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血细胞参数P2/MS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郝世勇;聂华;吕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血细胞参数 P2/MS 的变化及其对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 LC 2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0例和正常人100例,进行外周血常规分析,计算 P2/MS 比值。结果 LC 患者 P2/MS 比值为10.50,显著低于CHB 患者(43.58)和正常人(122.80,P 值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2/MS 诊断 LC 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当P2/MS≥60.09时,其排除肝硬化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64%;当 P2/MS≤6.66时,其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为39%,特异度为100%。结论 P2/MS 对 LC 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程孟怀;邵鸣;吴青芳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V DNA阳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应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12个月.结果 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小于1000copies/ml者分别为96.7%(29/30)和96.6%(28/29),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34.0%(5/16)和40.0%(6/15,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分别由治疗前8.9±1.7和9.0±1.7降至治疗后5.2±1.1和7.2±1.3(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V DNA阳性肝硬化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验证.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eAg与血清HBV DNA定量分析

    作者:唐长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在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eAg阳性20例和HBeAg阴性56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血生化结果的异同.结果 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ALT、TBIL、ALB和INR等指标与HBeAg阴性患者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在不同组Child分级患者中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情无显著性区别.

  •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62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宝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所选病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2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静脉滴注丹参、茵栀黄、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利尿剂、白蛋白等.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48周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毒学应答率和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57.50%(23/40)对0%(0/22)和55.00%(22/40)对0%(0/22,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分别为2.684 log10拷贝,毫升与0.456 log10拷贝,毫升(t=2.816,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HBV复制活跃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不但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还能使肝功能很好地恢复,糖尿病得到控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 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磊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患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另37例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12月.结果 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在1年时血清HBV DNA转阴率为89.3%,HBeAg转阴率为52.0%.HBeAg/抗-HBe转换率为22.2%,肝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减轻或阻止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 钙离子拮抗剂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量影响的观察

    作者:周清荣;张园海;谭友文;於学军

    目的 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维生素C(安慰剂组,n=32)、汉防已甲素(对照组,n=26)和硫氮卓酮联合尼卡地平(治疗组,n=32)治疗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定给药前及绐药4周后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量.结果 安慰剂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771.19±200.47对772.34±201.94 ml/min)和脾静脉血流量(334.52±141.26对329.39±132.33 ml/mi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769.96±208.71对591.74±162.23 ml/min)和脾静脉血流量(329.37±121.95对295.44±123.09 ml/min)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778.37±210.41对604.29±170.37)和脾静脉血流量(336.40±162.56对301.65±145.94 ml/min)相差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氮卓酮与尼卡地平合用可有效地降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 中药制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应天明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中药制剂治疗,另30例为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口服,治疗52周.结果 中药制剂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下降和B超检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本中药制剂能有效、安全地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冯静;孙艳梅;许传娟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18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测、病毒学标志物、B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试验,33例存在糖耐量减低,48例诊断为肝源性糖尿病,在保肝、抗病毒、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控制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 48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得到良好控制35例,控制不良8例,病情恶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合并肝性脑病死亡2例,合并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见,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肝源性糖尿病治疗重点在于积极抗病毒,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对于合并糖尿病肝功能破坏严重者,应及早给予胰岛素治疗.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32例

    作者:董泽浩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3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拉米夫定100mg/d 口服,治疗12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为82.9%,ALT复常率为89 .1%,血清TBIL下降和ALB上升.结论 拉米夫定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显著改善肝功能,尤其是能够使白蛋白升高.

  • 大黄(庶虫)虫丸联合核糖核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80例

    作者:骆稚平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和大黄(庶虫)虫丸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27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ALT、TBIL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球蛋白下降明显,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的明显下降,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核糖核酸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学斌;肖绍树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终末期肝病,5年生存率仅为14%左右,但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V DNA持续转阴和ALT持续正常者生存率明显提高[1].因此,抗病毒已成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被列为禁忌证.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LA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就LAM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

    作者:李坤;沈天白;李莹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分析其与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相关血清学指标在慢性肝病中的相关性,以探讨铁蛋白在肝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在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常规检测SF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及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健康对照组SF水平分别为(216.79±24.46)μg/l、(220.47±39.38)μg/l 和(71.23±4.69)μg/l,肝病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与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AFP、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50(CA50)呈显著正相关,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F与AST、乳酸脱氢酶(LDH)、AFP、Ca199、癌抗原724(CA724)、CA5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SF与AST、AFP、CA199具有相关性。SF可作为肝脏疾病损伤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铁负荷增加可加重肝病患者肝细胞的损伤,铁蛋白水平对判断肝病病情、对疾病预后判断及开展干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超声介入法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09例疗效分析

