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部肌桥松解失败行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术1例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吴强;张耀中;朱恩军

    冠状动脉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异常[1],是指原本应位于心外膜下的一段冠状动脉走形于心肌中.目前,报道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检出率在1.5% ~ 16%,而通过尸检的检出率高达80%[2].肌桥收缩期的压迫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功能障碍,并可影响到部分舒张期的冠状动脉舒张,从而导致供应的心肌局部缺血[2-4].临床可表现无症状或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不良事件.虽然肌桥早已众所周知,但仍受很多关注,其原因在于对它的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指南和共识.目前,治疗包括药物、支架置入术、外科肌桥松解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肌桥造影特点分析

    作者:袁晋青;高润霖;乔占瑞;乔增勇;陈珏;尤士杰;吴元;杨跃进;姚民;陈纪林

    目的: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50%或出现吸吮效应作为确定肌桥存在的证据,同时以至少一支冠脉管腔狭窄≥50%作为有意义狭窄.结果:90例患者中发现肌桥19例(21.1%),其造影特点显示①按压缩部位分类:前降支中段14例(74%),前降支中远段1例(5%),前降支弥漫性压缩1例(5%),间隔支2例(11%),前降支中远段加对角支1例(5%);②按压缩程度分类:收缩期管腔直径压缩<50%者4例(21%),≥50%~≤80%者11例(58%),>80%~≤90%者2例(11%),>90%~100%者2例(11%);③左心室造影显示异常者13例(68%),正常者6例(32%).此外经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者2例(11%).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中肌桥为常见征象,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故临床应予以重视.

  • 心血管住院患者的药学与监护

    作者:张丽;翟所迪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合理使用,服务于临床的一门应用性科学.药师应充分利用药剂科的业务和技术职能,从行政的、管理的和技术的不同层面调查了解l临床合理用药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为临床服务,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1].

  • 冠状动脉肌桥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林宪如;郭新贵

    自1922年首次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1](coronary myocardi-al bridges,MBs,肌桥)以来,MBs备受重视并屡见报道,尤其是临床大规模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之后,学者们对MBs的发生、病理生理、临床意义及处理等诸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2,3].本文就MBs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肌桥的肌型配布差异对犬缺损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张庭深;苏秋香;辛畅泰;莫忆男

    目的为提高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探求更为理想的肌桥.方法对取材于犬的缝匠肌颅、尾侧部的肌桥进行了组化分型及桥接缺损神经的实验观察.结果实验用的肌桥均由I型和Ⅱ型的肌纤维混合配布组成,但构成比例有较大差异.取材于缝匠肌颅侧部的肌桥主要由Ⅱ型肌纤维组成,取材于尾侧部的肌桥主要由I型肌纤维组成.由I型肌纤维为主要构成的缝匠肌尾侧部肌桥桥接的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较好.结论肌桥的肌型配布差异对桥接后的缺损神经的再生有较大影响.

  •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一例

    作者:陈会校;何振山;李俊峡;丁超

    1 病历摘要男,27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2月余,加重伴头晕1个月于2008年6月19日入院.既往体健.

  •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洪林;杨振江;孔祥玉;张树彬;韩玉华;孙广林

    目的: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方法: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是理想的新方法.

  • 128层螺旋CT在心脏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黄少辉;潘寿岩;邱创嘉;刘锦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心脏冠脉成像的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CTA检查,并重建成像、分析.结果:83条冠脉179个节段,发现不同程度狭窄、钙化、软斑块、肌桥.并发现左肺动静脉瘘1例.结论:心脏冠脉CTA是一种评价冠心病方便、快捷、准确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作为临床诊断及体检筛查冠心病的依据.

