为0.334和0.262),而胎膜早破患者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5.266,P=0.022).提示GG基因型者患胎膜早破的风险性明显高于AG、AA基因型者(OR=2.190,95%CI: 1.113~4.312).结论:Fas基因-670位点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可能是胎膜早破的易感因素.

  • 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在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定位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李春辉;潘理会;张文彬;闫石

    背景:研究证实心房钠尿肽受体在大鼠胃的不同分区其分布密度不尽相同,其可抑制大鼠、豚鼠和人胃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在大鼠胃黏膜的超微结构定位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关系.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材料: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质量300~350 g.方法: 实验于2004-10/2007-07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免疫学实验室完成.用包埋后免疫胶体金标记的电镜技术对大鼠胃黏膜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用组织化学藏红花-甲苯胺蓝染色对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进行标记,同时用单宁酸-氧化铁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大鼠胃黏膜的微血管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在大鼠胃内的超微结构定位.②微血管在大鼠胃黏膜的分布特点.③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在大鼠胃黏膜的分布.④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与胃黏膜中微血管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①大鼠胃黏膜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超微结构定位:证实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为胃黏膜的肠嗜铬细胞.②大鼠胃黏膜的微血管观察结果:在胃黏膜的不同切面上微血管在腺体间弯曲走行在不同的切面上显示出三维结构,在胃黏膜的基底部微血管的密度大.③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在大鼠胃黏膜的分布:证实肠嗜铬细胞是胃黏膜的唯一嗜铬细胞,胞浆内有棕色颗粒,而在黏膜下和肌层中没有这种细胞分布,肠嗜铬细胞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其分布密度不相同,分布密度大在贲门区,其次是幽门区和胃底区,其分布密度排列顺序依次是:贲门区>幽门区>胃底区.④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与胃黏膜中微血管分布的相关关系:在大鼠胃贲门区两者呈正相关 (r =0.53,P < 0.05,n=18);而在幽门区没有相关关系(r=0.38,P > 0.05,n=18);在胃底区亦没有相关关系(r=-0.29,P > 0.05,n=18).结论: 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是胃黏膜的肠嗜铬细胞,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和微血管在大鼠胃贲门区二者呈正相关,而在幽门区和胃底区没有相关性.

  • 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的改变

    作者:尚可;王燕;李玉坤

    目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切除双侧卵巢复合方法建立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的改变.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用2.5~3个月龄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60只.②实验分组: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假手术组及正常双侧卵巢切除组均为8只;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双侧卵巢切除组均为12只.③实验干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将大鼠麻醉结扎输卵管切除卵巢.假手术组大鼠不作卵巢切除,余操作同去卵巢组.卵巢切除后0,2,4,8周随机选择各组大鼠1只,收集骨髓,进行体外骨髓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培养.④实验评估:切除双侧卵巢后2,4,8周时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细胞培养7 d后,进行细胞固定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且细胞核≥3个的细胞认定为破骨细胞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计数破骨细胞样细胞数量.结果:制成糖尿病模型及切除卵巢后,3组糖尿病大鼠死亡7只,进入结果分析53只.①各组大鼠血糖和体质量的变化:切除卵巢0,2,4,8周,3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高于正常组(P<0.01),体质量均低于正常组(P<0.01);4周时,正常双侧卵巢切除组体质量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假手术组;糖尿病双侧卵巢切除组体质量在2,4,8周时均高于同期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假手术组(4周P<0.05,8周P<0.01).②切除卵巢后各组大鼠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形成的变化:糖尿病双侧卵巢切除大鼠破骨细胞多于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去卵巢大鼠,且破骨细胞数量随着去卵巢的时间和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③骨髓来源的体外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与血糖、糖尿病病程及去卵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破骨细胞数量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而与血糖增高的程度无关(r=-0.537;P=0.109).结论:①卵巢切除对大鼠的血糖无显著影响,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被糖尿病减弱,在糖尿病早期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已有增加.②破骨细胞形成增加可能是绝经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 耐力训练后减量训练模型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的转运功能

