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肾脏病研究室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GR α和GR β表达的意义

    作者:何庆南;易著文;何小解;黄丹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两种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GR α和GR β表达水平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应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 Western Blot和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方法 (EMSA),分别检测不同激素效应INS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GR α和GR β免疫阳性的PBMC数目、PBMC细胞内GR α和GR β蛋白质表达和GR-DNA连接活性. 结果 (1) INS患儿PBMC内同时有GR α和GR β的表达,并以GR α表达为主.(2) 激素敏感型INS患儿GR α阳性的PBMC细胞数为(50.0±4.5),激素抵抗型INS患儿为(47.0±5.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激素抵抗型INS患儿GR β阳性PBMC细胞数(22.0±3.5)明显高于激素敏感型INS患儿(7.5±2.0)(P<0.01).(3)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激素抵抗型INS患儿PBMC核内GR α蛋白量明显低于激素敏感型INS患儿,而GR β蛋白量却明显高于激素敏感型患儿.(4) 激素抵抗型INS患儿的GR-DNA连接能力明显低于激素敏感型患儿. 结论 INS患儿PBMC内GR α和GR β表达比例失调、GR β表达亢进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发生有关.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冲击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

    作者:罗钢;姜红;李维;吕宁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短时间内对白细胞介素8(IL-8)在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用过或至少3个月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30例为观察组,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冲击结束第2天采血,应用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IL-8的浓度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8 mRNA的表达则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测定.同时设18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1)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患儿血清IL-8含量为29.59(7.14~352.08)ng/L,治疗后为10.80(4.27~77.86) n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u=4.26,P<0.01);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L-8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0.37(5.46~33.31) ng/L],差异有显著意义(u=4.53、2.73,P<0.01).(2)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IL-8 mRNA表达为0.862(0.776~0.95),治疗后为0(0~0.754),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u=3.902,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L-8和PBMC IL-8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IL-8可能参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病过程.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血清IL-8和PBMC IL-8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提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肾病综合征患儿IL-8在蛋白合成和基因转录两个水平上有抑制作用,其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对IL-8的表达抑制有一定的关系.

  •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脊髓血管病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的危害与处理

    作者:王建生;张鸿祺;王志潮;赵京晶;柳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硬脊膜动静脉瘘和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AVM)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VHM)的危害与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与1例脊髓髓内AVM合并VHM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等疾病,使用GC治疗后使患者原有的脊髓功能障碍迅速加重.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手术切除与血管内栓塞动静脉瘘口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术前GC对VHM患者脊髓功能的影响及手术治疗对脊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①应用GC治疗3d后,评价脊髓功能的改良Aminoff-Logue评分均上升(病情恶化).步态评分:22例均上升,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M2=20.045,P<0.01;小便评分:除1例无变化,其余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M2=19.048,P<0.01;大便评分:除5例无变化外,其余17例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M2=15.059,P<0.01.②术后1个月,步态评分:8例恢复到用药前,14例上升;小便评分:11例恢复到用药前水平,10例上升,1例下降;大便评分:15例恢复到用药前状态,7例评分上升.③术后6个月步态评分与用药前比较,3例评分降低(进步),11例上升;小便评分12例恢复,7例较用药前改善,3例比用药前差;大便评分有6例评分下降,2例上升.④术后6个月综合状态评定:正常2例(9.1%),基本正常7例(31.8%),轻度异常9例(40.9%),中度异常3例(13.6%),重度异常1例(4.5%),其中正常和基本正常占40.9%.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合并VHM易误诊为急性脊髓炎.使用GC治疗后,可致患者脊髓功能障碍短期内进一步恶化.早期手术切除或栓塞动静脉瘘口缓解VHM是挽救脊髓功能的关键.

  • 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囊虫病的荟萃分析

    作者:舒志刚;霍淑平;梅炳银

    目的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囊虫病(NCC)的疗效,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1995年1月—2012年2月,筛选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联合驱虫药物阿苯达唑治疗)NC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文献员独立并交叉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63篇文献,后纳入有效研究13篇,共计1625例NCC患者.①单用糖皮质激素(213例)与使用安慰剂/无药物(213例)者比较,可使治疗后6 ~12个月的癫痫复发率显著减少(OR=0.39,95% CI:0.24 ~0.62,P< 0.0001);并可使影像学表现改善(头部CT或MRI检查显示病理损伤完全消失,无或仅有极低的残余瘢痕、钙化及病灶周围水肿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 CI:0.20 ~0.80,P=0.009).②而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与安慰剂/无药物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NCC比较,癫痫复发率和影像学病变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安慰剂/无药物治疗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可引起腹部不适、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 CI:0.22 ~0.64,P< 0.00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6 ~12个月随访期间的癫痫复发率和影像学病变进展程度.但鉴于目前评价糖皮质激素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和样本量较少,仅弱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NCC.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比较糖皮质激素或安慰剂、驱虫剂、联合用药治疗NCC的疗效.

