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脑桥外髓鞘溶解症一例

    作者:陆宪忠;刘金霞;刘光美;肖迪

    患者男,43岁.因意识障碍8 d,疑肝性脑病入院.人院前半月余因呕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3 d出血停止,拟行脾切除术.术前因有少量腹水而应用利尿剂,24 h尿量达6000 mL.继之出现昏迷,血钠112.3 mmol/L,血氯84.6 mmol/L,诊断为低钠性脑病,应用3%氯化钠及0.9%氯化钠治疗,12 h后复查血钠132.6mmol/L,血氯90.2 mmol/L,患者神志转清,但6h后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有不语、不睡、吞咽困难、狂躁而转入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相关问题

    作者:徐严;王江滨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口感染HBV,而我国又是HBV感染高流行区,HBV慢性感染者接近1亿.慢性乙型肝炎的年肝硬化进展率为2.1%~6.0%,而且一旦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率分别高达4.4%和3%[1-2].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作为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只有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从根本上去除导致疾病进展的病因,才能改善或减轻肝损伤,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疲劳状况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附632例临床资料

    作者:葛舰;王祖君;李小丹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疲劳状况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疲劳自评量表对不同中医证候类型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疲劳状态进行量化评定,并对比例较高的前5个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疲劳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5个主要证候类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在精神疲劳、疲劳的情境性、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等疲劳因子方面积分存在差异(P<0.05),肝郁脾虚和肝气郁结证患者的精神疲劳表现明显.(2)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前5位中医证候类型依次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在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的情境性等疲劳因子方面积分存在差异(P<0.05),肝郁脾虚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精神疲劳及疲劳的情境性表现明显.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疲劳可能与中医学虚、郁、湿等病理因素有关.

  • 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素兼夹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志平;吴同玉;廖凌虹;刘瑶;李东良;沈建英;张凌媛;丁珊珊

    目的:探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患者证素兼夹分布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关系,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212例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四诊信息资料,通过证素辨证法对其中的湿、热证素积分均≥100的判定为湿热证,筛选湿热证患者共100例。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判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理特征,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分析福州地区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其病性证素湿、热的关系。结果:早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证的主要兼夹病位在肝、脾,其次为胆、胃、肾。实性证素兼夹以气滞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阳亢、痰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热、湿、血瘀、气滞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湿、气滞分布比例较高;虚性证素兼夹以阴虚为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血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阴虚分布比例较高。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与湿、热证素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湿热是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性质,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及其兼夹病性和病位的变化,其肝纤维化程度也相应加重。

  •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征研究

    作者:吴同玉;廖凌虹;甘慧娟;陈妍;李宇涛;李东良;沈建英;张凌媛;方坚;石志平;刘瑶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素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对福建地区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证素名称,根据其积分数值确定其病位与病性。结果:70分以上的证素分布情况:湿、肝、气滞、脾、热在50%以上,其次为阴虚、气虚、阳虚,其他证素分布则相对较少。在3个证素等级分布中,1级:脾、肝、气滞、热、痰、湿分布比例较高;2级:湿、热、气滞、阴虚分布比例较高;3级:湿分布比例较高,其次为气滞、阴虚和热。结论:本课题研究的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病理特性表现为,病位以肝为主,多与脾共见,疾病早期以湿热、气滞等实证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则是湿热、气滞与阴虚多见,表现为虚实夹杂,这可能与福建当地的湿热气候有关。

  • 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毅

    近年来,HBV病毒的感染急速增多[1-2].大量的研究[3-4]表明,HBV DNA病毒载量为有效预测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及转归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拉米夫定等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HBV的复制,由此可以延缓乙型肝炎的发病进展.第三代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因价格因素,大部分病员仍无法长期坚持用药.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1例

    作者:李玉春

    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1例,取得满意疗效.

  • 血栓弹力图在肝炎肝硬化患者术中评价凝血功能的应用

    作者:殷国平;卓九五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指导成份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5日至2016年10月30日择期在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35~65岁,ASA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EG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TEG组主要观察并测量凝血反应时间(R值)、形成时间(K值)、血栓大幅度(Ma值)和凝固角(α值),并结合血气分析结果决定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对照组则根据凝血功能常规检测、血气分析结果及出血量的情况,选择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结果 TEG组的出血量以及血液制品输注量(包括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EG组术后12、24 h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可实时监控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指导围术期合理地输注血液制品,从而减少手术中血液制品的输入量,减少术后腹腔出血几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复方丹参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肝纤维化标志物影响研究

    作者:夏建萍;应豪

    目的 探究复方丹参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PCT、ALT、AST、TBIL及HBV-DNA水平均降低(P<0.05),PCⅢ、Ⅳ-C、LN、HA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血清PCT及PCⅢ、Ⅳ-C、LN、HA水平均较低(P<0.05),ALT、AST、TBIL及HBV-DNA均较低(P<0.01),临床疗效较高(P<0.01).结论 复方丹参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清PCT水平,显著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作者:钮志林;王魏;赵刚;徐密琴;吴建成

    选择肝功能不稳定、HBV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48周后患者临床征状、体征、肝功能、肝形态学及HBV-DNA的变化,并于同期经综合治疗的对照组18例进行对比,观察米拉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肝生化指标、Child-pugh平分、HBV-DNA定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拉米夫定治疗可有效抑制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硬化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稳定肝功能,进一步获得临床和生化的改善.

