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保留子宫圆韧带方法对成年女性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冯婉仪;钟世文;杨秀平;刘贤妃

    目的:分析不同保留子宫圆韧带方法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27例,均接受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根据术中子宫圆韧带保留方式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子宫圆韧带方法一、方法二对成年女性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差异性不大;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则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子宫圆韧带悬吊拖入式回结肠新膀胱术(附5例报告)

    作者:赵洪青;赵晓昆

    目的探讨拖入式回结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尿道黏膜电切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子宫圆韧带悬吊的拖入式回结肠新膀胱术,治疗三角区浸润性膀胱癌5例.结果5例随访6~26个月.拔导尿管2、3周后,白天均可自主控制排尿;术后3个月4例无夜间遗尿;术后1 a 1例仍有少量夜间遗尿.4例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371~447 mL,大尿流率10.2~13.9mL/s,剩余尿量10~25 mL,尿道闭合压明显大于充盈期膀胱压力.复查血清电解质、肾功能正常,IVU检查及新膀胱造影未见积水与反流.膀胱镜下见膀胱颈平滑宽敞,后唇无抬高,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拖入式回结肠新膀胱术方法简单有效,随诊排尿控尿满意,尿道无肿瘤复发,是治疗女性膀胱三角区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值得选择的原位新膀胱术式.

  • 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超声诊断

    作者:贺声;王育红;蔡春儒;郑淑红

    目的了解超声检查在子宫圆韧带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1组7例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在手术前由超声检出腹股沟区囊性包块,其中2例合并有腹股沟斜疝未被超声检出.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诊断要点有:①超声图像所显示的囊性包块的走行、与周邻结构的关系符合子宫圆韧带的解剖位置;②改变体位时包块触诊可以变小,但不消失,超声图像上包块的大小、形态也不会因体位改变而有明显变化.结论结合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表现,超声可对该病做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腹腔条索状发育畸形导致腹痛1例报告

    作者:唐景晖;张晓儒;严如银;刘天瑞

    成人腹腔内Treitz韧带下方后壁腹膜与右侧盆腔和子宫圆韧带相连纤维性、索带,属于先天发育畸形,脊索与肠管发育障碍,由于成人病例少见,文献报道很少,临床诊断困难,主要因腹腔索带牵拉出现腹痛,索带和肠管缠绕,出现出血、肠梗阻等临床表现后在术中探查时发现.2012年12月我院对1例腹痛腹腔镜下探查见腹腔条索状发育畸形,报道如下,以便临床医师在遇到类似病例时有所借鉴,减少误诊、误治.

  • 腹腔镜修补成年女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庆余;谢佳明;吴浩荣;谷春伟;危少华;任杰

    目的:探讨女性腹股沟疝的特殊性及腹腔镜下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41例成年女性腹股沟疝腹腔镜下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46侧)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中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28例(32侧),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 TAPP)11例(12侧),腹腔内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2例(2侧)。术中发现股疝误诊为腹股沟斜疝2例;3例术前诊断为单侧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2例患者术中发现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术后发生血清肿6例(14.6%);修补区域异物感4例(9.8%);术后急性疼痛5例(12.2%),4例3~6周后基本缓解,1例持续疼痛2个月以上,无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出血、感染、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4周内基本恢复非限制性活动,随访期间各修补方式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方式覆盖了整个薄弱的耻骨肌孔区域,可以有效的防止女性腹股沟区继发疝的发生,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术中子宫圆韧带连续性应尽量予以保留,有利于将来女性患者的生活。

  •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子宫圆韧带的处理技巧

    作者:夏联山;罗靖;古少东;张洁;周钢

    目的 探讨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子宫圆韧带的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葛洲坝中心医院共47例女性腹股沟疝行TAPP,总结手术过程中子宫圆韧带的处理技巧.结果 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保留子宫圆韧带38例(A组年龄50岁以下),手术时间平均(42±8)min,2例术后出现血清肿.横断子宫圆韧带9例(B组年龄50岁以上),手术时间平均(36±7)min;1例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术后出现腹股沟区包块,彩色超声证实为挛缩的子宫圆韧带.二组患者无一例出现腹腔脏器损伤、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包括疼痛)、补片感染等.二组患者在手术用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是否存在腹股沟区包块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恢复理想,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 保留子宫圆韧带的手术操作略为复杂,用时略长,约6 min,但保证了子宫圆韧带完整性及原有功能,值得用于生育期女性的腹股沟疝.

