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强化术治疗不同疼痛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进展

    作者:杨志东;佘坤源;江晓兵;张顺聪;梁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尤其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女性患者, OVCF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脊椎不稳、脊椎后凸畸形,可能会影响患者肺功能[1-2],进而降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3],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以往OVCF多采用对症综合保守治疗,包括止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支具治疗及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等方法,然而长期卧床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者危及患者生命,同时长期制动会使骨质疏松进展、加大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椎体强化术相对于保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能迅速缓解疼痛,稳定伤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现就椎体强化术治疗疼痛性OVCF的研究作一综述。

  • 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作者:赖蔚文;戴玥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抗骨质疏松药联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3例,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仅给于抗生素处理;观察组34例,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给予抗生素以及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更短,术后100天的骨密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抗骨质疏松药联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何亚芳;孙肖阳;胡勇;袁振山;董伟鑫;张蛟

    目的 探讨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8-01-2012-06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予以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或单纯PLIF术(对照组)各40例,并比较分析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3~1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组术后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及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2组VAS、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融合率、融合器沉降率、螺钉松动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及患者术后长期临床疗效,减少术后的螺钉松动率、融合器沉降率、不融合率等.

  • 我院2011年骨质疏松用药分析

    作者:王振山

    目的 了解我院骨质疏松用药的基本情况及趋势.方法 对我院2011年全年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抗骨质疏松用药中阿法骨化醇销售金额高,DDDs也高;日均费用以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密盖息注射液)高.结论 维生素D制剂及钙剂,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另外降钙素和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与糖代谢平衡影响的研究

    作者:黄永辉;龙恩武;王凌;王传伟;陈路佳;蒋学华

    目的: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稳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阿伦膦酸盐组,特立帕肽组,钙制剂和维生素D组。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骨代谢水平(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变化情况。结果32名(26.2%)患者的骨钙素( OC)初始值水平低于正常标准。56名(45.9%)患者,根据其血糖初始值水平,诊断为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 B组患者应用特立帕肽一年后的空腹血糖(FBG)(5.2±0.8 mmol/L)显著低于初始值(5.6±1.0 mmol/L)(P=0.049);一年后的糖化血糖蛋白(HbAlc)水平(5.3±1.0%)显著低于初始值(5.9±1.3%)P=0.021)。且B组患者一年后糖耐量异常患者比例(7.3%)较初始比例(24.3%)显著下降(P=0.033);糖尿病(4.8%)比例较初始比例(21.9%)亦显著下降(P=0.023)。 A、B、C三组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6个月及1年后,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初始值(P值均<0.05);而OC水平均显著高于初始值(P值均<0.05)。 B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1年后,其OC水平(16.4±0.9μg/l)显著高于同期A组(15.9±1.1μg/l)、C组(15.7±0.9μg/l)的OC水平( P值分别为0.027,0.001)。结论初步认为骨形成促进剂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特立帕肽)可以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糖代谢平衡产生一定影响,但仍然需要更完善的实验去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杨晋;任有亮;王兆杰;刘毅;彭笳宸

    目的 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27例),骨折术后第5天后行口服维生素D钙咀嚼片、阿伦膦酸钠片治疗,观测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结果 完成随访病例A组26例,B组24例,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3天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术后3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骨密度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增加骨密度,能获得更好疗效.

  • 某院门诊药房2013年-2014年抗骨质疏松类药物利用分析

    作者:葛菁;冯雷;刘燕;葛悦

    目的 分析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频度分析法,对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2013年1月-2014年12月抗骨质疏松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药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2014年总销售金额比2013年增长了11.89%,降钙素类增长为显著(增长率为43.36%),其次为双膦酸盐类(增长率为27.64%);碳酸钙片(协达利)连续两年DDDs居首位,DDC值低(0.28).我院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日均费用低于15元,协达利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法迪三)在同类药品中具有价格优势.结论 钙制剂和活性维生素D两类药物在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双膦酸盐类和降钙素类分别在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具有显著增长趋势;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对促进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 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的眼部不良反应

    作者:

  •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张娜;曹艳;史亦丽

    目的:了解医院骨质疏松症药物应用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西院区2003年~2004年数据及文献报道的广州和长江流域六大城市的数据,按不同类统计、排序、分析.结果与结论:各地骨质疏松用药总金额均在增长,降钙素、双膦酸盐、VitD3所占比例均有增长,性激素比例有所下降.国产药品比重有所上升,但进口药品仍占很大比重.国内应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要.

  • 2008-201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抗骨质疏松药应用分析

    作者:安瑗;高薇;毛璐;甄健存

    目的:分析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骨质疏松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骨质疏松药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额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用量总体呈不断增长趋势,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在单品销售金额排序中一直居第1位,统计结果显示降钙素类药在3年中各类抗骨质疏松药销售金额排序中居第1位.碳酸钙D3片DDDs一直位居榜首,使用频率大.结论: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抗骨质疏松药联合应用以及疗效监测值得临床关注.

