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角度根尖片对诊断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作用

    作者:马秀婷;刘荣芳;沈琳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平行和偏移投照根尖片在诊断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上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130人的132颗下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每颗患牙术前均需拍摄平行和偏移投照X线片,初步判断是否为多根管牙;术中配合使用根管显微镜用K锉探寻根管口及根管,使用手用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侧方加压技术充填根管.结果 132颗下颌第一前磨牙中,术前平行和偏移投照X线片共初步诊断多根管牙41颗;平行投照诊断多根管牙16颗,偏移投照诊断多根管牙37颗,其中有12颗患牙2种投照方法均表现为多根管影像.两种投照方法诊断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与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的多根管数一致,发现率为31.06%.结论 平行和偏移投照X线片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发现率,从而减少临床遗漏根管的发生.

  • 下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的临床治疗六例

    作者:何秉贞;尹兴喆;王倩倩;张成飞

    根管治疗的成功依赖于对根管形态和解剖知识的了解,通过对根管正常解剖形态的了解,识别变异根管[1].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存在广泛变异,特别是近几年,大多数研究表明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生率在25%左右.三根管的病例也时有报道[1-3].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术前X线片检查很难发现根管的变异情况,临床治疗的过程也具有很大难度.本研究通过对下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的6例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对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变异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王家柱;王照五;许来青;杨洋;师占平;周惠;徐萍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520例104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采用Vertucci(1984)及其他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结果:104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牙1022颗(98.3%),双根牙18颗(1.7%).双侧不对称分布的病例数115例,占总病例数的22.12%.根据Vertucci1984年和Gulavibala et.al 2001年根管分型,根管Ⅰ型约占66.88%;Ⅱ型5.58%;Ⅲ型5.67%,Ⅳ型8.93%;Ⅴ型10.14%;Ⅵ型1.21%;Ⅶ型0.47%;Ⅷ型0.09%;Ⅹ型0.83%;Ⅻ型0.19%.另外还发现5种多根管形态不在其分型范围.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CBCT可用于对其解剖形态变异的评价从而为疑难根管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解用江;毛庆华;方玲

    自从1979年Cooke等[1]首先报道了下颌第二恒磨牙中出现C形根管系统的报道后,人们逐渐发现C形根管多发生于牙根部融合的牙齿,可出现在上下颌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2]、上颌侧切牙[3]等牙位,但常见于下颌第二磨牙[4].不同人群中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差异较大[5],美国人群中仅为2.7% [6],而在泰国、黎巴嫩、中国人群中则分别高达10%、22.4%和31.5%[7,8,9].

  • 三种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抗折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秋萍;曾利伟;朱洪水

    目的 比较3种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抗折性,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2年至2007年2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外科门诊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36颗,保留2mm的牙本质肩领,随机分成A、B、C 3组,牙体预备后分别用3种纤维桩(A组: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核;B组:碳纤维桩-复合树脂核;C组: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及后牙树脂完成桩核修复,固定于万能材料测试机上加载直至标本发生折裂,记录标本破坏时的瞬间力值及实验牙的折裂类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 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破坏性力学试验的测试结果 为A组(399.24 4±33.84)N,B组(358.11±22.82)N,C组(220.32±23.98)N,对各组样本的破坏性试验力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3组的抗折强度为A>B>C(P<0.01).结论 石英纤维桩、碳纤维桩、玻璃纤维桩抗折强度依次递减,折断模式都有利于重新修复,均适用于临床修复.

  • 舌颊保护器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顾晓琪;路海凤;曲春平;杨玉;方蛟

    1资料与方法2008年10月本课题组舌颊保护器研制立项之后,经过调查口腔专用器材市场及临床医院,搜集相关资料,对所要研制的舌颊保护器有了初步的构想.本文作者从创新点人手,对已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从各个渠道搜集相关资料,绘出草图,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以保证设计器械符合口腔医用器械的要求,利用口腔材料进行初步模型制作.确定合适的材料类型,应具有医用性及韧性等,并具有耐用及可消毒的性质.2009年9月15日在吉林市船营乐园一区对6~61岁的100名群众进行口腔数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颊黏膜到牙颊面的平均距离为15.0~23.2 mm;上下颌第一前磨牙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0.0~35.8 mm.通过对多种相关专利的深入了解,将其优缺点进行整合,明确实验的研究方向,即创新点是一款以可微调为中心的舌颊保护器,作为一种开口器同时保护舌体及颊黏膜等其他软组织免受治疗中治疗器械的割伤.

