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拔牙创愈合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作者:雷小莉

    目的 为了提高正畸疗效,分析和和探讨不同愈合期的尖牙拔牙区内移动后根尖的吸收情况与牙槽骨高度的相互联系.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牙科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80颗上颌尖牙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牵引上颌不同侧尖牙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第12周)和对照组(第1周),在尖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接触后进行尖牙根尖摄片,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尖牙根尖吸收情况以及牙槽骨水平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创的愈合不会对患者的根尖吸收以及牙槽骨水平高度产生影响,因此拔牙后可以早期进行牙齿移动.

  • 下颌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

    作者:陈新明;刘进忠;赵吉宏

    患者男,21岁.左下颌骨无痛性肿块渐进性增大2年,近3个月肿块生长加速、左下后牙松动并在当地医院拔除,病情无好转并出现下唇麻木,于1998年1月14日入院.体检:左下颌骨|3至下颌角区可触及一约5 cm×4 cm大小肿块,粘膜正常,张口受限,|4-8区颊侧骨性膨隆、骨质变薄、触之有乒乓感、无压痛,|7缺失.未发现其他异常.X线检查:左下颌体见5 cm×4 cm密度减低影,其内可见骨间隔.|6根尖吸收.临床诊断:左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左下颌骨切除加髂骨移植术.

  • 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CBCT研究

    作者:刘燕萍;于海鹏;刘婧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快速移动尖牙术后牙根的吸收和改建。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成年患者15例,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远中移动尖牙26颗,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CBCT,测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改建情况。结果26颗尖牙在2至3周内快速远中移动到位,尖牙快速远中移动术后3个月无明显的牙根吸收,尖牙近中骨组织密度正常。结论快速移动尖牙安全有效,可缩短正畸疗程。

  • 与正畸治疗有关的牙根尖吸收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传丽;吕婴;纪昌蓉

    目的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尖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矫治前根尖吸收预测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临床病例60例,进行性别、疗程、ANB、下颌平面角、矫治前后的上中切牙根尖移动的距离和牙轴倾斜度变化等因素与矫治后上颌中切牙根尖吸收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疗程、上中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上中切牙根尖在垂直向上的移动距离与根尖吸收有显著相关,可以解释48%的根尖吸收量的变异.结论治疗因素能为矫治前预测根尖吸收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但根尖吸收还有许多不确定的个体因素存在.

    关键词: 根尖吸收 正畸治疗
  • 联用三种方法确定根尖吸收根管工作长度研究

    作者:徐梅;丁梅;徐蔷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三种根测方法确定根尖吸收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68例患者,70颗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吸收需拔除的患牙,共144个裉管.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72个根管)联合应用电测法、放射法、纸尖法确定工作长度;对照组(72个根管)联合应用电测法、放射法确定工作长度.采用拔除患牙,在直视下,观察15#K锉为于裉尖位置的方法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根管工作长度适长率为91.6%,对照组的根管工作长度适长率为75.0%.二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电测法、放射法、纸尖法确定根尖吸收根管的工作长度可以增加测量的准确性.

  • 上尖牙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的临床分析

    作者:崔占琴;怀海丽;肖铁朋

    埋伏阻生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近年来对上颌埋伏阻生牙方面的报道较多,但对因上尖牙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的报道较少.笔者对46例上尖牙因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

  • 氢氧化钙用于根尖外吸收根尖屏障术1例报告

    作者:范华南;刘漪;黄辉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2岁,2014年3月因右下牙龈长包及牙松动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自述曾到外院就诊,在外院诊断为牙根外吸收,建议拔除该患牙.检查:牙冠变色,相应前庭沟处龈瘘,松动度2度,探诊(-),叩诊无明显不适,冷热测试(-).X线片示:根尖外吸收,根尖孔呈喇叭状开口,根尖区周围骨质区呈大片状稀疏影,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牙根外吸收.此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被充分告知相关风险和受益,签署知情同意书,作尝试性治疗.

