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 CT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慧;郭君武;李杰

    目的:对第二代炫速双源二代炫速双源CT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 )双能量技术在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angiography ,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2‐09—2014‐05在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脑动脉瘤的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照,比较两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术后脑动脉瘤检出情况为标准,DECT与DSA诊断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瘤测量数据上,DE‐CTA与DSA测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炫速双源CT双能量技术CTA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捷、无创而又能较高准确率的诊断脑动脉瘤的先进技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作为脑动脉瘤检查及筛查的首选方法。

  • 双能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

    作者:李杰;郭君武;师新宇

    痛风是由尿酸钠结晶沉积所致的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急性特征性关节炎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形成;慢性尿酸盐沉积疾病包括尿酸盐沉积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诊断痛风依靠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然而这些影像学方法不能明确标识痛风石。由于尿酸盐结晶在不同能量下存在不同衰减,所以采用双能量技术可检测出体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双源CT ( dual-source CT,DECT)将尿酸盐沉积彩色编码为红色,钙化为蓝色,所以,当实际应用到泌尿系结石患者时, DECT可以高度精确地诊断尿酸性肾结石,并将其与体内和体外的含钙结石区分开[2]。该研究中,作者利用DECT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的尿酸盐沉积及量化尿酸盐沉积体积,报道如下。

    关键词: 痛风 尿酸盐 双能量
  • 双能CT碘图腹部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赵常红;刘挨师;郝粉娥

    碘图是双能CT依据物质在不同KeV下衰减特性不同,实现物质分离,运用特殊软件识别物质中碘分布,从而生成的彩色编码图像,通过计算碘浓度等参数反映病灶血供信息,已成为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鉴别、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双能碘图原理、优势及在腹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CT双能量扫描模式在腹部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帆(综述);林伟;陈卫霞(审校)

    CT双能量扫描技术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同能量级别下对X线不同衰减的物理特性,获得反映组织化学成分的组织特性图像,从而提高腹部富血供病变的显示,同时能够进行组织化学成分分析等,获得物质特异性图像,如虚拟平扫图像、碘图等。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肝脏、胆道、肾脏、肾上腺以及胃肠道等主要腹部器官组织疾病的研究。本文就CT双能量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腹部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双源双能量CT在肺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路莉;张龙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也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因此早期诊断并随即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对其诊断常依赖影像学检查,常规CT仅能提供解剖学信息,而双源双能量CT(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可同时提供全肺解剖、灌注及通气信息,为肺栓塞提供可靠有利的诊断依据.自Johnson等[1]首次报道双源DECT的初步应用以来,其逐步成为CT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2,3].本文综述双源DECT在肺栓塞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 双源双能量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

    尽管不同厂家提出了不同的双能量CT设计方案,例如通过快速球管管电压切换完成双能量CT数据的采集,但因潜在的配准不良伪影影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双源CT因为能在单次扫描期间采集2种不同能量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两次采集期间对比增强程度的改变以及患者运动导致的层面间不匹配,实现了CT能量成像鉴别组织成分的可能性[1].

  • 双能量CT诊断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

    作者:柏瑞;乔国庆;郭元星;何小华;罗道首;彭光明;欧陕兴

    目的 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9例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于关节镜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并进行双能染色重建.以“双能染色减少征”作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利用“双能染色减少征”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53例,52例与关节镜术后结果一致;诊断前交叉韧带正常36例,33例与关节镜术后结果一致.“双能染色减少征”的诊断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7.1%,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5.5%,结论 双能量CT成像的“双能染色减少征”可认为是诊断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的有效征象.

