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六分钟步行试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关系

    作者:李娜;邱晨;魏永丽

    目的: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目前已被公认的评价受试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质量霞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试验旨在评价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1-01/2006-12在暨南人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呼吸内科就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0.1±8.9)岁;另选同一时期呼吸科其他病种患者62例做对照,男30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5±10.1)岁.两组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②实验过程及评估:两组均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查及MRC呼吸困难评分,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ROC曲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1月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两组受试者试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实验中无脱落者.①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步行距离更短,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ROC曲线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六分钟步行试验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比步行距离更能有效反映肺功能状态;且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存在相关(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是六分钟步行试验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结论:六分钟步行试验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较好的反映患者的肺功能,并有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等特点,可以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肺功能的监测手段.

  • 内固定材料置入及植骨方式与宿主相关状态影响腰椎滑脱手术疗效的分析

    作者:叶桂峰;林其仁

    目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材料置入的应用,使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疗效有质的提高,但部分病例效果仍不尽人意.文章针对影响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的内固定材料置入及植骨方式与宿主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①对象:选择2002-03/2006-09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1例,男28例,女53例;年龄26~83岁;病程6个月~20年.患者对所行手术知情同意.②手术过程:采用下腰部后正中纵形手术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或环周融合(包括环周植骨融合与cage融合).③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16例,2~5年65例.①81例患者不完全复位15例,完全复位66例,复位率81.5%;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14例,占总例数17.3%;术后滑脱丢失10例,占总例数12.3%.②术后JOA(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优49例,良19例,中9例,差4例,优良率为84%.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植骨方式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0):患者的年龄,术后活动,椎间融合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滑脱完全复位与否,采用后外侧融合或环周融合的方式,以及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②患者的年龄、术后康复练习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后椎体间高度丢失、滑脱丢失与手术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 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干预椎板切除大鼠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检测

    作者:张学康;王立新;曹晓建;张宁;王贯中;贾惠英

    背景:目前较为常用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措施是以各种半流体物质或者膜性材料作为硬膜与瘢痕之问的物理屏障,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抑制作为修复细胞主要成分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胶原代谢成为当前生物学防治病理性瘢痕的热点.目的: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比较局部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材料: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雄性,体质量200~220 g,由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用药丝裂霉素C由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富士工厂生产,批号:425ACI,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20163.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江苏大学医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完成.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4组:丝裂霉素C高、中、低浓度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将鼠麻醉后,切除L1椎板,形成0.2 cm×0.5 cm缺损,暴露硬脊膜.对照组以浸透生理盐水棉片,丝裂霉素C高、中、低质量浓度组以浸透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5,0.01 g/L的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方5 min.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后4周将每组麻醉后各处死4只动物,切取手术段脊柱硬脊膜外瘢痕组织,计算其中羟脯氨酸含量.其余动物在麻醉后,切取手术段脊柱包括其后侧瘢痕组织及骶棘肌,测不规则形态的瘢痕横切面面积,并计数纤维细胞数.光镜下评估各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程度.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丝裂霉素C高质量浓度组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丝裂霉素C中、低质昔浓度组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有小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只有丝裂霉素C中质量浓度组成纤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丝裂霉素C中、低质量浓度组瘢痕组织与硬膜间有不连续的粘连.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为0.1 g/L的丝裂霉素C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 分选高纯度肾小球内皮细胞基础上应用小干扰RNA技术分析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的作用

    作者:欧阳涛;黎健

    目的:采用多个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或吸收的蛋白分选高纯度的肾小球内皮细胞,观察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在细胞因子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蛋白通透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007-03在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雌性Wistar大鼠2只,100~120 g.②实验过程:用胶原酶消化大鼠肾小球细胞,先后用抗CD31和抗acetylated-LDL抗体标记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纯化肾小球内皮细胞,用抗CD54、CD106和CD62E鉴定分离的细胞.③评估: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抑制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表达5-脂氧合酶;用干扰素-γ刺激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杂交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5-脂氧合酶蛋白的表达;用FITC标记的BSA作为指示剂来测量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通透性.结果:①分选高纯度肾小球内皮细胞:CD31磁珠分选得到83.3% CD31阳性细胞,其中12.5%为同时CD31+和高吸收acetylated-LDL.分离该双阳性细胞后得到纯度大于99.2%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这些细胞的CD54、CD106和CD6也均为阳性.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鹅卵石状.②细胞膜上5-脂氧合酶定位:用干扰素-γ处理细胞后,5-脂氧合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③细胞转染5-脂氧合酶小干扰RNA后结果:用干扰素-γ处理,干扰素-γ不能诱导5-脂氧合酶的高表达;用干扰素-γ处理细胞后转染5-脂氧合酶小干扰RNA,干扰素-γ诱导5-脂氧合酶蛋白表达水平被明显抑制.④在5-脂氧合酶小干扰RNA转染细胞中干扰素-γ处理和未处理细胞白蛋白的通透率:分别为(0.37±0.09)% 和(0.31±0.06)%,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γ能够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5-脂氧合酶蛋白并导致细胞通透性增高.5-脂氧合酶蛋白介导了干扰素-γ诱导细胞通透性增高的过程.

