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肾健脾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

    作者:郑艳;何丹;孙云松

    目的:探讨益肾健脾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益肾健脾汤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饮用0.1%氨水替代水180 d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益肾健脾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益肾健脾汤7.5、15、30 g/(kg?d),维酶素组灌胃维酶素混悬液0.28 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2 ml/d,1次/d,连续给药90 d。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大鼠股骨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 BM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降钙素(calcitonin, C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0只)比较,模型组(9只)股骨 BMD[(0.168±0.007)g/cm2比(0.235±0.029)g/cm2]、BMC[(0.383±0.022)g 比(0.637±0.085)g]、血清CT浓度[(26.76±11.54)pg/ml比(33.85±13.12)pg/ml]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骨硬化蛋白[(105.78±34.43)pg/ml比(71.51±23.21)pg/ml]和PTH[(11.52±4.34)ng/dl比(8.46±2.39)ng/dl]显著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健脾汤低(10只)、中(10只)、高(9只)剂量组股骨BMD[(0.197±0.011)g/cm2、(0.201±0.017)g/cm2、(0.206±0.021)g/cm2比(0.168±0.007)g/cm2]、BMC[(0.538±0.036)g、(0.546±0.039)g、(0.569±0.048)g 比(0.383±0.022)g]、血清 CT 水平[(30.42±12.61)pg/ml、(31.35±12.75)pg/ml、(30.83±13.10)pg/ml比(26.76±11.54)pg/ml]显著增高(P均<0.05);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86.32±24.28)pg/ml、(87.65±24.75)pg/ml、(86.82±25.56)pg/ml 比(105.78±34.43)pg/ml]、血清PTH水平[(9.36±2.76)ng/dl、(9.76±2.85)ng/dl、(9.84±2.97)ng/dl比(11.52±4.34)ng/dl]显著降低(P 均<0.05)。结论益肾健脾汤可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对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

  • 左归丸、右归丸对成骨细胞骨硬化蛋白的影响

    作者:秦梦;陈元川;郭海玲;段铁骊;赵咏芳;沈雪勇;詹红生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灌胃法获得左归丸、右归丸含药血清.体外培养SD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对照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各组含药血清培养后分别测细胞增殖、Sclerost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归丸组在5d、7d、9d时细胞明显增殖,左归丸组在7d、9d时细胞显著增殖(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右归丸组在5d时细胞明显增殖(P<0.05).右归丸组在24h、48hSclerost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左归丸组在24h较对照组减少(P<0.05).与右归丸组相比,左归丸组在24h、48h Sclerost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右归丸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在48h时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左归丸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在24h、48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右归丸组(P<0.05).结论:右归丸、左归丸对成骨细胞均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而右归丸较左归丸作用更明显.左归丸可能是通过抑制Sclerostin蛋白的表达发挥促成骨作用,右归丸无抑制Sclerostin蛋白表达作用.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clerostin与血管钙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雪莹;张琢;徐天华;杜银科;王力宁;姚丽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情况,探讨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HD患者30例为实验组,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检测血清Sclerostin、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镁、25羟维生素D、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管钙化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9.317,P=0.005),2组血管钙化积分也有明显差异(t=2.330,P=0.023),实验组Sclerostin水平是对照组Sclerostin水平的3~4倍[(4.81±1.18)ng/ml比(1.25±0.61)ng/ml,t=14.162,P<0.001].MHD患者血管钙化组的Sclerostin水平低于非血管钙化组(t=2.697,P=0.012),Spearman相关分析MHD患者血管钙化与血清Sclerostin水平呈负相关(r=-0.500,P=0.005),与年龄(r=0.588,P=0.001)、透析龄(r=0.417,P=0.022)、磷(r=0.741,P<0.001)、钙磷乘积(r=0.612,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r=0.588,P=0.001)、镁(r=0.470,P=0.009)等指标呈正相关.Sclerostin水平较高组的血管钙化积分低于Sclerostin水平较低组(t=-2.324,P=0.026).ROC曲线分析,Sclerostin预测血管钙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 0.579~0.834,P=0.020),佳截断值2.03ng/ml,灵敏度100%,特异度60.9%.结论 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高、程度重,血管钙化与血清Sclerostin水平负相关,与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镁等指标正相关.血清Sclerostin可能是一种血管钙化的保护因素,对预测血管钙化有重要作用.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莲地;王贺;阳琰;刘贝贝;李琪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PAD)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0例,按照踝肱指数(ABI)分为T2DM合并PAD组(PAD,n=62)和T2DM组(n=58).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n=58).ELISA检测血清SOST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分析SOST及25(OH)D与PAD的关系. 结果 T2DM组及PAD组血清SOST水平高于NC组[(228.58±74.29) vs (241.03±83.18) vs (182.33±54.12) ng/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组ABI与HDL-C、25(OH)D呈正相关(P<0.05),与BMI、HbA1c、LDL-C、HOMA-IR、血清SOST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25(OH)D及血清SOST是ABI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清SOST水平的升高及25(OH)D水平的降低,可能共同参与了T2DM合并PAD的发生发展.

