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析在普外科腹腔引流中采用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

    作者:佟秉权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腹腔引流治疗使用腹腔引流管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60例腹腔引流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腹腔引流管来进行腹腔引流治疗,根据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160例观察对象中,共有156例患者顺利拔管且有效引流,4例患者腹腔引流过程中发生临床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主要并发症类型包括病情未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延长拔管等。结论:通过研究分析,我们知道普外科的腹腔引流治疗应用腹腔引流管的效果比较突出,患儿对于治疗效果给予了肯定,临床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腹腔冲洗引流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齐建成;蔡国全

    目的:探讨腹腔冲洗引流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由惊则和方法.方法:总结我科8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9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23例的临床病例.结果:术中冲洗401例,引流93例,术后除3例延期拔管外,其余均术后1~2天内拔管.未发生与腹腔冲洗引流有关的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术中腹腔冲洗引流的原则和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加快病人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腹部外科导管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马淑梅;刘江香

    腹部大手术后患者置有多根导管,通常少则2根,多则6根.常见导管有T管、U管、Y管、腹腔引流管、双套管,消化道瘘管等各种目的不同,形状各异的导管伴随患者度过治疗期,这期间各种导管护理质量的好坏与减少术后并发症,甚至手术的成败有很大关系.

  • 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作者:王洪艳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160例接受腹腔引流护理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临床中通过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增加了患者临床安全性,给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引流在外科手术中使用较多,能够及时的将血液和渗液排出,避免了患者的感染问题。临床中我们护理的时候除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之外,对患者的心理给予关怀,提供健康指导也是职责之内的事情。

  • MEBO治愈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一例

    作者:黄恒良

    一、病例介绍病例:女,59岁,2005年8月11日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12小时入院,于当日作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腹腔冲洗引流术,吻合口周围置引流管.术后禁食,持续性胃肠减压、抗炎、止血、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支持疗法等.术后第5天,出现中上腹部明显疼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腔引流管有少许胃肠液,发热,白细胞偏高.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

    作者:许焕建;沈志宏;傅宏;任培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十二指肠损伤临床上较少见,如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处理3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3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2d”人院。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感染,第2天行LC。术中见胆囊增大、充血水肿,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用吸引器头钝性分离胆囊三角,术毕放置腹腔引流管。在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自主呼吸恢复时,见引流管内引出胆汁10 ml余。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总管壁坏死胆道大出血一例

    作者:范康川;胡正权;李保翰

    1.临床资料:病人,女性2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年多入院. 入院检查:T 37℃,P 80次/min, R 18/min,Bp 14/10 kPa,巩膜、皮肤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阴性.B超:胆囊结石,胆总管下端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入院后第5天行ERCP提示胆囊未显影,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Oddi括约肌狭窄,遂行EST.于EST术后第10天行LC,术中发现Calot三角广泛粘连,用电钩逐渐分离松解后显示结石嵌顿于胆囊颈管,无明显的胆囊管即Mirizzi综合征,故中转开腹胆囊切除,胆管缝合修补,Winslow孔放置腹引流管.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术后48 h拔出腹腔引流管,7 d拆线回家休息. 术后第8天出现黑便,生命体征正常,无腹部体征,血常规正常, 保守治疗.术后第11天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痛,血压下降到8/6 kPa,脉搏108次/min,右上腹压痛, 反跳痛、肌紧张,右下腹穿刺抽出不凝鲜血,B 超提示腹腔内积血.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积血800 ml, 血凝块500 g,胆总管右侧壁坏死,约为胆管直径的1/3,胆道积血,去除胆道内凝血块后发现胆总管近端侧壁上有活动出血,施行胆道修补,T型管引流术.术后40 d带"T"管出院.术后1年T管造影无异常拔管.随防半年无胆管炎,胆管狭窄表现发生.

  • 1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防治

    作者:孙建军

    收集1986~1997年医源性胆道损伤11例报告于下.手术修复10例,死亡1例.全组男4例,女7例,年龄32~66岁.致伤原因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10例均为择期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横断伤1例,肝总管横断伤2例,胆总管(或肝总管)部分损伤7例,胆总管部分损伤合并门静脉损伤1例.术中发现10例.处理:修复胆道损伤行端端吻合3例,局部缝合修补5例,带蒂胆囊瓣修补1例,合并门静脉损伤1例术中死于失血性休克.急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合并胆总管部分损伤,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1例,经保守治疗胆漏停止.一次手术修复成功5例,再次手术行胆肠Roux-Y吻合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其中有1例前后共施胆道手术4次.随访1~9年,有2例存在轻度胆管炎,其余8例未见并发症.