  • 足球运动过程中择时补充糖与乳清蛋白对体能的影响

    作者:李世成;赵永峰

    目的:已有证实,在足球运动中根据人体生物节律特点,选择适宜的时间补充营养,提高机体体能,获得佳效益.实验拟进一步验证择时补充低聚糖与乳清蛋白(4:1)饮料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6-05/08在湛江师范学院完成.选择湛江师范学院业余男子足球队队员16名,集中足球训练年限为二三年.详细告知所有受试者参与本试验的目的、实施过程、要求与注意事项,并获得受试者同意与配合.①试验分组:将16名队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②试验方法:在备战2006年广东省第7届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两组运动员每天均完成相同的训练计划,训练6次/周,3h/次.训练期间,采用单盲法试验组每天训练前、后1 h内共补充"低聚糖+乳清蛋白"(4:1)饮料800 mL(含乳清蛋白25 g),并在训练日临睡前补充乳清蛋白25 g;对照组则补充相同颜色、气味的纯净水,临睡前不补充任何能量营养素,服用时间与试验组一致,试验时间为12个周.③试验评估:两组运动员均于试验前后分别在800-Ergometer功率自行车进行大摄氧量、无氧能力及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纳入业余男子足球队队员1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试验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大吸氧量值分别提高了6.18%(P>0.05)和11.09%(P<0.05);运动后心率的恢复在恢复期第3分钟和第5分钟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而且,试验组运动员的心率在递增负荷运动后恢复较快.②对照组和试验组无氧功大值在试验后分别增加12.19%(P<0.05)和16.97%(P<0.05),大功率时间分别缩短5.81%(P>0.05)和6.02%(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试验后大无氧功率、平均功率值及大无氧功率时间分别提高5.81%(P<0.05)、5.06%(P<0.05)和3.7%(P>0.05).③试验前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自身对比,除反应柔韧素质体前屈的测试结果无显著变化外,其他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5x25 m折返跑和12 min跑测试结果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试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除I llmois灵敏测验、体前屈和变换跑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择时联合补充低聚糖加乳清蛋白能提高足球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并促进体能的恢复.

  • RNA干扰应用于抑制脊髓损伤急性期白细胞介素6受体表达的实验

    作者:高明勇;肖建德;李振宇;闫洪印;余铮;田长庆;陈扬;顾洪生

    背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后局部微环境病理生理机制极其复杂,尤其急性期炎性反应及继发胶质瘢痕形成对有效轴突再生、局部神经细胞再生排列及局部干细胞增殖迁徙影响极大,成为早期阻碍神经修复的根本原因,故如何有效拮抗损伤区急性期炎性损伤因素,优化神经再生微环境是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策略之一.目的:应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设计构建并筛选佳白细胞介素6受体α表达抑制shRNA腺病毒表达载体.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材料: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鼠龄8~10周.兔抗鼠GFAP一抗购自Santa Cruz公司,siR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Genesil(携带绿色荧光表达系统)购自武汉晶赛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11在武汉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免疫教研室开放实验室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针对白细胞介素6受体α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三对9 bp茎环结构19 bp干扰序列特异性shRNA模板,体外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2 h局部注射编码shRNA重组腺病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RNA干扰后损伤脊髓局部白细胞介素6R表达抑制效果,筛选佳抑制白细胞介素6R表达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主要观察指标:RNA干扰后损伤脊髓局部IL-6R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效果.结果:序列测定证实白细胞介素6R-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技术筛选出佳白细胞介素6R-shRNA效应腺病毒表达载体,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白细胞介素6R基因表达效率分别为49%和56%.结论:构建并筛选成功的白细胞介素6R-shRNA效应腺病毒表达载体,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能高效抑制白细胞介素6R基因表达.