  • 骨硬化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方(综述);张文斌;傅国胜(审校)

    骨硬化蛋白是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的阻滞剂,由SOST基因编码,在矿化组织包埋的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近,有相关研究陆续提示了循环骨硬化蛋白水平与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此外,一些研究表明,骨硬化蛋白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本文在回顾骨硬化蛋白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的基础上,对其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做一综述。

  • 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治疗骨质疏松新进展

    作者:杨立宇;付勤

    骨硬化蛋白,是一种由SOST基因编码表达的分泌型蛋白,目前已成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热门靶点,并已有大量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不同的研究中均证实了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有效地改善了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与骨转换情况.本文就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治疗骨质疏松的新基础研究与临床前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阿仑膦酸钠和甲状旁腺素对糖皮质激素性骨丢失的作用

    作者:程群;杜艳萍;李慧林;洪维;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

    目的 比较并探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动物实验:将40只9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GC)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 mg/kg·d皮下注射;GC +双膦酸盐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 mg/kg·d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4 mg/kg·d灌胃;GC+甲状旁腺激素(PTH)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5 mg/kg·d皮下注射+rPTH 80 μg/kg·d皮下注射.所有动物喂养3个月后处死.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腰椎和股骨骨密度,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大鼠股骨力学参数,收集外周血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细胞实验:将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 GC组:地塞米松(Dex)10-5 mol/L;阿仑膦酸钠(ALN)组:ALN 10-7 mol/L;PTH组:人重组PTH1-34 10-7 mol/L;GC+ALN组:Dex 10-5 M+ALN 10-7 mol/L;GC+PTH组:Dex 10-5mol/L+PTH 10-7 mol/L;分别采用MTT、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各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成骨细胞FGF23和SOS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GC组大鼠腰椎骨密度(0.232±0.021)和股骨骨密度(0.203±0.018)较各自对照组(0.247±0.03和0.226±0.037)明显降低(P<0.05);GC+ALN组股骨骨密度(0.224±0.03)和GC+PTH组腰椎骨密度(0.271±0.018)较GC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GC组骨小梁容积、骨形成率、矿化沉积率和血BGP明显降低(P<0.05),破骨细胞表面积和血TRAP5b明显升高(P<0.05).GC+PTH组骨小梁容积显著增加(P<0.05),GC+ALN组骨小梁容积与对照组持平.与GC组相比,GC+PTH组骨形成率和血BGP明显升高(P<0.05),GC+ALN组矿化沉积率升高(P<0.01),破骨细胞表面积和血TRAP5b降低(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GC可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矿化结节形成(P<0.05),GC+PTH和GC+ALN使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至对照组水平,但PTH能著抑制矿化,ALN促进矿化.Realtime-PCR结果提示经GC干预后骨硬化蛋白(SOST)和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表达显著升高(P<0.05),PTH抑制SOST表达(P<0.01),ALN抑制SOST和FGF23的表达(P<0.05).结论过量GC可增加SOST和FGF23表达,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骨形成降低和骨矿化受损有关.PTH和ALN可提高骨量,改善骨强度; PTH可降低SOST表达,促进骨形成;ALN可降低FGF23表达,促进骨矿化.

  • 老年人血清骨硬化蛋白与冠心病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无恙;陈庆伟;柯大智;李桂琼;陈靖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心血管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因胸痛待查人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313例,其中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63例,非冠心病患者150例,取术前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同时测定骨密度及血脂、骨转换标志物等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硬化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骨硬化蛋白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老年冠心病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178.035±0.636) pg/mLvs(180.576±0.608)pg/mL,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老年患者骨硬化蛋白与冠心病发生负相关(OR=0.865,P=0.018),其中骨质疏松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可降低罹患冠心病的风险(OR=0.767,P=0.007),非骨质疏松患者骨硬化蛋白与冠心病无相关性(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提示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腰椎骨密度(β=0.224,P<0.05)、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0.161,P<0.05)、年龄(β=-0.162,P<0.05)显著相关.结论 血清骨硬化蛋白与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在骨-血管轴中发挥信使作用.

