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对比及药学分析

    作者:王兆美

    目的 :分析苄星青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对比及药学.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早期梅毒患者一共12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给予阿奇霉素,对照组60例,给予苄星青霉素,观察梅毒皮损改善的时间,抽取静脉血检测TRUST,观察TRUST的转阴率.并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结果 :(1)两组患者皮损起效时间和皮损痊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TRUST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3)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上升,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后各个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确切,二者起效时间、疗效相当,并且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值得应用.

  • 45例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观察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查德荣

    近几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年轻妇女梅毒患者不断增加,多数为早期梅毒,通过宫内胎传的危险性大,影响优生优育.现将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妇女妊娠结局进行总结,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2003年1月~2007年1月分娩总数为7 800例,合并梅毒45例(梅毒组),其中33例为潜伏梅毒.45例孕周8~42周,年龄25.6±3.1(18~35)岁,其中20~30岁38例(84.4%).初产妇38例,经产妇7例;孕妇有不洁性生

  • 苄星青霉素治疗80例早期梅毒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薛伟杰;郭晨晖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梅毒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滴阿奇霉素,2次/日,0.5g/次,2周1个疗程.观察组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10.5±2.2)天,治愈率100.0%;对照组皮疹消失时间(18.9±4.5)天,治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3、6、12和24个月血清学治愈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显著.

  • TP-IgM-WB在成人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宋潇;张东;王丽娟;金巍;王晓杰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对于成人早期梅毒诊断的意义.方法 使用梅毒螺旋体蛋白免疫印迹试验(TP-IgM-WB)、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该所性病门诊就诊的109例成人梅毒患者进行检测,另外选取100例非梅毒患者作为观察对照组,对比分析3种方法在梅毒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8例一期梅毒中,TP-IgM-WB、TPPA、TRUST检测阳性数分别为28例(100.0%)、26例(92.9%)、25例(89.3%),3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二期梅毒中,TP-IgM-WB、TPPA、TRUST检测阳性数都是37例(100%);44例潜伏梅毒中,TP-IgM-WB、TPPA、TRUST检测阳性数分别为40例(90.9%)、44例(100.0%)、42例(95.5%),3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非梅毒患者TP-IgM-WB和TPPA检测阳性数是0例(0.0%),TRUST检测阳性数2例(2.0%),3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IgM-WB在一期梅毒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大于TPPA和TRUST两种方法.结论 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适用于成人早期梅毒的诊断,对于早期发现梅毒患者,早期治疗并进行患病人群干预,有效控制梅毒流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 南京市2008-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及HIV感染率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管文辉;朱银霞;魏庆;吴小刚;李莉;闫红静;杨蒙蒙;陈莉萍

    目的 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HIV感染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估计疫情进展,调整、制订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自愿接受艾滋病、梅毒咨询检测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梅毒和HIV感染的血清学监测,对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进行性病诊疗转介,以明确其临床诊断和分期.分析被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及早期梅毒、HIV感染和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3年各年度分别监测1 004、1 218、1 236、748、1 019和1 420名男男性行为者.各年度早期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9%、2.71%、2.43%、1.74%、3.04%和2.32%,趋势检验P>0.05;HIV感染率分别为1.29%、2.63%、5.42%、8.82%、11.97%和10.42%,趋势检验P<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感染率从2008年的0.20%上升至2013年的1.06%,趋势检验P<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从2008年的9.09%上升至2013年的45.45%,趋势检验P<0.01.结论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的流行趋于平稳,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其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需要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应对梅毒及HIV感染的流行.

  • 早期梅毒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作者:田秋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的原因,总结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结果:Ⅰ期梅毒易误诊为: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药物疹、疥疮结节等;Ⅱ期梅毒皮疹多种多样易误诊为:手足癣、玫瑰糠疹、银屑病、尖锐湿疣等.结论:早期梅毒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学习,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尽量避免误诊的发生,以免延误治疗.

  •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伟华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30例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60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青霉素G治疗,并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近期、远期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可以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值得在临床推广.

  •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马坚池;卢秀仪;唐增奇

    目的:本文分析头孢曲松应用在早期梅毒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医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1日-2016年7月1日期间收治的梅毒患者9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头孢曲松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 高过对照组65.22%,P<0.05.观察组皮疹完全消失时间为(47.47±11.35)d、低热四肢关节疼痛消失时间(7.65±2.14)d短于对照组(62.33±13.69)d、(10.39±1.49)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 与对照组8.70%并无较大差别,P>0.05.结论: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可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缩短病程,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ELISA检测梅毒IgM抗体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石怡珍;施辛;杨辰;吾为一;黄宏;吴锦昌

    为探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Tp-IgM)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本文对确诊的67例早期梅毒、3例早期神经梅毒、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患者与26名非梅毒对照,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脑脊液的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同时作RPR及TPPA检测.结果表明,ELISA、RPR及TPPA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8.5%和100%;ELISA法对于早期梅毒的敏感性(95.5%)高于RPR和TPPA(均为83.6%),而在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血清和3例早期神经梅毒脑脊液中,ELISA各检出2例阳性.提示ELISA法检测Tp-IgM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优于RPR和TPPA,对早期神经梅毒和不定期潜伏梅毒的诊断不具优势.

