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癌平片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

    作者:钟慧;刘敏;刘利英;任晓红;党洁;渠淑云;张娟;刘静

    目的 评价消癌平片辅助A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68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34例.对照组采用A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癌平片.2组均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随访2年.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gG、IgA及IgM,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及CD4+;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价生活质量;观察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以及随访期间患者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ly-survival,PF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4.2%(86/134)、疾病控制率为86.5%(116/134),对照组分别为52.2%(70/134)、76.9%(103/134),2组临床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542、3.871,P值分别为0.041、0.039).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725、4.930、4.259、4.571、4.006,P值均<0.01).治疗后1、2、3、4个周期,观察组KP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t值分别为3.124、3.452、3.612、3.712,P值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肝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81、3.925、4.021、4.192、4.401、3.823,P值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PFS,OS,以及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241、4.421、3.735、3.982,P值均<0.05).结论 消癌平片联合AP方案可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力,降低化疗所致毒副作用,延长生存时间.

  • 乳积方加减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作者:田华琴;王艳杰;王斌;庞丹梅;金军;梁贵文;黄小青;陈学彰;杨耀林

    目的 观察乳积方辨证治疗对于女性激素受体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疾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136例Ⅰ-ⅢC期、术后、化放疗后的激素受体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为治疗组(接受乳积方辨证治疗)和对照组(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5 ~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两组中位DFS和中位OS,尚未达到.治疗组和对照组1、1.5、2、3年DFS分别为:94.1%(64/68)、86.4%(51/59)、81.8%(45/55)、72.0%(36/50)和77.9%(53/68)、67.2%(45/67)、60.6%(40/66)、54.5%(36/66),其中1、1.5、2年DF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03、6.426、6.459;P值分别为0.012、0.013、0.016).各组1、1.5、2、3年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TNBC患者中,1、1.5、2、3年DFS分别为:97.0%(32/33)、92.9%(26/28)、92.6%(25/27)、84.6%(22/26)和81.5%(22/27)、66.7%(18/27)、61.5%(16/26)、57.7%(15/26),其中,1.5、2、3年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93、7.293、4.591;P值分别为0.015、0.007、0.032).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有1 5例发生疾病复发转移:局部复发2例、单一脏器转移6例、多个脏器同时转移7例;对照组有30例发生疾病复发转移:局部复发2例、单一脏器转移12例、多个脏器同时转移16例.结论 乳积方辨证加减对于激素受体阴性、术后、女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治疗结束2年内具有一定的改善无疾病生存的作用,对于预防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导管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重症肝炎1例

    作者:苏尔云;张铭

    2005年3月我们收治了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在化疗缓解后并发重症肝炎,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50天,重症肝炎得以康复,AL完全缓解,已无病生存2年,现报道如下.

  • 87例成人Ph染色体阴性ALL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娟;张志彪;刘峥嵘;杨梅;聂艳霞;吴萌萌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费城(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总完全缓解(CR)、复发、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的因素及后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87例成人Ph阴性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诱导化疗方案为CHO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巩固化疗方案为CHOP+改良Hyper-CVAD或甲氨蝶呤治疗.巩固化疗3-6个疗程后,45例(51.72%)患者采用allo-HSCT治疗,42例(48.28%)患者继续维持巩固化疗.存活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0.13(3-60)个月.结果:87例患者中,早期死亡1例(1.15%).86例可评估患者中,1个疗程结束达CR者为68例(79.07%),总CR达80例(93.0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100×109/L是患者总CR的影响因素(均P<0.05).80例CR患者中,复发27例(33.75%);5年OS为47.50%,DFS为45.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还发现,诱导化疗未应用L-Asp、诊断时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未行allo-HSCT、诱导化疗4周后未达CR是患者复发、生存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以是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时白细胞计数是否高于100×109/L、是否行L-Asp诱导化疗、诱导化疗4周后是否达CR等4个预后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无不良预后因素为低危组,伴有1个不良预后因素为中危组,伴有2-4个不良预后因素为高危组.统计结果发现,低危组是否行al-lo-HSCT治疗对OS、DFS并无明显影响(均P>0.05);中、高危组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OS、DFS较无allo-HSCT治疗者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细胞计数偏高(≥100×109/L)、未行L-Asp诱导化疗、化疗4周后未达CR、后续未行allo-HSCT治疗均是成人Ph阴性ALL患者的影响因素,对伴有上述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采取allo-HSCT治疗.

