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第一恒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凯敏

    目的 快速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使用锥形束CT扫描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获取CT图像,利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0.0、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实体模型.结果 建立了下颌第一恒磨牙有限元模型,四面体18115个单元,共30756个节点数.结论 逆向工程软件建模准确迅速,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可以进行牙体组织的各种力学分析.

  • CBCT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增龄性变化

    作者:邓婕;钟晓波;万朝霞;何斌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645例患者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资料,分为6~15岁、>15~25岁、>25~35岁、>35~45岁、>45~55岁、>55~65岁、>65~82岁7个年龄段,测量牙釉质、牙本质、髓腔高度、髓底、近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的厚度.结果 各年龄段的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增龄性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的牙釉质厚度、牙本质厚度、髓腔高度、髓底厚度和近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存在明显的增龄性变化,在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无明显的增龄性变化.

  • 应用CBCT研究汉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与釉牙骨质界的关系

    作者:刘彦;牛忠英;闫澍;王睿;张建中;汤楚华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汉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与釉牙骨质界的位置关系,为牙体牙髓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汉族受试者CBCT影像男、女各210例,按年龄分为6组,15~24、25~34、35~44、45~54、55~64和65~74岁.采用配套软件处理获取的下颌第一磨牙影像资料,测量牙齿中轴线上髓室底到釉牙骨质界连线的垂直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轴线上髓室底至釉牙骨质界的垂直距离,颊舌向正中面男性(-1.24 ± 0.56)mm,女性(-1.31 ± 0.69)mm;近远中向正中面男性(-1.67 ± 0.63)mm,女性(-1.70 ± 0.63)mm,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髓室底向冠方移动,二者间距有缩小的趋势,与年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汉族人下颌第一磨牙髓室底位于釉牙骨质界连线根方3mm区间内,两者间距随年龄增加而缩小.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 成人正畸患者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即刻植骨对于牙槽嵴保持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启兴;周治波;周彦恒

    目的 评价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后即刻植骨对正畸治疗中牙槽嵴的保持效果.方法 选取32名需要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成年正畸患者,共40个牙位.随机分成拔牙后即刻植骨与非植骨两组.拔牙(植骨)后,患者均进行常规正畸治疗.拍摄拔牙前(T0)、拔牙后一年(T1)的锥体束CT,采用Invivo Dental 5.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比较两组T0~T1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结果 植骨组在拔牙后一年,距离牙槽嵴顶3mm、6mm处牙槽嵴宽度分别减小了0.71 mm,0.39 mm.非植骨组在3mm、6mm、9mm处牙槽嵴宽度分别吸收了4.1mm,2.4mm,1.1mm,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在牙槽嵴高度的保持上,非植骨组降低了1.72 mm,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植骨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减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成年正畸病例,即刻植骨延缓了牙槽嵴顶处骨质的吸收.

  • 中老年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高度的CBCT研究

    作者:刘彦;牛忠英;闫澍;师艳伟

    目的:应用CBCT研究中老年人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高度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中心影像科资料库中210例(男、女各半)CBCT影像,按照年龄分3组(A:45-54岁、B:55-64岁、C:65-74岁);采用Galileo CBCT扫描及配套软件处理获取下颌第一磨牙影像,测量牙齿中轴线上髓室高度,计算与其对应的个体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中老年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中轴线上髓室高度:A组男性0.71±0.43mm,女性0.74±0.37mm;B组男性0.61±0.32mm,女性0.42±0.21mm;C组男性0.39±0.25mm,女性0.38±0.30mm;95.24%髓室高度在0-1.5 mm之间,B组性别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性别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髓室高度减小,与年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中老年人下颌第一磨牙牙长轴线上髓室高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与年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体缺损不同桩核材料全冠修复的应力分析

    作者:田力丽;李凌旻;谢秋菲;麦汉超

    目的:对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一恒磨牙较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铸造镍铬合金桩核全冠及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为临床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三维造型设计建立了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壁未破坏和髓室壁部分破坏的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铸造镍铬合金桩核全冠或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4种载荷下牙本质Mohr应力分布并比较牙本质大Mohr值.结果:在大、垂直、斜向载荷下,两种桩核全冠修复牙本质大Mohr值均明显小于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的大于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并且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大应力分布在大载荷及水平载荷下更向根方分布.在水平载荷下牙本质大Mohr值均有急剧增加,接近或超过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结论: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优于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