  • 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眼组织结构的影响

    作者:苏强;成霄黎;麻文萍

    目的:贝伐单抗是一种基因工程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止新生血管的产生.玻璃体腔注射生长因子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眼部疾病的新手段.实验拟了解不同剂量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眼内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近期影响,探讨安全剂量.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5在山西医科大学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成年有色家兔32只,体质量2.0~3.0kg,雌雄不拘.②分组处理: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动物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贝伐单抗(21,2.1,0.21g/L)0.2mL,每种剂量注射8只;对照组每只动物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等量的平衡盐溶液.③评估:所有动物在注药前和注药后的第3,6,9,12,14天行眼压计、裂隙灯、眼底镜检查并拍摄眼底相片;注药前和注药后第7,14天行视网膜电图检查;第7,14天取眼球,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变化.结果:32只家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眼部组织结构变化:注药后21g/L组1只动物出现玻璃体混浊.②眼压变化:注药后第3天和第6天与注药前及注药后9,12,14d相比,眼压差别有显著性(P<0.01).③视网膜电图变化:有一定可逆性,21g/L组的b波下降幅度较其他组更明显.④光镜和电镜检测视网膜组织结构:具有一致性,对照组及2.1g/L组、0.21g/L组未见异常;21g/L组动物出现视网膜结构改变.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玻璃体腔注射2.1g/L以下(含2.1g/L)贝伐单抗,在短期内对动物视网膜组织结构和神经传导功能无影响.

  • Sox-9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

    作者:李吉友

    背景:目前国内外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措施中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中存在着只能缓解症状,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椎间盘的正常结构,甚或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可能.目的:尝试利用Ad/CMV-Sox-9进行转染.观察转染后兔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病理及其影像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6-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Ad/CMV-Sox-9、Ad/CMV-绿色荧光蛋白由北京本元正阳基因公司提供.方法:选取已构建退行性变椎间盘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d/CMV-Sox-9组20只,分离暴露椎间盘,在L2-3,L3-4,L4-5节段用0.1mL.注射器水平刺入,每节段注入Ad/CMV-Sox-920 μL;Ad/CMV-绿色荧光蛋白组10只,于相同椎间盘节段注射相同剂量的Ad/CMV-绿色荧光蛋白.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转染Sox-9后2,4,8周3个时间段取材,检测转染后兔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以β-actin作空白对照,观察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病理及MRI变化.结果:成功地利用Ad/CMV-Sox-9对退行性变椎间盘进行了转染.转染后兔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病理切片示,造模后的椎间盘软骨样细胞减少或小时,基质退行性变,纤维化;注射Sox-9后6-8周,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再生,细胞增多,渐成熟.注射Sox-9 8周后MRI检查T2加权像显示,注射Ad/CMV-Sox-9节段信号增高,自身对照未注射Sox-9的节段信号低.结论:Ad/CMV-Sox-9转染退行性变椎间盘后,促进了Ⅱ型胶原mRNA的高效表达,经组织学和影像学验证,改善了椎间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 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组织重建技术

    作者:林震涛;何理盛;梅文忠

    目的: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细节问题如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通过分组对比观察,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组织构建技巧,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方法:①对象:选择2000-01/2007-07颅盖骨缺损患者86例.②分组: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普通术式修复法组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5~56岁;颞肌组织重建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8~69岁.颅盖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缺损后1个月~6年.③干预:颞肌组织重建组:将钛网塑型,固定,将颞肌筋膜和肌肉呈扇形贴紧钛网表面,间断缝合颞肌筋膜和肌肉缘于钛网表面;普通术式修复法:采用翻转皮辦.即颞肌筋膜外的皮辦,显露出骨缺损区,覆盖钛网,直接把颢部肌肉全部盖在钛网下.④评估: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咀嚼、疼痛、颞部肌肉萎缩、外观皮肤凹陷进行比较,并观察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8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个月~6年.①颞肌组织构建患者术后咀嚼有力、头面部疼痛轻、颞部肌肉萎缩不明显,外观无或较轻皮肤凹陷.普通术式修复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可能因为局部钛网压迫顥肌层,致咀嚼时疼痛、无力.②普通术式修复法出现钛网松动3例,经局部加压包扎固定1个月后好转;两组2例硬膜外血肿自行吸收;3例术后癫痫,治疗后得到良好控制.结论:颅骨缺损重建术中,组织重建尤为重要,特別要注意重建生理的组织结构.采用间断缝合颞肌筋膜和肌肉缘于钛网外面的方法处理,可防止术后患者咀嚼无力、疼痛和外观变形等并发症,并有利于术后尽快的生理修复,使患者尽早正常生活.