  • Ki-67在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昊;汪小姣;袁芳芳;艾昊;陈琳;米瑞华;李梦娟;尹青松;范瑞华;魏旭东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免疫分型、基因突变、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CD45/SSC设门检测原始细胞Ki-67的表达;分析Ki-67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L患者Ki-67表达水平增高,中位表达率为29.2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ALL中,高危组患者Ki-67的中位表达率为31.49%,与低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ALL中,高危组患者Ki-67的中位表达率为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初诊时WBC计数、是否髓外侵犯是影响总生存(OS)与无病生存(DFS)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髓外侵犯是影响患者OS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14岁、伴髓外侵犯的患者的预后不良;Ki-67水平的高低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LT3-ITD突变分析

    作者:宫本法;王迎;林冬;魏辉;李巍;周春林;刘兵城;刘凯奇;张广吉

    目的:研究FLT3-ITD突变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中心初诊170例APL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点.结果:170例初诊APL患者中,24例存在FLT3-ITD突变,阳性率14.1%,其中3例合并FL T3-TKD突变.FLT3-ITD+组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阴性组,高危组FLT3-ITD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组与阴性组的诱导死亡率分别为12.5%和2.9%(P=0.031),其诱导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3.3%和97.1% (P =0.004).FLT3-ITD+组5年总生存率(OS)为87.5±6.8%,阴性组为90.6±2.6% (P =0.740),5年无病生存率(DFS)两组分别为82.8±9.1%和83.6±3.4%(P=0.928).结论:FLT3-ITD突变与APL高白细胞数相关.伴FLT3-ITD突变APL诱导治疗死亡率高,CR率低,但FLT3-ITD突变对于APL长期DFS及OS无显著影响.

  •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杨宝凤;伏利兵;何乐健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这些因素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21例儿童pNT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依据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国际分类(INPC),对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型、核分裂-核碎裂指数(MKI)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121例患儿,中位年龄2.7岁,年龄<5岁者96例(79.3%).(2)神经母细胞瘤(NB)82例;混杂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i)9例;节细胞神经瘤(GN) 19例,均为即将成熟型;结节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n) 11例.预后良好的组织学类型(FH)49例,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类型(UH)72例.(3)121例pNT患儿3年无瘤生存率为(73.0±4.3)%.3年无瘤生存率与患儿年龄(P=0.002)、Evan分期(P =0.000)、病理学分型(P=0.000)、MKI(P=0.043)及组织学预后分组(P =0.000)相关.结论 (1)pNT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它包括NB、GNBi、GN及GNBn 4种类型.(2)pNT 3年无瘤生存率约70%,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型及MKI均是判断其预后的指标,INPC是切实可行的分类方法.

  • 醌氧化还原酶过表达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杨洋;金铁峰;刘双萍;陈丽艳;林黎娟;韩洪秀;李龙山;林贞花

    目的 探讨醌氧化还原酶(NQO1)过表达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临床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NQO1蛋白在162例HNSCC、45例癌旁非瘤上皮和26例正常头颈部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过表达与HNSC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HNSCC组织中NQO1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高达84.0%(136/162)和69.8% (113/162),均明显高于癌旁非瘤上皮和正常头颈部上皮组织(均P<0.01);卡方检验结果显示,NQO1蛋白表达水平与HNSCC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pT分期均密切相关(均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QO1蛋白高表达的HNS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明显低于NQO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Log-rank分别为6.625和6.234,P分别为0.010和0.013).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QO1蛋白高表达是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Wald=6.626,P=0.008).结论 NQO1表达水平与HNSCC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NQO1蛋白高表达可成为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年轻前列腺癌患者2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跃;杜少静;张晋夏;贺慧颖

    目的 探讨年轻(≤5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就诊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年轻(≤55岁)前列腺癌患者28例,其中根治标本18例,穿刺标本10例;并收集同期老年(>55岁)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45例,将具有详细病理信息的385例作为对照.年轻患者平均年龄51岁(29~55岁),中位年龄53岁,获得完善随访资料22例,随访时间1~110个月.回顾性分析年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影响根治标本病理分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并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年轻前列腺癌患者术前18例(64.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26例(92.9%)总PSA升高,26例(92.9%)游离PSA/总PSA降低.Gleason评分:5例(17.8%)6分,8例(28.6%)7分,3例(10.7%)8分,12例(42.9%)9分.根治标本中,10例(55.6%)患者T分期为pT2c期,7例(38.9%)患者pT3期,术前游离PSA水平(P=0.006)和Gleason评分(P=0.001)与T分期显著正相关.2例(9.1%)患者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均为一级亲属患病;2例(9.1%)因前列腺癌死亡,7例(31.8%)术后24个月以内出现疾病进展.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在术前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更容易出现尿失禁手术并发症(P=0.023)及术后PSA水平异常(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轻组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老年组(P=0.049),术后PSA水平与年轻患者的总生存期(P=0.030)及无病生存期(P=0.021)显著负相关.结论 年轻患者的前列腺癌进展迅速,术前游离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进展关系密切.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降低,且更容易出现尿失禁手术并发症及术后PSA水平异常.其中,术后PSA水平异常是影响年轻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年轻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能从易感基因位点及分子分型的研究中获益.

