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磨牙桩道形态的CBCT分析

    作者:苏畅;王林霞;孟玉坤

    目的 通过CBCT图像重建,分析中国人前磨牙牙齿基本形态以及牙根桩道段解剖形态,为临床上前磨牙桩道预备和成品桩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依照纳入标准选取60名在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进行全颌面部CBCT扫描的患者,共计480颗双侧上下颌前磨牙,分析牙齿基本解剖形态、牙根桩道段长度、桩道末端根尖直径、牙根锥度等测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性别双侧前磨牙桩道段长度和桩道根尖末端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上颌第二前磨牙桩道段长度和右侧下颌第二前磨牙桩道根尖末端直径在不同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何牙位的牙根锥度从根冠至根尖均呈减小趋势,根冠1/3、根中1/3和根尖1/3的锥度平均值分别为0.3、0.22和0.18.结论 本研究初步为设计符合国人牙根形态的成品桩提供了牙根形态和结构的理论参考.

  • 上切牙区腭平面角与牙槽嵴顶唇腭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晓敏;刘长虹;杨晓喻;陈奕帆;包丽杰

    目的:利用CBCT分别测量不同错颌类型的患者上切牙区腭平面角,切牙牙槽嵴顶颌骨唇腭径,为前牙区种植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CBCT数据库中收集符合条件的180例患者资料,其中安氏Ⅰ类者60例,Ⅱ类60例,Ⅲ类60例。利用NNT View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软件自带的角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安氏Ⅰ、Ⅱ、Ⅲ类患者之间,切牙区牙槽嵴顶唇腭径(χ2=4.758, P=0.014)及腭平面角(χ2=47.546, P=0.00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安氏Ⅲ类唇腭径数值低于安氏Ⅰ、Ⅱ类。腭平面角与对应区颌骨唇腭径呈直线相关关系(OR=0.733, P<0.01;回归方程:唇腭径=9.609-0.026*腭平面角)。结论: CBCT是较理想的研究前牙种植手术区的工具,在种植手术中不同牙颌类型患者应注意种植方向的选择。

  • 影响儿童上气道因素的锥体束CT研究

    作者:刘伟涛;章晶晶;高雪梅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上气道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50例7至13岁儿童,男20例,女30例,上颌发育由正常至不足(SNA 79.85°±3.49°),下颌发育从正常至不同程度的发育过度(SNB 81.55°±3.71°).进行常规锥体束CT扫描,使用Dolphin软件完成41项牙、(牙合)、颌、面头影测量指标,完成上气道及其各区段的高度、截面积和体积测量.对上气道各项指标与患儿一般发育指标、头影测量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年龄是上气道重要影响因素(r=0.417,P=0.020);颌骨硬组织指标Pg-NB、Co-Gn、Ar-Go、SGo,牙性指标U1-NA、L1-MP、OB对上气道大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性指标与牙性指标均对上气道大小有影响,生长发育主要通过垂直向发育影响儿童上气道大小.

  • 北京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下颌骨三维对称性随生长发育变化研究

    作者:张楠;梁舒然;高伟民;尹伟娇;张彦琦;白玉兴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下颌骨对称性随生长发育变化.方法 筛选正常(牙合)青少年样本36人(初始测量年龄为9~11岁).每年进行一次锥体束CT扫描.结果 下颌骨的22项距离测量项目和10项角度测量项目在连续三年的观察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牙合)青少年的面部对称性在生长发育期,有些测量值的对称性在某一年有显著性差异,下颌骨结构呈对称性生长.

  • 牙槽突裂植骨术后上颌前部(牙合)片与CBCT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璐玮;马莲;林久祥;贾绮林

    目的 比较三维CBCT与传统上颌前部(牙合)片评价牙槽突裂植骨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裂植骨术后三个月以上的患者39人,共计49侧裂隙.同期拍摄以裂隙为中心的上颌前部(牙合)片和牙槽突局部CBCT,根据Bergland分级标准对上颌前部(牙合)片进行植骨区牙槽突评价,并与CBCT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一致性.结果 20侧植骨区牙槽突高度为Bergland Ⅰ型和18侧BerglandⅡ型者中,牙槽突厚度分级为A1B1C1D1型者分别有9侧(45.00%)和3侧(16.67%).在上颌前部(牙合)片的评价中,45.00% Bergland Ⅰ型和16.67% BerglandⅡ型患者植骨区牙槽突情况与CBCT评价结果一致.55.00% BerglandⅠ型和83.33% BerglandⅡ型患者植骨区牙槽突情况被高估.结论 三维CBCT与传统上颌前部(牙合)片对牙槽突裂植骨疗效评价结果不一致.CBCT可以更好的评价牙槽突裂植骨疗效.

