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草饮片超微粉碎前后甘草酸溶出行为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志猛;王跃生;李晓明;闫寒;章军;唐晓军;李心

    目的:考察超微粉碎前后甘草饮片中甘草酸溶出行为变化规律. 方法:以甘草酸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不同的样品进行测定实验. 结果:超微粉碎后甘草酸的溶出显著提高,且粉碎时间越长,粒度越细,甘草酸溶出越易. 结论:超微粉碎后有助于甘草饮片中甘草酸的溶出,粉碎粒度对甘草酸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

  • 雷公藤甲素配伍甘草酸对CIA大鼠血清TNF-α,IL-10的影响

    作者:张皖东;吕诚;赵宏艳;陈士林;杨大坚;吕爱平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与甘草酸配伍对CIA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和血清TNF-α,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Ⅱ型胶原诱导出成功的关节炎模型大鼠60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甘草酸组、雷草1组、雷草2组和雷草3组,另设空白组.以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作为疗效评判标准,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经雷公藤甲素配伍甘草酸治疗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甘草酸配伍雷公藤甲素治疗CIA,可以在保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

  • 乌拉尔甘草转鲨烯合成酶基因毛状根系研究

    作者:卢虹玉;刘敬梅;张海超;高山林

    目的:为了研究甘草酸的合成调控途径及提高甘草酸合成水平.方法:将已克隆的乌拉尔甘草鲨烯合成酶基因(GuSQS1,GenBank登录号为:AM182329)通过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4的介导,转化甘草下胚轴并诱导毛状根的形成.建立的毛状根系经0.8 mg·L~(-1)的除草剂(PPT)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分析后,得到的转基因毛状根系经HPLC检测甘草酸(GA)含量.结果与结论:转基因毛状根中甘草酸的高含量约为野生型毛状根的3.6倍.

  • 基于液相蛋白芯片的甘草有效成分抑制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谱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钊;钟菊迎;高尔宁;杨鸿

    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了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表达的2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细胞进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 mg·L-1LPS)、甘草酸高、中、低剂量组(400,80,16 mg·L-1)、甘草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40,8 mg.L-1)和地塞米松组(5mg·L-1).细胞接种于24孔细胞板培养24 h后,依照实验分组分别向细胞板孔加入不同浓度的甘草酸、甘草总黄酮和地塞米松,孵育4h后再加入LPS(1 mg·L-1).20 h后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准备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上清液中2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显示甘草酸能降低炎症模型产生的白介素类细胞因子IL-1β,IL-3,IL-5,IL-6,IL-10,IL-12 (p40),IL-12(p70)和IL-13、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10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甘草总黄酮能降低IL-6和Eotaxin共2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提示有效地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多靶点发挥抗炎效果,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是甘草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 HPLC同时测定桂枝颗粒中桂皮酸、芍药苷、甘草酸含量

    作者:蒋晔;郝福;李艳荣;任淑萌

    桂枝颗粒是在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的基础上,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与大枣制成的现代中药制剂.该制剂的指标成分是芍药苷、桂皮酸与甘草酸,这三类成分单独测定的方法文献报道较多.

  • RP-HPLC测定七味葡萄散中甘草酸的含量

    作者:金花;乌云

    蒙成药七味葡萄散由葡萄干、石膏、红花、甘草、香附、肉桂、石榴7昧药材制成.具有清肺,止嗽,定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咳嗽,年老气喘,胸满郁闷[1].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七味葡萄散"项下规定了甘草、肉桂的薄层鉴别,但无成分定量方法,故采用HPLC测定了该药中甘草主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 HPLC测定铁笛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

    作者:郝明虹;杜树山;姚雪花;李宝林;张海鸣;张学著

    铁笛口服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3-255(Z-56)-93(Z).铁笛口服液由诃子肉、浙贝母、茯苓、桔梗、麦冬、玄参、瓜蒌皮、青果》锘艘隆⒏什莸?0味药组成,具有润肺利咽,生津止渴功效,用治肺热津伤,咽干口燥,声音嘶哑,咽喉疼痛.