  • 肌桥缝接神经处的bFGF复合膜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张庭琛;辛畅泰;安贵林;苏秋香;李崇杰;郑桂芬;王素华;魏侃

    目的,探讨bFGF复合膜对肌桥桥接神经后的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在自体肌桥缝接缺损神经处置入bFGF复合膜并通过组织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兔正中神经缺损后再生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实验侧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及平均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侧,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侧比较,实验则再生神经纤维的髓鞘较厚,着色较深.实验侧桥接段再生神经纤维间的胶原纤维比对照侧的少.结论;在自体肌桥缝接神经处置入bFGF复合膜,可以提高肌桥桥接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

  • 理想肌桥桥接神经缺损构型个性化差异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张勇;杨晓霞;苏秋香;张庭深

    背景:发展修复周围神经系统的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家、生化工程师及材料学家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重要研究课题.目的:实验拟观察理想肌桥桥接神经缺损构型个性化差异对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06/2005-09在沈阳医学院完成.材料:10只普通家犬,体质量20~30kg.方法:在静脉麻醉下,将犬右侧缝匠肌尾侧部和指浅屈肌中段肌条分别切成两段,一段置于体视镜下剥离观察;另一段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图像分析其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取两种肌肉肌条分别缝接于自体左、右肢股神经缺损2cm处,常规锇酸染色后测定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 肌桥的形态差异,肌条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②桥接左、右肢股神经缺损处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结果:① 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与肌条长轴基本平行;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夹角较大.缝匠肌肌条内80%的肌纤维与肌条等长;指浅屈肌肌条内肌纤维则均短于肌条长度.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粗,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细,两种肌桥内肌纤维的截面积有较大差异(P<0.01).② 在锇酸染色标本上,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粗细不等的黑色圆圈状.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的左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明显比用指浅屈肌桥接的右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多.结论:由相对长度较大的肌纤维为主要构成的肌桥桥接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较好.

  • 肌桥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黄平;龙拥军;刘泽银;张开萍;秦桂玲;李勇军;李霞;吴敏

    肌桥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偶见的先天性异常.多见于左前降支近中段..该节段异常地走行于心肌内(覆盖该段的心肌称为肌桥),因而心脏收缩时受压,舒张时扩张.通常是良性的,预后好而无需治疗.但肌桥合并心脏事件亦偶见报道.晚近,本院收治肌桥致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室壁瘤1例,报道如下.

  • 冠状动脉肌桥的研究进展

    作者:路亚枫;梅运清;胡大一

    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内,使该心肌纤维束似桥一样被覆于冠状动脉表面而得名[1].多于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时发现.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走行于心脏表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若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failure of exteriorization),则可出现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内,形成MBS[2].此症多见于冠状动脉,罕见于静脉[3].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分析

    作者:郭玉强;张清生;吴媛媛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72只眼),其中单眼44例,双眼7例,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3-29岁,平均7.4岁.提上睑肌肌力为0-3 mm,上睑遮盖瞳孔上1/2至全部瞳孔.其中8例(10只眼)术中未制作眼轮匝肌桥瓣.术前矫正视力0.1-0.8,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查视力及矫正视力,排除重症肌无力等其他疾病.常规检查上睑肌力、眼睑下垂量及额肌的肌力.

  • 静息态下左前降支肌桥对透壁心肌灌注影响的640层CT研究

    作者:卢明明;全冠民;陈为军;孙永青;袁涛;魏志刚;车东东;栾静

    目的 探讨静息态下左前降支(LAD)单纯肌桥及其伴随的近端动脉粥样硬化对左室壁不同节段透壁心肌灌注指数(TPR)的影响.方法 对1200例患者采用640层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LAD心肌桥组121例及另外36例正常对照组行左心室壁TPR分析,对121例LAD心肌桥组根据肌桥厚度及是否伴有近端粥样硬化分为多个亚组.评价不同厚度肌桥、肌桥伴粥样硬化对于相应节段心肌TPR的影响.结果 121例LAD肌桥并发其近端粥样硬化者60例(49.6%).肌桥组与对照组中间段前壁(t=2.299)、中间段间隔壁(t=2.591)、心尖段前壁(t=2.545)及心尖段间隔壁(=2.157)TP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深、浅肌桥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间所有节段T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浅肌桥伴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中间段前壁(t=-2.59)、中间段前间隔(t=-2.81)、心尖段前壁(t=-2.78)T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肌桥伴粥样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基底部前间隔壁(t=-3.59)、中间段前壁(t=-3.08)、中间段前间隔(t=-3.49)、心尖段前壁(t=-3.01)及心尖段室间隔(t=-2.78)TP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AD肌桥前粥样硬化病例的中、重度狭窄组TPR下降明显,轻度狭窄组仅影响心肌前壁.另外深肌桥组与浅肌桥伴发其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3).结论 单纯LAD肌桥对于心肌透壁灌注影响无明显临床意义;肌桥伴其近端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肌灌注,主要是使前壁及心尖部心肌灌注下降,且中重度狭窄时对TPR影响更明显.

