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作者:胡亚军;刘文韬;王云龙;贺红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50 g力近中移动7周龄Wistar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生长激素(GH)组和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rhGH[2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在加力第1,3,7,14天从两组中各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取上颌牙列的印模,灌注石膏模型,测量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距离.将带磨牙的上颌骨脱钙,进行TRAP染色,观察上颌第一磨牙远腭根近中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结果:加力第7天和第14天,GH组牙齿移动明显比对照组快.GH组压力侧破骨细胞在加力第3天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在加力第7天和第14天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rhGH可能加快正畸牙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的时间.

  • 人工支点在矫治水平阻生上颌切牙的应用

    作者:彭友俭;程祥荣;敖妮娜;吕坤

    目的:针对位于根尖方向的水平阻生上颌切牙的矫治,采用新设计的人工支点(国家专利号200520098473.6)以控制阻生切牙的移动并观察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收集有水平方向(近远中方向)上颌阻生切牙病例3人.阻生牙均位于邻牙牙根方向.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外科手术开窗暴露切牙部分牙冠,将人工支点置于牙颈部或牙冠某一部分.牙冠处加力牵引.结果:水平阻生切牙以人工支点为移动中心而移动至正常位置,邻牙牙根无吸收现象.结论:人工支点在矫治复杂的水平阻生上颌切牙应用成功,是一个积极的具有广阔前景的治疗手段.

  • 女性月经周期对正畸牙移动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舒丹1;孙娟2

    正畸牙移动是应力引起牙周组织不断修复再生及牙槽骨改建的结果.拟基于前人对正畸牙移动与月经周期相关性的动物实验基础上,探讨成人女性月经周期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正畸女性患者选择佳施力时间提供参考.

  •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疼痛的防预和治疗

    作者:程卫国

    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国际疼痛学会于1980年把疼痛定义为"疼痛是实际发生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经历".Philipp等发现95%的正畸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疼痛症状,94%的患者疼痛或不适症状的高峰期出现在治疗后的第一个24 h内.疼痛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反应,也是正畸医生、患者及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 经牙髓治疗牙的正畸移动观察

    作者:龚向阳;雷勇华;翦新春

    目的:为探讨经牙髓治疗牙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对23例经牙髓治疗的牙齿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正畸移动观察,其中含前牙经牙髓治疗的患者13例,含后牙经牙髓治疗的患者10例. 结果:该23例牙髓治疗牙均完成了正畸移动,移动速度与正常牙相似,但矫治力应适当减小,矫治前后X线测量表明,经牙髓治疗牙与正常牙的牙根长度减小量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经完善牙髓治疗的无髓牙,在正畸牙移动中与正常牙无差异,但矫治力应适当减小.

  • 原位杂交法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表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作者:高清平;郭峰;谭亮;任力峰;张素银;翦新春

    目的 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EGFR-mRNA)的表达与分布,探讨E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24h及168h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法检测样本牙周组织EGFR-mRNA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EGFR-mRNA表达的强度高于受力24 h组(P<0.01);同时间组中张力侧EGFR-mRNA的表达高于压力侧(P<0.01);EGFR-mRNA在正畸组中的表达主要是位于近远中向的张、压力侧,而生理状态下主要位于根尖及根分叉区的牙周膜.结论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EGFR-mRNA的表达增强,提示EGF可能从基因水平参与了正畸牙移动,促进了组织的修复形成.

  • 大鼠正畸牙移动张力侧牙周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段培佳;黄元瑾;陈雨雪;陈扬熙

    目的检测正畸牙移动张力侧TGF-β1 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初步探讨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与TGF-β1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牙移动12 h组、1 d组、2 d组、3 d组、5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通过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正畸牙移动张力侧TGF-β1蛋白表达强度及时间分布特点. 结果牙移动1 d后,张力侧牙周膜区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明显增强,2 d 后达到高峰,牙移动2 d后,牙槽骨表面TGF-β1蛋白染色强度明显增强,5 d后达到高峰 . 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在机械力作用下TGF-β1作用参与了张力侧的骨形成.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TGF-β1
  • 两种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胶原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刘楚峰;曹阳;王军;赵志河

    目的 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移动过程中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为加力50 g组和加力150 g组,随机选择加力侧,对侧不加力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6、12 h和1、3、7、14 d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中Ⅰ型胶原和MMP-1、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 Ⅰ型胶原和MMP-1、TIMP-1在加力组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且表达有时间依赖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MMP-1、MMP-1与TIMP-1比值(MMP-1/TIMP-1)有与Ⅰ型胶原表达量呈负相关的趋势,TIMP-1有与牵张区Ⅰ型胶原表达量呈正相关的趋势.结论 MMP-1和TIMP-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Ⅰ型胶原代谢的调节,其表达的平衡性对维护牙周组织的生理健康、正常改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不同浓度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

    作者:郝鹏杰;李建昌;王霄立;周文娟

    目的 研究牙周局部注射3种浓度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4只.在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中切牙之间安放加力装置,每隔3 d注射药物10 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组注射10-10 mol/L的1,25-(OH)2D3,B组注射10-8 mol/L的1,25-(OH)2D3,C组注射10-6 mol/L的1,25-(OH)2D3,分别于加力后的第1、 3、 7和14天各组处死6只大鼠.制取标本后测量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结果 对照组、A组和C组大鼠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正畸牙移动减慢时期,B组大鼠观察到持续的牙移动而没有移动减慢时期.结论 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应用一定浓度的1,25-(OH)2D3能促进正畸牙的移动. 10-8 mol/L的1,25-(OH)2D3能更有效地促进大鼠正畸牙的移动,避免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缓慢时相的发生.

