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35岁以下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影响

    作者:王红丽;龚敏;文欣轩

    35岁以下晚期癌症患者正处于事业和生活的黄金时期,其感情的脆弱和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决定了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普遍存在着自我效能感感(self efficacy,SE)偏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何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影响,提高自我效能感,实现全面康复,是临床护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围绕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社会干预等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但侧重于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课题采用适当的样本量及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 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绍锋;汪娩南;汤雄;李秀丽;朱莹莹;孙小萍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并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状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测评.将抑郁指数≥0.5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对照组28例.干预组在住院期间药物治疗的同时并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社会干预,分别于入出院时SDS、肝功能、HBV DNA检测,对病情恢复时间进行评估.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2.83%,SDS总分均值54.98±10.50,与国内常模比较,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经健康教育与心理社会干预后,干预组抑郁指数显著降低(P<0.01),病情恢复时间(肝功能、HBV DNA复常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合并忧郁症状,健康教育与心理社会干预可改善抑郁症状及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能力.

  •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干预与生活质量探析

    作者:顾瑛琦;朱屹

    不同于其它癌症病人,妇科肿瘤患者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其情绪的抑郁,大部分的影响都是来自于性功能、生育和女性化等方面的改变.本文讨论了心理社会干预方案对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总结各种心理干预方案的效果,并为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手段提供了适合的方案.

  • 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干预的研究

    作者:刘玲;李海玲;朱相华;闾金杰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 心理社会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俊;孙守英;刘伟先;刘秀清;宋磊;卜永霞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如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及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有药物治疗.采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测查指标.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化疗中差,而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131.9士13.7)与对照组(192.5士15.4)相比,P<0.01;而躯体、心理、社会、总体方面评分分别为:26.7士2.6 分、13.7士1.5 分、8.5士0.8 分、46.9士3.5 分,P<0.05或0.01,表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是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 社会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延恒;刘桂荣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22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4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加常规功能训练.以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标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活质量量表作为评定工具,于患者入院当天、1月、3月、半年、1年各评定1次.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于治疗3月后好转或明显好转(P<0.05~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1月后明显降低(P<0.01),日常生活能力和总体生活质量3月后有所提高或显著性提高(P<0.05~0.01).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能降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增强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指标的德尔菲法研究

    作者:江述荣;李涛;张海峰;于欣;王华丽

    目的:构建我国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的评估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方法:共30名痴呆诊治、护理和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及9名经验丰富的痴呆照护者参与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基于欧洲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指标以及国内实践经验设计的国内质量指标初稿(18项条目).每一轮咨询过程中,专家和照护者对指标的重要性等级、判断依据、熟悉程度做出评价,并提出增删意见.计算各质量指标的重要性等级评分算数均数与变异系数及专家协调系数,并对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加以评估.结果: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97.5%.首轮专家咨询对质量指标草案进行补充和细化,形成质量指标修改稿;第二轮专家咨询确定质量指标共5类20项条目,包括患者与照护者的评估(4项,重要性等级8.5 ~9.7,变异系数9% ~ 19%)、讨论与沟通诊断(1项,重要性等级9.6,变异系数10%)、常规情况及有精神行为问题时心理社会干预方案的制定和执行(10项,重要性等级8.0 ~9.5,变异系数11% ~ 22%)、主要照护者干预(2项,重要性等级分别为9.7和9.3,变异系数分别为8%和13%)及多学科团队管理(3项,重要性等级8.5 ~9.4,变异系数11% ~22%).两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1和0.17(均P<0.05),专家权威系数平均为0.70.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我国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的评估指标,该指标具有较好的重要性等级评价,取得专家共识.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

    作者:刘粹;王玉凤;王希林

    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ADHD)的治疗在国外发展迅速,方法涉及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剂等)、心理社会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及食疗等,其中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心理社会干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国外学者在ADHD的心理社会治疗的理论、方法、疗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干预的发展

    作者:李洁

    尽管目前还不能治愈精神分裂症,但人们普遍地认识到,药物的和心理社会干预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方面抑或是改善其社会功能等方面,皆有良好的作用.国外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的心理社会干预(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PI)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兹就这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近5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 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贾守梅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为主要特征,患病率较高.心理社会干预是儿童多动症防治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家庭干预,及学校干预等,本文回顾了目前儿童多动症患者心理社会干预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干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影响因素及管理治疗研究