  • 预防控制先天性梅毒发生的时机与策略

    作者:宁淑敏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congenital syphilis,CS)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源途径感染而发生的梅毒,于新生儿期发病者为早期梅毒.要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就要从孕妇抓起.1 妊娠梅毒及先天性梅毒诊断标准1.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1] 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

    作者:鲁文君

    梅毒的致病因子为梅毒螺旋体,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性交经黏膜擦伤处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梅毒呈现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妊娠期合并梅毒者逐渐增多.患早期梅毒的孕妇能迅速从母亲的胎盘传给胎儿.孕产妇软产道梅毒病患者,分娩时可以通过产道感染胎儿.为提高护理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本文对36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4例晚期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明;陈婉珍

    近年来,我市性传播疾病(STD)发病逐年增多,其中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1].由于隐性梅毒的存在,不但将病原传染给性伴的机率增高,也使妊娠期妇女感染梅毒的机会增多.致胎传梅毒的发生率上升,引起流产、死胎、早产、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2].早期梅毒妇女如未能进行及时、正规、足量的驱梅治疗,还可能发展成神经梅毒[3],严重危害母儿身心健康.在该病的治疗中,完善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和防止交叉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我院产科在2001年1~6月共收治了4例晚期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的改进及其护理

    作者:尤玉萍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它的水悬剂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缓慢溶解吸收,主要用于早期梅毒和风心病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苄星青霉素按常规肌肉注射法极易造成针头堵塞,需更换8号以上针头进行二次注射,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造成药液和材料的浪费.为此,我院对苄星青霉素肌注的方法进行改进,不仅避免针头堵塞,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节约材料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 1例早期新生儿梅毒的护理

    作者:兰红

    新生儿梅毒又称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2岁以内为早期梅毒,2岁以上为晚期梅毒.

  • 梅毒实验室诊断及评价

    作者:陆学东;张银辉;党倩丽;张小艳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为了确立早期梅毒诊断指标及寻找指导临床梅毒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本研究采用目前临床上检测梅毒常用的RPR试验、TPPA试验及先进的免疫印迹(WB)法,来分别检测3种不同抗体即拟心磷脂抗体、苍白螺旋体菌体抗体及特异性抗原抗体,为临床早期梅毒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5年来诊治的梅毒患者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老年人早期梅毒22例分析

    作者:叶冬桂

    据全国性病控制中心数据表明,我国梅毒发病率1993年为0.18/10万,1997年增至为2.78/10万[1],增长速度十分迅猛,相对老年人梅毒发病率也上升.为了解老年人早期梅毒的特点,我们总结分析了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资料较完整的22例老年人早期梅毒,现报告如下.

  • 早期梅毒患者驱梅前后血清TRUST滴度及hs-CRP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龙林会;张德文

    目的:探讨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在早期梅毒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77例早期梅毒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时间段进行TRUST滴度检测,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7例患者驱梅治疗3个月后TRUST仅3例患者转阴,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转阴率逐渐增加,24个月后转阴率为93.5%(72/77);驱梅治疗治疗前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73.8±13.89)mg/L,较治疗后各时间段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25,P<0.05),治疗24个月后血清hs-CRP水平降到正常水平。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血清TRUST滴度与hs-CRP浓度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TRUST滴度及hs-CRP水平变化对于早期梅毒的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8在早期梅毒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瑞;曹鸿玮;郑晓红;杨俊亚;王菲菲

    目的 探究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早期梅毒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104例早期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临床分型分为Ⅰ期梅毒组33例、Ⅱ期梅毒组36例、早期潜伏梅毒组35例,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5名为正常组,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血清IFN-γ及IL-18进行检测,对比4组人群的血清IFN-γ及IL-18指标.结果 3组患者IFN-γ与IL-18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以Ⅰ期梅毒组高,分别为(231.6±19.7) ng/L及(86.4±7.1) ng/L,Ⅱ期梅毒组分别为(199.0±16.5) ng/L及(65.6±6.8) ng/L,两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IFN-γ及IL-18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IFN-γ与IL-18呈明显正相关(r=0.795,P<0.05).结论 IFN-γ与IL-18在早期梅毒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随着患者梅毒分期进展而降低,其免疫应答由Th1优势型转为Th2优势型,免疫水平不断降低,预后较差;检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FN-γ与IL-18可作为确认其临床分型、指导用药、判断预后的有效手段.

  •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作者:秦家碧;杨土保;冯铁建;杨帆;洪福昌;莫衍石;蔡玉玲;关阳;刘晖

    目的:评价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梅毒有效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临床证据。方法从建库到2012年7月初检出810篇文献,采用荟萃分析评价国内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数资料的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RR),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x-),两者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合计1371例患者,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6个月的有效率与苄星青霉素相比(RR:1.18,95% CI:0.78~1.80)增加18.0%,12个月后有效率增加8.0%(RR:1.08,95% CI:0.89~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皮损消退时间上,头孢曲松的时间要短于苄星青霉素( x-:-2.28,95% C I:-2.90~-1.66),头孢曲松与普鲁卡因青霉素相比,6个月(RR:1.14,95% CI:0.98~1.34)和12个月(RR:1.02,95% C I:0.95~1.10))有效率增加14.0%和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药物治疗1周皮损消退率是单独治疗的1.47倍(RR:1.47,95% CI:1.20~1.8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肌肉酸痛、短时间内局部发热症状加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各研究组间无差异。结论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与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相当,联合苄星青霉素时比单独用苄星青霉素疗效要好,建议今后采用头孢曲松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

  • 288例早期梅毒临床及血清学观察

    作者:袁荣华;曲延俊;杨竹君

    本文对早期梅毒288例认真地做了临床和血清学观察,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观察病人哈尔滨市公安医院106例、哈医大预防保健医院182例,共288例,其中男性患者164例、女性患者124例.

293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