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rnia and Abdominal Wal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산화복벽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2.来稿文字务求准备、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字),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综述、讲座、会议纪要、病例报告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3.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具体要求可参照《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排规范》。
(1)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2)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3) 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4) 文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5) 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6) 数字出版信息:标注数字对象标志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DOI可标注于论文首页地脚,以“DOI”作为标志。除转载和消息类稿件外,其他文章均需标注DOI,DOI标注于每篇文章首页脚注的第1项。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各期刊编辑部为决定刊载的论文标注DOI。
参照IDF编码方案(美国标准ANSI/NISO Z39.84-2000)规定,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标注规则如下:“DOI:统一前缀/学会标识.信息资源类型.杂志ISSN××××-××××.年.期.论文流水号”。即:“DOI:10.3877/cma.j.issn. ××××-××××.yyyy.nn.zzz”。
对于优先数字出版文献,在期刊导读本印刷版该文首页地脚部位应注明其数字出版日期和数字出版网址。
(7)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可以不著录期号。
4.临床试验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
5.统计学方法:尽可能详细描述,建议补充有关统计研究设计、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等要求。
6.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7.图像要求
(1) 静态图:图或照片应另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图题和图说明应简洁明确,具有自明性。
(2) 动态图:要求播放窗口大小适宜,画面清晰、连贯流畅,建议采用AVI、MPEG1、MPEG2或WMV格式,阳性表现或操作要点应有明显标志和标注。图题和图说明应简洁明确,具有自明性。
(3) 幻灯片:文字表述要求规范、简洁、准确无误,图表文字数据达到出版规范。
(4)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播放流畅,色彩自然。可以配有背景音乐,但不能涉及侵权问题;解说声音与背景音乐效果要相匹配,声音与画面要同步。视频文件采用AVI、MPEG1、MPEG2或WMV格式,时长10~30分钟。
8.投稿方式:作者在本刊网站注册后可实行在线投稿(www.chinahernia.com.cn),可在线查询所投稿件的处理状况。也可在线传送修改稿、下载校样文件。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9.作者:(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作者署名有争议或投稿后申请变更作者顺序者,需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发文量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官网是什么?
http://www.chinahernia.com.cn/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好投吗?
杂志目前是科技核心期刊,相比中文核心期刊,投稿要求会低一些,如果是需要职称晋升用,需要投稿【论著】栏目。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官网?
没有找到杂志相关的官网。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好投吗?
期刊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是科技核心刊物,投稿还是有难度的,投稿前可以找本站在线老师评估稿件。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晋职称不能用吗?
期刊为电子刊物,很多单位评职称是不认可的,需要注意。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县级医院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开放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县级医院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河县中心医院连续收治的行成人腹股沟疝手术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开放组(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102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repair,TAPP)组116例.统计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数随访时间为651 d,开放组和TAPP组均未出现感染或复发的病例.开放组与TAPP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7例(6.9%)、8例(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9);开放组术后出现血清肿情况12例(11.8%)、TAPP组25例(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开放组应用止痛药物情况25例(24.5%)、TAPP组4例(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恢复日常活动中位数时间均为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开放组中位数手术时间为50 min、TAPP组7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放组住院中位数花费为4225元、TAPP组为742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放组无慢性疼痛发生,TAPP组发生慢性疼痛2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县级医院开展均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开展腹腔镜疝修补应经过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同上级医院的联系,谨慎开展.
-
ProGrip型与UHS型补片在相应术式下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ProGrip自固定型补片行Lichtenstein术与应用UHS型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Gilbert)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50例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和补片类型分为2组,每组75例.A组选用美国柯惠公司生产的ProGrip自固定型补片+Lichtenstein术,B组选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UHS型补片+Gilbert术.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高于B组,异物感发生情况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1、χ2=5.37、11.04,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无感染,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两种不同补片及对应术式治疗腹股沟疝都有良好的近期效果,应用ProGrip自固定型补片行Lichtenstein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异物感方面有一定优势,且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应用UHS型补片行Gilbert术在理论上更符合人体力学,且在预防术后慢性疼痛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操作相对复杂,术式学习曲线相对较长.
-
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 对闭孔疝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疝和腹壁外科治疗与培训中心收治的9例闭孔疝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前行腹盆腔CT,7例提示闭孔疝形成伴小肠嵌顿,1例未提示闭孔疝.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3 d后予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传统剖腹探查手术,余4例行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外入路手术,并行腹腔探查.所有患者均在术中明确闭孔疝,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4例,双侧1例.回纳疝内容物后,行小肠修补3例,1例因嵌顿小肠缺血坏死予以切除.修补方式中,1例行直接缝合,8例行补片修补,其中4例植入生物补片,4例植入合成补片.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77.8 min.术后8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住院时间4~19 d,平均10.7 d.出院患者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中位数1.5年,随访期间患者均无闭孔疝复发.结论 对有体型消瘦、多次生育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小肠梗阻症状,应考虑闭孔疝可能,进行积极的诊治,行腹盆腔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诊断的标准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有无合并疝和对侧隐匿疝的探查.为防止复发,若无禁忌证,使用补片修补较为恰当.
