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模型小鼠IL-18水平表达的研究

    作者:匡颖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change nephropathy,MCN)模型小鼠免疫失调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阿霉素单次尾静脉注射昆明种小鼠,诱导形成MCN模型,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两组小鼠第1、2、4、6周各时期24小时尿蛋白量(24 hours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24 HUPQ)水平;于第42天检测两组小鼠血清总蛋白(total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含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肾组织匀浆上清、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IL-18、INF-γ、TNF-α及IL-4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第2、4、6周24HUPQ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的TP、ALB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TC、TG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BUN、Cr水平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模型组小鼠血清、肾组织匀浆上清、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IL-18水平、INF-γ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的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IL-18是参与小鼠MCN发病过程中重要的免疫因子.

  • 1型糖尿病合并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爱华

    患儿男,10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4年,因全身进行性水肿1周于2008年12月入院.入院前3个月血糖控制不良,否认既往肾脏病史,否认有肾脏病家族史.其同卵双生哥哥确诊为1型糖尿病7年,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无家族糖尿病史.

  • 对改造的阿霉素肾病模型的评价

    作者:鲁斌;李新民;马融

    对阿霉素急性肾病模型大鼠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其生化、病理及基因转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模型血浆蛋白降低,尿蛋白升高至512±98.9mg/24h,模型典型而稳定,成活率明显提高,达90%.电镜观察结果符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理变化.鼠肝白蛋白mRNA转录水平为对照组的2.01倍.提示该模型的改造是成功的.

  • 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解元元;谭毅;李永柏

    微小病变型肾病是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探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药物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介绍了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 肾炎3号方治疗微小病变型肾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志强;黄文政

    验证肾炎3号方对微小病变型肾病(MCN)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复制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血清胆固醇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肾炎3号方可减轻水肿,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浆蛋白,降低血清胆固醇,并可促进肾小球病理改变的修复.结论:肾炎3号方是治疗MCN的有效方剂,其机理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有关.

  • 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与微小病变型肾综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王淑君;雷文娟;刘华锋;陈观生;姚翠微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是否为MCD患者易于发生AKI的病理因素,及其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高发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MCD患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对比发生AKI与未发生AKI的MCD患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严重程度;进一步分析临床指标、可疑肾毒性药物的使用与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MCD患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生率为95.6%;MCD患者发生AKI组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重于未发生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水平与MCD患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负相关,而BUN、TG水平与MCD患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则呈正相关;使用可疑肾毒性药物组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显著重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CD患者普遍存在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这一病理改变可能是其AKI高发的病理因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可疑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是导致MCD患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及AKI高发的重要因素.

  • 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安梦丽;何平

    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与内皮细胞、基底膜(GBM)共同构成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滤过膜.足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不可再生,通过稀疏的足突附着于基底膜上.足细胞损伤、凋亡、脱落,导致肾小球基底膜裸露,滤过屏障受损,蛋白滤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加速肾小球硬化.有多种因素可引起足细胞的损伤,关于其损伤机制越来越受关注.足细胞损伤与多种肾小球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等肾小球疾病的关系做一简单综述.

  • IL-33与Treg细胞在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李待弟;代锦锦;任伟;兰雷

    目的 研究IL-33及调节性T(Treg)细胞在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MCNS患者(试验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33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比例,分析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以及与血清IL-33水平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外周血中CD4+ CD25+T细胞及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外周血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66,P<0.05).试验组血清IL-33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5,P<0.05).试验组外周血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与血清IL-33水平呈负相关(r=-0.70,P<0.05).结论 提升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和降低血清IL-33水平可能为治疗MCNS的新方法.

