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阿先·阿布来提;阿依努尔·艾则木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早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仅给予蛋白琥珀酸亚铁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儿出生后第2周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接受输血治疗1例(2.70%),对照组接受输血治疗9例(24.32%),组间比较以观察组输血治疗率明显降低(P<0.01);日龄 7 d 两组患者 Hb、Hct、Ret 3 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龄21 d、42 d 3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均以观察组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uEPO与铁剂联合给药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治疗的效果满意,建议将本联合用药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 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马文旭;李秀岩;程志勇

    目的 进一步研究早产儿贫血的相关性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了2008年5月-2011年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54例早产儿贫血的详细资料进行研究.上述早产儿,在出生之后每周都要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检测.记录贫血发生的日龄、血红蛋白低值和住院2周总抽血量.结果 胎龄越小,出现贫血的时间就越早,相应的贫血程度就越大,胎龄小于34周,出现贫血时间是(12.9+4.1)d,低血红蛋白值是(88.6±12.5)g/L;胎龄大于34周,出现贫血时间是(16.7+7.0)d,低血红蛋白值是(111.6±16.2)g/L.出生时体重越低,出现贫血的时间就越早,相应的贫血程度就越严重,出生时体重小于1.5 kg,出现贫血时间是(13.3+4.9)d,低血红蛋白值是(90.1 +11.5) g/L;出生时体重大于1.5 kg,出现贫血时间是(17.2±6.1)d,低血红蛋白值是(118.6+13.4) g/L.医源性失血多,出现贫血的时间就越早,相应的贫血程度就越严重,入院2周后总抽血量小于10 mL/kg,出现贫血时间是(11.1±5.0)d,低血红蛋白值是(88.6+ 12.3)g/L;入院2周后总抽血量小于10 mL/kg,出现贫血时间是(16.3±5.8)d,低血红蛋白值是(111.4+14.8) g/L.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时候体重越轻,出现贫血的时间和程度就越早、越重,另外,医源性失血会增加早产儿贫血的严重程度.

  •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探究

    作者:王彤;付洪涛

    目的 探讨蛋白琥珀酸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早产儿,按家长自愿原则随机分成三组,A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2mg/kg、po、bid,B组给予rHu-EPO 250IU/kg、iH、qod(3次/周),C组给予蛋白琥珀酸联合rHu-EPO,用法及用量同A、B组.三组患儿均在出生后第4天给予维生素C 0.1 mg/d及维生素E 25mg/d、po、qd.对比三组早产儿治疗前后体重(W)、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输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各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W及Re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SF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Hb及Hct水平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期的应用

    作者:张拥军;徐英美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组织氧合状态的一种主要因素.EPO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特异性细胞受体(EPO-R)而发挥作用,EPO及其受体调节功能异常时产生病理状态,如红细胞增多症或早产儿贫血,并可导致约70%孕鼠的胎仔死亡,显示了这种细胞因子的重要性.因为早产儿均存在体内低EPO水平,这为临床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提供了依据,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近来研究发现,EPO-R存在于数种非造血细胞上.因此EPO不仅对造血系统有作用,还可能具有非造血功能.

  • 贫血早产儿输血相关临床问题探讨

    作者:邢燕;童笑梅

    近年来,随着无创诊疗技术的推广及血液检测技术的提高,早产儿输血有所减少.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0%~80%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至少接受过一次红细胞(red bloodcell,RBC)输注,许多早产儿还接受了多次输注,而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早产儿输血指征.现对早产儿贫血(anemia of prematurity,AOP)及输血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早产儿输血提供参考.