  • 门静脉脾静脉贯通伤一例

    作者:白伟业

    病例,男,42岁,因用匕首自伤2 h入院.查体:P 120次/min,BP 8.0/5.3 kPa.急性痛苦貌,表情淡漠.腹正中距剑突5 cm部,横行刺入一把匕首并固定.入院诊断:(1)腹部刀刺伤致腹腔脏器破裂;(2)失血性休克.由急诊科直接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沿刀刺部取正中切口,入腹腔游离匕首周围组织后见,门静脉与脾静脉结合部有一横行长约1.5 cm的贯通伤,因刀尖嵌入椎体并将刀刺部血管固定,游离小网膜腔和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用无损伤钳分别钳夹,控制出血后拔除匕首.分别松解钳夹两端,冲洗两端管腔内附物后重新钳闭,用抗生素及肝素溶液冲洗管腔,用5-0 Polyprogulene缝线分别连续缝合血管前、后壁后,经检查修复部通血良好,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关腹.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经综合治疗治愈.术后测量匕首全长30 cm,刺入腹腔8 cm,嵌入椎体1 cm.术后近期随访,疗效良好.

  • 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

    作者:潘万能;李荣祥;李金龙

    肝脏的血供丰富,腹腔镜下难以完全阻断入肝血流,肝脏的断面出血不易控制等原因,文献报告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的病例很少[1]。我们开展了一例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报告如下。 女,43岁,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1、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2、右肝血管瘤(SV)。于2001年5月21日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下首先进行4孔法LC,术中见肝SV边缘有直径约3cm的血管瘤。完成LC后,应用电刀距血管瘤边缘约0.5cm的肝脏包膜切割一周确定断肝线。钳夹法断肝,应用10mm的钛夹夹闭断肝线上的肝组织后,电刀切开、逐一进行,每次钳夹肝脏的厚度0.5cm~0.8cm,共用钛夹13枚直至血管瘤完整切除,楔形的肝创面电凝止血,取出胆囊及血管瘤,右肝下间隙置一腹腔引流管经右腋前线导针切口引出,术中出血约20ml。术后病理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术后腹腔引流管引出淡血性液约20ml,恢复顺利,7天治愈出院。

  • 脾切除术致胃胸腔瘘二例

    作者:付强

    例1 男,60岁.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于1999年4月5日入院.入院时Hgb 70 g/L,大量腹水.行脾切除加门体静脉断流术,出血停止,腹水消失.术后发生膈下感染,行腹腔引流.1周后出现液气胸,继而胸壁皮肤肿胀,暗红,面积约20 cm×30 cm.作胸腔闭式引流,引流300~400 ml脓血,发现腹腔引流管进入胸腔,胸腔有食物残渣.此时患者处于衰竭状态,心率140次/min,血压140/70 mm Hg, SaO2 88%.经加大输液量,包括输代血浆、新鲜血、碳酸氢钠后情况好转.经胸腹腔通畅引流,加强营养,抗感染治疗2个月,病情稳定.经胸窦道造影,证实造影剂进入胃腔.

  • 原发性胆囊-腹壁瘘一例

    作者:侯朝铭;李龙剑;石晓军;郭启仁;曹起楷

    患者男,69岁.因右上腹部"疮口"流淡黄色液体2年就诊.体格检查:巩膜皮肤无黄染,腹壁窦道口位于右肋缘下.胸片:心、肺、肋骨正常;B超:窦道分上、下两段,肝、胆、脾、胰无异常;窦道造影:置入导管8 em,显示不清.无腹痛、寒战、发热、黄疸史,无胆石症史,无外伤、手术史.术前诊断:(1)腹壁窦道;(2)腹外漏.全麻后于肋缘下做以窦道为中心梭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腹肌、腹膜,窦道通到腹腔,探查见大网膜与窦道粘连.分离大网膜,窦道上与肝缘、下方及内侧与结肠及空肠紧密粘连,窦道与结肠及空肠腔无内瘘,胆囊底部陈旧性穿孔通向窦道,形成胆囊-腹壁外瘘.常规切除胆囊,颈部切开取出2.5 cm × 2.0 cm卵圆形结石1枚,温氏孔置腹腔引流管1根.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甲级愈合,痊愈出院.病理学检查:皮肤胆囊瘘道伴慢性炎症.