  • 成人正畸患者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即刻植骨对于牙槽嵴保持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启兴;周治波;周彦恒

    目的 评价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后即刻植骨对正畸治疗中牙槽嵴的保持效果.方法 选取32名需要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成年正畸患者,共40个牙位.随机分成拔牙后即刻植骨与非植骨两组.拔牙(植骨)后,患者均进行常规正畸治疗.拍摄拔牙前(T0)、拔牙后一年(T1)的锥体束CT,采用Invivo Dental 5.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比较两组T0~T1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结果 植骨组在拔牙后一年,距离牙槽嵴顶3mm、6mm处牙槽嵴宽度分别减小了0.71 mm,0.39 mm.非植骨组在3mm、6mm、9mm处牙槽嵴宽度分别吸收了4.1mm,2.4mm,1.1mm,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在牙槽嵴高度的保持上,非植骨组降低了1.72 mm,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植骨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成年正畸病例,即刻植骨延缓了牙槽嵴顶处骨质的吸收.

  • 基于锥体束CT成像的成人安氏Ⅱ类颅颌面骨性结构分析

    作者:夏文倩;刘翔;穆锦全;朱林;陈文静

    目的 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后研究分析安氏Ⅱ类颅面部的骨性结构特征.方法 对40名成年人患者(对照组安氏Ⅰ类20例,实验组安氏Ⅱ类20例)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颅面部骨性结构的22个点进行描记,对14个测量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眶点、髁突顶点、下颌角点的不对称率呈现由上至下变大的趋势,安氏Ⅱ类的上颌磨牙宽度、下颌升支长度以及左右两侧下颌角点距离冠状面的距离相对安氏Ⅰ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氏Ⅱ类双侧下颌磨牙距冠状面的距离以及颏点的位置较安氏Ⅰ类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BCT三维成像能有效分析颅面部骨组织的各项特征,本组安氏Ⅱ类患者的颅面部骨组织特征主要为下颌升支发育不足、下颌骨及颏部后缩以及下磨牙的远中移动.

  • 锥体束CT影像评估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

    作者:雷杰;秦思思;傅开元

    目的 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 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上颌铸造式Hyrax快扩后鼻上颌复合体三维形态变化的锥体束CT观察

    作者:骆英;林新平;章利;樊晓群

    目的 使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生长期儿童快速扩弓后鼻-上颌复合体、牙槽骨和牙齿的变化.方法 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1.0±1.5岁)上牙弓狭窄的患者,经过上颌铸造式Hyrax快速扩弓,扩弓前后拍摄CBCT,重建上颌尖牙区和第一磨牙区三维结构,分别测量颌骨、牙槽骨在不同平面的变化以及磨牙间宽度和倾斜角度的变化,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铸造式Hyrax快扩后颌骨变化明显,骨性扩弓∶牙性扩弓=1∶1,鼻腔宽度平均增加(3.88±1.92) mm,第一磨牙区牙槽骨宽度平均增加(5.72±1.8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磨牙颊向倾斜度右侧平均增加(2.12±3.99)°,左侧平均增加(3.27±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铸造式Hyrax快扩对生长发育期患者鼻-上颌复合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鼻腔、颌骨宽度增加和牙槽骨改建.

  • 冷光源反角涡轮机在上颌埋伏多生牙微创拔除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陈贵敏;潘炜

    目的:通过分析微创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探讨微创理念、提高临床技术应用。方法应用X线偏心投照法或锥形束CT(CBCT)定位埋伏多生牙;采用局部麻醉、唇颊侧或腭侧个性化手术进路;使用冷光源反角涡轮机+微创拔牙刀,拔除21例上颌埋伏多生牙。结果麻醉效果良好,手术过程顺利,无邻牙及邻近结构损伤,无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埋伏多生牙好发于上颌前部腭侧;CBCT图像可从任意角度直观地显示埋伏多生牙在颌骨内的位置,对麻醉和手术方案制定、微创手术实施有益,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精确定位、个性化手术进路、冷光源反角涡轮手机及微创拔牙刀的应用,可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对低龄儿童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有益;同时降低手术对儿童牙槽骨、颌骨发育影响的风险。

