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曙;郑之峻;左常艳;张军梅

    目的 检测丹参对正畸牙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80只SD雌鼠,以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侧根的牙周组织为实验部位.A组为正畸加力合并丹参水煎液灌胃,B组为正畸加力合并双蒸水灌胃.A、B组分别于1、3、5、7、14d提取各组实验牙龈沟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VEGF的表达和水平变化;处死大鼠取组织标本,制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槽骨中VEGF阳性表达的强度.结果 A组牙龈沟液VEGF含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第14天,A组牙移动距离明显大于B组.结论 丹参可能通过上调正畸牙加力初期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而加速其移动.

  • 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作者:陈然然

    目的 对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患者的压槽状态及骨密度.结果 对患者进行正畸后的检查,发现患者的牙齿坚固性能良好,无异动现象,患者牙龈状况正常,可以形成良好的固定作用,未发现出血的症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对患者的上颌骨密度、下颌骨密度进行分析,可见上颌由治疗前的(376.38±36.59)转变为治疗后的(465.37±45.37),下颌由治疗前的(251.83±24.51)转变为治疗后的(294.71±30.78),下颌骨、上颌骨的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畸牙移动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增加患者的压槽的骨密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骨皮质切开术式加快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颖

    目的:确定一种既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易于开展,又有效加快正畸牙移动的骨皮质切开术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Beagle犬9只拔除两侧第二前磨牙,并随机选择其中一侧为骨皮质切开实验侧,另一侧为传统正畸方法对照侧,常规加力2周,固定保持4周后测量支抗牙移动牙移动距离;定期拍摄X线片和进行牙髓活力测试。结果:移动牙固定4周时松动度普遍小于I度;实验侧移动牙加力2周平均向远中移动3.12mm,对照侧移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1.77mm(P﹤0.001),实验侧支抗牙平均向近中移动0.41mm,对照侧支抗牙平均向近中移动0.36mm(P﹥0.05);双侧均未出现牙根吸收及牙髓活力异常。结论:骨皮质切开术可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未见牙根吸收、骨质缺损、牙齿松动、支抗丧失等副作用。

  • 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内MMP-8的表达变化

    作者:黄亭;李维善;张金艳;张丽薇

    目的 探讨在正畸力作用下,炎性牙周组织和正常牙周组织内MMP-8的表达.方法 选取6~8周健康雄性SD大鼠55只(体重200~ 250 g).随机分为三组,其中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加力组25只(对照组),炎性加力组25只(实验组).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4周后,去除牙周刺激物,对两组分别施加50 g正畸力牵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后第1d、3d、5d、7d、14d两组各处死5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和定量分析方法观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MMP-8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牙周组织内MMP-8表达较少.在牙周受压后,实验组3d、5d、7d、14 d,牙周组织内MMP-8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磨牙近中压力侧牙周组织中MMP-8表达强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并且MMP-8的表达在第5天时达到峰值.结论 正畸力和炎症刺激物均可导致MMP-8的表达.MMP-8在大鼠牙周组织的改建中起调节作用.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自体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后早期牙移入的CT评价

    作者:张栋杰;黎凡;崔颖秋;陈柯;王洪涛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早期移动裂隙两侧的牙齿给予植骨区适当的功能刺激能否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增加新骨的形成,从而提高植骨手术成功率及植骨效果.方法 牙槽突裂患者12例,年龄9~13岁,分为两组:正畸牙移动组(A组),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早期进行正畸牙移动;对照组(B组)只是行自体骨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进行三维CT扫描,并对获得数据进行重建分析,观察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及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术前裂隙宽度及牙槽突裂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的新骨成骨体积为(0.98±0.23) mm3,显著大于B组的(0.73±0.15) mm3.新骨形成率在A组为(72.5±11.9)%,显著大于B组的(53.2±9.7)%.牙槽突裂患者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正畸牙移动可顺利使裂隙侧牙齿移入植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CT断面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 早期正畸牙移动可明显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其对植入骨的改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 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epsin K、RANKL和OPG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威;王邦康;刘郁