  • 血色病一例

    作者:朱俭;全显跃;温志波;王保安

    患者男,26岁。自幼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查体:贫血貌,肝脾肋下8cm可触及。血色素29g/L,血红蛋白分析及染色体分析确诊为β海洋性贫血;肝功能血生化检查诊断为肝硬化。 影像学检查:骨盆CT(GE Hispeed CT/i)检查见髂嵴内缘毛糙,似短发直立(图1)。腹部双能量CT扫描(平扫)显示:肝脾大,肝脾下缘达髂嵴水平,肝实质内呈均匀一致高密度,在120kVp下,CT值为92HU(图2);在80kVp下,CT值为115HU,与正常肝内血管的低密度影形成明显对照(图3)。脾实质密度均匀,CT值为46HU,脾门血管迂曲。

  • 双能量线性融合成像在肾癌诊断中佳能量加权因子探究

    作者:何花;林明慧;李婷;张小彪;郭玉林

    目的 评估双能量CT(DECT)肾脏成像线性融合方式(LB)中不同加权因子的混合能量图像质量,以确定双能量成像在肾癌诊断中的佳加权因子.方法 对32例肾癌患者行肾实质期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 kV和80 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不同加权因子下的线性融合,比较加权因子从0~1.0混合能量图像的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加权因子分别为0、0.3 ~0.6的图像进行醒目度评分.结果 图像SD在加权因子为0.3、0.4的混合能量图像中较低.图像的SNR和CNR在加权因子为0.4、0.5、0.6的三组混合能量图像中较高,在加权因子为0.6的混合能量图像上高.加权因子分别为0、0.3、0.4、0.5、0.6的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好,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权因子为0.6的混合能量图像评分高.结论 肾癌双能量扫描中加权因子为0.6的混合能量图像具有相对较低的SD和较高的SNR、CNR,为肾癌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图像质量保证.

  • 单次对比增强双能量去骨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作者:张龙江;柴学;赵艳娥;周长圣;郑玲;卢光明

    目的 利用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为对照,评价双能量CT血管成像(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行3D-DSA.以3D-DSA为对照,以患者和以部位为分析单位计算DE-CTA的诊断准确性.以相似的方法在3D-DSA和DE-CTA上测量动脉瘤长轴、短轴及瘤颈大小.结果 3D-DSA证实11例无动脉瘤,35例有40个动脉瘤,动脉瘤平均长轴、短轴及瘤颈大小分别为(5.76±3.39)mm、(4.79±3.27)mm和(3.37±1.72)mm.DE-CTA正确检测了34例患者38个动脉瘤,漏诊2个动脉瘤.以3D-DSA为诊断标准,以患者和动脉瘤部位为分析单位,DE-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100%和95.0%、100%;诊断≤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100%.DE-CTA检测动脉瘤平均长轴、短轴及瘤颈大小分别为(5.54±3.48)mm、(4.50±3.31)mm和(3.11±1.67)mm;两种技术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9、0.957、0.870;P=0.000).结论 与3D-DSA相比,单次对比增强DE-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显丽;李邦国;刘盼;黄婷婷;孙辉;王梦;张雪梅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Lung PBV、Lung Vessels软件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的143例患者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双能量软件Lung PBV和Lung Vessels对其中的111例患者进行彩色编码成像,得到Lung PBV图及Lung Vessels图.单独应用CTPA及CTPA分别结合Lung PBV、Lung Vessels软件对肺动脉有无栓塞以及栓塞的部位、数目进行诊断并记录,比较单独应用CTPA及CTPA分别结合Lung PBV、Lung Vessels软件对全部栓子及不同部位栓子的检出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综合临床资料及CT检查,后确诊PE 41例.单独应用CTPA发现38例(34.2%),CTPA联合双能量软件后发现41例(36.9%);共检出栓子150个,包括段动脉58个,亚段动脉64个,亚段以下动脉28个,其中2个亚段以下栓塞Lung PBV、Lung Vessels图清晰显示楔形低灌注及红色伪彩色标记的栓子而CTPA未见异常.单独应用CTPA对全部栓子、段动脉栓子、亚段动脉栓子及亚段以下动脉栓子的检出率分别为82%、98.3%、84.4%、42.9%,CTPA联合Lung PBV软件分别为96.7%、100%、96.9%、89.3%,CTPA联合LungVessels软件分别为98%、100%、98.4%、92.9%,CTPA联合应用Lung PBV、Lung Vessels软件对所有栓子、亚段动脉栓子及亚段以下动脉栓子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CTPA(P<0.05),对肺段动脉栓子的检出CTPA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Lung PBV、Lung Vessels软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中采用CTPA联合Lung PBV、Lung Vessels软件可以提高周围型PE检出率,特别是亚段及亚段以下PE.

