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炎性牙周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刘红;米丛波;祝军

    背景:细胞因子在牙周组织改建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和直接介导作用。目前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畸力作用后对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炎性牙周条件下参与牙移动及牙周改建的机制。
      方法:选用3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2组,炎性对照组5只,炎性加力组25只。炎性加力组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施加50 g的力值,分别在受力1,3,5,7,14 d处死,每次处死5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牙齿受力移动不同阶段牙周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分布变化。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受力牙齿与未受力牙齿牙周组织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炎性对照组中可观察到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分布较均匀。炎症加力组大鼠牙周组织内肝细胞生长因子受力后表达增高,在第5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其中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破骨细胞均为强表达。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其表达随时间呈现一定规律,炎症刺激可导致牙周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增高。

  • 镍钛螺簧牵拉大鼠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正畸牙移动模型

    作者:段娇红;张扬

    背景:在有关正畸牙移动的实验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关键,其中力值的选择、支抗的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目的: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较完善的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
      方法:在20只Wistar大鼠上颌两个切牙牙根中部水平钻洞,用0.3 mm直径结扎丝从洞中穿过,将牙槽骨、两个切牙结扎在一起,将右上颌第一磨牙以0.2 mm直径结扎丝结扎,随机分为4组,在切牙和第一磨牙间分别置10,25,50 g Sental oy镍钛螺簧,以切牙为支抗,拉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以不加力的为对照组。加力后14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第一磨牙牙体牙髓变化,并使用软件测量计算牙本质吸收相对深度。
      结果与结论:10 g镍钛螺簧组牙骨质不规则吸收,压力侧牙周膜间隙变窄;25 g镍钛螺簧组压力侧可见牙骨质及牙本质不规则吸收;50 g镍钛螺簧组牙根可见明显的吸收,深达牙本质层。10 g螺簧组牙本质吸收相对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牙本质吸收相对深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在大鼠两个中切牙牙根中部及牙槽骨处钻洞并用结扎丝结扎,使两个中切牙与牙槽骨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作为支抗,采用镍钛螺簧拉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可建立稳定、科学、可靠的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10 g力是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所需的合适力值。

  • 骨硬化蛋白对机械加力后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冒叶琳;季勇;王林

    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主要由骨细胞特异性表达,是骨形成的负性调节因子,受机械刺激的调控,在正畸牙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nt和骨形成蛋白(BMP)是正畸牙移动骨改建的两个重要信号途径,骨硬化蛋白可通过结合BMP的Ⅰ型或Ⅱ型受体和Wnt的共受体LRP5/6分别抑制BMP和Wnt信号途径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文章综述了骨硬化蛋白对机械加力后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与应用前景.

  • 不同方式低水平激光照射对大鼠第1磨牙移动速率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作者:段娇红;张扬

    目的 观察低水平激光照射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被分为5组,组1为激光连续波照射组,组2、3、4为脉冲波照射组,组5为对照组.于加力前、加力后第3、7、14天测量计算第1磨牙移动距离.同时使用滤纸采集龈沟液,Western blot法分析龈沟液中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低水平激光照射增加了大鼠第1磨牙早期移动的距离,增加了早期MMP-9的表达.结论 尽管不同照射方式之间并没有发现明显的不同,但是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的变化仍值得探讨.

  • 低水平激光照射对大鼠第1磨牙牙根吸收早期修复的影响

    作者:段娇红;张扬

    目的 建立大鼠第1磨牙牙根吸收模型,使用大剂量低水平激光照射,测量牙根吸收面积,观察低水平激光对正畸性牙根吸收后修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50 g镍钛螺簧拉大鼠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牙根吸收模型,加力2周后,去除矫正装置.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1组为连续波激光照射组,能量密度为18 J/cm2.去除矫正装置后连续照射3d.2组为对照组,无激光照射.第0、7、14、28天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第1磨牙远中颊根及远中腭根,制备扫描电镜标本,电镜下观察.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远中颊根、腭根近中表面根吸收陷窝的面积占近中面的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牙根吸收情况.结果 能量密度为18 J/cm2连续波照射已发生牙根吸收的大鼠上颌第1磨牙,第7天牙根吸收面积没有明显增长,无激光照射组牙根吸收面积仍上升.第7天和第14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大约50%的根吸收被修复,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连续波低水平激光照射能够在早期抑制牙根吸收的发展,作为一种可能促进牙根吸收修复的可选择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妊娠期、哺乳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密度和骨钙素的变化