  • 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8抗体与大鼠微小病变型多柔比星肾病的关系

    作者:冯晓慧;贾春梅;王冬梅

    目的 探讨IL-18和IL-18抗体(IL-18 Ab)与大鼠微小病变型多柔比星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IL-18Ab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6.5 mg·kg<'-1>)造成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其中IL-18Ab治疗组腹腔注射IL-18Ab(每只10 μg),非治疗组注射等量9 g·L<'-1>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予尾静脉注射等量9 g·L<'-1>盐水.分别于第1、14、28及42天检测其24 h尿蛋白水平,第42天心脏取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清蛋白(Alb)、BuN、SCr、IL-18、干扰素-γ(IFN-γ)及TNF-α水平,取其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L-18、IFN-γ、TNF-α的表达及光、电镜病理形态.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第14天开始增加,第28天达高峰;第14、28、42天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第28、42天IL-18Ab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P<,a><0.05).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血清TC和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P<0.05);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血清TP和Alb低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高于非治疗组(P<0.05).血清IL-18、IFN-γ、TNF-α水平和肾组织IL-18、IFN-γ、TNF-α表达: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均低于非治疗组(P<,a><0.05).肾组织光、电镜病理形态:3组光镜无明显改变,电镜:正常对照组结构正常,非治疗组病变明显,IL-18Ab治疗组病变轻微.结论 IL-18介导IFN-γ、TNF-α的产生,可能参与微小病变型大鼠多柔比星肾病蛋白尿的形成,且IL-18Ab对其有部分治疗作用.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银;郭明好;曹毓林;刘云;刘向东;杨军;马海军;马东红;许清玉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微小病变型肾病(MCN)大鼠蛋白尿及足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阿霉素(5 mg·kg-1,用1mL生理盐水溶解);hUCMSCs 干预组注射阿霉素[5 mg·kg-1,用1 mL hUCMSCs悬液(约1×107个细胞)溶解].每组于造模后第10、28天各选择10只大鼠留取血、尿、肾脏标本,检测24h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和胆固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光镜及电镜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nephrin mRNA 表达.结果 造模后第10天,模型组24h尿蛋白、血胆固醇高于空白对照组,血浆白蛋白、nephrin mRNA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24h尿蛋白、血脂相对降低,血浆白蛋白、nephrin mRNA表达量相对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8天,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24h尿蛋白、血胆固醇降低,血浆白蛋白及nephrin mRNA表达量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模型组肾小球出现足突广泛融合,hUCMSCs干预组病变较模型组减轻,足突部分融合.结论 hUCMSCs可修复足突病变,减少MCN大鼠的尿蛋白量,上调nephrin mRNA表达,可能机制为hUCMSCs的旁分泌作用、直接分化或改善肾血管管周微环境等.

  • sPLA2-ⅠB、PLA2R及PLA2R-AB在鉴别微小病变型肾病及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

    作者:潘阳彬;万建新;陶璇;邹臻寰;徐卿;刘亚惠;杨丽燕;柯鸿婷

    目的 检测分泌型磷脂酶A2-ⅠB(sPLA2-ⅠB)、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及抗M 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在微小病变型肾病(MCD)及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表达,为临床上鉴别两类疾病寻找新的生物学检测指标.方法 收集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并经肾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为MCD(16例)及IM N(29例)患者的血清、尿液及肾脏病理标本.检测血清各项生化指标及尿蛋白定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清PLA2R-AB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PLA2R表达水平,ELISA 检测血清 sPLA2-ⅠB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 sPLA2-ⅠB表达水平.分析sPLA2-ⅠB、PLA2R及PLA2R-AB水平在MCD组及IMN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MN组患者血清 PLA2R-AB阳性率为69.0%,MCD组患者血清PLA2R-AB均为阴性(P<0.01).IMN组肾小球足细胞PLA2R阳性率为86.2%,MCD组肾小球足细胞PLA2R阳性率为18.8%(P<0.01).IMN组及 MCD组血清 sPLA2-ⅠB平均水平分别为(211.04 ± 69.47)、(184.52 ± 33.29)pg/mL(P> 0.05).IMN 组和 MCD 组肾小球 sPLA2-ⅠB 的平均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1849.90 ± 506.07)、(1143.63 ± 323.68)(P<0.01).结论 sPLA2-ⅠB、PLA2R及PLA2R-AB在MCD及IMN中表达有明显差异.联合检测sPLA2-ⅠB、PLA2R及PLA2R-AB有助于提高MCD及IMN的鉴别诊断水平.

