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芒针透刺配合电热针治疗淋巴腺结核47例

    作者:刘军

    资料与方法本组淋巴腺结核患者47例,均系在门诊中无选择收治的病例,凡治满1个疗程(10次)以上者,均统计在内.男31例,女16例,年龄10~60岁;在10~35岁为33例;病程1个月~10年.之前进行过其他中西医药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为观察本疗法的效果,治疗前均嘱患者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 结核性淋巴腺炎针吸细细胞病理学诊断与结核抗体相互关系研究

    作者:王永才;南楠

    目的 探讨结核性淋巴腺炎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与结核抗体相互关系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 根据淋巴结核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不同时期细胞学特点及特征结构改变,结合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 在445例结核性淋巴腺炎中,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1例占0.2%;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82例占18.4%;结核中期-结核发性结节期有174例,占39.1%;结核晚期-干酪脓样坏死期有61例占13.7%;结核恢复期-纤维间质增殖期6例占1.3%.同时存在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与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有2例,占0.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与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有107例,占24.0%;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与结核晚期-干酷样脓样坏死期12例,占2.7%.期中进行结核抗体实验的有195例,ICT法共142例,阳性75例,占52.8%;DOT法160例,阳性100例,占62.5法;ELISA法共69例,阳性32例,占46.4%,炎性增殖反应期形态学变化,需要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脱氨本科明显增高更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酷样脓样坏死,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数残碎不全上皮样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茵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粘液间质为其特征,提示结核恢复、疤痕形成所致.细胞病理学结核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高达98.4%.结论 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与结核抗体相结合方法,为淋巴结核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 淋巴腺结核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与结核抗体检测

    作者:王玲;王永才;赵成艳;刘玉娥;李玉华

    本题通过淋巴腺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研究,为淋巴腺结核诊断提供简单、快速、实用、准确方法,并同时应用4种结核抗体标志物,对淋巴腺结核不同病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结核抗体酶联免疫测定法(简称EILSA)阳性率、敏感度高,达到78%,特异性为56.3%;新一代结核抗体快速诊断法(DIGFA METHOD)(简称TB-D)阳性率、敏感度次之,为75.5%,特异性为68.8%;快速结核抗体IgG(简称TB-C)阳性率、敏感度为58.3%,而特异性为100%;快速免疫色谱法(简称ICT)阳性率、敏感度差,仅占29.1%,但特异性较高为100%.结论 :结核抗体ESLAS法、TB-D法灵敏度较高,分别占78%,75.5%,但特异性较差,分别占56_3%,68.8%;而ICT、TB-C虽然阳性率,敏感度较低,分别占29.1%,58.3%,但诊断特异性高,均占100%.说明依ICT、TB-C两法诊断淋巴腺结核分别有70.9%,41.7%淋巴腺结核病人误诊或漏诊.如以EILSA、TB-D法为诊断指标.其中有22%,24.5%淋巴腺结核病人误诊或漏诊,诊断有效率为55.8%;OT试验敏感度、特异性更差分别占29.1%,70%,诊断有效率低45.6%.我们将淋巴腺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与OT试验、EILSA、TB-D、TB-C、ICT、PCR、X线计算机断层撮影(CT)、磁共振(MRI)等多种对比试验中,试验与临床研究资料分析证明,淋巴腺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敏感度可高达98.4%.准确率99.2%,诊断有效率为98.4%,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是目前诊断淋巴腺结核理想、可靠的诊断指标.

  • 中药治疗淋巴腺结核临床观察(附82例病例分析)

    作者:刘美茹

    目的 观察82例淋巴腺结核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后的动态,分析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采取回顾和跟踪方式对患者用药治疗后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 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我们用纯中药组合烘干粉碎,过120目筛,分包进行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100%,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本技术临床研究在治疗淋巴腺结核上优于传统和古老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不反弹,避免手术打击.

  • 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6例

    作者:吴凤兰;王洪斌

    在结核病的化疗中,因异烟肼(H)和利福平(R)为强力杀菌药,临床广泛使用,化疗的3个月内经常发生类赫氏反应[1].我院近4年住院的初治病人中有6例发生类赫氏反应.3例为肺结核,其中1例在治疗1个月内出现胸水,1例合并纵隔及颈部淋巴腺结核,用药后的第2个月出现高热,颈部原有肿大淋巴结明显增大且软化.另1例在抗痨1个月后出现发烧,胸片结核灶明显增大增多.2例胸膜炎在治疗月余时胸水吸收后再次出现发烧及胸水.1例腹膜炎,抗痨近1个月在腹水吸收后,再次出现发烧,腹腔发现腹水及肿大淋巴结.