    作者:朱莲蓬;张彬;陈娟娟;李金源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哺乳期大鼠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妊娠组、哺乳组、正畸加力未妊娠组、正畸加力妊娠组和正畸加力哺乳组,每组15只,并建立妊娠、哺乳大鼠模型。施加近中向正畸力于5组大鼠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在加力7 d,14 d,21d后取胫骨近端检测骨密度,取静脉血检测骨钙素。结果正畸加力妊娠组和正畸加力哺乳组大鼠第7天,14天,21天胫骨近端骨密度均低于正畸加力未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畸加力妊娠组第7天,14天,21天胫骨近端骨密度分别与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正畸加力哺乳组第7天,14天,21天胫骨近端骨密度分别与哺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正畸加力妊娠组和正畸加力哺乳组大鼠第7天,14天,21天血清骨钙素均高于正畸加力未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畸加力妊娠组第7天,14天,21天血清骨钙素分别与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正畸加力哺乳组第14天血清骨钙素高于哺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未妊娠大鼠,妊娠期大鼠和哺乳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胫骨骨密度降低,血清骨钙素升高。

  • 局部注射熊果酸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和牙根吸收的减缓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崔跃;姜欢;崔聪聪;胡敏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熊果酸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和牙根吸收的减缓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6只雄性 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将建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0(对照组)、0.5、1.0和2.0 mmol·L-1熊果酸组,每组24只。将不同剂量熊果酸局部注射于各组大鼠右侧上颌第1磨牙近中颊侧黏骨膜下,每3 d 1次,每次50μL。分别于加力1、3、5、7、10、14、21和28 d后测量各组大鼠右侧上颌第1磨牙移动距离,采用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根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0.5、1.0和2.0 mmol· L-1熊果酸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0.5 mmol·L-1熊果酸组在加力3、7、14、21和28 d后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减小(P<0.05或P<0.01);1.0和2.0 mmol·L-1熊果酸组在加力1 d后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的移动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5、1.0和2.0 mmol·L-1熊果酸组组间两两比较,在加力5、7、10、14、21和28 d后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鼠牙根组织形态学,随加力时间延长,牙根表面开始出现骨吸收陷窝;随着熊果酸剂量的增加,牙根表面的吸收情况有所缓解。结论:局部注射0.5、1.0和2.0 mmol· L-1熊果酸可减小大鼠正畸牙移动的距离,随剂量增加,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减小,且熊果酸有减缓正畸所致牙根吸收的作用。

  •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牙槽骨缺损后正畸牙齿移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赵刚;尹蒙熔;李德超;李宝花;蒋丽妍

    目的:观察牙齿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牙槽骨缺损组织中的移动及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规律,探讨在nHA修复牙槽骨缺损后的组织中进行牙齿移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nHA修复兔牙槽骨缺损后的牙齿移动模型,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制作组织学切片,对破骨细胞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同时间点破骨细胞计数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槽骨修复区域移动牙齿,其牙周组织改建规律与正常牙槽骨基本一致,提示nHA修复后的牙槽骨组织可以进行正畸牙齿移动.

  • 灌服杜仲对牙移动中破骨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洋;李善昌

    目的:研究中药杜仲在大鼠牙移动中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杜仲组,每组16只,杜仲组每天灌服盐杜仲1mL,对照组每天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2组动物均于正畸加力后7,14,21,28d时分批次处死,每批处死4只.分离大鼠的上、下颌骨,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同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区牙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ANKL的表达并利用PASWstatisticsl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杜仲组大鼠牙齿近中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显示,杜仲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杜仲能促进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牙槽骨吸收及牙槽骨重建,有利于正畸牙齿移动.