  • 老年人腹股沟疝反复发作致小肠广泛粘连二例

    作者:李进;孟庆良;谢光伟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1]。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症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疝出腹壁外,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2]。包块突出时,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患者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如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则出现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若疝内容物能很容易地完全回纳腹腔,并反复发作称易复性疝。小肠疝反复发作,容易引起小肠广泛粘连。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并小肠广泛粘连老年患者2例,经及时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现通过文献复习,分析老年人腹股沟斜疝并小肠广泛粘连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总结报道如下。

  • 妊娠合并子宫圆韧带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一例

    作者:朱勤芬

    患者27岁,孕2产0.因停经18周+4,左下腹痛1.5 d,于1999年3月3日入院.患者曾行人工流产术1次,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8年10月25日,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停经50d时查尿妊娠试验阳性,但未行阴道检查,亦未作B超检查.3月1日晚突觉左下腹剧痛,呈持续性,伴面色苍白,次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8.5×109/L,中性0.78.B超示:宫内单胎妊娠(孕18周),左下腹实性包块9 cm×6 cm×6 cm.血压:100/60mm Hg(1mm Hg=0.133 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膨隆,宫底脐下2横指,左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 超声刀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俊;张信美;徐开红

    我院自1999年11月至2000年7月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施行各种妇科手术,观察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体温和血象以及组织损伤的程度.结果证实,超声刀手术视野清晰而又安全有效,是一种较有实用价值的妇科手术刀.现报道如下.一、方法1.超声刀及使用方法:超声刀采用美国强生公司产品(Ultracision G220型),包括主机、超声传送索及可供选用的手术器械,如超声剪刀(直径10 mm)、超声分离勾(直径5 mm)和球状凝固棒(直径5 mm)等,功率为230 W,分5个级别调节输出.由于功率输出3级既可达到完善止血效果又可使切割效果满意,因此,本研究应用3级输出功率进行各种妇科手术.对不含大血管的子宫圆韧带和宫骶韧带等则进行直接切除,在含有较大血管的骨盆漏斗韧带及子宫血管,在准备切除组织的外侧缘先予钳夹止血,然后再移至内侧切除,止血效果较好.另外,超声剪刀一般使用钝面,切割速度虽慢但止血完善.

  • 腹股沟斜疝与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的鉴别体会

    作者:舒思远;喻登明;张正伟

    本文通过分析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误诊为腹股沟斜疝1例,分析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的鉴别诊断及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的手术方式和治疗体会.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价值

    作者:蒋泽波;谢秀娟;梁俊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腹股沟区囊性包块,位于股总动、静脉内侧,包块大小1.6 cm×1.2 cm×1.3 cm~4.7 cm×3.1 cm×3.8 cm,形态规整,边界清晰,纵切呈椭圆形,横切呈扁圆形,囊壁光滑,9例暗区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2例暗区内见高回声光带及细小点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包块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周边局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当挤压探头或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体位由卧位转为站立位时,包块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未见明显改变.术中所见:2例误诊病例为腹股沟斜疝,术中见囊内较多纤维分隔,8例包块内为淡黄色清亮液体,1例包块内为血性液体.结论 临床或超声医师对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解剖位置又与腹股沟疝等疾病不易区分.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直观分辨囊肿与周围组织,特别是血管的解剖关系,图像清晰,定位准确,对该病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高频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应用

    作者:黄嘉静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性回顾及分析.结果 7例诊断正确,2例合并斜疝未被检出,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腹股沟区梭形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可透声良好,亦可见光带分隔或光点分布,探头加压及改变体位,病灶不能回纳或大小形态未有明显改变,CDFI未能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无痛,检查方便,对该病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子宫圆韧带伴随静脉曲张误诊斜疝1例

    作者:刘京新;于红卫

    1 病历简介女,25岁.因孕5个月、右腹股沟内侧肿块2个月入院.腹部有坠胀感,无疼痛及发热.