  • 甘草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冯薇;王文全;赵平然

    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常用中药材,甘草中三萜和黄酮类是重要的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又是其中具代表性的指标性成分,由于有极强生理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常被做为质量评价的依据.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

    作者:高秋涛;毕开顺

    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 g,附子4 g,白术4 g,桂枝8 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其中甘草酸为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酸为桂枝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测定方法多,文献报道较多[1-4].甘草附子汤传统剂型为水煎剂,为将其开发为现代中药成方制剂,本室作了一系列研究.本研究采用50%乙醇对甘草附子汤进行回流提取,以浸膏得率、甘草中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和桂枝中主要成分桂皮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甘草附子汤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

  • 五虎汤中苦杏仁苷、甘草酸溶出率的测定

    作者:何蓉蓉;曲戈霞;卜光明;于红;邱峰

    五虎汤是辛凉解表传统良方,源自<证治汇补>,可宣肺涤痰、缓急平喘、清热解毒、泄下痰浊.五虎汤由7味中药组成,麻黄12g、杏仁12g、石膏40g、甘草9g、桑白皮15g、生姜15g、细辛5g、[1].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肝合剂中甘草酸的含量

    作者:黄萍;陈法贵;徐长儒;季旭云

    利肝合剂是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在研的中药新药,由黄芪、甘草、茵陈、柴胡、田基黄,金钱草、蒲公英组成.具有清肝利湿功能,可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周身,小便现黄、体疲乏力、纳呆、恶心厌油、苔黄腻、脉弦滑数及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胆囊炎.为更有效地控制质量,对方中的主要药味甘草中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中药复方制剂中甘草酸的测定多采用HPLC法[1,2].本研究参考文献方法对利肝合剂中甘草酸进行了含量测定.

  • 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作者:鲁守平;孙群;王建华;孙宝启

    综述了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的提取、纯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稀醇溶液对甘草酸的提取效果较好,添加稀氨水后可提高甘草酸的提取收率;超声波强化或微波辅助提取可提高甘草酸的提取效率并节约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CO2超临界流体法无毒、高效且不需加热即可将甘草酸与溶质分离开来;TLC,HPLC,CE方法可实现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提取 测定
  • 一年生甘草药材产量与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及其遗传相关性分析

    作者:魏胜利;王文全;刘长利;王继永;张瑞锋;孙敏宾

    目的:估算甘草药材产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及其与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指标的遗传相关关系,为优质甘草培育技术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布置多点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甘草酸含量,采用经典遗传学的方法估算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与结论:甘草酸含量受产地环境和自身遗传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产地环境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单试验点广义遗传力(h2)估算结果表明,药材产量(w下)和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63 2,0.751 1,受中等偏上遗传控制,具有一定的遗传改良潜力.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表型上还是遗传上,株高和地径与药材产量(W下)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这暗示株高和地茎可作为评估甘草药材产量的地上指标;甘草酸含量与侧根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株高、地径、芦头直径(D芦头)、总生物量(W总)以及地下部分生物量(W下)等指标在遗传上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这暗示在甘草遗传改良中,高产和高含量难以兼顾,在制定遗传改良方案时,要根据具体改良目标权衡考虑.

  • 短时外源甘草酸刺激下的甘草次生代谢产物影响关系研究

    作者:项妤;刘春生;刘勇;刘颖;李妍芃

    试验拟在人工模拟的高甘草酸含量环境下,探寻甘草中次生代谢产物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筛选出与甘草酸含量明显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根部浸泡甘草酸铵溶液,分析浸泡后72 h内甘草根中4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统计学软件分析各成分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浓度1.0mmol· L-1甘草酸的根部浸泡对于在甘草中模拟高甘草酸含量环境是切实可行的,且在短时外源甘草酸刺激时,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外源甘草酸刺激对甘草植株体内甘草酸的合成积累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甘草酸的积累与甘草苷含量密切相关.

  •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产量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

    作者:张豆豆;金燕清;罗琳;杨相;王文全;侯俊玲;张莉

    该研究在兰州、巴彦淖尔、赤峰、酒泉等4个试验地进行,以甘草一年生移栽苗为繁殖材料,各试验地施肥处理相同,施肥处理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收期取样,通过测量其鲜重、活性成分含量,考察各产地不同氮(N)、磷(P)、钾(K)配施对甘草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并与试验地土壤中N,P,K元素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巴彦淖尔、赤峰、酒泉的甘草佳氮磷钾配施分别为N1P2K1,N2P2K1,N1P1K2,N2 P1K2,单种肥料对甘草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型,氮磷钾配施对甘草活性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试验地土壤中N,P,K含量分析可知,就N,P而言,土壤中速效元素含量低的元素种类即为限制该地产量增长的肥料种类;氮肥磷肥佳用量与土壤硝态N、速效P元素含量呈反比;土壤速效P含量较低时,N肥、K肥对P肥表现出正交互效应,反之,则表现出负交互效应.