  • SOST和β-catenin在不同分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及软骨下骨表达的研究

    作者:吴疆;吴龙;马龙;金群华

    目的 通过测定β-catenin和骨硬化蛋白(SOST)在不同分期人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软骨下骨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所有的骨关节炎标本均取自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内翻屈曲畸形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内侧胫骨平台组织,共39例.正常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均取自因下肢毁损伤行下肢截肢术的患者所捐赠的新鲜内侧胫骨平台组织,共6例.切片后用番红0固绿染色,采用改良Mankin评分将所有标本分为正常组,中度OA组和重度OA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3组中软骨及软骨下骨中β-catenin和SOST的表达情况.结果 根据改良Mankin评分结果,45例标本中,6例为正常,14例为中度OA,25例为重度OA.β-catenin在软骨和软骨下骨中表达均持续升高,软骨中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比在正常组,中度OA组和重度OA组中分别为17%,49%和62%,软骨下骨中分别为42%,59%和74%.而软骨中SOST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则在中度OA组中表达量高(59%),在正常组(11%)和重度OA组(12%)中表达量均明显少于中度组.在软骨下骨中,SOST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正常组中为58%,中度OA组为38%,重度OA组为16%,其表达量持续降低.结论 β-catenin及SOST与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关,甚至影响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其可能在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硬化蛋白、PINP、CTX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力;常九州;周卫东

    目的 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 Ⅰ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股骨颈及平均腰椎BM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OH)D3、SO、PINP、CTX各指标的差异,并做SO与上述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骨质疏松症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均=0.000),低骨量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 =0.009、0.002);(2)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缺乏113例(90.4%);(3)骨质疏松症组SO、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0.000),低骨量组SO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45);(4)S0与PINP、年龄、绝经年限正相关(r=0.978、0.194、0.205),与股骨颈BMD、平均腰椎BMD、体重指数负相关(r=-0.518、-0.349、-0.2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O与PINP呈正相关(β=7.015,P=0.000)、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β=-11.245,P=0.023).结论 (1)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SO水平明显增高,与PI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2)25(OH)D3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缺乏.

  • 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沉默DKK1、Sost骨细胞对细胞活性和相关蛋白的影响研究

    作者:万雷;黄宏兴;张志海;王吉利;柴爽;刘少津;黄佳纯

    目的 用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沉默Dickkopf(DKK)1、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 (Sost)转染的成骨细胞,观察其对细胞活性和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沉默DKK1(Ad-shDKK1)组和沉默Sost(Ad-shSost)组,空载腺病毒转染NC组,沉默DKK1和Sost重组腺病毒转染其余两组,再分别给予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干预,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以及骨相关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①三组含药血清干预后的细胞活性强于空白血清干预后的细胞活性.与空白血清干预的三组比较,含药血清干预后的三组细胞活性在24、48、72 h均增加,尤其在72 h时含药血清对Ad-shDKK1组的细胞活性作用更强,与同组空白血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含药血清干预与空白血清干预比较ALP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与NC组比较,其余两组ALP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shDKK1组和Ad-shSost组比较,ALP活性升高不明显;③与空白血清干预比较,含药血清干预后三组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均升高,与NC组比较,Ad-shDKK1组OPG、O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d-shSost组CTGF、OPG、O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沉默DKK1、Sost干预后细胞增殖和提高ALP活性,上调沉默DKK1、Sost腺病毒转染细胞CTGF、OPG、OPN的表达.

  •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周卫东;常九州;程力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在骨骼重建过程中释放于血液、尿液中的或其他分泌物,是能够被检测出来的一些活性物质,其具有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虽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联合骨密度,我们可以更早地了解骨转换的动态,在骨转换平衡状态的评估、骨代谢疾病的鉴别诊断、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一些传统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ALP、OC、PINP、TRACP、DPD、CTX)已经成熟运用于临床和科研中,新发现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SP、POSTN、SO、Cat K、OCIL等)在骨质疏松症和骨代谢疾病诊疗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其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本文从传统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和新发现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 金天格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骨硬化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蔡攀;陆燕;娄玉健;王明辉;付备刚;周小小;夏胜利;王秀会

    目的 探索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金天格胶囊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我院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n=72)和对照组(n=72).治疗组患者口服金天格胶囊+钙剂,对照组口服钙剂.两组观察12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血清骨钙素(OC)、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硬化蛋白(SCL)和骨密度值(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结果 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参数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后,两组OC、BAP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显著增大,且s-CTX、SCL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OC、BAP、s-CTX、SCL及腰椎正位、股骨颈、前臂、股骨粗隆的BMD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金天格胶囊可以通过改变骨代谢和抑制SCL表达而提高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