    目的 检测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cathepsin K、RANKL和OPG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槽骨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方法定位及相对定量检测cathepsin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Real-time PCR检测cathepsin K、RANKL和OPGmRNA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骨改建的活跃期为正畸加力后的第7d.压力侧牙槽骨中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压力侧牙槽骨中的cathepsin K、RANKL和OPG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而后均逐渐降低.结论 cathepsin K、RANKL和OPG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不仅与骨改建过程一致,而且也与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cathepsin K、RANKL和OPG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 M-CSF油包水型微乳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

    作者:安阳;黄荣花;李燕;冯云霞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油包水型(W/O)微乳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及其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用蓖麻油和无水乙醇分别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作为油相,M-CSF水溶液为水相,制备成M-CSF油包水型微乳.加力1d开始,每2d将该微乳局部注射于大鼠左上第一磨牙,分别于1d,3d,7d,14d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结果 加力1d,4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加力3d,M-CSF微乳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大于其它组,但与M-CSF水溶液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7d和14d,M-CSF微乳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同样大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压力侧牙槽骨骨吸收陷窝增多,呈“锯齿”状.结论 大鼠正畸牙齿局部注射M-CSF油包水型微乳可以促进其移动及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

  •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

    作者:黄声富;程祥荣;沈真祥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变化,探讨VIP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40-280g)随机分为8组,其中一组未加力为对照组.选择右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不同区域VIP表达发生改变.加力12小时,牙周膜VIP表达稍增加;加力14天时,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VIP表达显著增加.结论:VIP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重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重建和晚期的再生.

  • 大鼠正畸压力侧牙槽骨改建中RANKL和OPG mRNA的表达

    作者:王威;刘郁;王邦康

    目的 研究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及其伪受体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Mrna在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改建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 d、5 d、7 d、10 d和14 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ANKL和OPG Mrna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骨改建的活跃期为正畸加力后的第7 d,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 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RANKL和OPG Mrna表达水平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 d达到高峰,而后均逐渐降低.结论 RANKL和OPG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不仅与骨改建过程一致,而且也与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RANKL和OPG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 银杏叶提取物对牙周炎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IL-6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白爽;赵刚;王丹;左博;郝芳卉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牙周炎正畸大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大鼠牙周炎建模,4周后随机选取6只为炎症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牙移动模型,分为炎症加力组和炎症加力给药组.炎症加力给药组以灌胃的方式给予大鼠银杏提取物溶液,炎症加力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分别于加力3、7、14、21d后处死大鼠,观察牙移动距离并行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炎症加力组牙周组织破坏程度较炎症加力给药组严重,炎症加力给药组大鼠的牙齿移动距离均小于炎症加力组,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也较炎症加力组低.结论 实验选取的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牙周组织IL-6的表达,并且使炎性正畸大鼠在牙周组织破坏减小的情况下得到较好的牙移动.

  • 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 K、RANKL和OPG的表达

    作者:王威;王邦康;刘郁

    目的 检测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方法定位及相对定量检测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cath K、RANKL和OPG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以后均逐渐降低.结论 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与止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 牙周膜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彭鹏;王伟

    正畸牙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牙周膜作为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结缔组织,能够首先感受应力,并将其传导至牙槽骨,使其发生相应的改建以达到正畸牙移动的目的.本文就牙周膜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生物学行为作一综述.

  • 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燕燕;华咏梅;牟福元

    目的 研究局部注射不同浓度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了解其在牙周局部发挥作用的小有效浓度范围.方法 选取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用螺旋拉簧牵引大鼠左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组第一天起局部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类可溶性IL-1和TNF受体,14天后测量磨牙移动距离,并制作切片进行HE及TRAP染色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受体组浓度为4 ug/ml、0.8 ug/ml、0.16 ug/ml小组磨牙移动距离均大幅度减少(P<0.01),牙槽骨表面及牙根表面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也明显减少(P<0.01),而浓度为0.032 ug/ml小组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受体组相同浓度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鼠正畸牙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发挥作用的小有效浓度范围为0.032 ug/ml~0.16 ug/ml.

