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镍钛机用器械在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中的应用

    作者:潘乙怀;刘传通;吴伟华

    目的 评价ProTaper镍钛机用器械在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需行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机用镍钛ProTaper器械以冠向下预备技术预备根管,对照组采用手用不锈钢K锉以变异冠向下预备技术预备根管,两组均采用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比较两组根管预备操作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并根据治疗前后X线片结果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1)单根管治疗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工作时间显著缩短(P<0.01),根管预备效果也更好(P<0.05),但术后疼痛及根管充填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实验组1例发生断针,为F2,与金属疲劳有关.对照组6例发生根管偏移,2例形成台阶.两组根管超充均为糊剂超充.(2)多根管治疗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工作时间显著缩短(P<0.01),根管预备效果及充填效果均更良好(均P<0.05),但术后疼痛并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2个根管发生断针,与金属疲劳和根管形态有关,分别为F1和F2,其余根管锥度、流畅度均较佳.对照组有4个根管发生根尖偏移,3个根管出现台阶,2个根管发生根尖敞开.两组根管超充均为糊剂超充.结论 ProTaper镍钛机用器械较之手用不锈钢K锉在下颌第一前磨牙复杂根管预备中效果更好,优势更大.

  • 数字化成像技术诊断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李午丽;李颂;吴光远

    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拍摄颊舌向、近远中向术前片和诊断丝片,采用透明牙技术使根管系统完全可视化.以Vertucci 分类法进行根管分型,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型结果间的Kappa值为0.545 8,为中度一致.

  •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面沟的形态分析

    作者:柳雯

    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单根单管,少见变异形态尤其是三根以上极为罕见,本文对其变异牙根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为根管治疗术前检查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从收集的g3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离体牙中选出具有根面沟、根面凹陷及根尖分叉的15颗,对牙根外形进行拍摄并仔细观察分析.结果:83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变异15颗(18%);变异牙根均可见近中舌侧沟;根面沟主要发生在根中下段;颊舌侧根面沟罕见,可同时伴有根尖分叉;其中单根尖牙75颗(90.4%),双根尖以上6颗(7.2%).结论:根面沟的发生使得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变得复杂,根管治疗前应仔细检查以免遗漏根管.

  • 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研究

    作者:邵海港;王璇;王青

    目的: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锥体束CT扫描法,研究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的形态。方法从山东各地市医院口腔科选取符合条件的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共计164颗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其牙根外形,记录有根面凹陷牙齿的数量,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采用Vertuccis分类法观察根管系统形态。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的锥体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中304颗山东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影像,观察根管系统形态。结果透明牙标本法中,164颗离体牙,有2颗为双根牙,162颗为单根牙,双根牙检出率为1.22%;162颗单根牙的根管中,Ⅰ型根管检出率82.72%,Ⅲ型根管检出率为1.23%,Ⅳ型根管检出率为3.09%,Ⅴ型根管检出率为12.96%,Ⅱ、Ⅵ、Ⅶ、Ⅷ型根管检出率为0。164颗离体牙透明牙标本法的双根管检出率为18.29%;36颗离体牙有根面凹陷,其中21颗牙根管数目为单根管,其余15颗为双根管,有根面凹陷的离体牙双根管检出率41.67%;锥体束CT扫描30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55颗牙为双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18.09%。结论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出现率比较高,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临床治疗时需注意,可采取多种辅助手段,确定根管形态。

  • 显微CT与体视显微镜测量根管锥度的体外研究

    作者:柳雯;杨柳;许晓芳;李颂

    目的:通过显微CT和体视显微镜测量根管直径,计算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初始锥度,为根管器械和材料的锥度设计、临床选择器械锥度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23颗13~23岁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进行树脂包埋,应用显微CT对包埋体进行断层扫描,并对管径进行测量;再通过制样机对同组样本1 mm等距离磨除,体视显微镜对根管断面管径进行摄片及测量,后应用数学公式计算各组根管锥度.结果:通过显微CT得到根管近远中向冠、中及尖1/3段锥度分别为:0.05、0.08、0.06;颊舌向分别为:0.11、0.27、0.20.体视镜得到近远中向锥度为:0.07、0.06、0.07;颊舌向为:0.15、0.24、0.17.两种方法所得对应结果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13~23岁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自根尖起为自下而上的扁圆形,其近远中向锥度远远小于颊舌向锥度.根管并非为一连续的锥形,根管锥度在颊舌向的不同部位有明显差异.

