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囊虫病1例

    作者:秦军;宋文静;贾建妮

    1 病例报告女,36岁.左上肢麻木19 d,呈间歇性发作,近2 d来症状加重,麻木放射到左下肢,伴有不自主活动,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药物不详),症状减轻.每次发作均无意识障碍、头痛、耳鸣.

    关键词: 神经系统囊虫病
  • 脑膜型脑囊虫病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家斐;马林;胡淼淼;张毅军;赵建秀;陈静;杨姝杰;刘宁;张岩磊

    目的 探讨脑膜型脑囊虫病的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28例临床确诊为脑膜型脑囊虫病的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 共发现病灶 120个;位于脑沟、纵裂池的脑囊虫影像学表现典型,与脑实质型表现相似,可分为存活期、变性坏死期和纤维钙化期;位于外侧裂和基底池等处病灶表现不典型,可分为大囊型和葡萄状丛集型.结论 脑膜型脑囊虫病MR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其典型和非典型影像特征,对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T2 FLAIR序列在诊断脑实质囊虫病中的应用

    作者:查文金;张承志;周雨

    目的:探讨T2 FLAIR序列在诊断脑实质囊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实质囊虫病患者行FSE T2 WI及T2 FLAIR扫描,分析并比较FSET2 WI及T2 FLAIR序列显示的病灶数目.结果:60例患者中,FSET2WI清晰显示185个病灶,其中位于皮层及邻近脑沟、脑室旁的病灶显示模糊,T2 FLAIR清晰显示203个病灶;T2 FLAIR多显示的18个病灶多位于皮层及邻近脑沟、脑室旁.结论:T2 FLAIR显示病灶能力优于FSE T2 WI序列,位于皮层及邻近脑沟、脑室旁的模糊病灶在T2 FLAIR序列能清晰显示.充分利用T2 FLAIR序列可进一步提高脑实质囊虫病病灶的检出率.

  • 脑囊尾蚴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陈小华;于璇;郭建勋

    脑囊尾蚴病(neurocysticercosis,NCC)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感染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人体囊尾蚴病之一,也是常见的CNS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之一,可引起患者癫(癎)甚至死亡.NCC有着长期的很少或无炎症的无症状期,然后发展为有症状的NCC.NCC发病机制是由囊尾蚴降解产物导致周围脑组织出现炎症反应,甚至囊尾蚴可以引起钙化灶,阐明囊尾蚴的致病过程,需要良好的动物模型.本文就近年来NCC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NCC相关宿主免疫、宿主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破坏及白细胞渗出、宿主控制囊尾蚴生长的基因位点、癫(癎)发病机制、诊断抗原和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全椎管内囊虫病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何玮;刘春兰;梁艳;孙建军;王振宇

    椎管内囊虫病少见,为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只占神经系统囊虫病的1.5%~3%[1].可发生于椎管的不同阶段,累及整个椎管节段的极为罕见[2].椎管内囊虫病的治疗应该在全身应用驱虫药物同时,手术切除局部占位病变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于2011年4月收治1例全椎管囊虫病患者,经手术切除囊虫,本文就其围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和讨论.

  • 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囊虫病的荟萃分析

    作者:舒志刚;霍淑平;梅炳银

    目的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囊虫病(NCC)的疗效,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1995年1月—2012年2月,筛选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联合驱虫药物阿苯达唑治疗)NC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文献员独立并交叉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63篇文献,后纳入有效研究13篇,共计1625例NCC患者.①单用糖皮质激素(213例)与使用安慰剂/无药物(213例)者比较,可使治疗后6 ~12个月的癫痫复发率显著减少(OR=0.39,95% CI:0.24 ~0.62,P< 0.0001);并可使影像学表现改善(头部CT或MRI检查显示病理损伤完全消失,无或仅有极低的残余瘢痕、钙化及病灶周围水肿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 CI:0.20 ~0.80,P=0.009).②而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与安慰剂/无药物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NCC比较,癫痫复发率和影像学病变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安慰剂/无药物治疗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可引起腹部不适、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 CI:0.22 ~0.64,P< 0.00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6 ~12个月随访期间的癫痫复发率和影像学病变进展程度.但鉴于目前评价糖皮质激素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和样本量较少,仅弱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NCC.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比较糖皮质激素或安慰剂、驱虫剂、联合用药治疗NCC的疗效.