  • 巨大壁外型直肠平滑肌肉瘤二例误诊迟治分析

    作者:郭澎;颜廷忠;张维平;房志明;孙军席

    例1 男性,46岁,主因阵发性下腹疼痛伴大便困难10个月加重3d入院.查体:腹部软,下腹膨隆,有压痛,耻骨联合右侧可触及1个8cm×5cm×5cm包块,边界清,质韧,稍活动; 直肠指诊:直肠前壁饱满,有轻度触痛,指套无血迹.MRI报告:盆腔内膀胱后上方乙状结肠间有1个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液化出血,诊断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X线钡剂灌肠显示乙状结肠有受压推移改变.术前诊断:盆腔平滑肌肉瘤.行剖腹探查术发现腹腔内有陈旧性血液及血凝块,盆腔内有1个20cm×20cm×15cm大小的肿块,位于直肠膀胱窝内,与小肠粘连,肿块有薄包膜,位于直肠中段右前壁并侵犯膀胱后壁,肿瘤中心坏死,肿瘤组织呈鱼肉样改变.扇形切除小肠20cm行端端吻合,分离肿块与直肠、膀胱间粘连,将肿块切除.术后经腹腔引流管注入顺铂进行腹腔化疗,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诊断:盆腔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患者18个月后肿瘤复发,CT及MRI显示直肠中段有1个6cm×5cm×5cm 大小的肿块,再次手术于直肠右侧壁可触及8cm×5cm×6cm大小肿块,呈暗红色,质韧,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活动,肿块位于直肠右侧壁,距肛缘8cm,行肿瘤直肠前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同前,术后随访28个月,无肿瘤复发征象.

  •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术后肠瘘二例

    作者:王福荣;蔡相军

    患者1:患者女,75岁,因腹部切口红、肿、热、痛10 d 于2011年10月27日入院。既往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因升结肠癌和右侧卵巢癌行手术治疗。二次手术后3个月出现腹壁切口疝。于2010年8月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IHR)手术。术后2 d腹腔引流管引出小肠液,引流初期50~100 ml/d,逐渐减少,术后20 d 引流液消失,拔除引流管出院。201 1 年 10 月 1 7日出现腹部切口皮肤红肿伴明显疼痛及发热。查体:切口红肿部位有明显波动感。腹部 CT 检查见脐水平双侧腹直肌略分离,白线区被肠管占据,可见多个结节状致密影(图1)。立即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腔底部可见感染的补片,剪除部分感染补片后,含有食物残渣的浑浊恶臭液体流出,并从中拾出3枚螺旋钉。诊断小肠瘘。经积极换药、持续负压吸引及抗炎治疗后,局部炎症消退。入院40 d 后予以剖腹探查。术中确诊肠瘘位于空肠,感染的补片周围与肠管紧密粘连,外周补片与肠管形成膜性粘连,补片有部分皱缩。遂行肠瘘小肠部分切除并消化道重建。补片感染的范围较大,全部取出补片。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等并发症。

  • 胆囊扭转并坏疽1例

    作者:徐鹏远;孙大力;岑云云;刘剑;李为明;陈雄志;戚宇星

    患者,男,80岁,因中上腹部绞痛3天入院.疼痛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逐渐波及右侧腹.入院B超提示:胆囊肿大、胆囊炎和胆囊多发结石.入院诊断为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既往无胆系、消化系统疾病.体检:体温36.8℃,呼吸20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115/75 mm Hg,查体:一般情况较差,略驼背,身体瘦弱,急性面容,倦曲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腹部略凹陷,腹式呼吸存在,右侧腹部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可触及包块伴压痛,大小约5 cm×3 cm,肝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占91.0%,淋巴细胞占7.3%.经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疼痛可缓解,但腹部包块无减小.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囊与网膜、胃和十二指肠粘连较重,分开粘连见胆囊逆时针扭转360°,胆囊肿大,约10 cm×5 cm, 表面充血水肿,轻度发黑,张力高(见图1),遂行胆囊切除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解剖胆囊腔内充满脓性胆汁,胆囊内壁化脓坏疽. 术后诊断:胆囊扭转,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术后病理检查:胆囊壁出血、坏死伴急性炎症.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

  • 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沈绚丽;杨建锋;楼立兰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5例SAP并发腹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内科综合治疗,B超或CT提示腹腔大量渗液有腹腔高压或出现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采用经皮穿刺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治疗,根据感染不同时期和引流液的性状选择相应的引流管.结果 25例患者共经皮放置腹腔引流管55例次,引流时间10~63(20.35±5.56)d;引流期间发生引流不畅50例次,其中由于引流管堵塞25例次、扭曲18例次、滑脱7例次,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腹腔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 腹腔感染是SAP的严重并发症,加强对经皮穿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 腹腔引流在腹部手术以及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作者:张晟