    作者:代雪枫;齐晓林;马勇;丁体龙;涂远航;于莉

    目的 探讨超声介入法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科收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1例,其中治疗组109例,对照组72例.给予对照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甘草酸二铵、促肝细胞生长素等治疗,给予治疗组核苷类药物联合超声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后1年、2年、3年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HBV DNA、腹部超声检查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肝组织活检,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率及肝组织活动指数(HAI)和肝纤维化指数(HFI)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及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3年时血白蛋白为(40.9±4.1)g/L,显著高于对照组[(38.7±3.4)g/L,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为(69.7±11.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9.4)%,P<0.05];治疗组在3年时门静脉内径和脾长分别为(1.18±0.14)cm和(11.74±1.18)cm,显著低于对照组[(1.24±0.14)cm和(12.78±1.43)cm,P<0.05];3年后治疗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率为5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3年时治疗组HAI和HFI分别为(3.64±0.86)和(3.87±0.84),显著低于对照组[(8.94±1.42)和(6.83±1.12),P<0.05].结论 超声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减轻门脉高压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率明显提高.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朱晓燕;胥萍;陈慧;徐俊驰;吴敏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 (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 在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及测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结果 对照组和肝硬化组外周血T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93±1.23%和33.13±3.38%(P<0.05),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9±1.88%和32.47±2.18%(P<0.05);Child-PughA级(30.58±2.99%和32.19±1.44%)、B级(34.61±1.43%和33.46±2.58%)和C级(34.2±2.31%和31.76-2.33%)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肝硬化患者,T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2=0.8326和:r2=0.643,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提示T细胞高表达的PD-1可能通过与其配体PD-L1作用而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并导致病毒感染持续.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物质和IL-6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菊兰;苏智军;余雪平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相关抗体及IL-6水平。结果 CHB患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IL-6水平分别为(9.5±5.6) KIU/L、(42.5±218.7) KIU/L、(1.5±0.7) IU/L和(6.6±12.6) pg/mL,在肝硬化患者分别为(9.5±8.6) KIU/L、(47.6±101.5) KIU/L、(2.2±1.7) IU/L和(15.8±25.5)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4±5.6) KIU/L、(7.7±18.3) KIU/L、(0.8±0.8) IU/L和(2.8±2.0) pg/mL,P<0.05],而CHB和肝硬化患者血FT3分别为(2.4±0.5) ng/L和(2.4±0.6) 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0.2) ng/L,P<0.05];肝硬化患者TRAb和IL-6水平分别为(2.2±1.7) IU/L和(15.8±25.5) pg/mL,明显高于CHB患者[(1.5±0.7) IU/L和(6.6±12.6) pg/mL,P<0.05],而TT3和TT4水平分别为(0.8±0.3) nmol/L和(5.4±1.9)nmol/L,显著低于CHB患者[(1.3±0.3) nmol/L和(8.0±2.2) nmol/L,P<0.05]。结论联合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及IL-6水平对病情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于延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1年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H)水平的变化情况,血清HBeAg和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患者TBIL水平、ALT水平和AST水平、INR水平、MEL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AL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H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血清HBeAg阴转率0.00%,HBV DNA阴转率为85.14%;治疗1年后,HBeAg阴转率0.00%,HBV DNA转阴率为95.9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对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无干扰,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同时无显著并发症,治疗安全性高.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评估

    作者:陈萍;李江;苏菲;李家斌;程君

    目的 评估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3: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肝癌相关性危险因素.观察组为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3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乙肝肝硬化病程≥10年的患者110例.结果 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有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抗病毒治疗,HBV DNA阳性,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OR值及95% CI分别为2.495(1.293~4.816)、18.167(2.261~145.950)、0.185(0.100~0.343)、1.184(1.072~1.308)、2.916(2.041~4.16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如伴随HBV DNA阳性,尤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长期吸烟史,糖尿病者是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危险性.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5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铭;李卫;黄敏;吴兆进;李永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和临床特点. 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5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45例无肝源性糖尿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进行对照. 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病的症状,较少出现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肝源性糖尿病的轻重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肝性脑病、各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也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积极的护肝、控制血糖和肝硬化等并发症的治疗.

  • 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程辉;袁宇慧

    目的 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护肝和对症支持基础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2周后3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而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AST、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ALB、CHE水平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HBV-DNA拷贝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患者肌酐(Cr)水平显著上升(P<0.05),其余两组Cr、尿素氮(BUN)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德福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在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且联合用药抗病毒效果更佳.

  •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永英;赵敬武;徐学君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及肝功复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448 条记录 13/23 页 « 12...10111213141516...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