  • 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军;王运杰;欧绍武;王义宝

    目的 探讨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病灶内有头节的患者头节均被摘除,9例患者囊壁全部摘除,2例患者囊壁大部分摘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囊虫.随访3个月-6年,有癫痫的6例患者术后癫痫均控制良好,术前有颅高压的5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明显改善,术前有肌力障碍的2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肌力均恢复正常,有共济失调症的1例患者该症状亦明显减轻.失访1例.结论 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误诊率较高,但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不典型脑膜型脑囊虫病一例

    作者:汪丹凤;刘恺;彭旭红;张雪林

    患者,男,27岁,因"双下肢无力10月,伴头痛、头晕7月,加重1月余"入院.查体:双下肢肌肉萎缩,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L2水平以下痛觉减退,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

  • 扩散张量成像对脑实质型囊虫病的分期诊断研究

    作者:李信响;许俊锋;张承志

    目的 研究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对脑实质型囊虫病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48例脑实质型囊虫病,男30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34±11)岁.其中亚临床期8例,水样囊泡期13例,胶样囊泡期15例,肉芽肿结节期12例.所有患者均行DTI扫描,测量各时期病灶FA值和DCavg值,以及病灶镜像对照正常脑实质的FA值和DCavg值,各分期病灶的FA值和DCavg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病灶及其对应侧镜像FA值和DCavg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脑实质型囊虫病亚临床期、水样囊泡期、胶样囊泡期及肉芽肿结节期对应的FA值分别为0.0747±0.0025、0.1058±0.0031、0.1273±0.0021、0.1593±0.0014,各时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9.17,P<0.05),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各时期DCavg值分别为(1.3125±0.0067)×10-3、(1.5142±0.0059)×10-3、(1.1121±0.0058)×10-3、(1.0932±0.0084)×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1.24,P<0.05),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各时期病灶FA值和DCavg值与其对应镜像正常脑实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参数FA值及DCavg值有助于脑实质型囊虫病分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 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姜艳霞;雷钧涛;赵爱忠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吉林省疗养院脑囊虫科住院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3~45岁,平均(20.1±4.2)岁;病程1个月至15年,平均(25.2±8.6)个月.其中食米猪肉者2例;排绦虫者3例;有癫(癎)病史25例;头痛、恶心、呕吐14例;伴有皮肤结节4例.

  • 全身多发囊虫病一例

    作者:蔡霞;党莹;孙红军;朱迪

    患者 男性,55岁,藏族,因进行性乏力3年,于2017年8月3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无精神异常、高热、寒颤、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囊虫病(影像学资料不详),予阿苯达唑0.40 g/d口服,治疗3个月后自行停药,乏力症状较前无显著改善;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1次,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伴双侧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口腔异常分泌物流出,持续约2 min后自行缓解,发作前无幻听、幻嗅、幻视、头痛、头晕、恶心、心悸等前驱症状,发作后自觉乏力,清醒后不能回忆发作.

  • 左眼前黑影8个月头痛1个月视物模糊耳鸣2周

    作者:洪月慧;姚明;关鸿志;侯波;杨荫昌;彭斌;冯逢;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9岁.主因左眼前黑影8个月,头痛1个月,视物模糊、耳鸣2周,于2015年1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前黑影,无头痛、视物模糊、眼红或眼痛,至当地医院眼科就诊.眼底镜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水肿,左眼视乳头上方出血.视觉诱发电位(VEP)显示,双眼P100波潜伏期延长.头部CT显示,右侧颞叶蛛网膜囊肿,未见脑室扩大(图1).诊断为眼底出血,口服活血药(具体方案不详)3d后左眼前黑影消失.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脑囊尾蚴病113例临床观察

    作者:佘俊霞;李天龙;廉辰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重度脑囊尾蚴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92例予吡喹酮片治疗,中药组95例予囊虫散胶囊治疗,中西医结合组113例予吡喹酮片加囊虫散胶囊治疗.3组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率87.6%,西药组痊愈率69.4%,中药组痊愈率82.1%,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率均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脑囊尾蚴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应用安全.