  • 伴胸腺异常重症肌无力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

    作者:仲星星;汤可娜;于鹭;李梅;吴帅;管阳太

    目的:探讨不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症肌无力(M G )患者胸腺异常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4‐12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86例MG不伴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与生化检查结果资料,根据激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将患者分为激素治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及生化检查结果特征;根据是否伴有胸腺异常分为无胸腺异常组与伴胸腺异常组,比较两组间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分析MG患者胸腺异常与激素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激素治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间患者性别、年龄<50岁、病程<3年、起病方式、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泌尿道感染、累及肌群、血糖异常比例以及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胸腺异常、血脂异常患者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胸腺异常组与无胸腺异常组间激素治疗敏感者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01,P=0.03);胸腺异常与激素治疗不敏感发生率呈正相关(r =0.237,P=0.03)。结论胸腺异常降低MG不伴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激素治疗的疗效,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MG患者的临床治疗评估及预后判断。

  •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维雄;黄丽娜;高秀菊;孙聚保

    目的 探讨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hronic lymphocytic inflammation with pontine perivascular enhancement responsive to steroids,CLIPPERS)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1例CLIPPER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该例CLIPPER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吞咽困难、口周及左侧手指麻木、视物不清、复视、四肢乏力.头颅MRI检查显示脑桥、双侧基底节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RIR像呈高信号,呈小点片状强化,DWI示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MRI显示脑桥及双侧基底节区增强信号消失,但双侧基底节区病变仍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 CLIPPERS除典型临床和MR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诊断时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淋巴瘤样肉芽肿、结缔组织病等具有类似影像学表现的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可能由免疫和炎性反应介导所致.

  • 合并胸腺异常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淑辉;尚延昌;李尧;姜彬;赵媛;张丽燕;谢琰臣

    目的 分析合并胸腺异常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M 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腺异常类型分为胸腺正常组55例(60.4%)、胸腺增生组16例(17.6%)和胸腺瘤组20例(22.0%).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特征、首发症状、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治疗方法等的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发病类型、病情进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胸腺增生组和胸腺瘤组首发症状表现为肢体无力者比例较胸腺正常组明显升高(χ2=7.294,P<0.05).入院时和病情重时Osserman分型比例在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6.049,P<0.05;H=16.85,P<0.01).3组患者在合并免疫性疾病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841,P<0.05),其中胸腺增生组比例高为62.5%.除常规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外,胸腺正常组合用激素治疗39例(70.9%),胸腺增生组5例(31.3%),胸腺瘤组8例(40.0%),3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036,P<0.01).结论 合并胸腺异常M G患者具有自身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有别于正常胸腺MG患者.

  • 激素反应性慢性炎症性淋巴细胞性脑桥血管周围强化

    作者:代飞飞;王佳伟

    激素反应性慢性炎症性淋巴细胞性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简称CLIPPERS,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或免疫性疾病.2010年Pittock等首次报道了8例患者,初始临床表现为步态共济失调、面部麻木感、复视,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震、轻截瘫等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对称性的点状或曲线状强化的病灶布满脑桥为特点,并以脑桥为中心可累及延髓、中脑、小脑中脚、小脑延髓、基底节.病理学检查发现以白质中血管周围大量的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 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为主综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琰臣;许贤豪;张华;殷剑;刘银红;国红;矫毓娟;孟晓梅;冯凯;王红

    目的 了解大剂量糖皮质激素(GC)冲击为主综合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应用临床评分随访观察64例大剂量GC冲击后短程激素加综合治疗、83例大剂量GC冲击后长程激素加综合治疗和70例非GC冲击治疗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1个月时的有效率短程组为89.06%,长程组为89.16%,对照组为70.00%;改善幅度短程组为64.62%±27.06%,长程组为65.62%±27.21%,对照组为48.35%±32.09%;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继续治疗6个月时,有效率依次为短程组93.76%、长程组93.98%、对照组82.85%;改善幅度短程组为72.16%±26.95%,长程组为73.06%±24.74%,对照组为56.31%±32.08%,在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短程组和长程组相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C副作用长程组明显多于短程组(P<0.05).结论 大剂量GC冲击后短程激素加综合治疗MG与大剂量GC冲击后长程综合治疗MG疗效相当,均好于对照组,但GC冲击后短程激素并综合治疗组副作用低于长程组.

