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许新峰

    目的: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术式的探讨.方法:对采用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的50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早期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早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0%,远期效果良好.结论:联合术兼有断流术和外周型合理口径分流术的特点,使断流和分流术二者优缺点互补,止血效果好,脑病率低,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 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青少年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任昊;戈小虎;陈雄;马志刚;陈伦牮;依玛木

    目的 探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青少年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12年2月采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吻合的分流方法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例,总结该术式的疗效.结果 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无消化道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患者术后1周出院.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青少年患者左肾上腺静脉常常增粗,选择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是合理、简单的手术方式.

  • 脾-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作者:张正筠;陈其民;徐敏;褚珺;严志龙;洪莉;顾松;胡明

    目的 初步探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对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总结8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致门静脉高压症七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该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8例在分流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11)mm Hg和(22±7)mm Hg,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死亡及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肝功能良好.术前外周血中三系下降的7例患儿术后血常规WBC计数为(7.64±4.46)×10~9/L,RBC计数为(4.54±0.97)×10~(12)/L,Hb为(133±5)g/L,PLT计数为(355.40±107.36)×10~9/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例PLT计数降低的患儿术后PLT计数为333×10~9/L,较术前显著升高.4例术后血氨升高,由术前的(18±7)μmol/L升高至术后的(60±17)μ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1例发牛肝性脑病,且智力发育良好.消化道钡餐X线或胃镜检查提示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好转,血管超声显示吻合口无狭窄,血管内无血栓形成.结论 脾-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加断流术后门静脉内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作者:王李华;陆炜;申桂娟;余耀生;诸葛勇华;胡雅国;吴显清;徐天生

    目的 探讨抗凝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加断流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均行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A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B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之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改善情况. 结果 A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20%),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0.05.B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30%)明显高于A组(7%),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A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 结论 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断流加分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分流加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作者:高德明;鲁建国;何显力;褚延魁;王青;杜锡林;董瑞;李金茂

    目的 评价分流和断流联合术(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1980-2005年入院的40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施行分断流联合术(300例)和断流术(10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测量. 结果本组分断流联合术再出血率为5.9%,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1%,术后1、3、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91.9%、84.9%、69.2%和45.1%.断流术后近期出血率为5.5%,远期再出血率为21.6%,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5%.分断流联合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为(30.5±2.6)cm H2O,门静脉血流量为908 ml/min,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较断流术组显著降低和减少(P<0.05),但联合术与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术后门静脉头向侧支消失.结论 从临床效果和血流动力学证实分断流联合术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而实用的术式.

  • 脾肾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晓斌;谢军红;吕越明

    目的 探讨肝功能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行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8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包括评分5和6)的肝硬化患者,均接受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肝硬化患者128例在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共有22例,其发生率为17.2%.年龄、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腹水、血清前白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后通气时间≥3d及术后白蛋白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170 g/L及术前白蛋白<30 g/L是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 170 g/L及术前白蛋白<30 g/L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肝硬化患者行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浩亮;王瑞智;韩振国;鲍民生

    目的 探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3年7月期间采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4例及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测量,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联合手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5%,远期再出血率8.3%,肝性脑病发生率5.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1.2%、76.0%、64.3%;断流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3%,远期再出血率13.0%,肝性脑病发生率4.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71.8%、56.3%.联合手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8±4)cmH2O和(511±152)ml/min,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接近和保持正常高限及一定向肝血流;断流术组自由门静脉压及门静血流量虽有一定降低与减少,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具有血流动力学的合理性.

  •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对肝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启瑜;朱千东;陶崇林;曾其强;余正平;廖毅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SDDS-GSR)后肝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41例行SDDS-GSR术治疗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按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年分为3期,并以21例正常体检患者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 (1)脾脏厚度在术后2周(47±8)mm及术后1年(46±8)mm较术前(60±9)mm显著减小(P<0.01).(2)术后2周门静脉直径(1.13±0.19)cm较术前显著变窄(P<0.01),脾动脉直径(0.49±0.08)cm较术前显著变窄(P<0.05),肝动脉直径(0.40±0.07)cm较术前显著增宽(P<0.05).术后1年门静脉直径(0.89±0.17)cm均较术前显著变窄(P<0.01).(3)术后2周门静脉血流量(649±294)ml/min和脾动脉血流量(446±254)ml/min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肝动脉血流量(612±295)ml/min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术后1年肝动脉血流量(401±152)ml/min与术前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脾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异常变化;SDDS-GSR有助于纠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脾血流动力学的紊乱状态.

  • 门静脉高压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曙光;阮长乐;于振海;李光新;李荔;刘爱莲

    目的测定脾肾分流术(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SRS+PCDV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评价这些术式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9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1)脾肾分流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57±9)%,门静脉自由压(FPP)下降(52±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8±5)%,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FPP减少(19±7)%,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 SRS+PCDV组术后PVF减少(36±8)%,FPP下降(34±10)%(P<0.05).(4)SRS+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1)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2)脾肾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有所缓解,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减少;(3)分流加断流术后PVF和FPP改变不太大,但预防出血效果是好的.

  • 远端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亮;修典荣;原春辉;马朝来;蒋斌;李磊

    目的 探讨远端脾肾分流术(distal splenorenal shunt,DSR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和现实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远端脾肾分流术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血常规、肝功能等资料,观察近期并发症情况、远期吻合口情况和再出血率.结果 分流术前后FPP分别为(43±9)cmH2O和(31±6)cmH2O,FPP下降达29.1%(t=7.326,P<0.01).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清总胆红素升高(t=-3.462,t=-2.8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白蛋白较术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例患者发生一项或多项并发症,近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3.8% (7/16),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5例(31.3%)、大量腹水4例(25.0%)、肺部感染1例(6.3%)和伤口感染1例(6.3%).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增强CT复查分流吻合口情况,均未见狭窄,术后再出血1例(6.3%),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6.3%).结论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确切.