  • 结合薄层CT技术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作者:朱静;龚璐璐;丁祖泉;梁展涛;李国强;汪黎明;严柏镛

    目的 结合薄层CT技术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对正常人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薄层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通过Matlab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验证模型力学分析的可行性.结果 建立了包含髓腔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101564个单元,144053个节点.载荷后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颊尖部位和根尖部位,牙颈部受力较小.结论 薄层CT技术与Matlab和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包含髓腔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精度高、速度快,使用灵活,为后期的楔缺模型建立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 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角度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作者:朱静;李国强;汪黎明;严柏镛;龚璐璐;丁祖泉;梁展涛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的楔状缺损载荷后应力分布状况.方法 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颊颈部深度为1 mm,夹角分别为30°、60°、90°、120°的楔状缺损有限元模型,以未发生楔缺的完整牙体作为对照,加载100N轴向力后,分析楔状缺损局部、楔缺顶部及楔缺尖端所在横断平面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建立了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角度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载荷后各楔缺模型颈部缺损区域应力分布趋势均为自牙体外表面向髓腔侧递增;不同角度的楔缺模型在楔缺尖端所在平面上的应力集中于颊侧偏近中区域,接近楔缺顶部直线,完整牙体模型在楔缺尖端所在平面上的应力亦集中于近中颊区域,但应力值明显小于各楔缺模型;在楔状缺损顶部直线,各模型应力的分布规律相类似,大值均为接近近中边缘的节点,范围分布在20.0~26.4MPa;小值均为远中的节点,范围分布在6.4~7.9MPa.所有的缺损模型其应力接近,均明显高于完整牙体的应力分布.结论 1 mm深度的缺损情况下,不同角度的模型应力的分布情况接近,均较完整牙体有明显的颈部应力集中,其中明显的集中点位于缺损内的近中颊侧牙体中.

  • 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根管横断面形态及壁厚的锥体束CT分析

    作者:李骏;李玲

    目的: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的根管横断面形态,并对小根管壁厚度进行测量.方法:选取44颗具有C形牙根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使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分析根颈1/3、根中1/3和根尖1/3段的根管横断面形态分布变化,并对牙根各段的根面沟侧及对侧小根管壁厚度进行测量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中1/3、根尖1/3的根管横断面形态分布较为复杂,以C2~C4型为主,与根颈1/3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中 1/3和根尖1/3根面沟侧的小根管壁厚度小于对侧(P<0.05),且小根管壁厚度均<1mm.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的中下段根管形态复杂,且根面沟侧的根管壁较薄,临床治疗中应考虑到以上解剖特点.

  • 下领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形态分析

    作者:廖骞;韩俊力;徐晓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探讨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选取97例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数目、形态、根面沟、根管分叉和双侧根管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Vertucci分类,发生率分别为Ⅰ型83.5%,Ⅲ型3.6%,Ⅴ型8.8%,C形4.1%.多根管类型的根面沟发生率为75%,明显高于单根管的3.7%,并且56.3%、31.3%的多根管类型分别在根中1/3、根尖1/3分叉.93.8%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双侧对称,其中,单根管对称率为95.2%,高于多根管的66.7%.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结构复杂,CBCT可为根管系统提供准确的依据.

  • 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显微CT分析

    作者:孙楚文;刘宇;杨一鸣;廖骞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扫描并三维重建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收集32例多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采用显微CT扫描并三维重建,分析根管数目、形态、分叉位置及5种细微结构(侧支根管、根尖分歧、峡部、袢形结构、根尖三角区)并进行统计.结果:32例下颌第一前磨牙中,96.88%含有根面凹陷(沟),Vertucci分型中Ⅱ型、Ⅲ型、Ⅴ型均为3.12%,Ⅳ型31.25%,Ⅷ型9.38%,Ⅸ型15.62%,C形34.38%:62.50%的根管分叉于根中1/3,37.50%分叉于根尖1/3.细微结构中,侧支根管占56.25%,根尖分歧占43.75%,峡部占40.62%,袢形结构占21.88%,根尖三角区占6.25%.侧支根管在根管不同位置均可见,其余都发生于根中1/3和根尖1/3.结论: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多含有根面凹陷(沟),根管系统结构复杂,显微CT三维重建可清晰、准确地显示其根管形态.

  • 下颌第一前磨牙4根管1例报告

    作者:刘昕阳;詹福良

    下颌第一前磨牙由于根管形态比较复杂,牙根的变异情况较多,多根管的发生率较高,被认为是具挑战性的牙位.本文报告1例4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病例.在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识别出根管解剖结构的变异,对于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复杂的变异根管可以通过牙科手术显微镜仔细查找.在根管超声荡洗后,根管充填可以使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充填时可配合使用高密度根管封闭剂,如AH-Plus,这样可以使具有流动性的根管封闭剂到达未预备的根管狭窄区域,从而达到根管系统佳的机械与化学清理.

  • 下颌第一前磨牙复杂根管治疗2例报告

    作者:于晓斐;孙培;张慧;邓婧;曹颖秀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双根管、多根管都有一定的发生率,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其根管系统的正常解剖及其可能出现的变异.本文报告2例左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2-2型,Verlucci分类)及多根管(1-3型,Verlucci分类)变异,可分为颊根、舌根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正中根管,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多根的诊断及探查进行分析,以期减少根管遗漏,确保完善的根管治疗.