  • 凯西莱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立新;凌勇武

    目的:探讨凯西莱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改善肝脏功能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凯西莱100mg静脉点滴1个月,随后给予凯西莱0.2g口服,tid,共2个月,观察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ALT、AST、AST/ALT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前白蛋白(PA)、白蛋白(A)上升幅度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凯西莱对乙肝病毒复制无明显影响.结论:凯西莱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并有一定的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 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健康指导

    作者:吴顺爱

    病毒活跃复制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肝功能衰竭和各种并发症[1].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自2005-2007年对47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影响

    作者:曾如雪;黄灵跃;程贤文;傅燕燕;倪伟;施维群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引起肝硬化常见的原因之一,门脉高压则是肝硬化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为了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Mate分析

    作者:付昌隆;朱肖鸿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广泛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或假小叶形成,是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通常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终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以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为主的临床表现,且常有一系列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等.如无有效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为84%,失代偿累积发生率为20%,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14%~35%[1],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

  • 强肝胶囊为主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临床观察

    作者:沈黎明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的复制和不断的迁移变化,致使难以有效的药物杀灭病毒,故尽早地延缓患者由肝炎走向肝硬化的进程,是临床上的首要任务.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8月,采用强肝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陈晓红;陈智;陈峰;朱海红;周红娟;姚航平

    目的:构建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织cDNA文库,为筛查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特异相关的基因及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Trizol方法提取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织总RNA,并用mRNA纯化试剂盒进行mRNA纯化;反转录合成单链cDNA,长距离PCR方法合成双链cDNA;PCR产物经蛋白酶K水解、纯化后,用Sfi I酶切;将酶切产物进行分级分离,回收0.4 kb以上的cDNA组分,并与λTripl Ex2载体连接;连接产物经体外蛋白包装,产生未扩增文库;鉴定文库的滴度和重组效率后,进行文库扩增;鉴定扩增文库的滴度和重组效率;随机挑取11个噬菌斑,用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所构建的cDNA文库的质量.结果:未扩增文库滴度为1.03×106 pfu/ml,重组效率为97.24%,扩增后文库滴度为1.36×109 pfu/ml,重组效率为99.02%;用载体两端的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02 kb,含1 kb以上的占36.36%,0.5~1 kb的占63.64%.结论:已成功构建一高质量的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织cDNA文库,为筛查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特异相关的基因及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90例临床分析

    作者:岑立冲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如病毒、酒精等)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病变.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3.5亿,其中我国约1.2亿[1].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进展性和致死性疾病,如未经合理治疗,部分患者10~30年可发展为肝硬化,30~50年可发展为肝癌,肝硬化5年存活率55%,失代偿肝硬化5年存活率14%,肝癌5年存活率5%,预后差[2].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对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9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张蓉;王秀燕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8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在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 对照组1例因出现肝细胞癌死亡,2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治疗组1例在治疗一周时因出现血肌酐轻度升高退出.治疗1年时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 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23.08%.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

    作者:梁群;刘群;李长春;薛发轩;李智;严红梅;付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9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24名正常对照者的MMP-9 -1562C/T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风险相关性.结果 MMP-9 -1562C/T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启动子156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无明显相关.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和瘦素水平变化

    作者:童芳芳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和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在Child A级(n=33)、B级(n=32)和C级(n=3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5例健康人,常规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hrelin和Leptin.结果 Child A级、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FPG[分别为(5.55±0.47)mmol/L、(6.62±0.58) mmol/L和(7.37±0.73) mmol/L]、FINS[分别为(14.31±2.12) mIU/L、(15.56±2.21) mIU/L、(16.78±2.32) mIU/L]水平和IRS[分别为(3.63±0.47)、(4.72±0.56)和(5.48± 0.77)]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分别为(4.74±0.36) mmol/L、(13.17±2.02) mIU/L和(2.85±0.39),P<0.05),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0.627,r2=0.671,r3=0.714,P<0.05);各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hrelin[分别为(170.81±37.15) ng/L、(131.90±28.66) ng/L和(94.74±25.38)ng/L)水平较健康人[(208.14±40.36) ng/L]明显降低,且随着Child分级变差而逐级下降(P<0.05),与IRS呈负相关(r4=-0.617,P<0.05);各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分别为(12.17±3.57)μg/L、(15.26±3.81)μg/L和(18.09±4.10)μg/L]较健康人[(9.54±3.32)μg/L]明显升高,且随着Child分级变差而逐级升高(P<0.05),与IRS呈正相关(r5=0.642,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hrelin和Lep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Ghrelin和Leptin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48 条记录 12/23 页 « 12...9101112131415...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