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S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海;谢文;刘书田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PA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右肺动脉栓塞39例,叶肺动脉栓塞48例。结论:MS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程度和栓塞栓子的形态,对指导临床溶栓治疗、评估疗效及愈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双源CT 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技术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研究

    作者:乔红艳;王锡明;程召平;姜建威;刘群;刘丽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ash模式在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资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的90例患者,行双源CT 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选定肺动脉主干为感兴趣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35、40、45 ml对比剂,注射速度5.0 ml/s,然后以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 ml,测量3组肺动脉干、S1段肺动脉、S10段肺动脉、上腔静脉的CT值,并对3组肺动脉图像质量及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进行评价.结果 A组各段肺动脉增强CT值>250 HU者占73.33%~90.00%,低于B、C组的93.33%~100.00% (P<0.05).A组平均肺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4.37±0.63)分,低于B、C组的(4.91±0.68)分和(4.88±0.54)分(P<0.05),B、C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分析:C组伪影明显多于A、B组(P<0.05).结论 应用双源CT 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时,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4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及较高的注射速度(5.0ml/s)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低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成像应用

    作者:戴丽娟;王琦;杨丽;李杨;王向明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应用.方法:60例临床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试验组,扫描管电压为80kVp,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mL) 35mL及30mL0.9%氯化钠溶液.B组为对照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p,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mL) 70mL及0.9%氯化钠溶液30mL.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计算平均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CT实际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五级评分.结果:A组CDTIvol、DLP、ED分别为(6.21 ±0.89) mGy,(239.28±1.78)mGy· cm,(3.46±0.87) mSV.B组CDTIvol、DLP、ED分别为(12.07 ±1.38)mGy,(451.42±2.98) mGy·cm,(6.31±1.06)mSV.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降低46%.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造影剂在CTPA中是完全可行的,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明显降低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用量.

  • 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爱敏;曹国全;潘克华;王镇章;郭献忠;王良兴;黄晓颖;刘瑾瑾;赵亮

    目的 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碘含量350 mgI/ml,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B组: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含量280 mgI/ml,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3D)标准水平重建;C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碘含量245 mgI/ml,AID3D高水平重建.记录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各组图像的肺动脉强化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3组间的CTDIvol、SNR、CNR和主观评分.结果 肺动脉主干及各叶肺动脉平均CT值A组明显低于C组(F=2.65,P<0.05),但B组与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噪声A组明显高于B、C组(F=16.38,P <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NR和CNR均明显低于B、C两组(F=17.17、19.13,P <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TDIvol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非过度肥胖患者,在CTPA成像中,注射稀释低碘浓度对比剂,并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和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控制辐射剂量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试验注册 北京协和医院,PUMCH-PULMONARY DISEASES 2011BA11B17.

  • CT肺动脉三维成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

    作者:顾志强;李楠;郭君武;冯广森

    目的 评价CT肺动脉三维成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9例肺栓塞患者,均行CT肺动脉成像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及栓子类型、数量.结果 CT肺动脉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6.61% (57/59),敏感度为96.49%(55/57),特异度为100.00%(2/2),漏诊率为3.51%(2/57),误诊率为0.00%(0/2),阳性预测值为100%(55/55),阴性预测值为50.00%(2/4);CT肺动脉成像显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肺动脉739支,肺动脉栓塞193支,栓塞率为26.12%(193/739),其中亚段肺动脉栓塞为常见约占29.92%,其次为叶肺动脉栓塞、段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和肺动脉干.结论 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误诊漏诊率低.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

    作者:余飞;杨东;商亚军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4月,回顾性选择我院收诊的80例急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与MRI检查,观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1)多层螺旋CT显示,肺动脉栓塞显示率为100%,图像质量为(3.52±0.83)分,扫描时间为(15.30±4.59) s,MRI扫描显示,肺动脉栓塞显示率为100%,图像质量为(3.29±0.98) 分,扫描时间为(411.80±134.85)s,两种检查方式在扫描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显示, 43例急性栓塞,占53.75%,37例慢性栓塞,占46.25%,49例单侧栓塞,占61.25%,31例双侧栓塞,占38.75%.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检出率高,图像质量高,影像征象明显,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双低"技术在320排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杜林芝;成满平;牛娟琴;叶建军;郝晓东;杨晓萍;陈纲;杨菊红;李欣怡;强海霞;钱玥;韩月东

    目的:通过比较在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对比剂的条件下肺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以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探讨"双低"技术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为C、L1、L23组,扫描条件:C组为120 kV、350 mgI/ml,L1组为100 kV、350 mgI/ml,L2组为100 kV、270 mgI/ml.3组管电流均为500 mA,对比剂用量、生理盐水用量和流速一致,分别为25 ml、40 ml、4.5 ml/s.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肺动脉主干噪声,图像质量以及容积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清晰,满足诊断要求.L1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均高于C组,图像噪声大于C组,辐射剂量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2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与C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大于C组,辐射剂量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2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均小于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噪声、辐射剂量与L1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辐射剂量、低浓度对比剂可用于肺动脉CT成像,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作者:罗光著;黄柳明;王缉胜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对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的多层螺旋CTPA资料,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患者CTPA肺栓塞指数(以Qanadli评分和Mastora评分表示).结果治疗14 d后,患者Qanadli评分和Mastor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 CTPA对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进行量化评估,可以较好地确定肺栓塞严重程度,为肺栓塞诊治提供参考.