  • 尿浊清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焕宇;邓虹珠;王彩云

    目的:研究尿浊清对微小病变肾病(MCN)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观察中药尿浊清对MCN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蛋白、脂质代谢、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尿浊清可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SOD活性,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MDA含量,并可促进肾小球病理改变的修复.结论:尿浊清是治疗MCN的有效方剂,其机理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有关.

  • WISP-1在IgA肾病患者中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钟翔;彭婷;涂月菊;李贵森;王莉

    目的 初步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与肾组织中Wnt1诱导分泌蛋白1(Wnt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1,WISP-1)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肾活检明确诊断有肾间质纤维化的局灶增生型IgA肾病53例,以16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D)为阴性对照组,14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肾组织和血清中WISP-1水平,同时测定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对患者肾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血清WISP-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的特点,明确其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中的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ISP-1在MC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肾脏组织中均无明显表达,而在有肾间质纤维化的局灶增生型IgAN患者的肾组织中有大量沉积,主要表达在肾间质;且IgAN患者的血清WISP-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5)和MCD患者(P=0.030).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亚组分析中,肾间质纤维化评分0~10%(F1组)和纤维化评分>25%(F3组)两组的WISP-1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MCD组(均P<0.05),而F2组(10%<纤维化≤25%)与正常对照组和MCD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SP-1在肾间质纤维化的IgAN患者血清和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一致,均高于未发生肾纤维化的正常对照和MCD患者,且IgAN患者血清WISP-1的表达在纤维化评分较低组明显升高.血清和肾脏组织中WISP-1的表达与IgAN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有关,WISP-1可能作为一个早期的驱动因子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α、90β和糖皮质激素受体α的检测

    作者:刘同强;卢思广;戴春;李胜开;冯曦;李娟娟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反应.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是功能性受体,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变化可改变GRα的活性[1],推测不同激素治疗反应和不同病程时期的MCNS患者存在GRα和HSP90表达水平的差异.为此,我们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的HSP90α、HSP90β和GRα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先天性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董扬;徐达良;朱颖;叶学良

    息儿,男,2月大,因双下肢水肿20 d于2005年7月29日入本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无窒息史,胎盘大小正常,出生体质量3.75 kg.于生后第50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曾在当地医院查尿蛋白为2+~3+.拟诊"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予对症治疗,期间未用激素,效果不佳,遂转入我院诊治.家族史无特殊.查体:颜面无明显水肿,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阴囊明显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多次尿蛋白3+,血清白蛋白4.9 g/L,胆固醇7.23 mmol/L,TORCH、HIV-Ab、梅毒螺旋体抗体、乙肝五项均正常.

  • 阿柔比星建立肾病模型的评价

    作者:吴汉利;孙伟

    目的 从生化、光镜及电镜水平对阿柔比星建立肾病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30只SPF级纯系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多柔比星组和阿柔比星组尾静脉分别注射多柔比星和阿柔比星.结果 阿柔比星模型血浆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升高.尿蛋白升高至(80.15±6.87)mg/24h,与多柔比星模型类似,该模型典型而稳定,成活率可达100%.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其符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理变化.结论 阿柔比星建立肾病模型有效且稳定可靠.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肾病大鼠肾脏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及其与尿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陶于洪;王峥;周艳茹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RSV肾病模型4 d(RSV4)、8 d(RSV8)、14 d(RSV14)、28 d(RSV28)组和正常对照组,建立RSV肾病大鼠模型.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肾脏Hpa表达,分析Hpa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RSV肾病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增加(P<0.05),且RSV14>RSV8> RSV28> RSV4(P<0.05);各实验组肾小球内Hpa蛋白表达增加(P<0.05),RSV8与RSV14组肾小球内Hpa蛋白表达高于RSV4和RSV28组(P<0.05),RSV8与RSV14组之间、RSV4和RSV28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V肾病大鼠肾小球内Hpa蛋白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783,P<0.05);各组RSV肾病大鼠肾脏Hpa mRNA升高(P<0.05),且RSV14>RSV8>RSV4>RSV28 (P<0.05),Hpa mRNA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725,P<0.05).结论 Hpa在大鼠RSV肾病蛋白尿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