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人/山羊嵌合体人源细胞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巩芷娟;黄淑帧

    目的在胎山羊宫内移植人造血干细胞(hHSC)获得人/山羊嵌合体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嵌合体实验山羊肝、肺和肾组织中人源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方法对7头经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FACS)、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阳性的实验山羊,在出生后不同时间取其肝、肺和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EnVision系统,用特异性人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单抗、人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单抗及人β-2微球蛋白(β-2M)单抗鉴定这些组织中的人源细胞.结果 7头实验山羊的肝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PCNA和HSA抗体阳性染色细胞,肺和肾组织内有PCNA及β-2M抗体阳性染色细胞,正常人的肝、肺和肾细胞也呈阳性染色,而非hHSC移植的正常山羊的肝、肺和肾组织中未见有阳性染色细胞.结论胎山羊宫内移植hHSC所形成的嵌合体的肝脏中有人源细胞存活,并检测到表达人肝细胞特异抗原的人肝样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的阳性结果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鉴定结果相符.此外,在嵌合体山羊肺和肾组织中也发现有人源细胞.

  • 造血发育调控基因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巍;郭野

    正常造血干细胞(H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在体内重建造血系统.而在病理状态下,当HSC不断地增殖但分化受阻时,就会形成白血病干细胞(LSC),从而促进和维持了白血病的发生[1-2].

  • 人造血细胞不同分化与发育阶段的免疫表型研究现状

    作者:崔巍;杜鹃

    所有血细胞均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即造血干细胞(HSC),它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的,主要存在于骨髓、新生儿脐带血、动员的外周血和其他造血组织中.造血干细胞在自我更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分化和成熟为某一特定类型的血细胞.

  • 三种标记法对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绝对计数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洁羽;叶韵斌;陈淑萍;陈明水;周智锋

    CD34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000~120 000,选择性地表达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和胚胎纤维母细胞表面,该抗原在原始造血中表达强,随着细胞分化,其表达水平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一直作为干/祖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征性标志而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1].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继骨髓和外周血后的第3种造血干细胞来源.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0例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潘湘涛;陆晔;程旭;李蓉;王金湖;严敏;陈丽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较少见的造血干细胞水平异常克隆性疾病,迄今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国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小组(PVSG)和WHO等对PV的各种诊断标准仍是排他性的,且缺少像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一样的BCR/ABL融合基因特异性标志.近,有学者报道[1-6],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中存在JAK2基因突变--JAK2 V617F.本研究对20例PV患者进行JAK2 V617F检测分析,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 采用多功能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造血干细胞和髓系定向分化祖细胞

    作者:崔巍;许晓东;许勇钢;汪玄

    目的 探讨富集纯化造血干细胞(HSC)和髓系定向分化祖细胞的新实验方案.方法 根据造血干细胞和定向分化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表达某些特异性分化抗原的特性,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结合四色和六色流式细胞术分析14只健康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及定向分化祖细胞系列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分选,以进一步通过集落细胞培养和传代试验对分选后细胞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经上述实验方案分析,14只健康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HPC)的表达率约为HSC的10倍;但其牛成活性远不如造血干细胞,共同髓系祖细胞(CMP)的传代能力仅为HSC的1/2,且次级分化的粒系单核系祖细胞(GMP)和红系巨核系祖细胞(MEP)的生成活性更弱,其传代次数为零.结论 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实验方案可以分析纯化HSC和髓系定向分化祖细胞的表达,并精确计数HSC和祖细胞.

  • 肝衰竭的细胞治疗:距离临床有多远?

    作者:段学章;辛绍杰

    肝衰竭患者因发病急、病死率高常须肝移植.除此之外,可能替代肝移植的细胞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肝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况,及肝前体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前景.