-
聚丙烯补片应用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聚丙烯补片应用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医院TEP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在TEP中应用聚丙烯补片,统计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并发症率.结果患者术后生理功能、生命活力、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患者发生阴囊积液有1例(3.2%);无腹壁下血管损伤发生;血清肿有1例(3.2%);总发生率为6.4%.结论对TEP患者应用聚丙烯补片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的制备及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究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对大鼠腹壁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选取30只SD大鼠,体质量100~120 g,手术造成1 cm31 cm的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实验组)和聚丙烯疝补片(对照组)修补.术后1、2、4周分批取材(每时间点5只)对动物一般情况观察、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情况检测、组织学观察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比较.结果 成功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术后2组大鼠均健康成活,未发生疝瘘等不良反应,缺损得到完整修复.2组大鼠在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计数在术后1、2周低于对照组(56.3±7.3 vs 75.2±9.6,P<0.01;37.1±6.9 vs 53.7±8.1,P<0.05),在术后4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表明实验组手术部位的腹壁组织的炎症反应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部位腹壁组织TNF-α及IL-6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67±5.10vs194.43±25.39,P<0.01;84.24±8.22 vs 171.41±15.86,P<0.01).结论 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降低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
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2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观察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统计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率(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应用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提高护理满意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局麻下开放腹膜前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 总结局部麻醉下,开放腹膜前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6例成人复发性直疝患者.行局部麻醉下单纯腹膜前修补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复发等数据.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单侧26 min(19~36 min),双侧46 min(39~65 min).术后回病房即可饮食,术后局部腹带加压12~24 h,手术当天下床活动,住院期间伤口轻度疼痛,一般不用处理,平均住院2.8 d.术后1周内,脂肪液化者2例,血清肿者1例,无切口感染,无补片感染,无复发.结论 局部麻醉下,单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复发性性直疝,安全可靠.
-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抗反流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患者抗反流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部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GERD合并HH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行腹腔镜HH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36例).随访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RDQ和GLQI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及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的RDQ评分低于对照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GERD合并HH患者,采用腹腔镜HH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手术方案,手术情况及抗反流效果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
局麻下行李金斯坦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局麻下行李金斯坦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局麻下使用自固定补片行李金斯坦疝修补术,总结分析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本组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1~70 min,平均(42±4)min,住院天数3~10 d,平均(5±2)d,术中出血量3~25 ml,平均(9±4)ml.患者术后出现阴囊血肿1例,慢性疼痛3例,切口积液1例,腹股沟区麻木感2例,无尿潴留、肠梗阻及睾丸萎缩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局麻下使用自固定补片行李金斯坦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
罗伊适应模式在腹腔镜下治疗疝患儿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罗伊适应模式(RAM)应用于腹腔镜下疝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AM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中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出现腹部牵拉痛1例;对照组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腹部牵拉痛4例、尿潴留3例.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试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患儿围手术期采用RAM护理措施,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自2017年1至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患者各项手术指标、VA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1.69±7.09)min,术后下床时间(17.05±6.92)h,住院时间(5.44±1.35)d,VAS评分(1.55±0.58)分.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其中阴囊出血者3例,切口感染者2例,尿潴留者4例.出现并发症后,经医护人员的及时发现与有效治疗,使得患者明显好转且痊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成人单侧隐睾合幵同侧腹股沟斜疝一例
患者男性,30 岁,未婚.主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30年"于2017年6月10日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患者述自幼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域有1个易还纳肿物,大小约为2 cm33 cm,每当患者站立活动时肿物出现,躺下时肿物还纳.肿物可降入阴囊,曾多次就诊,均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未做特殊处理,后肿物渐增大,至15cm320 cm.今入院要求手术治疗,自述右侧阴囊内自幼无睾丸.专科查体:右侧腹股沟区的巨大肿物约15 cm320 cm,站立时进入阴囊,平卧后肿物易还纳,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右侧阴囊空虚,未触及睾丸,左侧睾丸正常.心电图、胸部 χ线片正常,超声示:隐睾位于右侧髂窝.术前向家属及患者反复交代病情.拟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右侧隐睾切除术.术中所见:右侧腹股沟区结构变异,未发现明显精索样组织结构.中间离断疝囊,远端旷置,探查发现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右侧腹股沟斜疝.继续高位游离,发现疝囊外侧壁附着一睾丸样肿物,确定为隐睾.术中请泌尿外科会诊,因隐睾恶变率很高,且已无生理功能,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后行右侧隐睾切除术.关闭疝囊口,修补缺损的腹横筋膜后行李金斯坦修补.术后病理回报:睾丸组织间质疏松纤维化,伴生精细胞减少,符合隐睾.术后住院观察2 d,无并发症,出院.