  • 锥体束CT三维测量下颌前徙对颅面型及自然头颈姿势位的作用

    作者:段瑶;Delnaz Patel;David E.Morris;赵临平;Pravin K.Patel;刘彦普

    目的 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的三维测量,研究下颌前徙后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的变化.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5年3月在伊利诺伊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接受下颌双侧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osteotomy,BSSO)前徙的病例25例,男4例,女21例,平均年龄(17.95±1.43)岁.均为安氏二类牙颌面发育性骨性错颌畸形患者.分为A组(单颌BSSO前徙)8例、B组(双颌前徙)12例、C组(双颌前徙+颏成型)5例.将入选病例术前(T1)、术后1.5~3个月(T2)、术后1~2年(T3)的CBCT数据导入第三方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并记录T1、T2、T3的颅面型和自然头颈姿势位(natural head posture,NHP).主要测量指标:1)上颌颅面型测量指标:NSPNS(后鼻棘点PNS与颅底成角)、PNS-S_CP(PNS到三维坐标系冠状面距离)、PNS-S_FH(PNS到坐标系横断面距离)、GPF R_L(双侧腭大孔的空间距离在坐标系横断面上的投影,其变化值代表上颌水平宽度的变化);2)下颌颅面型测量指标:NSL(下颌正中联合舌侧凸点L与蝶鞍中心点S连线与颅底所成角度)、L-S_CP(L到坐标系冠状面距离)、L-S_FH(L到坐标系横断面距离);3)NHP测量指标:NSC2(颅颈角,颅底与第二颈椎轴线所成空间角度在坐标系矢状面上的投影角度)、CIP-S_CP(第二颈椎椎体后下点CIP与坐标系冠状面的距离)和CSP-S_CP(第二颈椎椎体后上点CSP与坐标系冠状面的距离);4)颅面型与NHP关系测量指标:NSC2-NSL(NSC2与NSL两个角度差值)、L-CIP(L与CIP距离在坐标系矢状面的投影)、PNS-CSP(PNS与CSP距离在坐标系矢状面的投影).分析颅面型和NHP的测量值及两者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颅面型测量指标在T1、T2、T3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SPNS(P<0.001)、NSL(P=0.015)、L-S_CP(P<0.001),且L-S_CP在分组间有交互作用(P=0.018).NHP测量指标CSP-S_CP(P=0.03)在分组间有交互作用.颅面型与NHP关系测量指标在T1、T2、T3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CIP(P=0.005)、PNS-CSP(P<0.001).颅下颌角NSL与颅颈角NSC2在T1 (r=-0.487,P=0.014)、T2(r=0.576,P=0.003)、T3(r=0.675,P<0.001)时相线性相关.结论 下颌前徙可使颅颌面形态和NHP产生变化,在三维坐标系中重叠颅底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由于NHP变化而导致的颅面型误判,从而获得立体、全面的正颌正畸疗效评估.

  • 机用单根锉WaveOne与ProTaper镍钛器械对重度弯曲根管的预备及评价

    作者:鲁杰;于淼;仪虹;贾琳

    目的:以不锈钢K锉作对照,评价机用单根锉WaveOne和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成形及清理重度弯曲根管的能力。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离体牙,选取弯曲度为25°~45°的根管30个,随机分成W、P、K 3组,每组10个。 W组:使用WaveOne机用往复式镍钛合金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P组:使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K组:使用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分别于预备前、后进行锥体束CT (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比较在距根尖1.5mm、2.5mm、4.5mm、5.5mm处各组根管偏移值差异。将30个根管剖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根管预备后根管内壁的碎屑和玷污层。结果在距根尖1.5mm、2.5mm、4.5mm、5.5mm处四层水平上,K组发生的偏移值均较大,与P组和W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W组和P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扫描电镜下,3组之间在各部分碎屑评分上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W组、P组、K组根尖1/3处玷污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根管冠1/3和根中1/3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K组与W组、P组有显著差别(P<0.05),W组和P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WaveOne和ProTaper预备重度弯曲根管具有良好的成形能力,保持原有根管走向的能力优于不锈钢K锉;配合次氯酸钠冲洗,单根锉WaveOne对根管的清理效果优。

  • CBCT对盆腔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吴冰;马广栋;王亮和;陈星萌

    精确放射治疗(放疗)是放射治疗肿瘤始终追求的目标,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是通过高度适形照射,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改进剂量分布,以达到较高的治疗增益比。与常规放疗相比,在靶区剂量受量均匀以及保护危及器官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在放疗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不同因素的误差,如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位移及器官运动和变形等。其中以摆位误差尤为明显,会造成靶区照射剂量不够,从而导致肿瘤的局部复发,使得正常组织受量增加以及危及器官的损伤[1]。我科利用CBCT引导盆腔肿瘤精确放疗,得出摆位误差并纠正,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快速扩弓后牙齿及牙槽骨变化的锥体束CT研究

    作者:张茜;李洪发;刘俊玲;门海艳

    目的:研究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快速扩弓前后牙齿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取生长发育高峰期上颌牙弓狭窄患者30例,扩弓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锥体束CT扫描重建,对上颌牙及牙槽骨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快速扩弓后牙弓宽度明显增加(P<0.05),从尖牙到第一磨牙根冠宽度增加量的比值依次为0.97、0.58、0.43、0.40.颊侧牙槽骨厚度减小,腭侧牙槽骨厚度增加,变化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宽度不变(P>0.05).牙及牙槽骨均发生颊倾,颊侧牙槽骨倾斜度大于腭侧,两侧牙槽骨与牙的颊倾度呈正相关.结论:快速扩弓后牙槽骨随牙的颊倾发生适应性变化,在适应征范围内扩弓是安全的.