  • 成人重症肌无力由眼外肌向全身型的演化

    作者:管宇宙;崔丽英;刘明生;王含;张俊保;李延峰

    目的 观察成人重症肌无力(MG)由眼外肌向全身演化的比例、时间及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病程和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诊治的以眼外肌受累为首发症状的成人MG 456例进行3个月至17年随访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演化的比例、时间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转归的影响.结果 (1)共有197例(43.2%)在随诊期间演化成全身型MG,58.4%(115/197)在眼外肌症状发病1年内,74.1%(146/197)在2年内,80.7%(159/197)在3年内演化为全身型.其中171例(86.8%)演化为Ⅱa或Ⅱb型.(2)未应用激素治疗组(n=223)中134例演化为全身型MG(57.5%),较激素治疗组(63/233,28.3%)高(x2 =38.57,P<0.01).在不同的时间段两组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演化后的终Osserman分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年人以眼外肌发病的MG易发展为全身型,应用激素组较未应用激素组演化率低.

  • 孤立性肿块样脱髓鞘病的临床分析(附七例报告)

    作者:孙际典;王亚明;曹杨;王清河;陈世超;冯恩山

    目的 分析肿块样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肿块样脱髓鞘患者,其中6例行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1例行开颅占位切除术,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7例患者均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头颅MRI和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7例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加重,复查头颅CT均未见明显出血或梗死等异常,术后住院时间为10~20 d.病理学检查均为脱髓鞘病.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 3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6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头颅MRI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原有症状加重,复查头颅MRI提示较术后3个月的病灶稍增大,继续口服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肿块样脱髓鞘病的临床特征难以与颅内肿瘤、血管炎、脑脓肿等相鉴别,但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糖皮质激素和手术的治疗效果满意.

  • 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替代必要性的研究

    作者:何文强;马增翼;叶红英;寿雪飞;赵曜;李士其;李益明;王镛斐

    目的 探究经蝶窦垂体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除外)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替代的必要性.方法 纳入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经蝶窦手术的垂体腺瘤患者52例.患者均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完整者[以术前8:00空腹血浆皮质醇水平≥251 nmol/L(9.1 μg/dl)作为评估标准],术前、术中均未给予糖皮质激素.观察患者术后血浆皮质醇的变化规律,评估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的必要性.结果 52例中,40例皮质醇在手术当晚即达峰值,12例在术后1d达峰值.术后4例出现一过性皮质醇降低,其中1例给予甲强龙和醋酸可的松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当晚及术后连续3d的皮质醇水平分别为(412±132)、(934±256)、(733 ± 376)、(471 ± 205)、(457 ± 217) nmol/L,与术前比较,术后当晚和术后1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和3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过性尿崩14例(均于出院前痊愈),均未发生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低血糖昏迷、低钠性昏迷、心血管衰竭等危象.结论 术前HPA功能正常的垂体腺瘤患者,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并非必须.

  •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聋

    作者:陈金霞;张庆翔;李光飞;于振坤

    目的 探讨以耳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为突发性聋初始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后注射组35例(耳),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每3d给药1次;静脉用药组37例(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后减量至5 mg,继续用药3d后停药.结果 耳后注射组痊愈16耳,显效6耳,有效4耳,无效9耳,总有效率74.3%;全身用药组痊愈17耳,显效5耳,有效4耳,无效11耳,总有效率7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可靠,可作为突发性聋激素治疗的初始给药方法.

  •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晓明;温丽慧;吕忠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商品名:甲强龙)和地塞米松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甲强龙组与地塞米松组,两组均采用耳后乳突区骨膜局部注射激素的方法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听力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甲强龙组和地塞米松组痊愈率分别为25.35%和16.90%,总有效率分别为88.73%和63.38%.两组患者痊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甲强龙组患者125~250 Hz平均值提高(26.5±4.3) dB;地塞米松组患者125~250 Hz平均值提高(18.5±6.2) dB;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治疗依据.