  • 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吴胜红;姚铭;吴歌;时代红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抗骨质疏松(OP)药物在老年病门诊患者及全院的应用数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排序、限定日费用等药物经济学参数,对我院2010-2011年老年病门诊患者和全院抗OP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2010年比较,2011年抗OP药物总消费金额增长幅度(62.37%)远大于其他药品(7.90%),双膦酸盐类药物和钙制剂临床用药量较为平稳,但所占份额均有所下降,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和降钙素类药物应用量增幅较为突出;老年病门诊患者抗OP用药消耗金额与DDDs数据同步性较好,患者治疗费用更合理,而全院消耗金额与DDDs数据同步性较差;全院及老年病门诊双膦酸盐类药物和活性维生素D类的DDDs及销售金额均高;阿法骨化醇DDDs明显大于骨化三醇,患者长期应用过程中更具有药物经济学比较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结论:抗OP药物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应针对临床实际,在进行相关疾病治疗药物分析时采集专业科室的数据更能反映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 试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少举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术后接受抗骨质疏松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骨密度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5%,对照组优良率为80.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的相关研究

    作者:韩建波;陈猛;李树锋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6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5例,年龄53.0~65.0岁,平均56.7岁.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均采用免负重功能练习,辅助关节功能训练机(CPM)功能锻炼并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术后均拍摄腰椎及骨折部位的X线片、行骨密度测量、检测血钙和血磷变化.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3例在治疗3个月后,骨折线模糊,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临床骨折愈合率达86.67%.血钙、血磷及骨密度测定,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治疗前、后分别为:(2.24±0.25)、(3.31±0.35)mmol/L,t=-11.469,P<0.05;血磷治疗前、后分别为(0.86±0.21)、(1.28±0.23) mmol/L,t=-6.514,P <0.05;骨密度治疗前、后分别为-3.60±0.14、-1.10±0.16,t=- 36.654,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不但增加骨折的风险,还对骨折的愈合有着不利的影响.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患者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

  •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肖水军;孙萍;张立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抽选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29)两组,给予两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抗骨质疏松药——骨化三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Dienst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优良率96.55%优于对照组的64.52%;两组掌倾角与尺偏角明显减小,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桡骨短缩大于治疗前,差异较大,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价值,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嘉兴路街道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调查

    作者:沈志高;吴鹏;肖楠;陈文华

    目的 调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样年龄在60岁及以上人群1 000例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给予目标人群非强制性免费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 在995份有效问卷中,钙制剂、维生素D制剂、中药类、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分列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前五位,分别占总人数百分比为18.79%、9.65%、3.52%、2.11%、0.80%.骨密度筛查显示74.6%所检测的目标人群骨密度不达标.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率远没有匹配骨质疏松患病率;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对促进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利塞膦酸钠的合成研究

    作者:张秀立;张宇佳;王璐璐;方夏琴;陈少华;相莉;刘盟盟;郑稳生

    目的 合成新型抗骨质疏松药利塞膦酸钠.方法 以烟酸为原料,经酯化、缩合、Willgerodt反应和水解等步骤得到关键中间体3-吡啶乙酸盐酸盐,3-吡啶乙酸盐酸盐与亚磷酸反应后得到利塞膦酸钠.结果 在合成过程中,通过探讨Willgerodt反应的时间和反应条件以及产率,优化合成路线,提高总反应收率.结论 此合成路线使利塞膦酸钠的合成方法能较好地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米诺膦酸的合成

    作者:王伟;金华;王佳静;周斌

    2-氨基吡啶与4-溴乙酰乙酸乙酯在碳酸氢钠和二噁烷中环合制得2-(咪唑并[1,2-a]吡啶-3-基)乙酸乙酯,再经浓盐酸水解、与三氯氧磷/亚磷酸反应、浓盐酸水解后用水重结晶,制得高纯度抗骨质疏松药米诺膦酸,总收率约23%(以2-氨基吡啶计).

  • 酒石酸拉索昔芬的合成

    作者:童玲;朱雪焱;袁哲东

    6-甲氧基-1-四氢萘酮与1-[2-(4-溴苯氧基)乙基]吡咯烷缩合后,经三溴化吡啶鎓溴代,与苯硼酸进行Suzuki 偶合、钯炭催化加氢、48%氢溴酸脱甲基后,经D-酒石酸拆分成盐得酒石酸拉索昔芬,总收率约15%[以1-[2-(4-溴苯氧基)乙基]吡咯烷计].

  • 利塞膦酸钠的合成

    作者:韩会娟;李伟;何新蕾;彭俊;周成坤

    烟酸经酯化、Claisen缩合、Willgerodt-Kindler反应得303-吡啶乙酸盐酸盐,再与亚磷酸反应、成盐得利塞膦酸钠,总收率约50%.

  • 某院抗骨质疏松用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作者:吴胜红;时代红;吴歌;姚铭

    目的 分析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机制及化学结构不同进行分类,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频度分析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骨质疏松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抗骨质疏松药中,碳酸钙片用药频度高,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增长迅速,双膦酸盐类用量较为平稳;日均费用显示阿法骨化醇和阿仑磷酸钠在同类药物中具有比价优势.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对促进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