  • 双能染色减少征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诊断价值初步探讨

    作者:柏瑞;欧陕兴;刘海凌;乔国庆;彭光明;许玉清;李凭跃;尹庆水

    目的 探讨双能染色减少征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双源CT双能技术检查的9例术前怀疑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CT双能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使用Sie-mens双源螺旋CT,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双能肌腱模式重组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交叉韧带.将交叉韧带损伤的CT影像特征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了"双能染色减少征",其特征为在双能肌腱模式下受损的交叉韧带双能染色低于患者其余正常的交叉韧带.诊断单独前交叉韧带损伤6例,全部与关节镜结果一致;诊断同侧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与关节镜结果一致;诊断交叉韧带正常1例,与关节镜结果一致;诊断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一例,关节镜结果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9%(8/9).结论 利用双能CT成像中"染色减少征"结合临床能够有效诊断交叉韧带损伤.

  • 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结合形态学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金弋人;韩丹;蒋悦;黄益龙;赵雯;赵卫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与常规形态学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31例PTC患者术前行颈部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轴位加三维定位标记短径≥5 mm的中央组淋巴结,术中对应取材和标记,再扫描对应术前的淋巴结,术后得到病理结果后回顾性对CT图像进行研究分析.对淋巴结形态学分析并比较动、静脉期原发病灶、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碘浓度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佳敏感度及特异度的临界值,并比较其与形态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1例共获得一一对应的中央组淋巴结73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5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2枚.动、静脉期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标准化碘浓度(NIC)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4.29,P<0.05;Z=-6.29、-7.31,P<0.05),而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7,P>0.05).动脉期NIC诊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3%、69.4%,与形态学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达80.2%,特异度为87.8%.结论 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对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联合常规形态学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减轻后颅窝伪影的后处理方案优化的探讨

    作者:付雨菲;王弘;邱晓明;尹建军;韩丹

    目的 评价多种后处理方式在减轻后颅窝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需行头颅CT平扫并且后颅窝有伪影的成人患者40例,分别采用不同后处理方式减轻后颅窝伪影.A组卷积核D30,B组卷积核D24,C组卷积核D34,D组为A组行SAFIRE 3级重建后图像Q3,E组为A组行单能谱软件处理后的16组图像,F组为D组行单能谱软件处理后的16组图像.分别评价A~D组及E、F组中16个亚组图像的后颅窝伪影,并对各感兴趣区域进行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及后颅窝伪影分析.结果 六组三个部位的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组80keV时小,SNR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F组80keV时大.结论 单纯卷积核D24图像佳;D30经SAFIRE 3级重建后的图像,减轻伪影效果较好;D30图像经SAFIRE 3级和单能谱软件再处理后的图像,减轻伪影效果更佳.推荐临床使用D30经SAFIRE 3级重建后的图像,因其简单、方便操作效果亦较好.

  • 炫速双源CT在肺动脉成像中不同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孙国臣;梁桂芳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不同扫描模式对肺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3种肺动脉CTA检查方案分别为:Flash扫描(100 kV),双能量扫描(80/140 kV)和常规扫描模式(100 kV).每种检查方案,随机选择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组图像质量先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主观评估,然后在工作站上测量各组图像肺动脉主干的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各种扫描方案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良好的比例大于98% (118/120),各种检查方案的图像质量在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CT值、SNR、CNR)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在不同方案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Flash扫描100kV扫描方案中辐射剂量低,双能量扫描模式剂量高.结论 炫速双源CT的3种扫描方案获得的主观和客观影像质量评估结果相似,但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Flash 100 kV方案剂量低,值得推广应用.