  • 犬切牙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

    作者:葛振林;杨彩霞;卢嘉静;祁涛;田佳灵

    背景: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调控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的关键因子,机械力可影响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目的:观察犬切牙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方法: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将犬切牙分别施加牵引力1,2,4,12周,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牵引后切取犬切牙连同牙龈及牙槽骨组织块,制作组织切片进行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图像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分别在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表达显著,其平均吸光度值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时可达到峰值(P < 0.05),随后逐渐下降,施加牵引力12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正畸牙压低移动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系统是牙周组织改建的重要调节因素.

  • 构建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作者:王彤;万智;符岳;方向韶;黄子通

    背景: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可造成梗死部位相对一致的心肌梗死,其左室功能和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心肌梗死相似.作者的一系列研究均是以该模型为基础.目的:建立和完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并进行评估.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样本观察,于2007-01/08主要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完成.材料:8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10只,体质量 (500±25)g,分为实验组10只,假手术组8只.方法:实验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假手术组动物只开胸,不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大鼠心电图.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评估结扎效果,右颈总动脉插管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处死后从左心室根部插管注射蓝色墨水,评价心肌梗死的范围,冰冻切片检查左心室壁的厚度.结果:大鼠术后出现明确的心肌梗死改变,包括心电图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下降、血流动力学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dP/dt40 和-dP/dt下降、蓝色墨水提示的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冰冻切片证实左心室前壁厚度明显变薄. 结论: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后可较理想地得到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 整合素β4结合蛋白与P311在人胚肾293细胞中的表达及共定位

    作者:易绍萱;袁顺宗;马兵;贺伟峰;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彭旭;周丽娜;罗高兴;吴军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共定位检测整合素β4结合蛋白与P311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进一步证实它们在细胞内产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6-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先分别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整合素β4结合蛋白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和表达P311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的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共定位观察.结果:表达整合素β4结合蛋白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和表达P311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的重组载体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转染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绿色和红色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者主要分布在293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并且存在着共定位现象.结论:表达整合素β4结合蛋白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和表达P311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的重组载体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存在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

  • 恒磁场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涛;周廉;介万奇;王海昌;于振涛;李争显;李寰;杨治军

    背景:适当强度的恒磁场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用于抑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目的:观察不同磁感应强度恒磁场对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磁场是否能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材料:实验于2006-02/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纯种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 g.方法:用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1 Gs恒磁场组、5 Gs恒磁场组、10 Gs恒磁场组、50 Gs恒磁场组,其中对照组不予磁场干预,其他各组分别给予磁场干预继续培养48 h.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结合吸光度扫描分析,观察恒磁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及骨桥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及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细胞表达一定量的骨桥蛋白及骨桥蛋白基因,各恒磁场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同磁场强度组间分析显示,恒磁场的刺激作用具有磁场强度依赖性,随磁场强度加大,抑制骨桥蛋白及骨桥蛋白mRNA表达作用增强.结论:适当强度的恒磁场能在基因水平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的表达,磁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 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靶器官信号转导分子Smad2的表达

    作者:武密山;李恩;赵素芝;白霞;李爱英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靶器官信号转导分子Smad2的基因表达,从基因水平研究中医归经理论,为靶向给药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1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择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90只,体质量(300±20)g.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和骨质疏松模型组每组20只,其余每组各10只.实验处理: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食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实验评估:造模后,用抗骨松穴位贴剂分别外贴肾经和膀胱经穴位、非经非穴位、并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大鼠离体股骨骨密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别检测Smad2的mRNA、蛋白表达,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纳入90只大鼠,在实验第5周时,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分别取10只,用于验证造模成功,7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给药16周后,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股骨骨密度明显增加[(0.161±0.016),(0.206±0.028),(0.196±0.023),(0.202±0.015),(0.205±0.023)g/cm2,P均<0.01].②应用补肾中药防治16周后,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Smad2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0.517±0.031,0.524±0.033,0.596±0.033,0.592±0.021,0.583±0.032,P<0.01);Smad2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强,差异显著(50.901±2.205,71.802±2.100,72.352±2.306,74.012±2.145,73.802±2.203,P<0.01).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均发挥"归经"作用,引起靶器官骨组织上调Smad2的表达而有效改善骨密度.②Smad2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的下凋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 淫羊藿对去势雄性大鼠骨密度及骨结构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运林;刘晓晴