  • 丹红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囊虫性脑积水64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九红;李天龙;廉辰

    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的幼虫侵入人体的组织器官所引起的疾病,寄生在颅脑称之为脑囊虫病,人脑是囊虫的好发部位,有报道称脑囊虫约占人体囊虫的60%~80%[1],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虫体寄生的部位、数量及囊虫的生存状态、周围脑组织炎性免疫反应程度、脑脊液循环受阻情况,囊虫性脑积水是脑囊虫病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约占脑囊虫病的47.4%[1],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记忆力下降、视力下降以致失明,严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表情淡漠、少语或意识不清,甚至出现昏迷,危及生命,如治疗失当,致残致死率高。2010-01-2013-02,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囊虫性脑积水64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脑囊虫病49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瑞春;李彬;贾丽景;吴东霞;陈浩

    脑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与其病灶的数量及病变的部位、宿主对虫体的免疫反应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对495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归纳总结.

  • 眼部囊尾蚴并脑囊尾蚴病一例

    作者:张晓萍

    [病例]女,16岁,藏族.因右眼无诱因突发失明3个月就诊.专科检查:晶状体后可见视网膜灰白色隆起,其上有血管爬行,眼底无法窥进;压眶正常,眼球无突出,眼肌正常;测眼压:右眼7.10 mmHg,左眼17.30 mmHg;右眼B超检查示视网膜全脱离,球内有不均匀低回声占位性病变;CT平扫示右眼球体积稍小,球内见块状密度不均匀影,后缘与眼球壁紧贴,球外壁光滑,眼外肌及神经显示清晰,眶骨未见异常.

  • 广州管圆线虫病35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周俊;杨磊;苏慧勇;姚正林;张国丽

    目的:提高对广州管圃线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大理地区出现的35例广州管圆线虫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35例,恶心、呕吐20例,发热13例,自觉颈硬15例,皮肤感觉异常、有触摸痛8例,肌肉震颤、咳嗽、皮疹各2例;血白细胞升高11例,嗜酸细胞升高24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升高29例;临床误诊18例(48.5%).绪论:广州管圆线虫病为临床少见的传染病,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应提高认识和警惕性,重视流行病学资料和脑脊液检查,可减少误诊.

  • 结核性脑膜炎反复误诊一例报告

    作者:高虹;黄建萍

    1 病例资料男,10岁.因反复发热、头痛20余天入院.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体温高39.7℃,头痛,病初伴喷射性呕吐,无咳嗽、流涕、抽搐、昏迷及肢体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示:细胞14×106/L,氯化物123.6 mmol/L,糖4.21 mmol/L,蛋白500 mg/L.

  • 肺癌并脑转移误诊一例反思

    作者:钱健;聂时南

    1 病例资料女,33岁.因咳嗽半年,头痛、视力下降2个月,饮水呛咳、行走及持物不稳10 d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于当地医院就诊,予止咳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个月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伴视物不清,再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左眼视网膜大泡性剥离,行视网膜孔封闭术,术后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下降,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提示眼球实质性不均质占位.当时孕7+周,未行X线检查.10 d前患者头痛、呕吐加重,且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行走及持物不稳,在当地医院输液时(具体不详)突发癫痫大发作,行相关检查拟诊脑囊虫病,转入我院.有血吸虫病史,已治愈.

  • 脑囊虫病73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贵宝;冯萍;杨志勇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对我院2002年12月~2009年8月收治的73例脑囊虫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以头痛(38.4%)、癫痫(35.6%)为主,主要侵犯脑实质且多发常见.头颅CT或MRI检查示病变侵犯脑实质50例,脑室15例,小脑9例,脑干7例,脑膜、脊髓各1例;本组多发68例,单发5例.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囊虫特异性抗体均阳性.本组误诊率达42.5%(27/73),多误诊为原发性癫痫及脑肿瘤,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提高对脑囊虫病的警惕性,对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此病可能,早期诊断并治疗,防治并发症尤为重要.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