  • 叶酸与维生素B12在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早产儿造血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万理;魏涛;张伟;潘冬梅;龚捷;李颖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已为大家广泛采用,而作为影响造血的另外两种物质:叶酸,Vitamin B12的作用尚不明确,事实上,早产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的生长需求较足月儿处于缺乏状态,几乎2/3的早产儿在生后1~3个月经历着低叶酸的水平[1].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对患儿输血率的影响

    作者:高玲;徐红丹;翟慢慢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对患儿输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8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于出生第3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组患儿于出生第2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1个月(T1)和治疗3个月(T2)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水平,治疗期间的输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时,两组患儿Hb、HCT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T1、T2时,两组患儿Ret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输血率为45.24%(19/42),低于对照组的57.14%(2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略高于对照组的2.38%(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输血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 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作者:仲晓燕;王雷;薛琳

    延迟结扎脐带能提高铁储备,降低铁缺乏和新生儿贫血的患病率,有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文章结合实际对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 早产儿贫血210例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郝素芳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与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进行分组,比较贫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低值.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为41.4%,其中胎龄≤32周贫血发生率为72.5%,~35周为38%,~37周为22%,随着胎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出生体重≤1500g的贫血发生率为83.3%,~2000g为44.9%,>2000g为24.2%,随着出生体重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期间平均低血红蛋白值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贫血程度越重.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并且贫血程度越重.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研究

    作者:龙小雅

    早产儿贫血原因很多.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产生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同时,随着早产儿生长,血容量的扩增,红细胞相对生成减少;造血物质储备不足,喂养欠佳均易导致贫血的发生.早产儿贫血还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采血量大、住院时间长、病情重、母亲患先兆子痫多种因素有关,而采血量是早产儿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据北大医院的一个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2周内采血量累计10~15ml/kg组发生贫血的危险性是<5ml/kg组的4倍,≥15ml/kg组发生贫血的危险性是<5ml/kg组的32倍[1].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临床观察

    作者:张少华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in,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早产儿(胎龄30-35周)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每天口服铁剂5mg/kg,维生素C 25mg,维生素E 25mg),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出生第7d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in,EPO),每次250IU/kg,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持续用药4周.治疗期间避免诊断性抽血或输血,所有新生儿均观察至出生第7周,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血常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C、HCT及Hb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对照组上升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4周治疗后RBC、HCT、Hb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EPO治疗早产儿贫血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于文立

    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贫血的患儿8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1周、3周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有升高,较治疗前指标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出现4例输血,占9.09%;对照组患儿出现11例输血,占24.4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儿贫血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预防患儿输血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聚平

    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 2015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贫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55例.给予常规组患儿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产患儿体重增长情况、血常规及输血率.结果:常规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增长(15.5±4.8)g/(kg·d)与治疗组(20.7±8.1) g/ (kg· d)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输血率为16.36%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9.09% (P<0.05);治疗组患儿血常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不同剂量维生素E对早产儿贫血预防的疗效

    作者:胡小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E)对预防早产儿贫血的疗效 ,为此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诊疗的早产儿90例 ,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VitE小剂量组(B组)、VitE大剂量组(C组) ,每组30例.A组患儿给予配方奶粉和必要的支持治疗 ;B组在A组的基础上自入院后第2周(第8天)开始口服维生素E ,2 .5mg/kg ,2次/d ,共4周 ;C组在A组的基础上自入院后第2周(第8天)开始口服维生素E ,15mg/kg ,共4周.4周后比较3组患儿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细胞压积(Hct)、血清VitE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C两组患儿 Hb、RBC、Ret、Hct均比治疗前降低 ,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与A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但B与C组各相应指标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 .05).B、C组治疗后血清VitE浓度可见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上升不明显.结论:维生素E在早期预防早产儿贫血时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常规应用VitE预防早产儿贫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246例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特点分析