  • 山羊冠状静脉窦和Marshall静脉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

    作者:郭志坤;申彪;李晓燕;毛会丽

    目的探讨山羊心脏冠状窦和 Marshall静脉肌桥及其血管壁的组织学构造和亚微结构特点,为研究局灶性心房纤颤奠定形态学基础. 方法取快成年山羊冠状静脉窦和 Marshall静脉,利用石蜡切片, HE和 Marsson染色法,光镜观察血管壁的组织构筑.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两种血管壁的亚微结构. 结果山羊冠状静脉窦 Marshall静脉表面存在一层厚薄不均的心肌纤维--肌桥,肌桥和两种血管壁中膜的细胞呈细胞圆柱形,不分叉,有横纹;细胞质具有松散的肌原纤维丝,线粒体丰富.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闰盘简单,多以直线型为主,桥粒、缝隙连接较多.肌桥和血管壁存在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节. 结论山羊冠状窦和 Marshall静脉表面覆盖有心肌纤维,是左右心房的异常通道之一. Marshall静脉和冠状静脉窦中膜由心肌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备 Pukinje细胞的特点,这可能是引起局灶性心房颤的解剖学基础.

  • 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解剖学特征

    作者:申彪;夏武宪;郭志坤;马建军;陈志国;付明森;陈现杰

    目的:报道山羊和家猪心脏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特征.方法: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起止点、走行及出现率.结果:两种动物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出现率大于90%,其形态可分环形、纵形和斜形3种,它们均来源于右心房后壁,止于左心房.结论: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表面覆盖有心肌纤维,是左右心房的异常通道之一.这两种动物具备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物模型的解剖学基础.

  • 冠状窦及其属支的应用解剖

    作者:姜华东;姚友生;姚作宾;任国良;朱晞;沈良华

    目的:研究冠状窦及其属支的形态、局部解剖以及其与冠状动脉的毗邻,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2例成人尸体心脏标本中,经冠状窦及其属支逆行灌注墨汁明胶溶液,固定后存放10%福尔马林.结果:前、后室间静脉的吻合管径约1 mm,此二静脉与左冠状静脉和冠状窦共同连成环绕左心室的静脉环占15.4%.静脉肌桥被覆前室间静脉或左冠状静脉属支占3.8%.心大静脉与左冠状动脉分叉支组成Brocq和Mouchet血管三角占80.8%和形成心大静脉角(角静脉)占19.2%.在血管三角区,心大静脉位于动脉支浅表占40.4%.一例残存左上腔静脉与双冠状窦.结论:了解冠状窦及其属支的形态和局部解剖,有助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 半吻合、半埋入法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祥玉;赵淑敏;谢洪林;张树彬;韩玉华;孙广林

    目的: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半吻合、半埋入法是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的新方法.

  • 单右冠状动脉并右缘支肌桥1例

    作者:李开荣;袁琼兰;杨朝鲜

    单冠状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变异,国内少见报道,同时合并肌桥者更属罕见.我们在解剖一具中年男尸时发现一起自右主动脉窦的单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右缘支肌桥;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16层螺旋CT对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斌;王东林;丁同文;靳国庆;庞岩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对肌桥的诊断及多时相重建对壁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08年3月期间,通过306例冠状动脉CT成像(冠脉CTA)的检查,检出了14例冠脉肌桥患者.经过原始轴位观察、多方位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对肌桥位置的确定,包埋的厚度、范围进行判定,并且利用多时相重建和4D技术对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14例肌桥患者有10例发生在前降支中段,3例发生在对角支近段,其中8例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无狭窄,3例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有轻度狭窄,3例壁冠状动脉中度狭窄,近段冠脉有软硬斑块.结论 16层螺旋CT能够很好的显示肌桥的位置、包埋的厚度和范围,对壁冠状动脉在不同时相管腔狭窄程度能够进行正确判断.

    关键词: 肌桥 壁冠状动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