  • 兔实验性急性肺栓塞双源双能量CT与3.0T MR肺动脉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

    作者:路莉;张龙江;陈波;毕俊;周长圣;罗松;柴学;赵艳娥;卢光明

    目的 评价双源双能量CT与3.0TMR诊断家兔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经股静脉注人明胶海绵栓子制作家兔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栓塞后2h行双能量CT及MRI,得到CT肺动脉图像(CTPA)、双能量肺灌注图像(DEPI)及MR肺动脉图像(MRPA)和MR肺灌注图像(MRPP).以肺叶为单位,记录栓塞的数目和部位.以病理学为金标准,计算上述方法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CTPA、DEPI检测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分别为95.8%、95.8%;特异性分别为94.1%、90.2%;MRPA和MRP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90.2%;37.5%、98%.CTPA与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检测的吻合度非常好(Kappa值=0.971,P<0.001),DECT(CTPA和DEPI联合)与MR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检测的吻合度较好(Kappa值=0.796,P<0.001).对于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DECT与MRPA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EPI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92%)高于MRPP(78.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双源CT诊断家兔实验性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略高于MRPA,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EPI显示肺栓塞所致的灌注缺损优于MRPP.

  • 小儿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双源Flash CT表现及其与病理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唐言;柳澄;毕万利;孙丛;程英升

    目的 分析小儿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的肺部双源Flash CT影像表现,结合影像征象初步探讨其与病理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符合临床PIBO诊断标准的患儿肺部双源Flash CT影像资料,观察主要征象、肺纹理变化及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65例PIBO患儿肺部CT征象:马赛克征65例(100%),段和/或亚段支气管壁增厚64例(98.5%),支气管扩张20例(30.8%),细支气管壁增厚42例(64.6%),细支气管扩张11例(16.9%),伴随炎性渗出性病变54例(83.1%).其中马赛克征中肺密度减低区内肺纹理细少38例(58.5%),无明显变化20例(30.8%),略增粗7例(10.8%).有效辐射剂为(1.08 ±0.65) mSv.结论 小儿PIBO的主要CT征象是马赛克征、大气道壁和细支气管壁增厚,其高发生率、弥漫分布的表现高度提示免疫机制可能参与PIBO的发病过程;其中细支气管改变的情况对PIBO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双源CT双能非线性融合技术显示甲状腺疾病

    作者:陆祎;朱景雨;汪登斌;蔡静;丁茗;刘世杰;宋黎涛;任刚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非线性融合(NLB)技术显示甲状腺病灶的能力.方法:对32例怀疑甲状腺病变患者行颈部双能量CT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成5组图像,分别为A组:80 kV;B组:线性融合图像0.5LB;C组:NLB(λ=80 HU,ω=250 HU);D组:NLB(λ=80 HU,ω=500 HU);E组:NLB(λ=160 HU,ω=250 HU).测量5组图像颈部动脉期的甲状腺病灶的对比度值和图像噪声值,计算病灶的对比噪声比值.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共同评价图像.结果:5组图像间对比度、噪声和对比噪声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D组图像对比噪声比值高,图像质量优.结论:NLB技术可以提升甲状腺疾病显示能力,优化图像质量.

  • 双能量碘图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慧;武志峰;鄂林宁;吴山;王荣华

    目的:探讨双能量碘图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既往有TACE治疗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CT影像及DSA资料,采用双能量扫描,分别用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 A法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图像,B法将数据调入Liver VNC后处理软件,对所获得碘图进行分析;运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两法对病灶的阳性检出率。结果50例TACE术后患者中共经DSA证实51个病灶,两种方法的对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43%和94.12%,(χ2=4.9,P值<0.05)。结论双能量碘图不仅可避免碘油伪影的影响而且可较准确发现TACE术后肝内的异常强化灶,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有着一定的作用。

  • 腺苷负荷双能量CT心肌灌注研究进展

    作者:李松娜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研究认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仍然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尚并不能完全替代血管造影,也不是作为首选的筛查技术.在进行CCTA成像时恰当地选择病例,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能获得满意图像[1-3].冠状动脉CTA优势在于筛查中等危险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判断血管硬化程度和了解变异分支.

131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