  • 骨碎补水煎液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丽娜;王旭霞;张文娟;王媛;张君

    日的观察骨碎补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用48只8周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骨碎补组及对照组,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骨碎补组每日灌服骨碎补水煎剂69/kg,对照组每日灌服0.9%NaCl溶液3ml,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天后,分批处死,分离大鼠上下颌骨.测量各期上颌第一磨牙牙齿移动的距离,并制作切片光镜观察第一磨牙牙根压力侧破骨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骨碎补组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加大,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碎补能促进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正畸牙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

  • 叉头框蛋白O1在正畸力介导的牙槽骨改建中的表达改变

    作者:代庆刚;张鹏;周巳入;房兵;江凌勇

    目的 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槽骨的改建及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O1,FOXO1)的表达改变,初步探讨FOXO1在正畸力介导的牙槽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大鼠牙移动模型,左侧上颌第1磨牙在50 g力作用下近中移动.分别于牙移动1、3、7d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牙移动不同时间点第1磨牙根分叉区牙槽骨的改建及FOXO1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畸力作用后,大鼠上颌第1磨牙不断近中移动.牙移动组根分叉区牙槽骨内破骨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牙移动第3d时破骨活性强.加载正畸力后,根分叉区牙槽骨内活跃的成骨细胞逐渐增加,成骨活性增强;根分叉区牙槽骨内FOXO1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内,且随着成骨细胞的增加,FOXO1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正畸力介导了根分叉区牙槽骨的改建,FOXO1的表达改变可能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相关.

  • 体外不同张应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胶元纤维合成的影响

    作者:赵志河;周继祥;林珠;江凌勇

    研究HPDLF在不同应力作用下胶元纤维合成总量的变化,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规律.

  • 颌骨手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灏

    由于遗传因素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外因,导致部分人的牙齿、牙弓、颌骨、颅面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异常等情况,我们称之为牙颌面畸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外貌有了更多的关注,同时,拥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 2015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正畸牙移动的牙周限制”讨论会通知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由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办的“口腔正畸技术与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2015-08-03-0079(国)],定于2015年6月15—18日在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二号楼五楼演讲厅举行。本次学习班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正畸专家,就“正畸牙移动的牙周限制”进行专题讲授、研讨,同时安排了互动解惑、操作实习与演示环节。

  • 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牙骨质细胞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婧;王旭霞;贾玉龙;马丹;王胜林;张君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6周龄SPF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每只大鼠上颌分实验侧和对照侧,于安装矫治器前3d,于实验侧大鼠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帕米膦酸钠50 μL,对照侧注射0.9%生理盐水50 μL,每3d注射1次.于正畸加力3、7、14 d时分批处死8只大鼠,制作牙周组织切片,观察破牙骨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观察ODF的表达情况.采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侧在3、7、14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目均少于对照侧,其中,7、14d时两侧差异显著(P<0.05);实验侧在3、7、14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ODF阳性表达均低于对照侧,其中,7、14 d时两侧差异显著(P<0.05).结论:局部注射二膦酸盐帕米膦酸钠能够减少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及ODF的阳性表达.

  • 灌服中药骨碎补、丹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丛淑敏;王旭霞;曾婧;张君

    目的:探讨中药骨碎补、丹参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槽骨密度降低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72只8周龄、SPF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骨碎补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4只.骨碎补组和丹参组每天分别灌服中药药液6 g/kg,生理盐水组每天灌服0.9%生理盐水3 mL.镍钛螺旋弹簧每周加力1次.3组动物于正畸加力第7、14、21、28天分批处死,每组分别处死6只.分离上、下颌骨,分别测量牙移动距离和牙槽骨密度,采用SPSS18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碎补组、丹参组牙移动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碎补组、丹参组牙槽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碎补、丹参水煎液在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同时,均能够减缓牙槽骨密度的降低.