  • 显微超声技术在疏通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丽丽;张岩;张志勇;王云军;郭洁;陆茜

    目的 评估牙科手术显微镜(DOM)和超声根管治疗仪在疏通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MMC)的影响.方法 选择60颗需要根管治疗患者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用牙髓探针探查疏通MMC.未疏通MMC的牙齿在DOM的辅助下继续探查疏通.如果使用DOM后仍未疏通MMC,则在DOM的辅助下使用超声工作尖在近中颊舌根管口间的髓底发育沟位置向根方制作不超过2毫米深的沟槽,同时探查定位MMC的位置.结果 肉眼疏通MMC的牙齿3颗;使用DOM后增加7颗;DOM和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后,疏通MMC的牙齿又多了7颗.统计分析发现肉眼组和应用DOM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应用DOM的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DOM和超声技术的联合应用能提高牙科医生探查和疏通细小额外根管的能力.

  • Carisolv对年轻恒磨牙深龋的疗效探讨

    作者:张艳;雷志云

    笔者从2003年1月通过对80颗年轻下颌第一恒磨牙深龋(急性、慢性)分别采用Carisolv和传统牙钻去腐,观察Carisolv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供临床资料和经验.

  • 正畸矫治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继成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大面积龋坏致牙冠严重缺损,或因明显根尖病变而拔除后,关闭拔牙间隙的矫治方法及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对12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总结.结果:拔牙间隙完全关闭,达到完全远中关系,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矫治设计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位,维持口腔的功能,熟练掌握间隙关闭的控制方法.

  • 下颌第一恒磨牙C形根管1例报告

    作者:魏俨培;樊红霞;张雪;陈亮;于静涛

    下颌第一恒磨牙多为2~3个根,近中2个根管,远中1个或2个根管,也有文献报道5根管或更多的根管数目.C形根管发生在下颌第一磨牙的概率极低,大多是发生在下颌第二磨牙.王瑶等[1]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对863例患者下颌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进行观察发现,C形根管在下颌第一磨牙的发生率为0.7%,而在下颌第二磨牙的发生率高达41.6%.

  • 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移位替代第一恒磨牙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立凯

    下颌第一恒磨牙是早萌出的恒牙,患龋率高,进展快,许多儿童就诊时,该牙已龋坏严重.作者自1996年起,选择拔除龋坏严重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利用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近中移位,替代早失的第一恒磨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下颌第一恒磨牙Ⅰ类洞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学鹏;张加理;郑幼洋;顾锡荣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Ⅰ类洞型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将制备Ⅰ类洞型的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经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通过特定的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具有真实感的下颌第一恒磨牙Ⅰ类洞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此建模方法切实可行,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力学相似性和几何学相似性.

  • 两种窝沟封闭术防龋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芮丹;姚宁;吴燕平;严飞;刘玮珏

    目的:研究两种窝沟封闭术预防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儿童牙病科门诊就诊的160例6~8岁儿童,采用自身双侧对照,分别以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nameloplasty sealant technique,EST)和普通窝沟封闭术(conyentional sealant technique ,CST)封闭下颌第一恒磨牙320颗,观察两种窝沟封闭术的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结果:随访3年后,实验组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EST较CST有明显提高窝沟封闭效果,且龋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 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聂晓琨;郝新宇;张淑存;葛堂娜;熊世江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髓室底解剖、弯曲度,为临床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观察1164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测量远舌根的发生率、四根管型磨牙各根管口间距及DB-DL-ML角度、远舌根弯曲度.结果 ①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为25.60%,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P<0.05),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根型与双根型四根管型磨牙发生率分别为25.60%和22.68%,两种类型的磨牙在DL-DB距离和DB-DL-ML角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远舌根的颊舌向观弯曲度为(11.60±10.05)°,近远中向观弯曲度为(30.19±13.4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弯曲部位多见于根中1/3.结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高,右侧发生率较左侧高,且三根型磨牙DL-DB距离较双根型四根管型磨牙更远,DB-DL-ML角度更锐利,并且远舌根形态弯曲,弯曲部位多位于多根中,近远中向观常存在重度弯曲.