  • 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与锥体束CT在牙种植应用中的比较

    作者:胡辉;王瑞梅;张伟

    目的:比较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与锥体束CT在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准备进行口腔种植,符合种植术适应证的患者45例(共56颗种植牙),分别在种植前后行锥体束CT及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并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口腔科医师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锥体束CT可准确测量种植区域骨量的多少,在诊断种植术后骨结合方面,锥体束CT较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准确.结论:锥体束CT在了解种植区域骨质密度、骨量多少、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临近解剖结构关系、术后骨结合情况等方面均优于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

  • 牙种植中数字化曲面断层与锥体束CT应用的对比

    作者:张云龙;李长福

    背景 影像学检查可及时了解牙种植位置信息,但目前常用的数字化颌骨曲面断层对判定骨的高度和宽度存在误差.目的 比较数字化曲面断层与锥体束CT 在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要求行种植治疗修复缺失牙,牙周状况良好,符合种植术适应证的患者53 例(65 颗),种植前以一直径为3 mm的钢球为标记物置于患者待种植区,锥体束CT 及普通数字化曲面断层分别测量三维重建图像及曲面断层片中标记物的直径,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分析二者骨整合检出率差异.结果与结论 相比于数字化曲面断层,口腔种植前锥体束CT 测量的小钢球直径与真实值差异较小(P < 0.01).种植后3 个月,锥体束CT 和普通数字化曲面断层得出的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接近(P > 0.05).说明与普通数字化曲面断层相比,锥体束CT 可以更准确的评估种植前牙槽骨的骨量,并可在种植后检查中更清晰的反映种植体周围骨质情况.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气道二维与三维测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丽嘉;赵婷婷;贺红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头颅侧位片上气道矢状向小宽度与锥体束CT(CBCT)上气道小横截面积的相关性,判断头颅侧位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气道阻塞的初步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的10~12岁患儿48例,将与头颅侧位片同期拍摄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计算上气道小横截面积.将头颅侧位片测量的气道矢状向小宽度与CBCT三维重建得到的小横截面积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头颅侧位片上气道窄处与CBCT气道重建所得的气道小横截面积所在的位置基本一致,头颅侧位片测量的上气道窄处矢状向宽平均值为(3.79±2.40)mm,CBCT测量小横截面积为(103.30±34.47) mm2,两者之间Pearson 相关系数(R)=0.670(P< 0.05).结论 OSAHS儿童气道的二维和三维测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头颅侧位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道的真实情况,作为气道阻塞的初步筛选工具.

  • 颜面部不对称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艳;段义峰

    颜面部不对称在人群中很常见,于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对称.因此,评价颜面部不对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将从颜面部不对称的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研究展望3个方面简要介绍目前关于颜面不对称评价的研究情况.

  • 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根管横断面形态及壁厚的锥体束CT分析

    作者:李骏;李玲

    目的: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的根管横断面形态,并对小根管壁厚度进行测量.方法:选取44颗具有C形牙根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使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分析根颈1/3、根中1/3和根尖1/3段的根管横断面形态分布变化,并对牙根各段的根面沟侧及对侧小根管壁厚度进行测量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中1/3、根尖1/3的根管横断面形态分布较为复杂,以C2~C4型为主,与根颈1/3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中 1/3和根尖1/3根面沟侧的小根管壁厚度小于对侧(P<0.05),且小根管壁厚度均<1mm.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的中下段根管形态复杂,且根面沟侧的根管壁较薄,临床治疗中应考虑到以上解剖特点.

  • 锥形束CT对下颌前磨牙髓腔三维重建的精度分析

    作者:李骏;潘乙怀;赵瑜;李玲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下颌前磨牙髓腔三维重建的精度.方法:选取32颗单根下颌前磨牙,分别采用显微CT(micro-CT)和CBCT进行扫描,对髓腔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提取髓腔的三维表面模型和三维体积模型.在Amira 5.0软件中对髓腔表面模型配准后,以micro-CT重建的髓腔模型为参考,检测CBCT重建模型和其相比的形态差异,进行色阶图颜色标示,记录整体形态的三维偏差值并分析2种扫描图像对髓腔体积重建的测量值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颗牙的三维形态偏差RSM值平均为0.27 mm,大的形态差异分布于髓腔的根尖段和一些细小的解剖变异结构.Micro-CT和CBCT重建髓腔模型的体积测量值分别为(34.89±4.36) mm3和(27.32±4.83) mm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CBCT扫描图像对下颌前磨牙髓腔进行三维重建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丢失,且多位于根尖段和细小的解剖变异部位.口腔临床医师在利用CBCT辅助诊疗时,应考虑到以上特点.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