  • 大鼠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变化

    作者:刘楚峰;曹阳;赵志河

    目的 研究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膜中Ⅰ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机理.方法 将56只SD大鼠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前牙间用结扎丝拴结正畸用Ni-Ti螺旋弹簧,按正畸力大小分成施加50 g正畸力的轻力组28只、施加 150 g正畸力的重力组28只.对侧未做处理的磨牙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加力后3 、 6、 12、 24 h和3、 7、 14 d分7次处死,每次每组处死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观察大鼠牙周膜中Ⅰ型胶原在机械力刺激下的免疫阳性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加力侧与对照侧牵张区之间的染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力组与重力组压缩区与牵张区染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区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压缩区.牵张区1~3 d开始强表达,一直持续到14 d;压缩区1 d后开始表达减弱, 7 d后开始回升.另外发现50~150 g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无明显破坏.结论 机械力作用下,大鼠牙周膜Ⅰ型胶原代谢发生变化,牵张区表达增强,压缩区表达减弱;机械力作用下Ⅰ型胶原表达变化与时间密切相关; 50~150 g的机械力范围是实验鼠正畸用力的安全范围.

  • 不同力值对小型猪牙根吸收的影响

    作者:谢永建;麦理想;王大为;张弘;张晟

    [目的] 建立小型猪正畸牙根吸收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于小型猪下颌乳侧切牙后的牙根吸收情况,研究不同力值对小型猪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为正畸临床实践中预防牙根吸收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6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5~7月龄,体质量12~16 kg(平均体质量13.2 kg),共12颗下颌乳侧切牙,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施加力值0、100 g、200 g、300 g,每2周加力1次,术后45天切取标本,连续切片后HE染色,行普通光学显微镜形态观察和图像处理分析,并对牙根吸收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0、100 g、200 g组均未见明显的牙根吸收,也无可辨认的牙根长度变化;300 g组可见明显的牙根尖周吸收,牙根变短.[结论] 本研究小型猪动物模型牙根吸收程度随加载力值的增大而加重.

  • 不同矫治力作用下白细胞介素-1β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作者:王鹏;苏哲君

    目的:观察不同矫治力作用前后正畸牙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 IL)-1β的表达变化,探讨IL-1β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矫治青少年患者,年龄11.3~15.2岁,平均(13.4±1.9)岁,牙列排齐整平后,分别施加100、150、250 g的初始力远中移动尖牙。左侧上颌尖牙为观察组,A组加力100 g,B组加力150 g,C组加力250 g。右侧上颌尖牙为对照组,不加力。分别在加力前、加力后1、3、7、14、28 d收集两组牙远中临面处的龈沟液。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龈沟液中IL-1β的含量。结果 A组和B组的IL-1β浓度变化规律一致:在加力后开始增高,3 d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14 d恢复至加力前水平。C组加力后1 d IL-1β浓度缓慢升高,3、7、14 d保持在大致同一水平,28 d恢复至加力前水平。 A组、对照组IL-1β的平均浓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C组IL-1β的浓度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矫治力作用下龈沟液内IL-1β表达变化不同,提示适当的正畸力可引发牙周组织发生正常的生理性改建,过大正畸力的作用可造成牙周组织损伤,影响正畸治疗效果。

  • 脂联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RANKL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琴琴;韦海涛;覃昌焘;韦佳黛;刘建英;莫水学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脂联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与牙周组织骨改建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双侧上颌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2组,加力第1天起在实验组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局部注射脂联素,对照组注射1%磷酸缓冲液(PBS),每2天1次.两组大鼠加力后分别于第1,3,7,10,14天处死.测量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被移动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牙周组织中RANKL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第7,10,14天牙齿移动距离和RANKL阳性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联素抑制牙周组织RANKL的表达,参与了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骨改建,外源性脂联素可以减少牙齿移动距离.

