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叉菜胶不同剂量对其诱导血栓模型建立的影响

    作者:刘光荣;杨亚军;刘希望;孔晓军;李世宏;秦哲;李剑勇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角叉菜胶建立贴近临床研究的动物血栓模型.方法 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5个剂量(10,15,20,25和30mg·kg-1)模型组(分别为模型A、B、C、D、E组),每组7只.空白组注射0.9%NaC1 2 mL.测量6,12,18和24h大鼠血栓黑尾长度,在24h对大鼠尾部静脉采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同时应用解剖病理学观察腹腔肠系膜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环境温度(18±2)℃、6h时,血栓诱导率达100%.与模型A组和模型E组相比,模型C组的血栓黑尾长度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C组在24h时血栓黑尾比率为80.1%.模型C组的大鼠肠系膜无病变产生,腹腔内无积水,同时血细胞发生较为明显的凝集并形成血栓.结论 20 mg·kg-1角叉菜胶腹腔注射可以建立安全和贴近临床研究的动物病理血栓模型.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继平;李长龄;郭欣欣;王银叶;王桂玲

    自王清任创制补阳还五汤以来,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是目前中风等血栓性疾病应用频率高的方剂[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是迄今发现的体内强的血小板聚集剂,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2].本研究应用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模型,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PAF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防治血栓性疾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建立动物血栓模型方法的改进

    作者:宋爱利;董小黎;李良;陈瑞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而造成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血栓的形成,因此攻克血栓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攻关课题.而血栓机制的研究、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溶栓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 都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动物模型的支持,因此建立动物血栓模型是必要的前提. 血栓形成需要3个条件,即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黏滞性的改变,而重要的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因此,血栓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要造成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 组织因子相关微粒在血栓模型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洪昌

    组织因子相关微粒(tissue factor-bearing microparticles, TF-MPs)在许多疾病的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已知,TF-MPs具有促进凝血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介导很多疾病的凝血机制紊乱,研究TF-MPs的功能有助于深化对凝血机制障碍的认识,并为凝血功能障碍调控提供潜在的干预目标[1].

  • 动态血栓模型在活血化瘀类中药作用机制解析中的应用

    作者:赵铁禅;严春琳;朱彦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脑栓塞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项重要原因.而血栓相关机制的研究、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溶栓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都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动物模型来支持.国内外学者对建立适合诊断与治疗的血栓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血栓模型有助于对血栓形成与发展的理解,以及建立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评价新方法,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本文归纳了三氯化铁,结扎,狭窄,电解,光化学血栓模型,对它们的优缺点作一比较并总结了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血栓性疾病中的防治作用.通过对目前动态血栓观测技术的查阅,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将能更好的促进中药的现代化.

  • 重组水蛭素抗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周琴;任开环;韩国柱;李卫平

    脑血栓的发病率很高,引起的后果相当严重,抗脑血栓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国内外对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 hirudin,rH)--一种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高效、特异的凝血酶抑制剂的研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1].本研究组曾对国产rH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2,3],证明其具有强大的抗凝、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但有关其对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迄今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化学法建立血栓模型以评价rH的抗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作用.

  • 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李建生;刘敬霞;于海滨;王冬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备的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线栓组(12只)、血栓结合线栓组(12只).线栓组大鼠用尼龙栓线阻塞MCA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血栓结合线栓组由颈外动脉插入改良的内置尼龙套线聚乙烯导管,插管成功后栓线退出一定长度,血液在导管内自凝后拔出套线,经导管推入凝血酶,血栓形成后再次插入套线,根据套线标记的长度向前推进血栓,使之阻塞大鼠MCA制备MCAO模型.术后6 h,观察大鼠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线栓组和血栓结合线栓组均较假手术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增高,脑组织含水量增加,脑梗死面积增大(P均<0.01),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与线栓组比较,血栓结合线栓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MCA可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脑组织水肿,造成脑组织明显的病理损伤,该法制备的MCAO模型可使血栓阻塞在期望血管(MCA)并可进行脑缺血/再灌注研究,防止血栓模型制备过程中及区域动脉溶栓治疗后再出血等,具有阻塞位置确切、梗死范围恒定、模型易于操作及可重复性好等特点.

  • 角叉菜胶两种给药方式制备小鼠尾部血栓模型比较

    作者:刘彦霞;赵肖萌;温宗妍;郭豫;赵江燕

    目的 提高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部血栓模型的成功率.方法对角叉菜胶不同剂量[5、10、20、50、80、120、150 mg/(kg)]下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所致小鼠尾部血栓模型黑尾率及黑尾长度进行对比,并经生理切片确认血栓造模成功.结果在采用腹腔注射时,注射20 mg/(kg)的角叉菜胶24 h后就可以使出栓率达到80%以上.结论采用腹腔注射可以提高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部血栓模型的成功率.