  • 大鼠肝脏再生过程中细胞标志物演变与骨髓细胞增生

    作者:潘孝本;刘峰;王松霞;丛旭;费然;陈红松;高燕;魏来

    目的:为研究大鼠在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是否存在骨髓细胞的增生与动员以支持肝脏再生过程,以及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在体内细胞标志物的演变过程.方法:SD(Sprague-Dawley)大鼠81只,随机分为3组:2/3部分肝切除组(partial hepatectomy,PHx)、2/3部分肝切除加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orene,2AAF)预处理组(PHx+2AAF)及假手术组,每组分为9小组(n=3),分别于术后1,2,4,6,8,12,16,20,24 d采集大鼠骨髓细胞及再生肝组织;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液分离骨髓细胞中的单个核细胞,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34+,CD45+细胞比例;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进行再生肝组织切片,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生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的部分造血干细胞、肝卵圆细胞及肝细胞的细胞标志物Thy1.1,CD45,CK19,vimentin,AFP,Alb.结果:在PHx模型中,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45+细胞在术后2,4,6 d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分别为2.774±0.166 vs 1.903±0.044,P=0.016<0.05;3.164±0.056 vs 1.862±0.057,P=0.002<0.01;2.708±0.160 vs 1.897±0.149,P=0.032<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在肝组织中第4 d发现少量CD34,CD45共表达细胞,但未检出其他共表达的细胞标志物.在PHx+2AAF模型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CD34+及CD45+细胞于术后2,4 d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分别为2.472±0.141 vs 1.903±0.044,P=0.020<0.05;2.985±0.120 vs 1.862±0.057,P=0.008<0.01),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其再生肝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的抗原Thy1.1,CK19,Alb,AFP,vimentin等存在动态演变:在标志物出现过程中,Thy1.1早出现,随后可检出AFP,vimentin,CK19,而Ab后检出;在标志物的消失过程,则Thy1.1,Alb,CK19早消失,随后AFP,vimentin未检出.结论:大鼠在急性肝损时的肝再生过程中存在骨髓CD34+与CD45+的细胞增生现象,再生肝组织中与CD34共表达抗原的动态演变可能反映肝卵圆细胞在体内的产生与分化的演变过程.

  •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的可能性

    作者:盛瑜;韩国庆

    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特定微环境下,造血干细胞能诱导分化成肝细胞,也有研究对此表示争议.本文对造血干细胞是否能有效诱导分化成肝细胞作简要综述.

  • 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其转化为肝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晓雷;丁义涛

    干细胞(stem cell)是指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骨髓起源的干细胞即骨髓干细胞主要有三种:造血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多能前体细胞.骨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plasticty),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转化为不同于其组织来源的细胞.目前有四种机制来解释骨髓干细胞可塑性:(1)多能组织干细胞在出生后可以存在于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它们的增殖与分化与各自的局部环境有关;(2)成体许多组织内余存一种稀有数量的原始干细胞,其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始终保持着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在不同的条件刺激下能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多种组织细胞;(3)组织干细胞可以经历去分化或转分化的过程,经过基因重组,转化为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4)细胞融合改变细胞特性.目前体内外试验均证实了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骨髓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转化为肝细胞,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 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成因机制

    作者:党双锁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的脾功能亢进和血细胞减少,互为因素,相互影响,是造成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脾脏切除后,外周血细胞不仅无增加,反而出现进行性下降的表现,表明在肝硬化时外周血细胞减少,除了脾脏及病毒因素外也存有其他因素参与这一病程.各种免疫细胞因子变化、造血干细胞的状态都可能参与和调节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细胞减少这一过程,阐释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成因机制对治疗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

  • 关注血管干细胞与糖尿病并发症——血管干细胞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病与治疗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基茨;邓超

    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EC)是高血糖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主要目标.血管干细胞可以生成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间充质祖细胞(MPCs),对糖尿病患者意味着一种有吸引力的细胞治疗的方法.大量的研究报道EPC功能障碍作为新的因素,参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识别EPCs以及这些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之间的相似性的争论导致一些矛盾的结果.另一方面,尚未发现MPCs在并发症发病机制中存在作用.然而,这些多能细胞确实显示出治疗作用.我们在本文总结了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生的血管改变以突出一些共同特征,其中关键的发现阐明了血管干细胞(VSCs)在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这些细胞用于治疗的机制.