  • 非手术治疗淋巴腺结核288例分析

    作者:孙艳敏;张影;李秀兰

    在临床工作中常见患有淋巴腺结核病例,常规治疗是口服抗痨药或手术切除。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手术治疗不易彻底,易复发。淋巴腺结核多发生在颈部,少数发生在其他部位。颈部解剖复杂,有颈动脉、颈静脉、并有多条神经通过,因此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出血,副损伤大,不易彻底切除。部分病例淋巴腺已干酪液化形成瘘道,范围广,无法手术。我们自1996年开展非手术治疗,局部用药,局部处理治疗淋巴腺结核,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淋巴腺结核312例,坚持治疗至痊愈288例。其中有病理证实和其他检查资料完整者104例。本文288例中女性204例,男性84例。年龄小者2岁,大者71岁,平均年龄32.4岁,其中35岁以下者占90%。 分型:(见表1)。分型标准:①结节型:一个或数个肿大淋巴结;②肿瘤型:肿大的包块5cm~30cm,皮肤不变色或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按之有波动,疼痛不明显,多数经B超、彩超证实有暗性阴影(液性暗区);③破溃型:局部破溃,长期不愈,流出脓性、血性分泌物;④术后不愈型:已行手术切除,刀口长期不愈。 诊断标准:所有就诊者均做PPD试验(1∶2 000、1∶10 000)、结核抗体检查,两项必须呈阳性,其中抗体阴性PPD强阳性也可确诊。自然破溃者,取病理检查。肿瘤型一律穿刺,做细胞学、细菌学检查。术后不愈者需有原手术的各项检查。

  • 中西医结合根治淋巴腺结核46例报告

    作者:吴有为;原云台

    淋巴腺结核中医称瘰疬,俗称"鼠疮",是一种常见病.我们一直采用穴位封闭注射给药外加温针疗法,近10多年来又继续收治46例病人,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中毒解救验方三十三则

    作者:宋丽;纪长明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由于误食、错服、用药不当、超量用药造成中毒事件,一些人中毒后因无解救方法或解救不及时而死亡、致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减少或消除这类事件的发生,现结合中毒实例及常见中毒物介绍解毒验方,以解除毒性、挽救生命,解毒验方仅供参考.一中毒实例实例一,某男32岁,因患淋巴腺结核久治不愈,经人介绍一偏方,取狼毒50克,大枣10枚,装入器皿中加水隔水炖30分钟,取出放凉备用,服用方法:每日二次,每次5----10毫升,由于患者治病心切,一次饮药液20毫升,结果中毒生命重危.得民间验方用煅密佗僧50克煎水频服,三日后症状消失.实例二,某王姓女士,因患风湿人院治疗多日仍未见好转,同房病友介绍服用小活络丸,结果出现手足、面部发麻、心动过速等中毒症状,随即采用验方解救,用生姜10克、双花50克,甘草90克水煎服,脱离危险.

  • 中药治疗淋巴腺结核临床探讨

    作者:杨月兰

    目的:分析在治疗患有淋巴腺结核的患者时,采用中医中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进行淋巴腺结核治疗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共90例患者.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使用的是由我院中医自行配置的五毒散进行治疗,将制好的五毒散用胶囊包裹起来,以便于患者在服用时对于药物的吸收,从侧面减小了药性流失的几率.患者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后,由专门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程的随访,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果.结果:对90例患者采取了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十分良好,患者淋巴腺结核均以治愈,其中有17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但是经过二次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已经完全恢复了.将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看出,首次治愈的患者有73例,治愈率为81.11%;二次治愈的患者有17例,治愈率为18.89%,总治愈率为100%.结论:在治疗患者淋巴腺结核时采用了中药方法,为患者服用了五毒散,采取了中医理论中以毒攻毒的理念,受到的效果另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十分满意,除17例经过二次治疗痊愈外,73例患者在首次治疗时就已经痊愈了,并且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痛苦,且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副作用,患者的满意率也达到了100%.

  • 三氧化二砷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军

    As2O3的临床应用历史砒霜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砒口大热大素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砒石经升华成为砒霜,其主要化学成份为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是一种以毒攻毒的中药,<如太平圣惠方>用砒黄丸治疗诸恶疮肿,时而有出奇制胜的效果.197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韩太云药师随医疗队下乡巡回医疗.偶然发现林甸县一位老中医民间秘方中药,主要以砒霜外用治疗淋巴腺结核,后来韩太云药师将其改制成水针剂肌注治疗各种癌症及白血病,分别命名为"713"、"癌灵一号".以后张亭栋教授、金镇敬教授、孙鸿德教授、张鹏教授及本文作者相继报道了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的成功经验,完全缓解率为65.6%~91.5%.

  • 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淋巴结结核诊断的研究应用

    作者:黄建平;辛艳红;胡建华;万向农;徐志韧;万腊根;程小平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淋巴结结核在淋巴结肿大疾病中,仅次于慢性淋巴腺炎,居第二位,可单独存在或合并肺结核、肠结核.本组总结我们收集的100例淋巴腺结核针吸细胞学特点及分型诊断资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门诊、住院结核性淋巴结炎100例,男38例,占38%,女62例,占62%,年龄2~65岁,平均32.2岁.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细胞学特征、抗酸染色结果及荧光定量PCR结果确定.选择淋巴结肿大的有意义部位,严格消毒,用一次性10 mL注射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针,刺入皮下,在穿入肿大淋巴结内各部位,抽吸其细胞液,涂片,干燥后瑞氏染色(对部分干酪样坏死标本,做抗酸染色,经患者同意,21例标本做PCR检测),晾干后,先用低倍镜仔细查找特殊异常细胞,再用高倍镜、油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特征,部分病例结合抗酸染色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做出诊断[1].

  • 土贝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石会丽;韩燕萍;肖会玲

    土贝母(假贝母、土贝、大贝母)来源于葫芦科假贝母属植物假贝母Ba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Franquet的地下块茎.性微寒、味苦、能消肿.曾用于颈淋巴腺结核未破的痈肿[1].近20多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此药材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癌活性,且在抗癌机理方面已渐有所突破.在开发应用方面巳引体广泛重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