    在临床工作中,一直以来外科医生认为在进行腹部大手术后需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历史悠久,在19世纪70年代,sims作为第一个外科医生把腹腔引流术应用在妇科手术后的患者,自此之后,预防性腹腔引流术被外科医生作为一种常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腹部外科的鼻祖-Billroth也认为腹腔引流可挽救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生命[1].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Lawson Tait的名言"When in doubt,drain.(怀疑即引流)"所说的那样,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以来,预防性腹腔引流被广泛应用,目的是引出腹腔内所积聚液体,如腹水、乳糜液、血性分泌物、胰液或肠道分泌液等.另外,腹腔引流液也可作为诸如术后出血、胰瘘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早期诊断工具[2,3].因此,在胃肠道手术后预防性放置引流管被广大外科工作者所接受.

  • 胃癌急性穿孔22例治疗体会

    作者:白希永;吴淑华;田蕊

    我院自1984年5月~1998年2月共收治胃癌急性穿孔22例,现就治疗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9~67岁,平均58岁。穿孔至手术时间2 ~32小时,平均12小时。术前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例,胃癌穿孔13例,其中4例是确诊为胃癌住院待手术期间发生。全组均表现为突发的上腹剧疼和全腹膜炎体征。2例合并有中毒性休克。肿瘤直径小者4cm,大者8cm,平均6cm。位于胃窦小弯者10例,胃窦前壁2 例,胃窦后壁5例,胃体小弯3例,胃体后壁2例。穿孔直径1~4cm,,平均3cm。 二、病理全组病例均为溃疡型,其中Borrann Ⅱ5例、Borrann Ⅲ型17例,均侵透浆膜,病理分期Ⅱ期3例、Ⅲ期10例,Ⅳ期9例。低分化腺癌12例,粘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 例。 三、手术方式全组病例均采用先缝闭穿孔,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减少毒素吸收,再进行细致的探查,确定术式,其中一期行根治术4例、姑息切除7例、单纯缝合修补4周后再行根治切除2例(切除率59.0%)。单纯修补3例、修补加胃空肠吻合6例(未切除占40.9%)。置1 ~2根腹腔引流管。 四、术后处理于术后1周开始自腹腔引流管将5-Fu 1g,DDP80mg等分溶于2000ml生理盐水中一次性灌入腹腔,每天一次,连用3天。术后4~5周开始采用FM方案,即5-Fu 500mg,MMC 6mg,每周一次,4次一疗程,休息1个月重复,完成6个疗程结束化疗。 结果未切除的9例,全部在1年以内死亡,平均生存6个月;根治切除的6 例(包括二期切除2例),术后生存满5年者1例,满3年者5例,平均生存时间35个月。姑息切除7例中,1年内死亡3例,1~2年内死亡3例,1例生存3年2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4个月。 讨论胃癌合并急性穿孔的发生率仅为0.49~3.64%,平均1%。癌均已侵透浆膜,大部分为溃疡型,组织学多为分化较差者。本组病例与文献报导相仿。这种穿孔远比溃疡病穿孔的外科治疗更为困难。过去多数学者认为,胃癌一但合并穿孔,多属晚期,生物学特性较差。因施行急诊手术,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故主张放弃根治切除,而行姑息疗法。近年研究发现,胃癌合并穿孔,术中行癌肿切除和行单纯修补两者疗效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故主张为提高术后治疗效果,术中尽可能行根治切除。从本组资料看,未切除的9 例,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姑息切除的7例,平均生存14个月;而根治切除的6例,平均生存时间35个月,三者对比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姑息疗法远不如根治切除的愈后好。故认为对胃癌穿孔不能轻易放弃根治切除机会,而应区别对待,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施行根治手术,提高治疗效果。

  • 通条在腹腔引流管堵塞后再通中的应用

    作者:王猛

    目的:探讨通条在腹腔引流管堵塞后再通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腔引流管堵塞后用通条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的疏通成功,引流通畅,顺利拔管,恢复良好,1例患者疏通失败,重新置管.结论:腹腔引流管内堵塞可以使用通条疏通.

  • 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后对腹腔引流管的针对性护理体会

    作者:刘金彦

    目的 研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胆囊切除术后针对性护理腹腔引流管的体会.方法 抽取5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排气、下地时间.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排气及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密切观察患者腹腔引流管的状态,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胆囊功能恢复正常,临床应用价值高.

310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