  • 联合应用放射法、电测法及纸尖法确定根尖吸收根管的工作长度的准确性评价

    作者:徐梅;辛志强;王彦莉

    根管治疗术是当前国内外治疗根尖周病为有效的方法.根管的工作长度在根管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准确的工作长度,根管的清备成形和根管充填都不能准确完成[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电测法、放射线法、手感法,尤其是电测法准确性能达到90%以上[3].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龈下龋、根折、根尖孔粗大和根尖未形成等,仍有产生错误结果的可能[4-5].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根尖吸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根尖狭窄处会发生病理性改变,准确确定工作长度具有一定困难.本研究采用电测法、放射法联合纸尖法确定根尖吸收患牙的工作长度,并评价其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 种植支抗在慢性牙周炎深覆(殆)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岩涛;徐鲁勇;刘健;卜华伟;王荣

    目的:通过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慢性牙周炎患者深覆(殆)畸形,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用于牙周病深覆(殆)矫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例伴有深覆(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后牙松动的情况,选择微种植体支抗的植入部位,分别有6例植入上颌前牙区,6例植入下颌前牙区.根据剩余牙槽骨的高度,施加压低力.测量矫治前后的根吸收情况及牙槽骨高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牙区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打开前牙咬合;施加压低力的前牙与矫治前相比出现明显地根吸收;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与矫治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用于慢性牙周炎深覆(殆)的矫治具有可行性,但只限于不能使用常规方法的病例.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剩余牙槽骨量施加适当压低力.

  • 固定矫治器在前牙外伤性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琳

    前牙位于口腔前区突出部位,易受暴力打击而致移位、松动和脱位,常规治疗方法是用牙周夹板使脱位牙复位结扎固定,固定夹板易成为菌斑滞留因素,此类方法口内异物多,操作不方便,且术后易造成根尖吸收,牙髓坏死.单个牙及多个牙外伤性脱位的固定复位,用固定矫治器固位获得理想的疗效,本文总结1995~2001年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对96例148颗脱位牙固定复位的临床观察,成功率95.95%.现报告如下:

  • 下颌骨牙源性腺样瘤1例

    作者:王大维;李庆星;李金廷;任双雄

    患者,女,25岁,以右下颌牙床肿块3个月来诊.检查见:面部两侧不对称,右颌面部肿胀,口内6-1|处可见唇颊侧、舌侧明显膨隆,表面光滑、质硬,牙齿无明显松动,颌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下颌骨侧位片见6-2|区域有5 cm×3.5 cm低密度影,边界清楚,5-2|牙根位于其内,5|根尖吸收.诊断:右下颌骨囊肿.

  • 正畸患者矫治前后牙槽嵴和牙根吸收的调查研究

    作者:乔鸣芳;张君孝;李藏珍;李淑君

    目的 探讨正畸矫治前后牙槽嵴吸收和根尖吸收状况.方法 对矫治前198张、矫治后152张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牙槽嵴吸收、根尖吸收的观测计数,以年龄、性别分组, χ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牙槽嵴和根尖吸收状况.结果 矫治后牙槽嵴和根尖吸收比矫治前严重,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下颌牙槽嵴吸收多于上颌(P<0.001).矫治前后牙槽嵴吸收、根尖吸收现象在各性别和年龄组中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畸矫治完成的患者普遍存在牙槽嵴吸收和根尖吸收,年龄和性别对矫治过程牙槽嵴吸收和根尖吸收无特殊影响.

  • 正畸对外伤性牙脱位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小华;韩红娟;庞春燕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因外伤脱位前牙的后续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4颗正畸治疗中因外伤造成完全脱位的前牙进行原位即刻植入和托槽固定,并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观察1~2个月后,继续原有正畸治疗,定期X线片复查脱位牙,并与正畸术前对比分析.结果:前牙受伤患者的正畸治疗均顺利完成,X线片显示24颗外伤前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根尖吸收,均局限于根尖1/3.结论:正畸治疗中,外伤性前牙脱位经根管治疗后,仍可以顺利完成正畸治疗.