    作者:吴洪军;张伟娟;徐丽萍;周先华;施媛媛;丁跃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研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07年首次发病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编调查表等对复发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开放治疗对照组(对照组,n=184)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干预组(干预组,n=184),观察5年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不相关(P>0.05)。性别、未治疗的精神病期(DUP)、负性生活事件是复发再入院的危险性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是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保护性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是复发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5年来干预组的复发再入院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是精神分裂症复发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干预是降低复发再入院率的重要措施。

  • 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作者:杨彦林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在接受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维持治疗.在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年、2年末,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两组DA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1年末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年内复发例数,干预组12例,对照组34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 心理社会干预联合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年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延赤;尹洪影;田润辉;王丽华;赵富帅

    目的:比较单用帕利哌酮与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单用帕利哌酮组(对照组)和帕利哌酮结合心理社会干预组(研究组),每组各40例,治疗1年,评测其疗效.结局主要指标: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IEF)评分,次要指标: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评分及临床治愈率(定义为PANSS各项目均≤3分且持续6个月).结果:研究组在SDSS量表中“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及“责任心和计划性”4个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HOQOL-BRIEF评分中,研究组在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FACESII-CV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社会干预治疗联合帕利哌酮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

  • 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研究

    作者:于文斗;马继东

    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在哈尔滨普宁医院参加康复训练的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与药物维持加综合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第3、6、12个月末分别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2]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在疗程第3月,干预组在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和病情总估计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从第6月开始直至疗程结束,除抑郁因子分组,总消极因素及其相关因子(激动、精神病表现和退缩)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心理、社会干预措施的介入,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精神症状的早日缓解,从而提示综合干预措施其疗效就是优于单一服药.

  • 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杰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方面的干预,同时合并药物维持治疗.在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年、2年末,对两组患者分别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此两组DA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1年末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内复发病例,干预组12例,对照组34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 癌症患者心理指导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俊;王振峰;黎功;刘晶

    目的:探索心理治疗在癌症患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入院肺癌病人随机分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研究组在躯体治疗同时,加用心理社会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躯体治疗,三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研究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为:研究组显效率93.3%,对照组为76.7%,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癌症患者适时进行心理社会干预,能更有效改善情绪,控制症状,提高疗效.

  • 阿片类物质使用相关障碍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三)

    作者:张锐敏;张瑞岭;赵敏;刘铁桥;杜新忠;李静;沈九成;郝伟

    复发指的是停止使用阿片类物质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回到既往寻找和反复使用阿片类物质的状态.与患者相关的复发因素主要有:(1)物质触发,即再次用药获得奖赏而触发;(2)情景触发,即由既往使用物质形成的条件发射(海洛因、用具、场所等)所触发;(3)应激触发,即由负性或正性情绪改变触发.上述因素均可唤起患者对既往使用物质的记忆,诱发强烈的渴求感、觅药和用药行为,进而导致复发.药物防复发治疗的机制,一是通过阻断阿片类物质的正性强化作用,抑制患者因反复用药而复发;二是通过缓解应激反应和治疗精神障碍,避免患者再次使用成瘾性物质.

  • 预防酒依赖复发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汤宜朗;郝伟

    酒依赖患者的复发是治疗康复领域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措施包括心理社会干预与药物治疗.本文作者之一在10余年前曾经发表类似文献复习[1-2],但近10年来,这一领域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3],若干药物也已在欧洲及美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国内也已开展多项临床研究.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药物被批准用于这一适应症.因此,对这些药物进行系统文献复习非常必要.此外,一些新的正在开发的药物或可能的治疗靶标,也可启发国内同道的思路,故在此一并介绍.

  •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品牌指标

    作者: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是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特色科室,创立于1992年,在康复科,精神病患者除了会被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进行诊断及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为病人制定一整套全面的康复计划,实施相应的心理社会干预,给予病人全面的康复训练,提高他们出院后在社区的适应能力及自我照顾能力,达到大限度的康复.康复科是一支队伍配置合理、康复治疗技术成熟、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专业康复机构.十余年来,该科室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建立了完善的团体康复治疗和个体康复治疗的模式,多项康复技术为国内首创.

  • 心理社会干预对降低重症新生儿破伤风自动出院率的效果

    作者:佘亚娥;沈娟

    目的:观察心理社会干预对降低重症新生儿破伤风自动出院率的效果。方法抽取14例知情同意的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干预组);另外17例设为普通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心理社会干预。结果干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自动出院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积极的心理社会干预可以减少重症破伤风患儿的自动出院,也能降低病死率。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