    背景: 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起步较晚,治疗上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中药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对免疫系统、骨骼以及生殖系统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目的: 观察淫羊藿对去势雄性大鼠骨密度及骨结构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实验室完成.材料: 鼠龄15周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340±10)g,用于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方法: 5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淫羊蓿治疗组,每组10只;淫羊藿治疗组大鼠自造模后第2周开始用淫羊藿治疗12周,淫羊藿治疗剂量分别为:1.0,5.0,10.0 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 12周后,行血尿生化、骨密度检查.对第4腰椎离体椎骨应用自制的SL22000骨疲劳损伤实验机进行疲劳损伤,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中、高剂量淫羊藿治疗组全身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尿钙/肌酐、尿磷/肌酐、血核因子k 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尿羟脯氧酸/肌酐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组护骨素高于模型组(P<0.05).②模型组骨小梁单位面积百分率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中对照组高;而单位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的微破裂长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中、高剂量淫羊藿治疗组单位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的微破裂数日和椎体体积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去势后雄性大鼠应用淫羊藿可以防止骨量丢失并提高骨结构性能.

  • 去势雌干眼症模型鼠睑板腺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组织损伤

    作者:林静;王传富;王利华;刘薇

    目的:建立去势雌干眼症动物模型并探讨干眼症模型鼠睑板腺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及眼科病理室完成.①实验动物: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雌性大白鼠20只,体质量180~200 g,无眼疾患.②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势雌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③实验干预:去势雌组摘两侧卵巢.对照组按相同方法找到卵巢后不摘除.去势雌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2,3,4,5,6个月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④去势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9天心脏穿刺取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雌二醇水平(取血后有数只大鼠死亡,分别按上述步骤补齐);6个月后麻醉下处死两组动物,取睑板腺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睑板腺上皮细胞中的Bax、bcl-2等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雌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去势雌组术后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16.34±3.15),(43.57±2.81)ng/L,P<0.01].②两组大鼠眼表损害的检查结果:去势雌组5个月起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4个月起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且随观察时间延长加重.③两组大鼠睑板腺光镜观察:病理学观察去势雌鼠睑板腺腺细胞萎缩,腺管扩展.④两组大鼠睑板腺上皮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睑板腺上皮细胞中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cl-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去势后雌鼠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下,睑板腺上皮细胞中Bax增加及bcl-2减少均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可能是导致组织学改变进而功能丧失引起干眼症的原因之一.

  • 肌纤维退化及再生周期间mdx小鼠比目鱼肌纤维核横向迁移与肌纤维的成熟

    作者:蓝勇波;杨渊;农清清;何敏

    背景:mdx小鼠足常用的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模型鼠,其肌纤维中央核的出现及其功能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在肌纤维退化,再生周期期间mdx小鼠比目鱼肌纤维核的横向迁移与肌纤维成熟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3/2007-03在广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材料:雄性mdx和野生型小鼠各15只,体质量25 g,饲养在笼子里.在7周龄时,解剖取出两下肢的比目鱼肌作标本.方法:从左侧肢体取出的肌肉标本放在cellbanker液,置-80℃作单一纤维的纵向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肌纤维长度,横截面积,细胞核数,细胞核的大横截面积,细胞核占有领域,分裂期和静止期的卫星细胞数和分布情况,神经肌肉结合部的数量和直径.结果:①mdx野生型个鼠的肌纤维数相同.②mdx小鼠肌纤维中央型细胞核和混合犁细胞核的肌纤维各占(20.7±3.1)%和(50.2±3.9)%,周围型占(29.1±2.8)%.③mdx和野生犁小鼠肌纤维横截面积和长度是相同的,在mdx小鼠各类型肌纤维中也相同.④mdx小鼠的周围型肌纤维细胞核总数和细胞横断面积比野生型的分别少了19%和16%(P<0.05).⑤肌细胞核分布不同的mdx小鼠肌纤维,其细胞核总数相同.混合型肌纤维中,中央型排列的细胞核缺损的区域可观察到周边型排列的细胞核.⑥mdx小鼠神经肌肉结合部周围型肌纤维数低于野生型(P<0.05);神经肌肉结合部大小在两类小鼠和在mdx小鼠的各类型肌纤维中没有差别.⑦卫星细胞数在两类小鼠和在mdx小鼠的各类型肌纤维中也相同.⑧野生型小鼠快纤维、慢纤维所占比例高于mdx小鼠,混合型低于mdx小鼠(P<0.05).结论: 结果提示细胞核是横向迁移的.肌细胞核分布不同的肌纤维,其大多数特性,如卫星细胞和神经肌肉结合部数.肌纤维大小相同.这也提示了具有中央核的肌纤维不一定就是不成熟的纤维.