  • 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与64层 CT 模式下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研究

    作者:彭徐辉

    目的:对比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与64层 CT 模式下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对本院疑诊为肺栓塞的66例患者行 CTPA 检查,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64层螺旋 CT 扫描,观察组行大螺距(Flash)螺旋 CT 扫描,对比两组相关诊断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 CTPA 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剂及有效辐射剂量(ED)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下CTPA 图像质量更加清晰,且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宝石CT肺动脉能谱成像佳单能量图像的选择

    作者:李又洁;高宗辉;王明超;周伟;马春忠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GSI)技术智能跟踪法肺动脉成像佳单能量图像的选择;方法:44例(体质指数BMI<26)可疑肺栓塞患者行宝石CT GSI技术肺动脉成像,获取40 ~ 75 keV间距为5 keV的8组单能量图像,分别对8组图像进行同层肺动脉主干CT值和SD值、背景噪声(BN)、背阔肌CT值的测量,计算并比较各组单能量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值(肺动脉主干)随keV减小而增大;65keV的图像噪声值(17.22±2.84)低(P<0.05);60 keV和65 keV组图像的CNR值亦明显高于其他组(P< 0.05),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318);60 keV组和65 keV组图像的SNR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9);60keV的图像主观评分(3.78±0.26)高(P<0.001).结论:60 ~ 65keV是宝石CT GSI肺动脉成像的佳单能量图像.

  • 64层螺旋CT 30ml对比剂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小胜;彭飞;黄德健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使用30 ml对比剂在肺动脉成像中的成功率及获取良好肺动脉图像的关键.方法 搜集42例使用30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成像患者的图像资料,31例通过预试验法,11例通过智能阈值触发技术,对图像进行评分和测量左右上叶前段和下叶前基底段肺动静脉CT值差值.结果 两种不同方法确定的肺动脉峰值时间,对比剂预试验法较对比剂智能阈值触发技术更准确,获得的图像优秀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阈值触发技术两下叶肺动脉与伴行肺静脉CT值差值较预试验法缩小(P<0.01,P<0.05),其图像良好率高于预试验法(P<0.05).对于不能配合扫描的患者使用对比剂预试验法两次扫描峰值时间不一致,易造成不合格图像;影响肺动脉成像的其他因素,包括对比剂浓度、流率、总量、放置留置针部位、后注入生理盐水总量、扫描前屏气等.重组肺动脉选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尤其旋转法大密度投影能显示肺动脉分支的全景且图像数少,但须注意层厚、窗宽、窗位对病变显示的影响.结论 64层螺旋CT采用预试验法和智能阈值触发技术中以30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成像检查,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峰值时间测定,可获取高成功率及满意的肺动脉图像.因智能阈值触发技术法样本量较小,结果评价尚有一定局限,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观察.

  • 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沙钧平;丁锋;王帅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及16层螺旋CTPA检查并确诊的18例P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层螺旋CTPA可清晰显示亚肺段水平以上的PE的栓子的大小、分布及范围.结论 16层螺旋CTPA诊断PE的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性强,且无创、快捷,可作为PE的首选检查方法.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唐春香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主要原因之一.CTEPH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和治疗,致使患者死亡.CTEPH是由于肺动脉被未完全及机化的血栓阻塞,继而引起肺动脉阻力增加.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无干预状态下,CTEPH无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ctomy,PTE)是较好的可选择的外科治疗手段.肺移植术仅是PTE不可行时的替代性治疗.

  •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

    作者:甘新莲;王珍

    目的 研究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探讨与肺动脉栓塞表现相似疾病的鉴别,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对21例肺动脉栓塞(1例为瘤栓)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图像采用10 mm层厚,10 mm层间距,和1.25层厚,0.625 mm层间距进行重建,所获的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运用MPR、MIP、VR技术后处理.结果 20例中(不包括1例肺动脉肿瘤),双侧肺动脉受累18例,单侧2例,病变累及131支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发生于左及右肺动脉远端18支,肺叶动脉38支、肺段动脉50支、肺段以下25支,CT显示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及分支血管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增强扫描不强化.充盈缺损依形态可分为4种:中心型(25支)、偏心型(61支)、附壁型(25支)、完全闭塞型(20支).并存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内灌注不均匀,肺梗死,胸腔积液及右房、右室增大.结论 肺动脉栓塞在CT图像上形态多样,病变范围广泛,双侧发病多于单侧,主肺动脉受累少见.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对本病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该方法能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 128层螺旋CT CARE Dose 4D肺动脉成像的剂量降低及辐射优化

