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赵京阳;顾梅;朱长雨;党受涛

    目的 评价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对2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肠外营养合并症及术后3个月内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的浓度变化.结果 全肠外营养后第4、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在第7天较前明显升高,仅出现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3个月内复查血CEA、CA199未见升高.结论 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 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黄勤;黄慧民

    目的 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入院的SAP患者5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营养支持治疗前后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水平,观察两组的病死率、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比例明显增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作用

    作者:孙毅;李贞;唐新亚;雷周满

    目的:研究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合并营养不良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1.5±7.3)岁(36~75岁).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术前3d和术后5d均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术前(入院第1天)和术后(术后第5天)人体测量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同时监测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无论术前还是术后人体测量学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营养支持组人体测量学指标轻微下降;术后营养支持组清蛋白、前清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但是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营养支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出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给予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外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

  •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马静静;张韵婷;柳舟;曹明为(综述);董卫国(审校)

    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逐年上升。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并未完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究其原因,术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近年来随着营养与进展期胃癌临床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营养支持在胃癌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并引出了联合多种支持方式中免疫营养这一独特的视角,旨在为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

  •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转铁蛋白在胃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

    作者:刘慧琳;张丹;邓祥竹;伦立民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在胃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营养监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于胃癌手术后第1天开始全肠外营养支持(≥5d).分别收集入院常规检查时(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6天的血清标本,并检测血清ALB、PA、RBP以及TRF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6天,血清ALB 、PA、RBP以及TRF的浓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术后第1天,血清ALB、PA、RBP以及TRF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术后第6天,血清ALB、PA、RBP以及TRF较手术后第1天均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第6天,PA、RB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TRF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LB、PA 、RBP以及TRF可以反映患者营养状况,对胃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有一定指导作用.

  •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全肠外营养处方的制订

    作者:夏雨;金岚;李建设;杨盈赤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高,肠外营养对于加快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肠外营养处方的制订是围术期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临床中应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特点和术后应激状态设计围术期肠外营养处方,调整各营养组分的比例,以保证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龙晓静;孙德强;曾英;文秀玉;江涛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肠外营养(P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成功行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代食管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EEN+PN组和TPN组,每组各40例.TPN组术后行TPN支持治疗,EEN+PN组术后行早期给予EEN联合PN支持.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并于术前、术后3、7d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 ①术后3d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后7d又有回升;组内比较,EEN+PN组除免疫球蛋白A(IgA),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N组除免疫球蛋白M(IgM)和IgA,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EEN+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M)、前白蛋白(PAB)、免疫球蛋白G(IgG)、IgM改善程度显著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LB)和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EEN+P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TPN组明显缩短,营养支持费用也显著少于TPN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EEN+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T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相比,前者有利于患者恢复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而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 临床药师会诊参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工作成效

    作者:唐微艳;唐双意

    目的 临床药师以会诊方式参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探讨其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临床药师会诊并参与制订的284张(255例)TPN处方,对处方中用药选择、能量供给、配比以及稳定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设计的284张TPN处方药物选择合理、能量供给适宜、热氮比、糖脂比比例合适、电解质浓度无一例超标;用药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以会诊的方式参与制订个体化的肠外营养处方,可保证组方的合理性、稳定性、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

  •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张瑞莉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1]。中心静脉(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危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全肠外营养、输入各种抢救药物及中心静脉压力监测的重要通路,与普通输液相比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能避免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等优点,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频率高。在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CVC在ICU被广泛应用,随之CVC的并发症成为临床中棘手的问题,急需解决。 CVC的并发症之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成为重中之重。 CRBSI是ICU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它会导致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增加[2]。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ICU每年有8万人次并发 CRBSI,其中2.8万人死亡,治疗每位 CRBSI患者平均花费25000美金/次。我们运用循证方法对CVC进行护理,观察能否降低CVC并发症的发生率。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周雪玲;蔡蕾;粟静

    目的 比较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ESEN)与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胃癌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SEN组(44例)和TPN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平均营养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 ESEN组术后第7天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优于T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1.9±20.1)h、排便时间(66.6±7.9)h短于TPN组的(67.8±21.6)、(85.5±12.7)h;ESEN组术后营养费用为(2732.5±1341.1)元及住院天数(11.2±3.5)d均少于TPN组的(5013.6±3017.7)元、(13.3±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行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快,同时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适合临床推广.

  •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邓磊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全肠外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行为发育差异。结果实验组早产儿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行为发育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采用全肠外营养可以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促进行为发育,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奇伟

    目的 观察分析对早产儿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其营养、免疫功能以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79例早产儿,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体质量日均增长、球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分别为(9.6±3.0)、(0.4±0.1)、(0.6±0.2)g/L,高于对照组的(6.7±2.4)、(0.2±0.1)、(0.3±0.1)g/L(P<0.05).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全肠外营养支持不仅能够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对免疫功能和行为发育也具有显著、积极的改善作用.

  • 1445份全肠外营养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赵峻;时磊

    目的 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全肠外营养液 (TPN)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 TPN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对 475例患者使用的 TPN常用处方以及在各临床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45份全肠外营养中使用的科室主要集中于普外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结论 临床使用TPN 基本合理规范,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 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应用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长春;王子云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 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 改良3M透明敷贴固定方法在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吴林珂;徐青

    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外营养),同时可用于测量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是急救复苏、危重患者大手术中监测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技术[1].呼吸科主要用于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及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合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的患者行静脉化疗术.

  • 临终关怀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及营养支持

    作者:郭佳琦;孙向红

    目的 运用营养评估的方法,探究临终关怀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方式,并时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临终关怀病房的200例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测定,并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进行分类,计算平均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有135例,发生率为67.5%;200例患者中行全肠外营养(TPN)者为61例,其余139例则行口服饮食或常规外周静脉营养,TPN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临终关怀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与疾病预后有关;TPN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延长生存期.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轶冰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且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分析两组临床指标、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ALB、TP、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RP水平明显低于TPN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对照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4/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0,P<0.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肠外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王艳芬;付联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营养疗法也越来越被临床所关注,特别是在手术中病人的营养状况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全肠外营养(TPN)为病人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通过静脉途径提供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使病人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我院多年来有选择地为病人进行了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肠内营养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郭志辉;孔宪炳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研究表明,在减少患者感染率、死亡率等方面肠内营养要优于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1,2,3,4,5,6]近年来,肠内营养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肠内营养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精氨酸强化的全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余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效的营养治疗是SAP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SAP早期应让胰腺休息,减少对胰腺的分泌刺激.

313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