  • 直径≤2 cm 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薛成;傅芳萌;王川

    目的探讨直径≤2cm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指导个体化治疗及随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475例直径≤2 cm乳腺癌患者,收集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病年龄≤40岁( P=0.000)、腋窝淋巴结转移( P=0.000)、组织学分级为3级(P=0.013)与5年无病生存率呈负相关;发病年龄≤40岁(P=0.000)、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0)、组织学分级为3级(P=0.012)、雌激素受体(ER)阴性(P=0.035)与5年总生存率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40岁(HR=3.249,95%CI:1.514~6.974,P=0.002)、腋窝淋巴结转移( HR=3.177,95%CI:1.695~5.953,P=0.000)是直径≤2 cm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年龄≤40岁(HR=5.006,95%CI:2.013~12.449,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HR=4.461,95%CI:1.948~10.218,P=0.000)、ER阴性(HR=2.612,95%CI:1.092~6.246,P=0.031)是影响直径≤2 cm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发病年龄≤40岁、腋窝淋巴结转移、ER阴性是影响直径≤2 cm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加强综合治疗和随访。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林敏;陈忠清;包芸;李琼;杜尊国;许祖德;唐峰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其进行分型,探讨各哑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28例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和CK5/6的表达,参考文献报道的免疫分型方法 对其分型,并对HER2过表达型9例进行FISH检测.结果 ER、PR、HER2和CKS/6在本组128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6/128)、45%(58/128)、27%(34/128)和27%(34/128),并将128例分为5种免疫哑型,管腔A型55%(70/128),管腔B型20%(25/128),HER2过表达型7%(9/128),基底细胞样型10%(13/128),无法分类型8%(11/128).FISH检测HER2过表达型9例均为HER2基因扩增.各分子亚型间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管腔A型预后好,基底细胞型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乳腺癌临床分期和免疫分型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月经状态在乳腺癌各免疫亚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检测ER、PR、HER2和CK5/6的表达可以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成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5个免疫亚型,对于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 老年高危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受益分析

    作者:俞春波;徐庆;陈锦先;张璟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受益。方法回顾性分析1166例接受过结直肠癌根治术,年龄≥70岁的患者,按术后辅助化疗与未化疗分为两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比较两组在无病生存和复发转移方面的差异。结果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3年总复发和转移率分别为24.4%和40.2%(P<0.05);五年总复发和转移率分别为43.3%和54.1%(P<0.05)。两组三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9%和57.7%(P<0.05);五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1%和43.1%(P<0.05)。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37个月和31个月,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老年高危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和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568例患者生存分析

    作者:赵璐;张彦;李曼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生存率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以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差异,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根治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73个月,随访期内,12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74例患者死亡。全组患者的1年、3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0%、81.5%和73.6%,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92.1%和8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放疗及化疗方案与乳腺癌根治术后肿瘤的无病生存时间相关(P均<0.05),而年龄、T、N、ER及有无放疗与乳腺癌根治术后肿瘤的总生存时间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化疗方案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年龄、是否放疗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T、N、化疗方案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险因素,而年龄、放疗与否是影响Ⅰ、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于晨;孙秀华;赵金波;李曼;吴涛;张阳

    目的 研究157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后6 个月、12 个月和24 个月的生存率,分析影响晚期NSCLC 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 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 患者的临床和生存资料,应用SPSS 生存分析的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法分析各因素在生存时间上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以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总的中位生存期为13 个月,6 个月生存率为80.3%,12 个月生存率为58.0%,24 个月生存率为25.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胸水和多发转移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类型对生存时间6 个月的患者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时间在12 个月内的治疗方式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建立的Cox 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患者的性别、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均有影响.结论 治疗方式是影响晚期NSCLC 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病理类型、性别、临床分期对晚期NSCLC 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

  • 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9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婷;黄晓军;刘代红;王景枝;张晓辉;王昱;韩伟;陈欢;陈育红