    作者:胡伟;李福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应用管电流调制(CARE Dose 4D)技术,在不同条件下(80 kV与100 kV),对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65例临床疑似肺栓塞受检者随机分做2组,分别以80 kV(80 kV组,32例)和100 kV(100 kV组,33例)管电压,均使用128层CT及管电流调制技术行肺动脉成像.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录有效剂量(ED),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学t检验.使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行U检验.结果 80 kV组所测肺动脉CT值均高于100 kV组(P<0.05).80 kV组CTDIvol、DLP和ED均低于100 kV组(P值均<0.001).两组主观评分与图像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管电流调制CTPA 80 kV比100kV更具优势,ED值更低,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

  • MSCT低剂量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枕戈;王永光;曹国全

    目的 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名受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40例)和B组(4O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00mAs)和低剂量(40mAs)进行扫描,其余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1±0.8和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所接受的剂量显著低于A组.图像的评价结果显示:随着mAs降低,图像噪声增加(P<0.05).但中央肺动脉SNR、周围肺动脉SNR、中央肺动脉CNR、周围肺动脉CNR及主观评分均值B组相比A组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降低mAs的肺动脉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 MSCT肺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应礼;徐益明;崔秋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肺动脉栓塞病例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图像采用1.0mm层厚、0.7mm层间距和0.75mm层厚、0.5mm层间距进行重建,CTP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T)、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重建的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优缺点.结果:24例病例中,病变共累及76支肺动脉,其中,主肺动脉6支、肺叶动脉36支、肺段动脉27支、亚段动脉7支.肺动脉栓塞病变显示,1.0mm及0.75mm层厚重建无显著性差异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优点,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诸葛卫新;翁志鹿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46例患者中共有256个栓塞灶,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38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18个,对左右肺动脉栓塞显示率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肺部动脉栓塞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x2 =3.13,P>0.05);对2~3级肺动脉及4~5级肺动脉,5种阅片方式进行栓塞检出率比较,发现其中1.25mm+ MPR/MIP对2~3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mm+ MPR/MIP组(x=20.07,P<0.05);1.25mm+ MPR/MIP对4~5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mm+ MPR/MIP组(x=12.86,P<0.05).直接征象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及不同程度的管腔内充盈缺损,其形态各异,如血管截断,中心型充盈缺损,呈现“轨道征”、“靶心征”,动脉断面偏侧附壁可见充盈缺损,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呈“半月征”.结论 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快捷、受外界影响小、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

  • 应用低剂量造影剂行双源CT肺动脉血管造影价值

    作者:康淑琴;刘文亚;肖虎;高晓燕;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目的 探讨低剂量造影剂在双源CT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疑诊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20例,分别应用优维显(300 mgI/mL) 80 mL和40 mL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140 kV和80 kV能量CT数据,由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Kappa分析行一致性检验,并比较2组相同能量扫描时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干、左肺上叶前段、左肺上舌段、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右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内侧支、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的血管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结果 2名医师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7,P=0.000),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4.43±0.23)与小剂量组(4.32±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能量扫描时,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SNR(4.79(3.67,5.11)、5.18(4.81,7.59))、左肺动脉干SNR(4.48(3.35,5.12)、5.10(4.46,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 kV能量扫描时,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SNR(2.60(2.33,2.71)、3.16(2.73,3.64)),左肺动脉干SNR(2.63(2.17,2.78)、3.09(2.56,3.43)),左肺下叶前基底段SNR(1.96(1.28,2.13)、2.42(1.88,3.11)),右肺上叶前段SNR(2.09(1.66,2.68)、2.84(2.18,3.35)),右肺下叶前基底段SNR(2.18(1.70,2.74)、2.90(2.27,3.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相同能量扫描时2组血管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PA检查时应用小剂量造影剂可获得与常规剂量造影剂相同的清晰图像.

  • 闭塞性与非闭塞性肺栓塞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耿园园;焦亚彬;李培秀;张玉;张磊;冯长明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双源CT肺动脉成像(CTPA)显示的闭塞性与非闭塞性栓子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的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经CTPA及DEPI扫描确诊的31例急性PE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CTPA,记录PE栓子的数量、分布部位及栓塞类型.分析DEPI,分别计算每个栓子栓塞区与对照区肺组织灌注CT值的差值(△CT值).结果:将CTPA所示栓子按其分布部位及栓塞程度分为四型:中央型闭塞型、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周围型非闭塞型.DEPI视觉分析法:闭塞型组中,表现为灌注减低、灌注轻度减低、灌注不变的比例为78.57%(99/126)、21.43%(27/126)、0.00%(0/126).非闭塞组中,其比例分别为19.70%(26/132)、34.09%(45/132)、46.21%(61/132).中央型闭塞型、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周围型非闭塞型视觉阳性率分别为100.00%(85/85)、66.11%(66/108)、100.00%(41/41)、20.83%(5/24).DEPI半定量分析:闭塞型与非闭塞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59±12.10)HUvs (33.12±9.72)HU,t=22.968,P<0.01];中央型闭塞型与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与周围型非闭塞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12±13.55)HU vs(36.23±7.87)HU,t=20.506,P<0.01;(53.12±14.64)HUvs(19.12±5.77)HU,t=13.220,P<0.01].结论:闭塞型栓子往往引起灌注异常,而非闭塞型栓予,受多种因素影响,DEPI呈现多样化.双源CTPA联合DEPI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能够对PE治疗前评估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依据.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