关键词: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斜疝Kugel术后复发并膀胱滑动疝一例
腹股沟难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者是不能完全回纳腹腔内,却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即难复性疝.而腹股沟滑动疝就属于难复性疝中的一种少见类型.滑动疝的疝囊一部分可由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膀胱、输卵管等组成.而膀胱壁作为疝囊壁的一部分更属少见.2016 年初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普通外科收治了 1 名右侧腹股沟斜疝行 Kugel 修补术后复发确诊为右侧腹股沟膀胱滑动疝的患者,经过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术后治愈出院,经6个月随访,无排尿、排便及疝复发等异常情况.腹股沟斜疝Kugel修补术后复发并膀胱滑动疝经TAPP治疗在临床亦属少见,随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腹壁疝中补片固定方式的演变及研究进展
一、背景腹壁疝包括原发性腹壁疝及腹壁切口疝[1],其中原发性腹壁疝是指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等,而腹壁切口疝则是既往手术切口愈合失败导致的疝,即所有可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技术发现的术后瘢痕区域腹壁缺损,无论有无包块突出[2].对于腹壁疝而言,手术干预是其唯一彻底治愈方式.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造成患者腹壁功能丧失并严重影响腹壁外观,且常伴随局部不适和疼痛感,严重者会产生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嵌顿等.随着现代外科技术和材料学的不断进步,疝和腹壁外科日益向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腹壁疝的诊治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应用补片进行疝修补术的理念已得到共识,并逐渐成为腹壁疝治疗的"金标准"[3],术后复发率较传统手术明显下降,但也不妨出现疝复发情况.而且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严重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如今疝外科领域甚至对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关注度高于术后复发[4].为何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与患者自身因素、医师经验水平、补片大小或疝缺损大小有关外,补片固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定腹壁疝修补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5],因此该问题也逐渐引起疝和腹壁外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腹壁疝中补片固定方式的演变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腹壁膨出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策略选择
腹壁膨出在临床工作中并非罕见,但时常与腹壁切口疝、腰疝等混肴.其是由于腹壁肌筋膜组织的松弛、薄弱甚至缺失导致腹腔内容物向外突出所致.本文将从腹壁膨出的病因,并根据腹壁缺失薄弱大小加以分型,并在此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制定诊疗方案提高腹壁膨出的认识及改进治疗效果.
-
减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减孔法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进一步减少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创伤改进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48例单侧腹股沟疝男性患者,均在分型Ⅰ、Ⅱ型(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范围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行TEP手术,术中第1操作口取脐耻骨联合连线上1/3,减孔法直疝不需第2操作口,斜疝取脐耻骨联合连线下1/3穿刺endocloss协助分离斜疝疝囊,三孔法第2操作口取脐耻骨联合连线下1/3.结果 减孔法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3.0±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3±1.5)ml,术后8 h疼痛评分为(1.8±0.3)分,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阴囊少量血清肿,均在术后2周自行吸收;三孔法组手术时间为(31.0±12.8)min,术中出血量为(3.1±0.5)ml,术后8 h疼痛评分为(1.9±0.5)分,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阴囊少量血清肿,术后2周自行吸收,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出院,随访3个月至2年,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减孔法TEP手术效果良好,可作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一种选择.
-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2组均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于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手术前后慢性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2周、1个月及2个月VRSs评分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术后VR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试验组尿潴留、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疝修补围手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体位护理干预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非切口疼痛及恢复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非切口疼痛及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77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体位护理干预,对2组患儿术后非切口疼痛情况、恢复情况、护理满意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腹胀痛、背痛、膈痛、肋间痛等非切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护理干预可缩短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恢复时间,也能降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呼吸功能训练对食管裂孔疝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 分析呼吸功能训练法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状况、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及住院天数的影响,评价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患者5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责任护士常规护理;训练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研究者术前及术后呼吸功能训练指导.以血氧饱和度、肺部并发症发生与否分析患者呼吸功能状况,并结合术后住院天数综合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主观呼吸功能评价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术前2d和术后5d平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术后总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P<0.05).结论 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食管裂孔疝患者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指标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
2018年国际腹股沟疝指南解读:成人腹股沟疝管理(二)
指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预后,特别是降低复发率和减少慢性疼痛.国际腹股沟疝管理指南(2018)分为3个部分,专家组讨论了136项陈述和88项建议.指南的第1部分有15个问题,其中10个问题的中文解读已在《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年12(5)期发布,第2部分围绕成人腹股沟疝的管理讨论了第16~21共6个问题,包括:女性腹股沟区域疝、股疝、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疼痛的预防和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以及急诊腹股沟区域疝的治疗.现本文将对第2部分进行归纳解读.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
2007 | 01 02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我是9月份投的稿件,近期刚刚被录用,审稿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都能很专业中肯, 给予了我很多的修改指导,对文章的修改有大的帮助,编辑的态度很好,每次咨询都很有耐心,值得称赞。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我的文章历经两次的修改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快的,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推荐大家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7月初投的稿件,8月修改,提出的修改意见都是一些比较小的问题,经修改后于10月中旬录用,第一篇核心期刊,还是很满意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审稿很快,初审半个月的时间,修改后送复审,一个月左右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编辑对文章的格式要求极为严格,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5月底投的稿件,两个月左右返回审稿结果,近修改后被收录,历时三个的时间,审稿期间催了几次稿件,编辑也没有不耐烦,很耐心的和我说明原因,之后还会再来投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