  • 糖皮质激素受体-α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定量表达

    作者:李鹏;李源;刘贤;叶进;王振霖;杨钦泰;胡斌

    目的通过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mRNA在鼻息肉和鼻腔正常黏膜中的定量表达,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鼻腔局部用药的吸收途径.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检测1 01例鼻息肉和31例鼻腔正常黏膜中GR-α 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GR-α在鼻腔正常黏膜(135.4±5.25)×104拷贝/μg中比鼻息肉(23.5±12.1)×104拷贝/μg中表达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GR-α mRNA低表达提示糖皮质激素不经鼻息肉黏膜吸收,而是经过鼻腔的正常黏膜吸收.

  • 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下调与鼻息肉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鹏;张革化;黄雪琨;李源

    目的 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receptor-α,GR-α) mRNA在鼻息肉组织及健康人群鼻腔下鼻甲黏膜、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区黏膜的定量表达,并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的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下鼻甲黏膜、OMC区黏膜及鼻息肉组织中GR-α的定量表达.结果 下鼻甲黏膜中GR-α mRNA表达[(135.4±5.2) ×10(4) copies/gg]高于OMC区黏膜[(114.7±4.3) ×10(4) copies/pg],有显著差异(P<0.01);下鼻甲、OMC区黏膜GR-α mRNA表达均高于鼻息肉组织[(23.5±12.1)×10(4)copies/μg]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鼻息肉的发展,其组织中的GR-α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 鼻腔黏膜局部区域GR-α表达下调可能是鼻息肉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之一.

  •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娅;马永明;王悦;高松

    目的 探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突发性聋患者109例,分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全部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所有患者从入院当日起每2天甲强龙(40 mg/ml)鼓室内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第2天复查患耳纯音听力,痊愈则停止注射(总注射次数≤5次).结果 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平坦型与全聋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3)、突发性聋分型(P=0.002)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患耳、耳鸣、耳胀、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压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鼓室内注射治疗低频型突发性聋效果好,高频型效果差;预后影响因素中年龄是突发性聋独立的负相关因素.

  •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糖尿病突发性聋

    作者:赵波;金晓杰

    目的 评价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2型糖尿瘸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 以发病1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的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局部激素组和全身激素组.局部激素采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0.5 ml (40 mg/ml),每天1次,共10d.全身激素治疗采用甲强龙100 mg/d静脉滴注,连用3d,随后60 mg/d,连用3d,后40 mg/d,连用4d.同时两组均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和混合氧治疗.获取治疗后第10、20、30 d纯音听力测试结果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前影响预后的因素在两组间良好匹配.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变化:局部激素组血糖在空腹(f=3.95)、餐后2 h (t=4.50)和晚10点(t=4.28)均较金身激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纯音听阈均值(pure tone average,PTA)改善≥30 dB者所占比例,局部激素组80%,全身激素组66.67%,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PTA改善值分别为:局部激素组42 dB、全身激素组35 d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19).两组患者治疗后10d听力提高明显,20 d听力基本稳定.结论 局部激素治疗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更加安全有效.

  • 鼓室内注射激素及高压氧在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红村;江文博;邱小雯;张建耀

    目的 评估鼓室内注射激素及高压氧应用于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的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24例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激素组),30例应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听力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耳鸣改善激素组显著好于高压氧组(x2=4.484,P=0.036).另外两种治疗方式对2 kHz和4 kHz听力改善均无明显差别,但8 kHz听力改善激素组好于高压氧组(F=4.940,P=0.031).结论 相比高压氧治疗,鼓室内注射激素能显著改善难治性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症状及8 kHz听力,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均不明显.

  • 甲强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对比研究

    作者:汪建;武肖娜;彭华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甲强龙(methylprednisolone,MP)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治疗突发性聋临床疗效.方法 对88例单侧起病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MP组(42例)及DX组(46例),在起病72 h内分别将MP 80 mg或DX 15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5d, (10±2)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 治疗(10±2)d,临床总有效率MP组(85.71%)和DX组(84.8%)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MP组血糖升高人数百分比(28.6%)明显小于DX组(61.1%,x2=5.707,P<0.05).结论 MP和DX治疗急性期突发性聋中均可及时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糖尿病患者突发性聋的治疗MP相对于DX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882 条记录 7/45 页 « 12...45678910...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