    作者:文安

    背景:运动训练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是运动医学中定量化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热点.目的:观察大鼠耐力训练后减量训练模型骨骼肌肌浆网的钙离子转运功能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动物训练于2006-04/07在西安体育学院进行,生化实验于2006-07在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2月龄雄性健康SD大鼠39只,体质量(220±20)g.方法:5只SD大鼠用于预实验.其余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耐力训练组8只、耐力减训组18只.耐力训练组和耐力减训组递增训练周期均为6周,6周后将耐力减训组根据减训周期随机分为耐力减训2周,4周,6周组.对训练大鼠采用小动物跑台进行递增耐力负荷训练,减训组采用逐渐减少运动强度训练.主要观察指标:使片j酶偶联法测定大鼠腓肠肌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肌浆网大Ca2+摄取量和释放量.结果:①肌浆网SRCa2+-ATP ase活性:耐力训练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耐力减训2周组与耐力训练组比较基本不变(P>0.05):耐力减训4周,6周组较耐力训练组下降(P<0.01).②肌浆网SR大Ca2+摄取和释放率:耐力训练组显著性增加(P<0.01);耐力减训2周组与耐力训练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耐力减训4周,6周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耐力训练6周后,SD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增强,钙离子的摄取和释放率增加.减量训练2周骨骼肌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钙离子摄取和释放率下降不明显.4周更长时间骨骼肌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及钙离子摄取和释放率下降明显.

  • 同型半胱氨酸对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细胞TNFSF4基因及白细胞介素10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丹丹;王树人

    背景:炎症反应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分子机制之一,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阐明,TNFSF4基因及白细胞介素10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相关因子,两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报道较少.目的:实验拟验证同型半胱氨酸对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细胞TNFSF4基因及白细胞介素10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体外细胞实验于2007-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THP-1单核细胞株由本室提供;高同型半胱氨酸、地塞米松和维生素D3由Sigma公司提供.方法:在由0.1 μmol/L佛波脂诱导分化的THP-1单核细胞中加入200 μmol/L的高同犁半胱氨酸培养24,48,72 h,将各时间点细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加入经地塞米松及维生素D3作用6 d后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24 h.分为空白对照组;200 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地塞米松+维生素D3组;24 h高同型半胱氨酸条件培养基+地塞米松+维生素D3组;48 h高同型半胱氨酸条件培养基+地塞米松+维生素D3组;72 h高同型半胱氨酸条件培养基+地塞米松+维生素D3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NFSF4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应用ELISA法检测其白细胞介素10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处理24 h TNFSF4基因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48,72 h TNFSF4基因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地塞米松+维生素D3组相比,200 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可致THP-1巨噬细胞TNFSF4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加,同时致其白细胞介素1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 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培养原代破骨细胞噬骨能力的影响

    作者:柴立民;王正东;颜南

    目的:改变培养液中血清的浓度,观察破骨细胞形态结构,并比较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培养的原代破骨细胞噬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7-03/06在沈阳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清洁级新生24 h Wistar大鼠6只;胎牛血清(天津灏洋);新鲜成年牛股骨皮质(市售).②实验过程:取新鲜成年牛股骨皮质,用磨片机磨成厚50μm的1 cm×1 cm骨片;取新生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并用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分别为0,0.05,0.1,0.15,0.2,0.25)培养原代破骨细胞.③实验评估:第1,6天倒置显微镜下计数,第3天取细胞玻片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培养的破骨细胞在牛骨皮质上产生骨陷凹面积的差异.结果:①破骨细胞的分离培养结果:分离培养的破骨细胞数量较少,体积大,胞浆丰满,细胞突起延展,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积聚在细胞中央或排列在细胞周边.②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培养液中骨片上吸收陷窝深度比较:随着培养液中血清体积分数的增加,骨片上陷窝深度逐渐增加,在培养液中血清体积分数为0.15时,骨片上陷窝深,此后随着培养基血清体积分数的增加,形成骨陷凹的深度无明显增加.结论:血清体积分数为0.15培养基培养的破骨细胞在牛皮质骨片上产生骨陷凹深,噬骨能力强.

1832 条记录 8/92 页 « 12...567891011...919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