  • 甘草β-香树酯醇合成酶编码区SNP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湛云;刘春生;王学勇;呙未;李贝宁

    目的:探讨甘草β-香树酯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bAS)编码区SNP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量80株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采用SAS 9.0软件将80株甘草按照甘草酸含量极显著水平(P<0.000 1)进行分组;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甘草bAS编码区序列,运用DNAman分析软件找出该序列的SNP位点,进而分析该位点与甘草酸含量高低的相关性.结果:bAS基因编码区共有94,254 bp 2个突变位点,在94 bp位点发生G/A转换,为错义突变,导致该位点处甘氨酸/天冬氨酸转换,254 bp处发生C/T转换,为同义突变,根据序列变异将所测样品划分成G-T基因型、A-T基因型、G-C基因型和A/G.C基因型.结论:A-T基因型、G/A-C基因型和G-T基因型和高含量甘草酸形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微量元素养分平衡剂对甘草生长、生理特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丹;万春阳;王文全;顾斌;李佳佳;王文杰;侯松年;韩中文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养分平衡剂对一年生甘草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主要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生长在内蒙古赤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的大田甘草进行2次施肥.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以及植物生理学常规方法进行甘草叶片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使用HPLC测定甘草根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该微量元素养分平衡剂的施加对甘草株高,叶绿素a,叶绿素b等叶片色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02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地上鲜重和根干重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与对照(CK)相比,微肥300倍(T1)和微肥600倍(T2)均显著促进甘草酸含量的增加,分别增加了24.72%,20.23%,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量元素养分平衡剂可以促进甘草生长、生理和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其中微肥300倍的效果优于600倍.

  • 油菜素内酯对甘草性状及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乔晶;胡峻;李妍芃;任广喜;项妤;臧艺玫;刘勇;刘春生

    该文以两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株为试验材料,于甘草生长旺盛的7月喷施4种不同质量浓度(0.1,0.4,0.7,1.0 mg·L-1)的油菜素内酯,分别于8,9,10月取样测量其性状(株高、地茎、节数、节间高度、根长、根粗、根鲜重、根干重),利用HPLC检测7种化学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的含量,分析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后栽培甘草的性状及7种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提高栽培甘草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0.7 mg· 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2个月后,其株高、地茎、根长、根粗、根鲜重、根干重均比对照提高,其提高幅度为15.09%,6.15%,16.52%,8.46%,21.90%,29.41%;其化学成分除异甘草素外,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分别比对照提高20.16%,45.31%,53.56%,27.66%,23.54%,8.46%.并且BR对栽培甘草的作用在处理完2个月后达到佳值.说明外源喷施BR可以同时提高栽培甘草的产量和质量.

  • 我国甘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黄明进;王文全;魏胜利

    目的:摸清我国甘草药用植物野生分布区和人工种植区的资源现状,分析不同分布区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走访调查、现地样方取样和实验室数据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我国野生甘草分布范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群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当前全国野生甘草蕴藏量不足50万t,栽培甘草地里蓄积量不到25万t;99份野生甘草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48%,1.73%,仅61.6%的样品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11份栽培甘草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85%,1.53%,其中4份二年生样品中有3份低于药典标准.结论:甘草资源总蕴藏量仍然在减少,人工甘草将成为野生甘草的重要替代资源;栽培与野生甘草药材之间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加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提高人工甘草药材质量,发展优质甘草栽培产业,是解决资源危机与实现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 穿心莲内酯-甘草酸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李映;王莉芳;王金铃;屠鹏飞

    制备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P)-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纳米胶束,以增强穿心莲内酯的溶解性和抗肿瘤效果.首先,以穿心莲内酯为模型药物,甘草酸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甘草酸胶束[(AP-GA)-PMs],以胶束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及载药比对所制备胶束的影响,筛选出优处方及制备工艺;对优处方工艺制备的(AP-GA)-PMs的制剂学性质及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处方工艺所制备的(AP-GA)-PMs澄清透明呈球形粒径为(127.11±1.38)nm,Zeta电位为(-24.01±0.55)mV,包封率为(92.01±4.02)%,载药量为(51.44±1.24)%,4℃储存30 d内稳定,体外释放缓慢、稳定较高.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显示,GA对AP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同时(AP-GA)-PMs(IC5o=19.25 mg·L-1)显著增加了AP(IC50=122.40 mg· L-1)对HepG2细胞毒性(P<0.01).综上,甘草酸作为载体所制备的(AP-GA)-PMs,粒径小,载药量大,稳定性高,并显著提高了AP的抗肿瘤活性.

1002 条记录 5/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