  • 造血干细胞在心脏中的归巢与分化

    作者:鲍丹;张连峰

    利用造血干细胞治疗心脏损伤尤其是由退化、缺血和炎症引起的损伤已被认为是新近发展的重要治疗心脏病变的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均能归巢于心肌,并能被动员至外周血且参与心脏的自稳态和组织维持.现就造血干细胞在心脏中归巢与分化的机制以及造血干细胞在治疗心脏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干细胞作为肝脏肿瘤治疗手段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曾文;肖佳;侯燚;刘映霞;陈志英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可以分为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多能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在外周血、脐带、胎盘、脂肪等组织中均可获得,其可在体外诱导成为理想的成体细胞,运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均可诱导为肝脏细胞,因而被运用于肝脏肿瘤疾病的治疗。初期研究中其抑瘤作用和促瘤作用备受争议。深入研究其对肿瘤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恰当合理地运用干细胞治疗肝脏肿瘤疾病。

  • 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造血干细胞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袁晔;王亮;曹彦;徐莉;徐非;俞晨;沈光思;杨帆;易剑桥;徐又佳

    目的:了解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指标变化及其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范畴“铁蓄积”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 FAC)0.1 g/kg干预8周,两组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ritin, FER)、胶原1型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破骨标志物(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 , CTX)、外周血血常规、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 HSCs占骨髓细胞比例、 HSCs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统计分析两组实验数据。结果实验组骨髓HSCs占骨髓比例4.01%±0.63%较对照组2.61%±0.43%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HSCs细胞集落形成142个/皿较对照组47个/皿显著增多;实验组血清铁蛋白(13.27±0.72)μg/L较对照组(4.14±0.96)μg/L显著升高,实验组P1NP (4.62±0.76) ng/ml较对照组(8.23±0.66) ng/ml显著降低,实验组CTX (123.54±1.63) ng/ml较对照组(83.36±1.89) ng/ml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组外周血血小板(1380±103)×109/L较对照组(1023±83)×109/L显著升高( P <0.05);实验组 micro -CT 检测的骨密度(50.41±10.27) mg/mm3较对照组(104.68±8.56) mg/mm3显著下降、实验组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 BV/TV;骨体积分数10.18%±1.76%; trabecula thickness, Tb.Th骨小梁厚度(0.057±0.012) mm; trabecula number, Tb.N骨小梁数(1.02±0.21) N/mm]较对照组[BV/TV (19.92%±1.92%); Tb.Th (0.098±0.008) mm; Tb.N (1.45±0.13) N/mm]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铁蓄积影响的骨质疏松模型中,铁蓄积不仅对骨代谢指标有显著影响,也对HSCs有显著影响。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醒军;边忠平;刘勇;黄启荣;崔驰;周秀娟;钟武;施森;何延政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组、正常组(终浓度7.5 mg/L)、干预1组(终浓度15 mg/L)、干预2组(终浓度30 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 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 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 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其功能受损.

  • 乐卡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及其对循环造血祖细胞的作用

    作者:沈培晓;汪海娅

    目的 探讨乐卡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对外周血造血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2014年1-12月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1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乐卡地平组32例,服用盐酸乐卡地平5~10 mg/d;对照组29例,降压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噻嗪类利尿剂和(或)β受体阻滞剂,观察12周,目标血压为< 140/90 mmHg(1mmHg=0.133 kPa).用药前后检测患者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检测外周造血祖细胞数量(以外周血CD34+ CD45dim细胞的数量外周血100 000个单核细胞的百分比进行计数). 结果 乐卡地平组用药后血压下降,患者血压均达标.血压下降幅度对照组与乐卡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乐卡地平治疗12周后CD34+ CD45dim细胞数升高(0.022±0.003)%与(0.034±0.028)% (P<0.05);与对照组比较,乐卡地平组CD34+ CD45dim细胞数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D34+ CD45dim数量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CD34+ CD45dim细胞数量呈负相关(B=-1.794,t=-23.04,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祖细胞数量与收缩压呈负相关.乐卡地平增加外周血祖细胞数量,且不依赖于其降压作用.