    目的 探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与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同胞全相合allo-HSCT治疗MDS及MDS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95例.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或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行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95例患者中93例白细胞植活,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计发生率为12.9%±3.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3年累计发生率为80.3%±4.9%.3年累计复发率(RR)为25.9%±4.7%,非复发死亡率(NRM)为16.1%±4.0%.3年预期总生存(0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9.9%±5.0%和58.0%±5.4%.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生Ⅱ~Ⅳ度aGVHD和不发生cGVHD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组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将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及MDS转AML患者(31例)分为移植前未化疗、化疗未缓解、化疗缓解3组,3年OS率分别为33.9%、32.7%、100.0%,化疗缓解组OS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DFS率、R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胞全相合allo-HSCT是治疗MDS的有效手段,IPSS可预测移植后疗效,对于移植前疾病进展的患者,争取缓解后行allo-HSCT可能提高疗效,但尚需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

  • 亲属间HLA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30例疗效分析

    作者:吴秉毅;郭坤元;宋朝阳;吴岚晓;杨玉莲;李玉华;肖露露

    目的观察亲属间HLA半相合干细胞移植(SCT)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RL)的疗效.方法对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期间进行HLA半相合SCT治疗30例RL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为RL,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Ⅳ期淋巴瘤1例.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25(3~52)岁.30例患者均接受HLA半相合SCT.12例为父母给子女,4例为子女给父母,其余为同胞.HLA 3个位点不合12例,HLA 2个位点不合13例,5例HLA 1个位点不合.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宾、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部分患者在此方案基础上加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平均移植单个核细胞数5.0(2.9~8.0)×108/kg,CD+34细胞数为5.5(3.0~6.5)×106/kg .30例中24例完全供者植入,3例供、受者部分嵌合,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转为完全供者型;1 例移植失败,1例移植后2 d死于重症霉菌感染,1例移植后28 d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移植后WBC>1.0×109/L平均时间14(11~18) d,血小板>20×109/L时间15(11~18) d.6例发生Ⅲ~Ⅳ度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7例发生慢性GVHD,白血病缓解率90%,随访3~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6.9个月.7例复发,其中2例脑膜白血病复发,复发中位时间为10(3~24)个月,14例生存,10例仍无病生存.结论 HLA半相合SCT能使大部分RL患者缓解,也能使部分RL患者获长期生存; HLA半相合SCT具有较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但在疾病状态下进行HLA 半相合SCT,白血病仍会复发.

  • 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作者:李玉富;张艳莉;房伯俊;杜建伟;吕晓东;张丽娜;朱兴虎;魏旭东;宋永平;李继昌

    目的 探讨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Ⅱ~Ⅳ期初治HL6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31例,A组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B组采用ABVD第1、15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均南同一位放疗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制定放疗方案不受A、B分组的影响.结果 A组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率90.3%(28/31),1年无病生存(DFS)率87.1%(27/31),2年DFS80.0%(20/25).B组化疗结束后CR 83.9%(26/31),1年DFS 80.6%(25/31),2年DFS 72.0%(18/25).A、B两组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心肌缺血、Ⅲ~Ⅳ度肝功能损害、重度骨髓抑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例患者从化疗开始到化疗结束的平均时间为159 d,B组为228 d,A组较B组平均每人缩短69 d.结论 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Ⅱ~Ⅳ期HL与第1、15天用药方案治疗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均相似,但A组有优于B组的趋势,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也相似,但在治疗时间上A组显著缩短.

  • 难治性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软组织肿瘤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的研究

    作者:王玲;谭友平;欧瑞明;郑文;蒋卫桃;周长华

    难治性白血病的预后极差,目前惟一有望的治疗选择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使20%~30%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机会.复发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两年来我们对17例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allo-HSCT,其中6例为难治性或晚期白血病患者.6例中1例早期死亡为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先后发生髓外软组织肿瘤(EMD),1例无病生存.本研究着重描述了4例allo-HSCT 后发生EMD患者的状况和治疗,并对EM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

  • Hyper-CVAD方案治疗35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作者:徐卫;李建勇;钱思轩;陆化;吴汉新;仇红霞

    近10多年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已有明显改善,完全缓解(CR)率和5年无病生存(DFS)率已分别达90%和70%.而成人ALL的疗效虽有一定改善,但远不及儿童,尤其在长期DFS方面.成人ALL中有60%~70%的患者伴不利的预后因素,此类患者成为成人ALL治疗的主要难点.我们对35例高危的成人ALL患者采用Hyper-CVAD方案治疗,且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 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

    作者:郭智;陈惠仁;杨凯;刘晓东;何学鹏;楼金星;陈鹏;张媛;王芳

    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减低强度预处理allo-HSCT治疗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10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0.3岁,确诊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7例为HLA配型全相合,3例为HLA配型不合,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及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氨甲蝶呤等).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分别19.7d及23.8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20.5个月(8~32个月).2例患者死于复发,并发症死亡1例,其他患者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无病生存率达到70%,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32个月.结论 Allo-HSCT是治疗高危MDS的可行方法,疗效好、安全系数大,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202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