  • 青年和老年第4腰椎松质骨体的蠕变特性

    作者:应洪亮;于涛;马洪顺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了男性青年尸体脊柱L4节段椎体松质骨的蠕变特性,此次实验是前期工作的继续.目的:观察青年和老年新鲜尸体腰椎L4椎体松质骨的蠕变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8-10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青年的新鲜尸体5具,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老年的新鲜尸体5具,均为男性,年龄60~72岁,尸体标本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死者死亡1 h之内解剖取下脊柱L4椎体,每组共5个标本.实验仪器为日本岛津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方法:在Shimadzu AUTOGRAPH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青年组和老年组L4椎体松质骨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模拟人体体温在36.5 ℃的温度场进行实验,以0.05 GPa的应力增加速度对标本施加应力,设定时期为7 200 S,采集100个实验数据.采用三参数模型计算蠕变方程.主要观察指标:①蠕变实验曲线.②青年组、老年组L4椎体松质骨蠕变量.结果:L4椎体松质骨蠕变在初600 s内变化快,之后应力缓慢下降、应变缓慢上升.青年组L4椎体松质骨7 200 s蠕变量为0.22%,老年组L4椎体松质骨7 200 s蠕变量为0.16%.老年组7 200 s蠕变量显著低于青年组(P < 0.05).结论:L4椎体松质骨在蠕变的初期变化率较快,后期曲线比较平缓.说明松质骨内固有的膨胀压与局部的压力差减少,后达到相对平衡.老年组标本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丢失,从而对蠕变特性造成影响.

  • 真空辅助闭合技术修复糖尿病足溃疡:随机分组、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

    作者:孙剑伟;孙建辉;张春才

    目的: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选择佳的治疗方法仍是一个难题,比较真空辅助闭合技术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①对象:选择2004-06/2006-04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8例40个创面.男22例,女16例;年龄55~75岁.②分组及实验过程:随机分组后进行彻底清创,偶数组先接受2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治疗,再接受2周盐水纱布湿敷;奇数组先接受2周盐水纱布湿敷再接受2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治疗.③评估:清创结束后、实验过程中更换治疗方法时和实验结束后对患者足部溃疡创面拍摄数码照片以留待数据分析.由非医学从业人员使用VeV MD软件自动获取各创面的长度、宽度、深度,并计算出面积及体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前2周、后2周中真空辅助闭合技术及盐水纱布湿敷两组间的创面长度、宽度、深度、面积和体积变化.结果:3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治疗后创面的长度、宽度、深度、面积及体积均较治疗前尺寸减小(P<0.05).②治疗期间的前2周及后2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和盐水纱布湿敷两组间创面仅深度及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有统计学意义,且真空辅助闭合技术治疗前后的减少百分比数值改变要大于盐水纱布湿敷.结论:真空辅助闭合技术在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深度及体积方面要优于传统的盐水纱布湿敷,真空辅助闭合技术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疗法之一.

  • 腰椎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率正相关

    作者:刘兴振;金文杰;沈康平;傅智轶;吴玉杰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的环境下对细胞凋亡起着双重调控作用。缺氧的严重程度决定细胞是出现凋亡还是适应缺氧生存。当细胞暴露于慢性或极度缺氧时由缺氧诱导因子1α引起的保护机制不足而发生凋亡。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凋亡在人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判断两者有无相关性。方法:腰椎髓核组织标本取自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患者60例,41例取自L4-5髓核组织,19例取自 L5-S1髓核组织。将髓核组织分为突出组、游离组各30例,同时选取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腰椎髓核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突出腰椎髓核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髓核细胞凋亡程度;分析各组髓核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髓核细胞凋亡率有无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游离组、突出组和对照组都可观察到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游离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髓核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P<0.01)。3组都可观察到髓核细胞的凋亡,游离组髓核细胞凋亡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出型和对照组(P <0.01)。髓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和凋亡呈正相关(P <0.01)。结果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突出类型有关,在脱垂游离型中表达高。腰椎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率呈正相关。

1832 条记录 4/92 页 « 12345678...919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