  • 改良式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2例分析

    作者:李新丰;王高雄;陈骥;陈凌岩

    目的 探讨改良式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采用改良式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组),并与20例改良式断流术(断流组)比较术前肝功能、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术后14~21 d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吻合口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联合组无手术死亡、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联合组术后18个月因肺炎死亡1例,断流组术后35个月出血3例,术后1,3年生存率100%及95.5%.结论 改良式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既保留了幽门收缩功能及断流术的优点,又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能保持一定量的向肝血流量,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及腹水的消失.

  • 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新丰;王高雄;黄天丛;李承宗;叶超平;陈骥;陈凌岩

    目的 研究改良式断流术和联合脾肾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5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6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联合组(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24 例)和断流组(改良式断流术,22 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临床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断流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7.1±9.7)cm H2O,高于联合组的(30.1±8.9)cmH2O(P < 0.05);联合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再出血及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断流组(均P < 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改良式断流术.

  • DSRS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猪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田磊;周燕;黎宁钦;刘庆仪;廖锦元;王喜军;陆云飞;黄仲奎

    目的:观测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治疗猪肝硬化门脉高压前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下腔静,脉(IVC)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变化.方法:采用CCl4/L醇法建立猪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开展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术中测量静脉压力,手术前后测定各静脉血浆NA浓度.结果:猪肝硬化门咏高压成模后,PV、SV压力及血浆NA浓度均显著升高,SV血浆NA浓度显著高于PV,IVC血浆NA浓度也显著升高.DSRS术后,SV压力显著下降,PV无明显变化,左肾静脉压力轻度升高(P<0.05).PV、SV、IVC的血浆NA浓度也无明显变化,但SV血浆NA浓度仍显著高于PV.结论:猪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存在着明显的儿茶酚胺类递质--NA的代谢紊乱,在门静脉系统内分布不均,其对全身及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高压症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作者:刘爱莲;李荔;阮长乐;张曙光;李光新

    目的 采用CDFI(彩色血流显像)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脾肾分流术(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联合手术(SRS+P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以评价不同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三组:1组:脾肾分流术(SRS)24例;2组:脾切除加PCDV(断流组)26例;3组:联合手术组行脾切除加近端脾肾分流术(SRS+PCDV)30例,应用CDFI和彩色多普勒检测技术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SRS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9±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RS+PCDV组术后PVF减少(35±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RS+PCDV组术后的PVF介于断流组与SRS组之间,且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评价门静脉高压症的三种术式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

  •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肾分流术后血小板参数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齐生伟

    随着新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推出,为评估血小板功能提供了可靠而简单的方法.我们对46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脾肾分流术患者,采用深圳TEK-20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进行测定分析,进一步了解肝硬化患者脾肾分流手术后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分流加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8例临床观察

    作者:史麦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在我国为常见病,每年新发病例高达数十万,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外科治疗,其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及难治腹水,是困扰当今外科界的难题.因此临床上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我院采用分流联合断流术对符合条件的48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2.5%碳酸氢钠用于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薛丽君;朱建英;黄建业

    对胃肠道大手术后患者,我们用2.5%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观察其消除口腔异味、减少舌苔、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2月~2000年12月120例术后监护室患者根据床号单复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9岁.手术种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脾肾分流术,实验组18例,对照组19例;胃癌根治术,实验组12例,对照组11例;其他手术:实验组9例,对照组8例.

  •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改良设计实验研究

    作者:金洪永;吕振祺;张学文;刘建华

    目的:通过改良措施加强门脉系统两个功能分区的屏障功能,寻求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后选择性分流作用的维持及增加向肝血流的方法.方法:用正常犬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并进行传统远端脾肾分流术(包括胰脾分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强化门脉系统两个功能分区的屏障功能.通过测自由门脉压(FPP)、门脉脏侧闭塞压(SOPP)及平均动脉压(Pa),再通过Archie's门体分流率公式PSS(%)=(FPP/SOPP-FPP/Pa)/(1-FPP/Pa)分别计算出改良设计前后门体分流率.结果:改良设计后比传统远端脾肾分流术PSS显著下降(P<0.01).结论:改良方案明显地加强了门脉系两个功能分区的屏障作用,有利于远端脾肾分流术后选择性分流作用的维持及向肝的血流灌注.

  • 脾肾分流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作者:李彤;姚国芳;陈志红

    脾肾分流术是在行脾切除同时,利用脾静脉与左肾静脉侧壁行端侧吻合术,使高压的门静脉血经吻合口流入低压的肾静脉,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为目的的手术.临床较多使用于有明显的门静脉高压,伴有广泛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并有严重的或反复多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者[1].2000年4月至10月,本病区共收治了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并施行了脾肾分流手术,现将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四例

    作者:许春芳;朱兰香

    例1女,73岁,因下腹痛伴腹胀、发热1周入院.腹痛呈持续性胀痛,不放射.原有肝硬化史11年,2年前行脾切除术及脾肾分流术.全腹有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腹水征(+).白细胞15.3×109/L,肌酸激酶(CK)102 U/L,肝肾功能正常.B超发现盆腔积液66 mm.初步诊断为"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