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9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治疗的长期观察

    作者:马涵英;赵铁夫;李学平;史宏志;韩红亚;段鹏;周玉杰;Ronald J Dick

    目的 探讨9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9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7%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24.4%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7.8%为不稳定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和造影特点、住院期间和长期疗效.结果 在17例患者中,4例应用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13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3支病变和2支病变各6例,单支病变5例.B2型和C型病变达88.2%.94.1%为不完全血运重建,82.3%植入1个支架,手术成功率为88.2%,术前与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70.6%和88.2%.手术相关并发症为17.6%,均为冠脉夹层.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为11.8%,其中1例心源性死亡(DES组)和1例心肌梗死(BMS组). DES组出现2例严重出血.生存的16例患者随访1年时无MACE、脑卒中和严重出血.生存的16例患者中12例随访18个月,总的MACE为8.3%,3例脑卒中,无严重出血.生存的16例患者中10例随访2年,总的MACE为20.0%,有3例脑卒中,无严重出血.结论 尽管采取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90岁以上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获益,住院期间和长期的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现状

    作者:卢云娟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stent)于1987年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1],该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冠心病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植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现将支架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 肾功能不全与高龄冠脉支架治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马涵英;赵铁夫;张维君;杨清;刘睿方;柴萌;张鸥;Ronald J Dick

    目的 探讨不同肾功能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住院期间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85岁以上冠心病接受冠脉支架治疗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病死率.根据入院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患者分为eGFR≥60组(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不全组;n=62)和eGFR<60组(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n=28),观察肾功能不全对高龄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eGFR<60组高血压病、目前吸烟状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三支病变、C型病变、术前TIMI0级血流比例略高.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eGFR<60组要明显高于eGFR≥60组(14.3%vs4.8%;P<0.05).随访1年时全因死亡率两组相似(4.9%vs4.0%;P>0.05),但MACE发生率eGFR<60组仍高于eGFR≥60组(8.0%vs3.3%;P=0.05).整体研究人群1年生存率较高.结论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影响高龄冠脉支架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积极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 深部肌桥松解失败行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术1例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吴强;张耀中;朱恩军

    冠状动脉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异常[1],是指原本应位于心外膜下的一段冠状动脉走形于心肌中.目前,报道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检出率在1.5% ~ 16%,而通过尸检的检出率高达80%[2].肌桥收缩期的压迫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功能障碍,并可影响到部分舒张期的冠状动脉舒张,从而导致供应的心肌局部缺血[2-4].临床可表现无症状或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不良事件.虽然肌桥早已众所周知,但仍受很多关注,其原因在于对它的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指南和共识.目前,治疗包括药物、支架置入术、外科肌桥松解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延军;李学奇;杨爽;董连素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及2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在冠状动脉、冠状窦口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组血小板的聚集率在术后明显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组血小板的聚集性无明显改变.结论血小板的聚集率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明显增加,应采取措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 冠状动脉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11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学慧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11例冠状动脉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分析,并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给予相对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 11例患者通过治疗,有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出现好转后出院,1例救治失败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PCI术后进行及时的预防措施,能够避免形成急性亚急性血栓,如出现血栓症状,需根据其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减少病死率,促进患者痊愈.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雷帕霉素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倡武;仝峰;杨琴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保护左主干(UPLM) 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近期疗效.方法:分析40 例UPLM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前后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以及住院和出院近期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经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病变分为开口病变、体部病变、末端分支病变,经过手术治疗,无严重的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在药物支架逐步成熟的年代以及随着手术医生的手术熟练程度逐步成熟,使曾经是外科治疗的左主干病变通过药物支架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近期无心脏严重事件发生.

  •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

    作者:王瑞莹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为有效的手段.PCI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是该治疗方法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就其形成机制及防治做一综述.

  • 双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冠心病CTO病变PCI术的指导意义

    作者:武国东;孙明莉;王素侠

    目的 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sestamibi,99Tcm-MIBI)/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DISA)检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力衰竭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存活心肌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4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以上冠脉闭塞导致心力衰竭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PCI术前1周行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检查,根据DISA结果,分为有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分别比较PCI术前后2组患者血浆BNP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有心肌存活组经PCI术后LVEF由41.12±5.97升至47.12±4.86,LVFS由16.79±5.64升至25.86±7.43,血NT-proBNP值由4287.25±401.56 ng/L降至427.43±91.47n g/L;术前与术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心肌存活组经PCI术后LVEF由40.03±3.48升至41.31±3.56,LVFS由16.35±5.86升至18.75±3.51,血NT-proBNP值由4495.32±347.72 ng/L降至3827.53±97.28 ng/L,术前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核素心肌显像能有效检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致心力衰竭型冠心病老年患者存活心肌,而有存活心肌者PCI术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故双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冠心病CTO病变行PCI术有指导意义.