  • 下颌第一前磨牙非单根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廖骞;朱亚琴;杨劼;刘叶飞;杨一鸣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非单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方法:选取20颗具有非单根管系统下颌第一前磨牙离体牙标本,CBCT 扫描数据,使用三维重建软件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的数目、根面沟情况及根管形态。结果:2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非单根管系统中,单根及融合单根17颗(85.0%)、双根3颗(15.0%)。根面沟发生率为95.0%,好发于近中舌侧、舌侧。根管形态发生率分别为双根管Ⅲ型(1-2-1)25.0%、Ⅴ型(1-2)5.0%,三根管Ⅷ型(3-3)15.0%、Ⅸ型(3-4)型5.0%、C形9例45.0%、环形1例5.0%,其中C形发生率高。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非单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

  • 不同年龄下颌第一前磨牙髓腔直径的测量观察

    作者:赵燕艳;吴学文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髓腔直径的增龄变化.方法:对80颗年龄明确,外形完整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X线图像进行定点测量髓腔近远中径和颊舌径,统计髓腔直径的平均值.结果:髓腔直径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不同年龄下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均呈“扁漏斗状”,不利于根管预备中导入器械的旋转;通过测量髓腔直径,为法医学和考古学推测个体年龄提供参考.

  •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与根外形的研究

    作者:王德堂;杜昌连;朱友家

    目的:探索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形态完整的下颌第一前磨牙105个,先将根外形分类,再使用透明法显示根管系统形貌,经统计学处理探索其根管形态分布规律.结果:①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外形有"单一形"和"异根形"两类,其中异根形占24.8%、单根形占66.7%;②根管类型按Vertucci分类有8型之多,异形根的根管通常复杂,约占92.3%.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外形和根管形态并非形貌单一,故在临床根管治疗操作中应谨慎.

  • 正畸治疗中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下颌牙自然移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挺;许燕玲;邹德荣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错(牙合)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下颌牙的自然调整变化.方法:20例因正畸需要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安氏I类错(牙合)和安氏Ⅱ类错(牙合)各10例.第一前磨牙拔除后6个月内下颌先不进行矫治,上颌行MBT矫治技术娇治.分别测量两组病例拔牙后30 min、4个月时拔牙间隙近、远中方向小径,比较分析两者拔牙间隙变化情况和Spee's曲线曲度.结果:拔牙4个月后与拔牙后30 min比较,两组拔牙间隙小近远中径减小了1.35 mm和1.26 mm(P<0.01),Spee's曲线曲度也有显著性改变,分别减小了0.28~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BT技术治疗安氏I类和安氏Ⅱ类拥挤错(牙合),可以通过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下颌牙自行调整,减小拔牙间隙,改善Spee's曲度.

  • 基于锥形束CT对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的研究

    作者:段艳霞;周智;周红;李月恒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数字影像研究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方法 筛选重庆地区567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293例,女:274例),共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结果 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参考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进行分类,发生率分别为:Ⅰ型71.17%,多根管型28.83%[其中Ⅱ型4.45%,Ⅳ型1.16%,V型7.38%,Ⅸ型(双根双根管)13.61%,X型(其他)2.22 %];左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同一根管类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多根管发生率(32.29%)高于女性(2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及双牙根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且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1例

    作者:曲培林;郭立新;乔华

    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临床罕见,作者于1999年7月31日偶遇1例,报告如下.

  •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分歧根管治疗临床报道暨文献回顾

    作者:马婵娟;方加铄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变异较多,临床治疗容易遗漏细小根管导致根管治疗失败。本病例报告应用多角度拍摄数码X线牙片联合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定位和治疗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分歧根管。本文着重探讨了根管探查和预备的关键步骤,为完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 下颌第一前磨牙3牙根3根管临床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刘钦捷;罗明;梁衍平;赖汉标

    下颌第一前磨牙由于根管形态比较复杂,牙根的变异情况较多,多根管的发生率较高,成功的根管治疗术除对根管系统进行严格清理、消毒与充填外,还需要对根管形态和解剖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可能出现遗漏根管,而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及时的冠方封闭也是根管治疗术成功要素之一.本文报告1例下颌第一前磨牙3牙根3根管的诊断、治疗、修复过程.

  • 下颌第一前磨牙近远中向双根1例报告

    作者:钟晓汀

    下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单根单根管,近中面根尖部常有分叉痕迹,即使为单根双根管,亦多于根中部以下分为颊、舌双根管,近远中向分为双根者尚未见报道.现将1例│4 近远中向双根病例报告如下.

  • 畸形中央尖伴牛牙样牙1例

    作者:黄洋;周春华;姜秋;徐莉

    牛牙样牙(taurodontism)是指牙体长而牙根短小,髓室纵径长,根分歧移向根尖处,牙形似有蹄类动物牙齿,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牙髓腔异常疾病.该病多见于下颌第二磨牙,发生于下颌前磨牙少见,而畸形中央尖伴牛牙样牙发生于下颌第一前磨牙者罕见,国内外资料均未见报道.现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内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 不同边缘设计的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前磨牙的应力分析