  • 硫化氢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作用的大鼠实验研究

    作者:郝秀娜;华咏梅

    目的 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并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比,初步探讨其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45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实验组(B组)局部注射40 mg/ml DL-炔丙基甘氨酸(DL-propargylglycine,PPG);阳性对照组(C组)注射相同浓度NG-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于加力第7,14,21天分批处死大鼠,制作切片.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数,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染色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eystathionine γ-lyase,CSE)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加力第7天,B组破骨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1),CSE表达量在C组中高.加力14,21天B组破骨细胞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A、C两组则呈递减趋势;CSE和iNOS表达量均逐渐减少,但21天时CSE基本呈阴性表达,而iNOS表达量仍较高(P<0.01).结论 应用40 mg/ml PPG可减少正畸牙早期H2S的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募集;在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NO/iNOS与H2 S/CSE体系间可能存在负性调节作用.

  • 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新桂;董志强;刘月华

    目的 应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8例正畸患者,432颗上切牙,治疗前及治疗5~9个月,平均(6.9±1.24)个月后分别拍摄上颌4个切牙CBCT.记录患者性别、初诊年龄、拔牙与否、安氏分类及追踪时间长短.对牙根吸收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发生根吸收超过1 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结果 上切牙的平均根吸收量为(0.45±0.49) mm,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其中大根吸收量为4.58 mm.以牙根吸收量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初诊年龄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与牙根吸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正畸治疗早期有临床意义的上切牙根吸收较为常见,但大多数较轻微.早期根吸收可能主要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有关.

  • 实验性正畸牙移动中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陈远萍;孙新华;朱宪春;胡敏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有诱导成骨的作用,与硬组织的形成、改建有密切关系[1].为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BMP分布、表达的变化,我们以BMP作为观察骨改建的指标,对实验性正畸牙移动兔牙周组织中BMP表达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 经牙髓治疗牙的正畸移动分析

    作者:宋林操

    目的 分析经牙髓治疗牙的正畸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经牙髓治疗的牙齿作为观察目标,其中前牙组32例,后牙组28例,使用固定矫正器对其正畸移动进行观察.结果 60例牙髓治疗牙全部顺利完成正畸移动,移动速度与正常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力与正常牙相比有所减小,矫治前后X线测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牙相比,压根长度减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牙髓治疗牙的正畸移动与正常牙相似,但要适当减小矫治力,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正畸牙移动造成大鼠牙周S-100表达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鹿蕾;王美青;刘晓东;于世宾

    目的 研究正畸牙移动及其引起的咬合变化对大鼠牙周组织中施万细胞标志物S-100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性SD大鼠,实验组用正畸皮圈推左上和右下第3磨牙向远中,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左上第3磨牙(移动牙)和右上第3磨牙(正畸移动牙的对颌牙,简称对颌牙)远中根牙周组织内S-100的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牙周S-100阳性结构主要集中在牙根中下1/3的远中牙周膜中,移动牙于正畸操作3天后出现S-100阳性结构的增多和聚集,对颌牙则于正畸操作后14天出现S-100阳性结构的增多和聚集,S-100阳性结构增多均伴有血窦的增多.移动牙和对颌牙的上述改变都于28天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正畸移动不仅可以造成移动牙,而且可以造成移动牙的对颌牙牙周施万细胞标志物S-100的一过性增多和聚集,以及血窦增多.

  • 弱激光照射对提高矫治疗效的研究

    作者:孙新华

    选择弱激光照射的方法及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骨、血管与神经组织改建的相关指标,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面的系统的研究,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为弱激光能在正畸临床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正畸治疗中伴发的疼痛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价弱激光局部照射在正畸临床中对减轻正畸疼痛的应用价值.

  • 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溅萍(综述);马佳君;张锡忠(审校)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正畸医师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加速正畸牙移动以缩短治疗时间。骨皮质切开后快速牙移动的理论基础与局部加速现象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该技术可以使正畸治疗时间缩短为传统治疗时间的1/2~1/3,并且牙根吸收减少,牙槽骨量增加,且复发较低,适用于大部分错牙合畸形。尽管骨皮质切开加速牙移动有诸多优点,但尚不能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对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171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