  • 作者: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化指标与mSASSS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陈志勇;王松华;朱国太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rtic protein-2,bmP-2)与改良 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odiif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score,m SASSS)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AS患者(AS组)和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于就诊或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取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OST及bmP-2水平,AS组患者同期以改良 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系统(modiif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score,mSASSS)进行脊柱的结构性损害量化评估,分析骨化指标SOST及bmP-2与m SASS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组患者其血清SOST水平呈现显著降低[(51.93±22.13) pg/ml vs (75.45±28.57) pg/ml;P<0.01)],而bmP-2水平呈现显著增高[(352.83±123.09) pg/ml vs (257.93±104.11) pg/ml;P<0.01)];AS患者血清SOST水平与mSASSS评分呈负相关性(r=-0.540,P<0.01),血清bmP-2水平与mSASSS评分呈正相关性(r=0.465,P<0.01)。结论血清SOST及bmP-2水平与AS患者脊柱的结构性损害相关,其可作为评估AS患者脊柱损害的血清学骨化指标。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谢建民;赵成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循环骨硬化蛋白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和脊柱骨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AS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75例AS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2组受试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的含量.采用超声诊断仪获取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用无创性全自动动脉测量仪器测量患者的脉搏传导速度(PWV),以X线记录AS患者mSASSS评分作为评价骨化进展的放射学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骨硬化蛋白水平与IMT、PWV、mSASSS评分及临床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AS患者血中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AS患者组IMT、PW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钙化组mSASSS评分明显升高;其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IMT、PWV、mSAS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IMT、PWV与mSASSS评分明显正相关(P<0.05).在ROC曲线下,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佳骨硬化蛋白界值为55.1(曲线下面积为0.82,95% CI:0.71~0.87,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8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循环骨硬化蛋白水平是IM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S患者血中骨硬化蛋白水平的降低伴随动脉粥样硬化和脊柱骨化的发生,可作为预测心血管钙化及骨化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 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清Sclerostin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燕彬;安荣泽;齐新文;邝立鹏;陈军平;王兆杰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0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患者80例,依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合并T2DM)与NDM组(非糖尿病),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Sclerosti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钙、血磷、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以及L~L4、股骨颈、Ward三角区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数值.应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估Sclerostin血清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结果 T2DM组血清Sclerostin、FPG及HbA1c显著高于NDM组(均P< 0.01),而两组血钙、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股骨颈、Ward三角区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较NDM低(P< 0.05或P<0.01),而两组L2~L4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lerostin与股骨颈及Ward三角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0.650、-0.674,均P<0.05),而与大转子区域及L2~L4的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骨质疏松合并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Sclerostin表达水平较高,且与骨质疏松部位、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有相关性.

  • 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骨硬化蛋白及Dickkopf-1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意义

    作者:陆万里;周盛;滕华建;蒋青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和Dickkopf-1(Dkk-1)蛋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为实验组,采集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5d空腹静脉血样;选择同期45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配对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OST和Dkk-1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血清SOST为1.3(1,2.39)ng/mL,Dkk-1为(2.87±1.08)ng/mL,明显低于照组[SOST为1.95(1.64,2.64)ng/mL,Dkk-1为(3.66±1.21)ng/mL](P< 0.01).实验组患者围术期血清SOST与Dkk-1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两者呈正相关(P<0.05).血清SOST在术后1d迅速升高至1.49(1.07,1.99) ng/mL,术后3d降至1.3(0.97,2.1)ng/mL,术后5d迅速降至1.01 (0.91,1.55) 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kk-1在术后1d显著升高至(3.04±1.04)ng/mL,术后3d升至(3.07±1.19)ng/mL,术后5d降至(2.93± 1.08)ng/mL,但术后3、5d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SOST与Dkk-1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清SOST术后变化较DKK-1更敏感,趋势更显著,可作为骨折后机体成骨能力的标志物及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 骨硬化蛋白:一个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靶点

    作者:孙静;夏维波;姜艳

    高骨量疾病骨硬化症(sclerosteosis)和Van Buchem病由SOST基因表达缺失导致.由于SOST基因突变导致骨硬化蛋白不能表达或功能缺陷,可造成该病患者的过度骨形成,其作用机制与抑制Wn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骨硬化蛋白通过与该通路共受体LRP5/6结合来阻断Wnt通路,进而对成骨细胞分化及矿化起抑制作用.由于骨硬化蛋白在抑制骨形成起关键作用且仅在骨组织表达,其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低骨量疾病如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涛;马信龙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进而导致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激素在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又发现其他危险因素,如骨硬化蛋白、胶原蛋白基因、G蛋白耦联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探讨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形成的影响,将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