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穴位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结肠传输功能及血浆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作者:杨晓梅;薛辉;张立泽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结肠传输功能、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青岛市黄岛中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STC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结肠传输功能、SP、VIP 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便秘评分量表(CCS)评分为(13.52±3.93)分、治疗后为(8.15±3.7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4.11±4.24)分、治疗后为(9.01±2.93)分,两组治疗后 CCS 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SP、VIP水平[治疗组分别为(46.73±1.50)ng/L、(206.10±12.14)ng/L,对照组分别为(40.92±6.25)ng/L、(214.73±7.62)ng/L]均较同组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26.66±0.88)ng/L、(332.68±17.84)ng/L,对照组分别为(23.32±1.75)ng/L、(306.22±20.01)ng/L]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比较,血浆SP、VI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STC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结肠传输功能,并可能通过调节血SP、VIP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 隔药饼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功能及血浆P物质的影响

    作者:杨硕;杨孝芳;江瑜;向开维;李海玉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配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夹脊、环跳、承山、昆仑等穴,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隔面饼灸相同穴位,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功能、下腰痛(JOA)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血浆P物质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腰腿痛功能积分(P<0.05)、JOA积分(P<0.05)、VAS(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P物质含量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隔药饼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改善作用优于隔面饼灸.

  • 舍曲林早期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慧敏;赵子从;王玉

    目的 分析舍曲林早期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卒中后抑郁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舍曲林早期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HAMD)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浆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HAMD、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NIHSS、ADL评分均改善,且干预组患者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SP及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SP及NPY均改善,且干预组血浆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早期干预能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可能与舍曲林治疗后血浆SP和NPY的动态改变相关.

  • 乌梅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浆SP、CGRP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瑞科;杨际平;邵颖;刘真真

    目的:观察乌梅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腹泻型IBS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乌梅汤治疗,对照组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2组均以治疗4W为1疗程.结果:乌梅汤治疗腹泻型IBS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之70.0%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SP、CG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0.01);观察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梅汤治疗腹泻型IB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SP、CGRP水平实现的.

  • 两种不同连续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P物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叶丽妮;郑海萍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CLPB)或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血浆P物质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均分为CLPB组和CFNB组。记录术后6、12、24、48 h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1、2 d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及需舒芬太尼补救病例数,检测术前、术后1、2 d血浆P物质(SP)及C-反应蛋白(CRP)、IL-6的浓度。结果:CL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SP、CRP及IL-6的浓度均低于CFNB组(P<0.05)。CFNB组有5例患者需要追加舒芬太尼,CLPB组无一例患者需追加。结论:CLPB对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CFNB,可以降低SP、CRP及IL-6的浓度。

  • 腕踝针对颈椎病患者镇痛疗效及血浆β-EP、SP含量影响

    作者:陈盼碧;王甜;杨孝芳;崔瑾;夏志鸿

    目的 观察腕踝针对颈椎病患者的镇痛疗效及血浆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椎病急性发作颈痛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传统针刺组,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镇痛疗效和治疗前后β-EP、SP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治疗24 h后,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治疗30 min、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在治疗30 min、24 h后,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P<0.01),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镇痛疗效在治疗30 min、24 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均升高(P<0.001,P<0.05),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两组血浆SP含量均降低(P<0.001,P<0.05),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腕踝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肯定,且腕踝针疗法即刻镇痛作用优于传统针刺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引起体内血浆β-EP的释放与SP的抑制有关.

  •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永;王祖龙;孙自学;门波;申保庆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浆中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及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本研究共观察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102例,脱落4例,入组患者98例.按中医辨证证候分为湿热下注组32例,瘀血阻络组34例,湿热瘀阻组32例.另选择35例正常中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p物质和β内啡肽含量,并对中医证型与血浆中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3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血浆中血浆p物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瘀血阻络组[(1 337.84±170.81) pg/ml]、湿热瘀阻组[(1 210.01±162.27) pg/ml]和湿热下注组[(1 135.76±166.45)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74.99±113.09) pg/ml](P均<0.01);3组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下注组[(212.70 ±29.49) pg/ml]、湿热瘀阻组[(180.81±20.20) pg/ml]和瘀血阻络组[(157.99 ±24.01) p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4.73±27.64) pg/ml](P均<0.01). 结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浆p物质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炎症反应;血浆中β内啡肽、血浆p物质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分型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数据.

  • 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SP和VIP含量的影响

    作者:沈虹;胡大文;唐纯志;王黎;赖新生

    采用麻黄、细辛、甘遂、延胡索等药研末,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外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同时观测该疗法对患者血浆SP和VIP含量的影响。其检测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浆SP含量,提高VIP含量。提示穴位贴敷在改善气道的神经源性炎症方面的作用明显。

  • 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血浆SP、CGRP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作者:程锦梅;张玲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每次0.4g,1次·d-1,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及SP、CGRP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P、CG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免疫功能,抑制SP、CGRP水平,改善患儿气道反应,提高哮喘患儿治疗效果.

  • 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

    作者:温雁云;袁宜勤;赵锋;曹东波;罗坚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 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龙虎交战针法组(A组)、平补平泻针法组(B组)和中频理疗组(C组),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检测3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浆P物质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A组与B、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血浆P物质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后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浆P物质含量的影响,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 龙虎交战针法是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有效的镇痛针法之一,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P物质有关.

  • 三仙生发酊对斑秃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

    作者:刘保国;李志英;李显平

    目的:探讨三仙生发酊对斑秃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以三仙生发酊外用治疗斑秃42例,并与20%补骨脂酊治疗24例和15例健康人做对照,对总疗效、血浆P物质水平进行对照观察.结果:①实验组总有效率88.10%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血浆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仙生发酊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并明显降低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