  • P物质和IL-1β在固定正畸牙龈沟液中的表达

    作者:闫利勇;刘焕燕;高静;张丽

    目的 通过检测固定正畸患者不同矫治时期龈沟液(GCF)中P物质(SP)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固定矫治患者30例,随机选择一侧尖牙作为观察组,施加250 g远中移动初始力,另一侧为对照组不受力.分别在加力当天以及加力后1d、7d、14d、21d和28d收集患者尖牙近中及远中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SP和IL-1β含量.结果 正畸加力后观察组GCF中SP和IL-1β均开始升高[(3.8±1.2)pg/mL、(42.4±11.5)ng/mL],第7天均达到高峰[(5.0±1.4)pg/mL、(53.8±13.7)ng/mL],第28天基本回落至基线[(2.6±0.8)pg/mL和(35.6±11.9)ng/mL].对照组GCF中SP和IL-1β基本维持在基线.加力后1 d、7 d和14 d观察组GCF中SP含量和加力后1 d、7 d IL-1β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牙龈沟液中SP和IL-1β的表达随牙周组织受力变化而变化,参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改建,其监测为正确判断正畸牙的牙周状况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正畸治疗不同年龄大鼠牙根吸收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琳林;邹林洪;彭春;戴红卫;胡丹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对不同年龄阶段大鼠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用48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以24只12周龄大鼠为青春期组,24只24周龄大鼠为成年组,将每组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组,又各分为4个实验小组(牙根吸收1 d、7 d、14 d和28 d组),每组6只;设置自身对照,对照组取对侧未加力侧,分别在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加力后1d、7d、14d和28d处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分析牙根吸收率,测量牙移动距离。结果①第1天和第7天,青春期组和成年期组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0.71±0.09) mm vs (0.39±0.23) mm;第28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1.87±0.41) mm vs (1.06±0.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1~28 d均未见明显牙移动距离。②第1天吸收点数及百分比青春期组、成年组、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5.17±0.75) vs (7.17±0.75);第14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2.17±0.75) vs (4.0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期大鼠均可通过正畸治疗完成牙移动,年龄因素对正畸牙根吸收有一定影响,成年期大鼠的牙根吸收更严重。

  • 骨膜蛋白在人正畸牙移动中对牙周膜改建的作用机制

    作者:昝琳;李硕;汪颀;李卓

    目的 研究分析人正畸牙移动中骨膜蛋白(PN)对牙周膜改建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32例,均在前磨牙拔除前行正畸治疗,其中对照组(19例)不给予正畸加力治疗,试验组(13例)给予Ni-Ti丝行3~4个月正畸治疗,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两组患者牙周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黏着斑激酶(FAK)与PN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牙周膜中TGF-β1、FAK及P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周膜改建过程中,PN通过TGF-β1-PN-FAK信号通路参与改建,并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 大鼠正畸牙根吸收修复早期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张琳林;单春城;戴红卫;邹林洪;吴杨;周建萍

    目的 观察SD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早期修复过程中牙周组织的修复情况.方法 选取72只雄性SD大鼠,加力14 d后拆除加力装置,分别在拆除加力装置后0、1、3、5、7、10、14 d和28 d处死,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检测破牙骨质细胞在牙根周围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加力装置拆除时间的延长,牙周组织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修复相关性细胞,破牙骨质细胞在0~5d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28 d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拆除加力装置后,吸收的牙周组织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修复,随着时间的延长,修复越好.

  • 大鼠正畸牙根吸收修复早期BMP-2与BSP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琳林;戴红卫;张定铭;任嫒姝;邹林洪;吴杨

    目的 观察SD大鼠正畸牙根吸收早期修复过程中牙周组织骨形成蛋白-2(BMP-2)、骨涎蛋白(BSP)的表达.方法 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正畸加力14 d后拆除矫治器,在装置拆除后分别在0、1、3、5、7、10、14、28 d处死, 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P-2、BSP的表达.结果 BMP-2、BSP的表达在矫治器拆除后开始升高,BMP-2在第1天时达到高,BSP在第3天时达到高,然后逐渐下降,到第28天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BMP-2、BSP的浓度在牙周组织中选择性地表达升高,反映了矫治器拆除后牙周组织的修复过程活跃.

  • 灯盏花素对正畸牙移动大鼠牙槽骨重建的影响

    作者:苏哲君;关丽华;王鹏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正畸牙移动大鼠牙槽骨重建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髓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只,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50g力正畸装置牵引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隔日实验组每日灌服灯盏花素100 m∥kg,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在加力第7、14、21、28天后分批处死,测量各个时间点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及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牙槽骨中压力侧IL-1β表达变化.结果:正畸加力第7天实验组(灯盏花素100 mg/kg)大鼠牙移动距离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破骨细胞数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牙槽骨中IL-1β阳性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加力第14、21、28天实验组大鼠牙移动距离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12mm、0.23mm、0.19mmm,破骨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1.27、1.49、1.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L-1β表达平均灰度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4.37、33.94、30.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灯盏花素通过上调牙周组织中IL-1β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利于正畸牙移动.

  • 上中切牙根尖囊肿治疗后正畸牙移动的初步研究

    作者:任小华;韩红娟;吴浩;牟雁东;蒋芳

    目的 比较患根尖囊肿的上颌中切牙经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后进行正畸移动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32例患根尖囊肿的上颌中切牙根管治疗和根尖囊肿刮治及根尖倒充填术后3个月开始正畸牙移动,测量前牙正畸预设目标到达时患牙牙根吸收量,患者对侧健康同名牙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囊肿组牙根吸收与对照组牙根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根尖囊肿中切牙完善治疗后可以进行常规正畸治疗.

171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