  • 山莨菪碱治疗PCI支架术后心绞痛一例

    作者:周伟;沈丰;蒋锦琪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治疗冠心病已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但少数患者在PCI术后仍出现心绞痛.本文报道l例PCI术后心绞痛经山莨菪碱治疗有效的病例.

  •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巨丹;杨凯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从而判断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中、术后出现的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否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于术前、术后即刻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以血小扳聚集率增高明显;冠状动脉造影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流变学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另一监测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识别和护理

    作者:林海燕;何茉莉;杨可;吴敏敏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识别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中心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11例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通过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急救护理,治疗及时,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PCI后患者需早期识别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5 min~2 h内早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能及时发现患者术后异常,从而避免延误病情,改善预后.

  • 行为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

    作者:祝巾玉;杨利娟

    目的:评价行为护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96例的临床资料,采取平行对照分析法分为2组,各48例,A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病人的行为护理,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作者:孙玉珍;代淑艳;赵洪梅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于1987年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成功[1].该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冠心病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以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效果可靠、手术简便、创伤小的优点.近年来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288例护理体会

    作者:张红岩;白向荣;丁雯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288例患者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288例,男196例,女92例;年龄30~88岁.所有患者均为Allen's试验阳性者(<10s),且桡动脉搏动清楚,腕部血管走行无异常.

  •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金振一;李华;郑美花;崔兰;丁大植;秦孝智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18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再狭窄与无再狭窄组支架术前的FMD分别为(22.4±4.2)%和(22.6±6.4)%,与正常对照组(25.9±5.2)%比较显著减低(P<0.05).支架术后6个月再狭窄16例,占23.9%.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的FMD比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再狭窄组的FMD(18.4+3.9)%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无再狭窄的术前术后(22.6±6.4)%与(21.9±6.9)%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低,应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无创性超声检测肱动脉FMD对预测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18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冠状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心肌病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曼;徐予;朱中玉;安松涛;赵先锋;陈芳

    目的 对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99mTc-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测,以评价其对药物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冠状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心肌病预测价值.方法 13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行18F-FDG/99mTc-MIBI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根据其结果分为有存活心肌组及无存活心肌组.2组分别根据是否进行PCI治疗再分为2个亚组:PCI+优化药物治疗亚组和优化药物治疗亚组,治疗12个月.以治疗前、后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T-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治疗疗效.结果 存活心肌组接受PCI+优化药物治疗亚组54例,优化药物治疗亚组24例.治疗前LVEF、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亚组治疗后LVEF均有增加,血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PCI+优化药物治疗组LVEF、NT-proBNP水平均较优化药物治疗组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存活心肌组中PCI+优化药物治疗亚组27例,优化药物治疗亚组34例.与治疗前比较,两亚组治疗后LVEF、血NT-proBNP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亚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治疗或PCI术治疗仅对经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证实有存活心肌的冠状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 减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前焦虑的方法

    作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治疗领域重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但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费用昂贵,担心手术出现意外,普遍都存在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这对手术极为不利.本文就病人术前产生焦虑的原因、特点提出几点护理对策.

  • 简单和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斌;李新明;王圣;陈关良;王天松;王青;黄雪汝;苏哲坦

    目的比较简单支架技术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间我院共完成38例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其中28例采用对吻球囊技术对主支和边支预扩张,仅主支内植入支架为简单支架术A组;10例采用"T型"或"Y型"支架技术,分别在边支和主支均植入支架为复杂支架术B组.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脏病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搭桥、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血管特征无显著差异.A组主支成功率为100%,边支成功率为89.3%(25/28例),3例边支因残余狭窄>50%,随即植入支架获得成功;B组支架成功率为100%,3例因边支在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轻,主支植入支架后边支残余狭窄<50%,未植入支架.随访期间A组再发心绞痛5例(5/28,17.8%),B组再发心绞痛2例(2/7,28.6%),两组均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复杂支架技术在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面并不优于简单支架技术.

  • 冠心病介入手术护理体会

    作者:章明凤

    我院自2005年以来进行了经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手术(PCI),成功率达97%,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起对76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术(GAG)、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STENT).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1.5岁.GAG 76例,PTCA 32例,STENT 11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