  • 超声误诊子宫圆韧带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孙彤;唐良萏;何小明

    患者女,54岁.孕4产4,已绝经6年.因消瘦1年、下腹部隐痛6个月、发现下腹部包块16 d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小,中位,子宫前方扪及一约孕5个月大小包块,囊偏实性,欠活动.癌症相关抗体CA125 18.7 U/ml.超声检查:盆腹腔中部测及一包块,约 18.7 cm×16.5 cm×13.6 cm大小,似增大的子宫,形态欠规则,宫腔显示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以等回声、低回声为主, 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图1).

  • 子宫圆韧带囊肿手术治疗7例的体会

    作者:张彩红;陶素萍

    目的:探讨以腹股沟区肿块为首发的子宫圆韧带囊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妇产科医生加深对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认识,术前仔细体检及超声检查,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手术中熟悉腹股沟区解剖,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腹壁疝修补术67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培明

    腹壁疝是当前疝外科中很常用的概念,常见的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切口疝、白线疝和脐疝等.腹壁疝修补术也是基层卫生院常见的手术.我院2007-2011年施行了各种疝修补术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时子宫圆韧带的处理方式及术后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瑶;王光海;肖鸣;肖国栋;徐雪东;周抒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已经成为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子宫圆韧带是否应该保留仍存在着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子宫圆韧带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并非生殖细胞的排出通道,不必像精索一样"腹壁化",其会增加手术难度和时间,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可离断子宫圆韧带以达到降低手术难度和时间的目的;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子宫圆韧带虽非生殖细胞的排出通道,但对维持子宫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具有重要作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保留子宫圆韧带以达到维持子宫正常前倾前屈位的目的.本文对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时子宫圆韧带处理方式及其可能对女性术后生育能力的影响进行综述.

  • 1例子宫圆韧带与侧腹膜粘连形成腹内疝的超声表现

    作者:杨晓丽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4岁,于就诊前日晚出现下腹痛,呈阵发性胀痛,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及肛门坠胀感。来我院急诊科就诊,予抗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腹痛以脐周为重,呈持续性绞痛伴呕吐胃内容物,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普外科。临床初步诊断:肠梗阻(肠套叠?)。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均未见异常。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未见异常,双侧卵巢显示清晰,双侧附件区未见包块,于右侧附件区可见一范围约4.8 cm2×1.3 cm2的肠管回声,肠壁增厚,呈挤压状盲端改变,蠕动减弱。CDFI:肠壁上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而该段肠管的近端因探测深度的原因显示不清。腹部超声:右下腹显示一囊袋状肿块,范围约2.7 cm2×1.4 cm2,其内可见肠管及少量积液,其远端因深度原因显示不清(见图1)。超声提示:右下腹肠管异常声像,腹内疝形成待排。

  • 子宫圆韧带平滑肌瘤误诊为腹股沟斜疝1例报告

    作者:唐加启

    患者女,34岁.因右侧腹股沟区肿物20年加重1周入院.20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约枣样大小的无痛性肿块,站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曾在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侧腹股沟斜疝.后肿块逐渐变大、变硬.

  • 腹腔镜下套圈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作者:韦晓芳;张甦;闵卫平;李茂宇;邵惠芬;倪骎骎;邵婕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表现为子宫圆韧带外上方的输卵管间质部突出增粗,表面血管丰富,曾被列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1-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不断减少.近几年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手术方法已有报道[3-11],多为保留患侧输卵管,对患侧输卵管切除的手术方法尚少有研究.因一些患者已无生育要求,且切除输卵管有防止该侧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等优点,故近年来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开始被采用.我们对这种手术方法作一探索,并分别应用套圈法与缝合法两种手术方法,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及两种手术方法的不同特点,为临床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