  • 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检出率及解剖形态的锥形束 CT检查

    作者:孙银珑;楚金普;闫波;徐力;姜文辉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以及根管系统和髓室底的解剖特点。方法:利用按照纳入标准取得的180例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观察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的发生率(包括个体发生率、牙齿发生率)及左右对称率。然后筛选出具有四根管的下颌第一恒磨牙,根据牙根数目不同分为三根型组和两根型组,每组随机抽取25例样本,利用Kodak Dental 6.12.10软件对图像进行重建,对两组的根管系统进行分型,观察根管口水平的髓室横断面,测量2组根管口水平近颊至近舌、近颊至远颊、远舌至远颊、远舌至近舌根管口的距离。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的牙齿发生率和个体发生率分别为45.1%(119/264牙)和43.3%(78/180人)。男性组左右相关系数为0.635,女性组为0.574。近中根以2-2-2型根管为主,在三根型组发生率为68.0%(17/25),两根型组为76.0%(19/25);1-1-1型根管常见于三根型的远颊根、远舌根,发生率均为100.0%(25/25)。两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根比较常见的为2-2-2型和2-2-1型,发生率依次是32.0%(8/25)、28.0%(7/25)。远颊与远舌根管口的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结论:CBCT成像可以反映下颌第一恒磨牙四根管的解剖形态,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参考。

  • 贵州地区人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充填率调查及遗漏原因分析

    作者:张博森;刘敏;吴家媛

    目的:调查贵州地区人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的充填率及口腔医师对近中中央根管了解及诊治的情况.方法:收集贵州地区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完整病例,统计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的充填率;对贵州地区从事牙体牙髓病诊治的口腔科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综合分析遗漏原因.结果:贵州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充填率为0.39%.不同职称医师对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知晓和诊疗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医师在诊疗期间发现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并进行充填的人数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地区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的充填率远低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职称医师对近中中央根管的知晓程度、发现及充填情况存在差异.

  • 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观察

    作者:姚娜;贾立辉;张晓东;张宁;王莉;赵灵杰;王亦菁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了解常见的变异型.方法:收集316名患者共548颗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影像,分别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牙位、牙根数、根管数、变异型.启动Invivo Dental 5.0软件观察根管形态,分析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分布特点.结果:在548颗下颌第一磨牙中,2个牙根的下颌第一磨牙发生率为73.72%(404/548);远舌根的发生率为26.28%(144/548),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牙远舌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管变异型以2根3根管为主,占51.64%(283/548).结论: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有2个牙根;2个牙根3个根管是主要的根管分布类型;CBCT对于判断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有诸多优势,可以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 下颌第一恒磨牙六根管1例

    作者:刘彩云;侯周文;董红;龙明生

    下颌第一磨牙按其牙根外形分为2 根或3 根,而根管数量一般为2 ~ 5 个[1],以3 或4 个根管为常见.本文将报道左下颌第一磨牙6 根管(近中4 根管,远中2 根管)1 例.

  • 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单根管1例

    作者:陈彬文;吴丽娟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主诉:左下后牙疼痛1月余就诊.现病史:1个月来左下后牙间歇性自发痛、冷刺激痛;两周前疼痛加剧,夜间痛,于外院开髓后疼痛缓解.口内检查:左下第一磨牙咬合面见暂封物,颊侧颈部牙体缺损,近中缺损及髓,无探痛或冷刺激痛,松动0~I度,叩诊不适.X线检查:左下第一磨牙已开髓,未见明显根尖周暗影及牙槽骨水平吸收.

  • 正畸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铭

    目的 探讨正畸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的疗效和矫治特点.方法 选取16例下颌第一恒磨牙拔除超过1年以上的患者,与患者充分沟通后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缺牙间隙,观察疗效并分析矫治特点.结果 16例患者均在19~26个月完成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牙中性关系,磨牙为尖窝交错关系.软组织侧貌协调,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正畸法关闭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