  • 冠脉康胶囊对大鼠血栓模型及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作者:李显华;邹桂新;杜佳林;包玉龙;袁媛

    [目的]复制大鼠血栓模型及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冠脉康胶囊对大鼠血栓模型及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肾下方下腔静脉致血栓模型形成法,观察冠脉康胶囊抗血栓形成作用;采用小鼠断头缺血模型,观察冠脉康胶囊抗急性脑缺血作用.[结果]冠脉康胶囊能减轻血栓模型大鼠的血栓重量,增加小鼠张口呼吸次数,延长小鼠张口呼吸时间.[结论]冠脉康胶囊具有抗血栓形成、抗急性脑缺血作用.

  • 全光谱紫外光辐射对犬动脉血栓模型的溶解效应

    作者:王小平;丁立新

    目的探讨紫外线(ultraviolet,UV)对犬动脉血栓的溶解效应.方法将26只健康成年西北杂种犬被随机分成4组,复制股动脉血栓模型后,UV+尿激酶(UK)组和UK组(各8只)即静脉0.14万U/分点滴UK,同时UV+UK组还行胸腹部UV800cm2、447.72mJ/cm2照射1次;UV组(5只)只同法照射UV,不用UK;对照组(5只)既不用UK也不照UV,观察各组血栓溶解情况.结果血栓溶通率对照组为0/5,UV组0/5,UK组4/8,UV+UK组7/8;残余血栓湿重UV组明显轻于对照组,UV+UK组明显轻于UK组(P<0.01);血栓溶通时间UV+UK组较UK组缩短(P<0.01);溶通血栓所用UK剂量UV+UK组低于UK组(P<0.01).结论全光谱UV红斑量大面积照射具有促溶栓效应;联合用UK并UV照射可产生协同溶栓效应.

  • 沙棘总黄酮不同给药途径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程嘉艺;汤晴;杨金玲;近藤一直

    血栓可以导致某些致命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而血小板活性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性的病理原因[1-3],因此,血小板活性抑制剂已经被频繁地用于上述疾病的预防.近年来,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栓性疾病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关注[4-5].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器血栓模型的机械特性比较

    作者:罗中华;宦怡;贺洪德;孙立军;张学昕;张文龙

    目的 比较用于评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取栓器械的血栓模型.为介入机械取栓器械的研制、评估提供更为科学的血栓模型.方法 复制Kan及Gralla的可透X线血栓模型,自制聚氯乙烯管内自发凝固成型可透X-线红色血栓模型(spontaneous non-radiopaque tube red clots,SNTR)及聚氯乙烯管内自发凝成型可透X-线的白色血栓模型(spontaneous non-radiopaque tube white clots,SNTW).用弹性实验,拉伸实验评价比较血栓模型的机械力学性能.用HE染色评价血栓模型的组织结构.结果 制备出SNSW(Kan模型)、TNTR(Gralla模型)、SNTR及SNTW4种机械特性完全不同的可透X-线血栓模型,在24 h及1和2周的弹性实验(度)结果分别为SNSW:5.00±4.47,4.16±3.76,5.83±6.64; TNTR:19.33±6.05,16.66±4.08,19.16±9.70; SNTR:10.00±7.07,7.50±6.89,13.33 ±+4.08;SNTW:87.5±2.73,81.66±6.83,88.33±4.08.拉伸实验(cm)的结果分别为SNSW:4.43±0.38,4.67±0.29,4.60±0.31; TNTR:3.79±0.13,3.91±0.11,3.91±0.16;SNTR:3.25±0.15,3.46±0.10,3.33±0.27;SNTW:4.22±0.18,4.40±0.32,4.11±0.15.结论 SNSW,TNTR,SNTR及SNTW为4种机械性能不同的血栓模型,根据研究目的及器械的取栓原理从4种血栓模型中选用或联合其中几种评估介入取栓器械的效能更为合理.