  • 不同年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三维分析

    作者:何旭;梁景平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根管的三维形态.方法 选取15~ 25岁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青年组)和55 ~75岁因牙周病需拔除的单根下颌第一前磨牙(老年组),每组10颗.利用微型CT扫描获取数据,采用CTAn软件分析牙根体积、根管体积、根管面积以及结构模型系数(SMI).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根管的平均总体积分别为(12.308土4.550)mm3和(3.798±0.944) mm3,根管总面积分别为(48.869±8.064) mm2和(25.187±5.072)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根管下1/3和根管中1/3平均相对体积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SMI值显著大于青年组(P<0.05).结论 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时,要加强对其根管解剖形态的了解,重视根管预备,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1例

    作者:周丽

    患者男,14岁,因整畸需要要求拔除4 ̄|4.常规检查,牙外观形态正常,X线片显示为单根,牙根略弯向近中.

  • 下颌第一前磨牙3根管1例

    作者:石艳;吴伟柱;严宁;何维兴

    下颌第一前磨牙3个根管极其罕见,本文报道了下颌第一前磨牙3个根管成功实行根管治疗1例,并探讨治疗过程中根管探查和预备的要点。

  • 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形态的Micro-CT研究

    作者:戴海峰;刘亚文;陆亚倩;吴大明;李谨

    目的:使用Micro-CT技术研究离体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系统形态.方法:收集58颗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运用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牙齿及根管系统形态,观测根管类型、Vertucci V型根管分叉位置及角度,统计侧副根管发生率及位置;并对颊、舌根管根尖孔位置、管壁厚度及根管直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常见的类型为VertucciV型,发生率为55.2%,有1例罕见4根管类型:1-3-4-3型;分叉至釉质牙骨质界距离为(6.13±2.08)mm,其舌侧根管偏离主根管角度为29.89°±11.22°;V型根管颊舌两根管在根尖孔位置、管壁厚度及根管直径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V型根管发生率较高,了解其根管解剖特点,可为临床牙体治疗和修复提供参考.

  •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及牙根变异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贾智;孟媛媛;王丽君;许丽昂;杨媛媛;胡美林;王霜

    目的 目前关于下颌第一前磨牙根面沟及根管变异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及牙根变异情况.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因正畸、种植或其他治疗而拍摄CBCT的336名患者643颗下颌第一前磨牙.CBCT扫描数据,记录并测量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43颗牙齿中637颗(99.1%)牙齿为单根牙,6颗为双根牙;502颗牙为单根管(78.1%),133颗牙为双根管(20.7%).牙根长度平均为(13.2±1.5)mm,根尖孔到解剖性根尖末端的距离平均为(0.93±0.35)mm.123颗(19.1%)牙齿牙根表面存在根面沟,其中双根管占94颗(76.4%),双根管牙齿的根管系统主要呈现Ⅱ、Ⅲ、Ⅳ、Ⅴ、Ⅶ 5种形态.123颗牙齿中Ⅴ型、Ⅲ型、Ⅶ型、Ⅱ型、Ⅳ型、Ⅰ型根管发生率分别为56.1%(69)、 15.4%(19)、2.4%(3)、1.6%(2)和0.8%(1)、19.5% (24). 结论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CBCT能显示牙齿复杂的解剖结构,从而为根管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华东地区汉族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弯曲度的测量

    作者:刘芳;顾永春

    目的 采用显微CT精确测量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弯曲度,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华东地区汉族人154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并进行显微CT扫描,采用Mimics 10.01 (Materialise,Leuven,比利时)对牙齿及根管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在平行投照模式下,采集根管系统颊面观及邻面观的影像并测量根管的弯曲度.结果 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在颊面观上初次弯曲的平均角度仅为11.1°(Schneider法),二次弯曲出现率较低,在颊面观出现6例,邻面观出现4例.下颌第一磨牙双根管时,重度弯曲(>20°)主要位于邻面观,颊、舌根管初次弯曲的平均角度分别为17.5°和28.7°,二次弯曲的发生率分别为19.1% (9/47)和85.1% (40/47).舌侧副根管的弯曲半径和圆心角均值分别为6.6 mm和54.2°;舌侧根管的根管口离根尖的平均距离为6.6 mm.结论 下颌第一前磨牙舌侧根管多出现在根中及根尖1/3,在邻面观常有重度弯曲.

  • 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显微根管治疗的临床评价

    作者:潘乙怀;刘传通;吴伟华

    目的 评价手术显微镜在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行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148例,拍摄术前X线正位和偏位投照片,对疑为多根管的患牙,先在肉眼下探查根管,再在显微镜下定位和疏通根管,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比较显微镜使用前后多根管的发现率,并根据治疗前后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显微镜使用前后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现率分别为12.2%和23.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无并发症发生,根管预备及充填效果佳.结论 手术显微镜有助于定位和清理额外根管,提高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