    作者:郭靖;王潇宇;李学盛;孙海阳;刘琳;李鸿波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牙体缺损时,不同边缘设计对牙体组织和修复体所受应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4种边缘设计形式(平面对接式边缘、直角肩台、135°肩台、凹面形边缘)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模型.加载点为牙齿长轴与(牙合)面交点,方向为与牙齿长轴平行、与牙齿长轴成45°,力量大小为100N.计算分析4种边缘设计形式的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体组织和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大Von Mises应力值.结果 (1)沿牙齿长轴方向加载,应力集中出现在修复体和牙齿颈部的舌侧边缘,平面对接式边缘和直角肩台的颈部应力分布要比135°肩台和凹面形边缘的应力分布均匀;(2)施加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应力主要集中在颊侧边缘,平面对接式边缘较其他3种边缘形式的应力分布要更为均匀,牙齿和修复体的大应力值均明显高于与牙齿长轴平行加载情况下的应力值;(3)无论施加与牙齿长轴平行还是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平面对接式边缘的牙齿和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值均小,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值要大于牙齿颈部的应力值;(4)平面对接式边缘牙釉质的应力水平高于牙本质.结论 从基牙和修复体受力情况来讲,髓腔固位冠修复采用平面对接式边缘和直角肩台优于其他边缘设计.

  • 不同年龄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锥度的显微CT研究

    作者:李向杰;刘娜;朱立强;周霞;刘宁;叶丽君;邓蔓菁

    目的 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micro-CT,M-CT)三维重建后研究不同年龄组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初始锥度.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牙根完整,未进行过牙髓治疗的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58颗,分为13~25岁、26 ~45岁和46~60岁组,采用Micro-CT扫描重建.再将每颗牙根平均分为3段,包括根颈、根中和根尖,通过Mimics10.01软件测量根管的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管径,分别计算根管3段近远中向和颊舌向根管锥度.结果 颊舌向3段根管锥度的13 ~25岁组与26 ~45岁组有统计学差异,13~25岁组与46~60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6 ~45岁与46~60岁组3段锥度只有根中段有差异(P<0.05);近远中向3段锥度的13~25岁组与46~60岁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6~45岁与46~60岁组仅根颈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13~25岁与26~45岁组只有根尖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中,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根管原始锥度;可指导临床根管预备器械的选择.

  • 下颌第一前磨牙显微根管治疗1例

    作者:刘建党;王慧霞;陈永进;张旻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主诉:左下后牙疼痛3d.现病史:患者自述1年前左下后牙曾于外院行充填治疗,2周前充填物脱落,3d前感左下后牙冷热刺激痛,偶有自发痛,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平时体质较好,自述有支气管炎症史,否认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检查:全口卫生差,牙石Ⅱ度,软垢Ⅰ度,色素Ⅰ度,牙龈充血,无退缩.34牙颊侧楔形缺损,已累及髓腔,冷(+),探(+),叩(+),松动度(-),牙龈未见明显异常(图1A).

  • 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作者:张丹;陈俊宏;兰贵华;徐倩;杨佳佳;刘志华;温秀杰;刘鲁川;邓蔓菁

    目的 对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作一系统性的回顾分析.方法 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所有与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相关的文献以及病例报道,记录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分型、根尖孔数目和根尖孔位置.结果 1 324颗研究牙根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个牙根发生率占93.1%,2个牙根占6.6%,3个牙根占0.3%,其中未发现4个牙根的存在;5 745颗研究根管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根管发生率占75.2%,多根管占24.8%;4 650颗研究根管分型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Ⅰ型根管发生率占75.1%,Ⅱ型占2.0%,Ⅲ型占1.7%,Ⅳ型占5.5%,Ⅴ型占12.5%,Ⅵ型占0.1%,Ⅶ型<0.1%,Ⅷ型占0.5%,其他根管类型占2.6%;478颗研究根尖孔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只有1个根尖孔的占63.2%,有2个根尖孔的占25.7%,有3个根尖孔的占9.0%,有4个根尖孔的占2.1%;771颗研究根尖孔开口位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包含946个根尖孔,其中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端的占56.6%,位于根尖侧方的占43.4%.结论 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以单牙根单根管为主,两牙根两根管常见,两根管中主要以Ⅳ型和Ⅴ型根管为主,其他根管分型发生率较低,但包含根管类型较多.此外,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孔数目变化大,约占一半的根尖孔位于根尖侧方.

  • 经口腔锥形束CT下治疗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4根管1例

    作者:李志强;谭劲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变异较大,国外研究报道示,多根管的发生率为25%左右[1].髓室与根管口的分界不清,根管数目、髓腔形态变异大等,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据华盛顿大学一项研究报道统计,第一前磨牙行根管治疗术后发生失败率高达11.45%[2].据国内学者岳保利[3]报道,中国人群中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生率在12.53%~20%计算机断层扫描[4].为了避免遗漏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术前应了解髓底及根管解剖结构.本文作者经口腔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发现右下颌第一前磨牙4根管1例,现报道如下.

67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