  • 去卵巢大鼠骨髓源性破骨样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及雌激素的影响

    作者:陈璐璐;夏文芳;曾天舒;周慜;黎慧清

    目的通过体外骨髓细胞培养诱导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 OLC)的形成,观察去卵巢对成年大鼠OLC形成及活性的影响以及给予雌激素后的改变. 方法 3月龄 SD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卵巢组及雌激素替代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取股骨分离骨髓细胞,在条件培养液中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活体观察OLC形成情况并于培养的第6天行细胞染色,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细胞核≥3个的细胞为OLC, 计数各组OLC及骨陷窝. 结果 3组中去卵巢组OLC出现早且数量[(27.75±0.92)个/玻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17.93±0.69)个/玻片和(12.81±0.61)个/玻片,P < 0.01].雌激素处理能明显抑制OLC的形成,但雌激素替代组的OLC仍多于对照组(P<0.05).骨陷窝形成的变化与OLC数量改变一致. 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大鼠去卵巢后,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OLC数量明显增多,且活性增强.补充雌激素能够有效抑制OLC形成增加及其活性增强.故雌激素抑制骨吸收的机制至少部分是作用于骨髓干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

  • 脐血造血细胞中AC133抗原表达及其功能特征研究

    作者:马艳萍;邹萍;肖娟;黄士昂

    目的探讨AC133抗原在正常人造血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中造血细胞的免疫表型.通过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C)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测定对脐血中AC+133、CD+34和AC-133 CD+34 细胞的造血潜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AC+133 细胞比例为0.67%, AC+133 细胞中93.4%表达 CD34 抗原,94.2%为PKH26阳性.虽然三群细胞产生的CFC总数差异无显著性,但AC+133 细胞中50%以上为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D+34、AC-133 CD+34细胞中60%和80%以上为红系集落形成单位.AC+133 细胞产生的LTC-IC显著高于CD+34和AC-133 CD+34 细胞.体外培养7 d,AC+133 细胞组细胞总数和CFC分别扩增28.2和 7.1倍,6.8%细胞仍保持PKH26阳性.结论脐血中早期造血干/祖细胞富集在AC+133 细胞群中,AC+133 细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既能产生大量的早期定向祖细胞,又能保持一定数量的早期干/祖细胞,AC133抗原可作为临床分选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标志.

  • 亲属间HLA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30例疗效分析

    作者:吴秉毅;郭坤元;宋朝阳;吴岚晓;杨玉莲;李玉华;肖露露

    目的观察亲属间HLA半相合干细胞移植(SCT)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RL)的疗效.方法对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期间进行HLA半相合SCT治疗30例RL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为RL,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Ⅳ期淋巴瘤1例.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25(3~52)岁.30例患者均接受HLA半相合SCT.12例为父母给子女,4例为子女给父母,其余为同胞.HLA 3个位点不合12例,HLA 2个位点不合13例,5例HLA 1个位点不合.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宾、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部分患者在此方案基础上加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平均移植单个核细胞数5.0(2.9~8.0)×108/kg,CD+34细胞数为5.5(3.0~6.5)×106/kg .30例中24例完全供者植入,3例供、受者部分嵌合,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转为完全供者型;1 例移植失败,1例移植后2 d死于重症霉菌感染,1例移植后28 d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移植后WBC>1.0×109/L平均时间14(11~18) d,血小板>20×109/L时间15(11~18) d.6例发生Ⅲ~Ⅳ度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7例发生慢性GVHD,白血病缓解率90%,随访3~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6.9个月.7例复发,其中2例脑膜白血病复发,复发中位时间为10(3~24)个月,14例生存,10例仍无病生存.结论 HLA半相合SCT能使大部分RL患者缓解,也能使部分RL患者获长期生存; HLA半相合SCT具有较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但在疾病状态下进行HLA 半相合SCT,白血病仍会复发.

1798 条记录 10/90 页 « 12...78910111213...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