  • 不同分辨率锥形束CT和全景片在根尖吸收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任洪芋;陈昕

    目的 比较不同分辨率锥形束CT(CBCT)和全景片在根尖吸收诊断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160颗单根前磨牙,用以模拟4种不同程度的根尖吸收:无(完整的牙根)、轻度(根尖区近中、远中、颊面、舌面1.0 mm直径和深度的洞形)、中度(0.4、0.8、1.2、1.6 mm根尖缩短)、重度(2.4、2.8、3.2、3.6 mm根尖缩短).模拟完成后,对所有牙齿拍摄CBCT(0.2和0.3 mm分辨率)和全景片获取3组X线图像.经校正后,3名正畸临床医师通过对图像资料的分析对所有样本的根尖吸收程度进行诊断.采用McNemar检验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成像技术诊断不同程度根尖吸收的正确率.结果 采用全景片诊断全部根尖吸收样本的正确率为57.5%,而采用0.2和0.3 mm分辨率CBCT的正确率分别为85%和81.3%.对全部样本的诊断,0.2 mm分辨率CBCT和全景片以及0.3 mm分辨率CBCT和全景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对无、轻度、重度和全部根尖吸收样本的诊断,0.2和0.3 mm分辨率CB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全景片,CBCT对根尖吸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在根尖吸收的诊断中,0.2和0.3 mm分辨率CBCT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0.3mm分辨率CBCT对患者的辐射水平更低.

  • 拔牙创愈合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作者:王颖;熊国平;汪麟

    目的比较尖牙在不同愈合期的拔牙区内移动后根尖的吸收情况和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为临床上选择拔牙区内正畸牙移动的佳时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40颗上颌尖牙为研究对象,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1周和12周开始随机牵引上颌不同侧尖牙向远中移动,至尖牙与上颌第二前磨牙接触后,拍摄尖牙的根尖定位片,测量尖牙根尖吸收等级和牙槽骨水平高度.结果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1周和12周移动上颌尖牙,尖牙的根尖吸收情况和牙槽骨水平高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牙创的愈合对移动牙齿的根尖吸收和牙槽骨水平高度没有明显影响,可以考虑拔牙后早期移动牙齿.

  • 两种方法治疗深覆(牙合)前后根尖吸收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王宝红;周洪

    目的:评价片段弓、高位J钩在矫治重度深覆(牙合)过程中对根尖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1例经过标准方丝弓技术治疗的成人女性高角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覆(牙合)>Ⅱ°),其中25例在咬合打开阶段应用高位J钩配合治疗,1 6例用片段弓配合治疗,并在根尖定位片上对咬合打开前后的根尖吸收情况进行观察,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上颌4个上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用Ridit检验分析各组治疗前后根尖吸收等级,用x2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正畸治疗后均可见牙根吸收,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等级比较,片段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位J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牙根吸收等级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钧组还出现了极重度吸收.结论: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在正畸治疗中较单纯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更易产生严重的牙根吸收.标准方丝弓配合片段弓矫治深覆(牙合)时,在合适的力、力点及力作用时间内,对根吸收的影响是较小的;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在正畸治疗中较易产生严重的牙根吸收.

  • 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导致根尖重度感染伴根尖吸收1例

    作者:祁璐璐;韩泽民

    畸形中央尖是较常见的牙齿形态异常,是指在前磨牙的中央窝或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其多出现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其次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中央尖的高低不等,构造不一,大部分为釉质组成,中央部分为薄层牙本质,并有髓角突入。细而高的中央尖常在牙齿萌出后不久被咀嚼磨损或折断,导致牙髓暴露而引起牙髓感染、坏死以致根尖周炎症。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畸形中央尖导致根尖重度感染伴根尖吸收,现报道如下。

  • 片段弓治疗深覆(牙合)前后根尖吸收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宝红;周洪;邹敏;赵振怀;鲍庆红

    目的:探讨片段弓矫治重度深覆(牙合)过程中对根尖吸收的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名成人高角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覆(牙合)>Ⅱ度),用片段弓来打开咬合,并在根尖定位片上对咬合打开前后的根尖吸收情况进行观察,用Ridit检验评价治疗前后根尖变化情况.结果:戴用片段弓3~6个月(平均4.5月)后,覆(牙合)达到正常,压低后虽然牙根呈1级吸收的比率增加(治疗前1级吸收的比率为1 3%,治疗后为25%),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片段弓矫治深覆(牙合)时,在合适的力、力点及力作用时间内,对根吸收的影响较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