  • 正畸牙移动对大鼠血清和局部牙周组织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郭杰;赵青;陈扬熙;曾祥龙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牙周局部应力对血清和牙周组织中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正畸治疗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雌性大鼠动情周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模型,12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处理组、加力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又分为4个亚组,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相应处理.采用放射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处于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大鼠血清和牙周组织中的雌二醇含量.以SPSS11.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进行样本间两两比较.同时采用余弦节律分析法进行时间生物学分析.结果:正畸牙移动使处于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雌性大鼠血清和牙周组织中的雌二醇含量增加(P<0.05),但不会改变其近5d的亚日节律性变化规律.结论:正畸牙移动引起的机体血清中的雌激素含量增加,可能是全身应激反应的结果,而局部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则与局部应力引起的牙周改建直接相关.

  • 正畸牙移动与月经周期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杰;车晓霞;赵青;陈扬熙;曾祥龙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加力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差异及正畸治疗对月经周期的影响.方法:建立在Wistar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给予正畸加力的实验模型,测量记录相应的牙移动距离差异,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阶段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动情周期同一阶段加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以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进行同一组内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各亚组间的两两比较,同时采用余弦节律分析法进行血清雌激素含量变化节律的时间生物学分析.结果: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清雌二醇含量存在近5天的节律变化,其中在动情期低(P<0.05),此时加力牙移动速度快(P<0.05),移动距离为(2.10±0.14)mm;在动情前期高(P<0.05),牙移动慢(P<0.05),移动距离为(1.79±0.03)mm.正畸加力使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升高,但未改变其节律性波动的变化规律.结论:女性正畸患者可能存在一个牙移动快的佳加力时机,在雌激素水平低的月经来潮前给予正畸加力,可能会获得快的牙移动效果.

  • 猫下颌尖牙根管治疗对牙正畸移动的影响

    作者:龚向阳;翦新春;雷勇华;姚征宇;洪滔;马德英

    目的:探讨经根管治疗牙的正畸移动可行性及牙根吸收的风险.方法:建立对经根管治疗牙进行正畸移动的动物模型,采用石膏模型测量、病理学和放射学方法评估正畸移动的距离及牙根吸收的程度.16只成年家猫的一侧下颌尖牙在全麻下开髓、拔髓,一次完成根管充填治疗术,随后在正畸弹簧的作用力(100~120 g)下向远中作倾斜移动.8周后测量石膏模型上牙移动的距离,以及根管治疗牙与正常牙的组织学和放射学牙根长度.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正畸力作用下,根管治疗牙与正常牙移动距离相近(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根管治疗牙牙根的长度比正常牙小(P<0.05),但在放射学上,两者的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经根管治疗牙在正畸力作用下能与正常牙同样快速移动,组织学观察显示其根吸收的程度比后者略大.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去势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作者:张君;王胜林;王旭霞;黄艳;张文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去势(ovariectomy,0VX)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7周龄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去势盐水组(OVX-NS组)和去势生长激素组(OVX-GH组).将去势摘除双侧卵巢和腹部皮下注射rh-GH作为不同处理因素,观察第15天和第30天时3组大鼠正畸牙移动引起牙槽骨受压侧破骨细胞数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对3组大鼠不同时间正畸牙牙槽骨受压侧破骨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发现同一时间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VX-NS组比0VX-GH组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少;同组相比,第15天处死的大鼠与第30天处死的大鼠其破骨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牙周组织学观察见,0VX-GH组牙周膜的损伤和创伤性炎症较0VX-NS组明显减轻.结论:去势(成年)大鼠腹部皮下注射rh-GH,能够减少其正畸牙移动引起的受压侧破骨细胞数目,同时可促进牙周组织因正畸力所致的病理性变化的恢复,对成年正畸治疗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171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