    作者:文果;彭华保;侯彰华;欧永辉;周丽芳

    目的 分析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特点,寻求减少检验性失血的可行方案.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46例危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检验性失血情况及入院后前4周不同时期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儿检验性失血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所有采血项目分类,分析检验性失血的应用分布;应用公式B=5(∑s+0.1)运算出理论需血量,根据实际采血量分析入院后前2周日人均多抽量的时间和人群特征及多抽量的显著项目.结果 每例患儿总检验性失血量中位数为25.57 ml(7.10~ 119.20) ml;失血量集中在入院后前4周,随时间呈递减趋势;前2周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日人均失血量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性失血的应用分布主要为生化测定(31.49%)、血气分析(19.03%)、免疫测定(12.69%)、血培养(12.63%)、血液学(12.28%);总实际失血量约为总理论需血量的2倍,前者中位数25.57 ml为后者3.26ml的.8倍;第1周日人均多抽量高于第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生化测定、其他、血气分析构成多抽量显著的采血项目,多抽比例依次为76%、64%、45%、41%.结论 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现状严峻,采血浪费现象严重;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日人均失血量及多抽量越显著;生化测定及血气分析构成检验性失血的主要项目.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E在防治早产儿贫血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礼锋;王平;付德龙;张运玲;邱丙平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itE)在防治早产儿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按入住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VitE大剂量组(B组)、VitE小剂量组(C组).A组30例,人院后第7天起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750 IU/kg分3次皮下注射,共4周;同时加服铁剂每日6 mg/kg.另2组在上述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不同剂量VitE,共4周.B组30例,VitE每日15 mg/kg;C组30例,VitE每日2.5mg/kg.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组血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及其治疗前后血清VitE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C组患者Hct、Hb、RBC、Ret均有所改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B、C组治疗后血清VitE浓度可见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上升不明显.结论 在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同时应加服小剂量VitE.

  • 挤压脐带对早期早产儿的影响

    作者:李廷俊;吕伟;亢娟;连少峰

    目的:研究新生儿娩出断脐后挤压脐带血对<34周早产儿的早期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该院分娩,符合条件的<34周的早产儿50例,分为2组,对照组即刻断脐,观察组在断脐后并挤压脐带血。观察两组患儿生后第2、4、8周时的血红蛋白,第2、4周血清铁及住院期间的每天经皮胆红素值及高胆红素值、光疗时间、住院天数、红细胞增多症的例数、输血例数。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均较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红细胞增多症,胆红素高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光疗时间相对延长,两组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挤压脐带血对<34周早产儿可提高其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贫血发生,不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

  • 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枸橼酸咖啡因所致早产儿贫血的效果

    作者:王彤;李瑛瑜;王丽娟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素预防枸橼酸咖啡因所致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早产儿分成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A给予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B在治疗组A的基础上,生后第8天给予重组人促红素。三组患儿均在生后第8天开始给依地酸铁钠口服溶液,疗程共3周;对比三组早产儿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 Ret)、红细胞比容( Hct)、血红蛋白( Hb)、血清铁蛋白( SF)的变化情况,并统计其应用鼻塞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天数、呼吸暂停的天数及输血例数。结果经治疗后患儿Ret、Hct、Hb水平及输血例数、应用鼻塞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天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的天数观察组A与观察组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多于另外两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素能有效预防枸橼酸咖啡因所致的早产儿贫血。

  • 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有关问题

    作者:杜立中

    早产儿呼吸暂停 (apnea of prematurity,AOP) 常发生于矛盾睡眠期,与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不成熟有关;呼吸暂停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常与胎龄成反比.当呼吸暂停>15~20s,或呼吸显著不规则时,可影响组织的氧合状态,尤其是在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与发生脑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有相关性\[1\].随着我国被救治的极低体重儿数量的增多,呼吸暂停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一些超低体重儿如发生呼吸暂停,有时需进行长达数周的治疗.1 呼吸暂停的定义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20s,伴有心动过缓(<100/min)及发绀(指经皮血氧饱和度≤0.80).呼吸节律及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出现周期性呼吸是早产儿的常见特征.所谓周期性呼吸是指:呼吸10~15s,接着呼吸暂停5~10s,无心率和皮肤颜色改变;生后2d内可能由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受到的刺激较少,故在此期间很少有周期性呼吸;此现象常在生后3周内消失.2 呼吸暂停的病因及病理生理AOP可以是原发性的,但常常由多种原因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动脉导管未闭,胃食管反流(GER),抽搐,早产儿贫血或低血容量,产前或产后呼吸抑制药物的应用,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等引起;上述情况都可与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不成熟同时存在.在呼吸暂停治疗前对病理生理的了解很重要,对于症状性(继发性)呼吸暂停,治疗策略主要是针对原发病.

  • 促红细胞生成素加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万里;张伟;王荔荔;李淑风;张菊;张巍;黄醒华;王雷

    临床资料:选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北京医院、北京市妇产医院、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共30例,男17例,女13例,胎龄均≤35周,体重1050~1950g,排除有失血史或输血史,ABO或Rh血型不和史以及红细胞增多史的患儿.3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对照组14例.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