  • 大鼠自体肺血栓栓塞模型的成功制备

    作者:冯伟;张莹;孙峰;王在义;刘晖

    目的:通过建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使用经济的急性肺血栓栓塞大鼠动物模型,掌握自体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制备,检测自体肺血栓栓塞的持久性。方法采用自体血栓法复制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相应生理生化指标,并于栓塞后3 h,5 h,7 h,24 h,1周处死大鼠,制作大鼠肺组织病理标本。结果栓塞组大鼠自血栓注入后迅速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体征。栓塞组大鼠肺动脉压在栓塞后3 h,5 h,7 h,24 h分别为(27.79±4.24) mmHg,(26.69±4.14) mmHg,(25.00±6.49) mm-Hg,(24.54±3.87) mmHg,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后1周组大鼠的肺动脉压为(21.05±4.37) mmHg,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见明显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提示持续性低氧血症,栓塞后24 h氧分压(83.10±3.75) 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后1周氧分压为(91.22±1.93) 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标本均提示肺小动脉有扩张充血,肺泡萎陷,肺间质水肿并可见大量红细胞漏出。栓塞后1周肺组织病理标本提示肺动脉内未见明确血栓。结论自体血凝块在持续性大鼠肺栓塞模型的研究中是有限的。今后肺栓塞动物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立持久固定肺栓塞模型。

  • 血管内成栓脑梗死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马寅仲;杜冠华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内成栓脑梗死模型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评价。方法使用直流电刺激颈总动脉制造血栓,通过血流引导碎栓堵塞中动脉,制造脑栓塞模型。通过测定脑血流、脑梗死体积、动物行为学等指标,评价模型特点,并观察了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的溶栓作用。结果脑梗死大鼠的病灶区血流量降低至基准值的30%左右,并在造模24 h后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失调,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灶。使用t-PA进行溶栓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上述病理特征。结论大鼠血管内成栓脑梗死模型适用于进行血栓性脑梗死病理研究与药物溶栓作用评价。

  • 抗脑血栓新药蕲蛇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者:

    完成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王晴川, 刘广芬, 许云禄, 陈清澄, 魏京娜研究起止时间:1980年1月~1997年12月获奖种类及等级: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蕲蛇酶是从尖吻蝮蛇(亦称蕲蛇)蛇毒中分离纯化的抗脑血栓新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为化学药品二类。分子量27±3 kD。动物实验证明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在动物血栓模型上,能防栓、溶栓和减少脑梗塞再通后的脑损害。动物急、慢毒性均低。动物和人药代动力学研究,一天一次给药无蓄积性,主要由肾脏排出。Ⅰ期临床研究在有效剂量下,无明显异常反应,Ⅱ期双盲试验对200例和Ⅲ期对1346例急性脑血栓病人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94.2%,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血小板减少(7.7%),证明安全有效。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不同种类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俊林;刘旭海;孙萍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角叉菜胶致使小鼠血栓形成情况.方法:3种类型角叉菜胶(K型(Kappa)、I型(Iota)、L型(Lambda))皮下注射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分别观察注射角叉菜胶后24、48和72h小鼠黑尾发生率和黑尾长度.结果:本实验通过大量小鼠实验发现L型、I型角叉菜胶可以使小鼠产生黑尾,即可以用来造小鼠血栓模型,且效果明显.

  • 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对实验性家兔股动脉血栓的溶解作用

    作者:璩竹玲;刘赛;董河;刘晨光;刘万顺

    目的研究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MPAP)对体内血栓的溶解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股动脉血栓模型,股动脉造影观察用药后股动脉血栓的溶解情况,通过测定PT,TT,KPTT及Fbg 含量,评估MPAP对家兔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MPAP能明显促进家兔股动脉血栓再通,用药后,TT,PT,KPTT显著延长,Fbg含量降低.结论MPAP对实验性家兔股动脉血栓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并且有明显的抗凝功能.

  • 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的纤溶和溶栓作用研究

    作者:璩竹玲;刘赛;刘晨光;刘万顺

    目的:为进一步确认海洋假单胞茵碱性蛋白酶(MPAP)的纤溶性质,并观察其抗栓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凝块实验,观察MPAP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建立家兔肺动脉血栓模型,观察MPAP的溶栓作用以及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MPAP有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而无纤溶激酶活性;MPAP能明显溶解肺动脉血栓,MPAP用药后t-PA/PAI明显升高.结论:MPAP具有明显的溶栓和提高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

  • 三氯化铁动物血栓模型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郭朝锋

    血栓模型是人类研究血栓性疾病、开发抗凝、溶栓药物的重要工具,三氯化铁血栓模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本文就其制作方法、作用机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栓相关性疾病研究提供较实用的方法学依据.

    关键词: 血栓模型 三氯化铁
  • 氯化铁致兔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健;李祥;李健龙;刘窗溪;杨华;高方友

    本研究旨在利用化学法刺激兔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兔MCA血栓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以溶栓药物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新西兰兔36只,重2.0~2.5?kg,随机分3组:A组:假手术组,12只,除不滴加氯化铁外,其余手术步骤同其他组;B组:血栓模型组,12只,将氯化铁敷与兔左侧MCA表面30?min;C组:尿激酶(UK)治疗组,12只,血栓形成后3?h颈总动脉内给UK?8?500?U/kg体重。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